Board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huarmaor (花猫), 信区: Board
标  题: [范文] 讲座笔录:见证工大的辉煌与挫折
发信站: BBS 哈工大紫丁香站 (Mon Oct 30 12:08:01 2006)

见证工大的辉煌与挫折
     
时间:02、4、12           
地点:哈工大二校区东阶201
讲演者:杨士勤
整理者:何巧丽

大家都知道哈工大是1920年成立的,至今已有82年历史。成立之初叫中俄工业技术学校,
主要为原中东路(通往俄罗斯)培养铁路工程技术人才。而真正改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是
在1928年。1950年6月7日,中央下达文件:哈工大正式由政府接管。所以,6月7日就被定
为校庆。
在过去的年代里,哈工大是一所很有特色规模不大但深望很高的大学。它的特点是:一,
发展水平高;二,国际化。发展水平高体现在它培养了一批非常优秀的校友。大家所熟悉
的台湾孙永生就是家家户户敬仰的哈工大校友。台湾的经济起飞正是在孙先生担任经济部
部长后任行政院院长才得到的发展的。台湾的百姓一致认为如果不是身体原因,台湾的总
统就不会是李登辉,因此台湾在政治笑话里编了很多有关地登辉怎么当上总统的。蒋经国
普通话不是很准,问他什么事,他总是说:“你等会”,“你等会”就变成了李登辉。在
大家的心目中,孙永先先生是当然的总统。我去过台湾两次,回来的印象是哈工大在台湾
的声誉是很高的,正因为有了我们这位老校友,台湾的朋友到大陆来专门到哈尔滨来一趟
,要找到哈工大,他们在校门口照一张相,拿到台湾去以后给朋友一看感到是一种显示:
我到过哈工大!
还有台湾原教育部长罗去平,北朝鲜的李忠煜,原来的总理,现在是国家副主席,还有原
科学院院长等,可以举出一批原来在哈工大学习过的现在在世界政治舞台和国际上很有影
响的领导和先进人物,反映出旧时代的哈工大是办学质量很高的学校。
另外国际化体现在“当时的哈工大除了有一批俄罗斯的教研以外,有相当多的一部分苏联
学生。教材,讲话都用俄语,随着时代的不同,哈工大拥有过300~~400名的日本校友,还
有北朝鲜,澳大利亚,南美的校友,应该说旧时代的哈工大的校友遍布全世界,1952年高
教部确定哈尔滨工业大学作为全面学习苏联的理工科学校,50年代建国初期,世界上的西
方国家拒绝承认中国,唯一可以作为我们朋友的是当时的苏联,因此将哈工大定为引进苏
联教育制度和方法的示范性理工科大学。同时,中央也确定中国人民大学作为人文和社科
方面学习苏联的示范性学校。所以哈工大从52年先后引进73名苏联专家。可以说在斯大林
时代,他们是非常著名的专家。哈工大由一年预科,五年本科的六年制改为五年本科制,
并规定哈工大帮助中国理工科学校培养师资,助教和研究生。哈工大在办学过程中始终坚
持着“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办学传统,为我们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非常优秀杰出的人才
:像原建设部部长林氦雄,冶金部部长钱逊,文化部部长刘宗德,航天部部长孙家栋,劳
动部部长李为,原黑龙江省长邵健会等。除了中央各部门领导人之外,还有大量的是科学
,企业,教育界骨干,据不完全统计,两院院士中有五十六名是哈工大校友,哈工大确实
为我们国家培养了一批高质量的人才。
哈工大在发展中也经历了风风雨雨,1958年9月8日,邓小平同志访问哈工大,看到了很好
的科研成果,指示“要关心国家命运,应该成为攻克尖端的基点之一”。当时的老校长李
昌同志根据这种精神提出哈工大应搞尖端,先后成立航空系,导弹火箭系,原子能方面的
工程物理系等等,因此从59年开始由理转军,在当时的体制下,认为搞建筑与军关系不大
,只是当初简单的想法,于是分离了土木系,成立了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分离轧钢和煅
压成立了“布来尔基”动力学院,现迁到河北省即现在的燕山大学,除此之外,哈工大的
电力部分被分到河北电力学院,化学系被分到大连理工大学,这两所院校的相当一部分一
部分骨干教师是哈工大的。后来,哈工大正式由国防联委现国防工科委领导。但是很遗憾
,航天,核工来,导弹专业先后5年时间都被合并到南京航空学院。国防科技大学,北京高
能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哈工大为各界输送了很多人才。
但是哈工大也经历了很多磨难,在文革期间,哈工大是个重灾户,中央发布命令:为保护
国家的两所名牌学校决定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和哈尔滨工业大学拆迁。哈工大迁到重庆西
南师范的校址。实际上80%的教职工仍留在哈尔滨,由地方领导。这十年期间没有招生也没
有教学任务。重庆那边有设备没老师,哈尔滨那边有老师无设备,后来国务院规定搬回哈
尔滨,很多精密的仪器设备经长时间的日晒雨淋在迁移中损坏了。哈工大在南迁北返中不
仅设备损坏,而且人心涣散,流失掉了一部分优秀教师。77年招生时,条件极其差,办学
困难重重,以致社会上认为哈工大像哈军工一样已不存在了。但这段低潮只是历史。由于
哈工大有非常好的传统,特别是广大教职工有着勤奋敬业的精神,通过历届班子的努力,
逐渐走到了今天,应该是来之不易的。
1985年2月,我接任了校长,对于当时南方教师想调离的不景气状况,我认为除南北差异外
,更主要的是缺乏好的工作环境,没有科研可以搞,工作量不饱满,我提出了扩大招生,
一开始遭到了领导的反对。但我想如果能给老师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在哈工大有用
武之地,能发挥自已的作用就一定能留住老师,所以大胆地坚持,经过讨论,终于得到了
领导的支持。哈工大的教师除了教学还有很强的科研能力,所以,我又提出要大力开展科
研首先要提交招生层次,于是哈工大在全国率先在硕士生博士生的招收上扩招,连续好几
年,报考哈工大的研究生居全国第一。
1984年,哈工大被确定为十五所重点建设院校之一。但在“七五”期间却有名没有支持,
“八五”期间得到了支持,国家为我校创造了一些机遇。96年,哈工大进入了首批13所“
211”工程,获得了国家2.5亿的投资;99年,哈工大进入了全国9所重点共建的院校。今年
将面临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刻,6月份左右,教育部根据朱镕基总理提示要对这九所重点共建
的学校进行评估。本学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做好准备迎接专家的评估,我们很有信心继续
列入在重点共建的行列里,因为哈工大的很多指标体系在全国高校中都是很前面的。
中国现在没有一所大学能够称得上世界知名的。在前几年统计当中,对世界高校评估采用
国际级别杂志上的论文数,包括清华,北大,中国的高校没一所进入到前500名,所以对中
国这么一个泱泱大国,教育有待完善,江总书记在北大校庆一百周年时提出中国也要有若
干所大学成为世界知名的工业大学,“98。5”工程是对哈工大的考验和挑战,也是机遇,
我们要把我们的成果展示给领导和专家看,哈工大没有辜负国家的期望。
哈建大和哈工大合校,在规模上扩大了,符合当时地岚清副总理提倡的全国高校综合利用
资源这一精神,坦率地说,很多学校都想和我们合,但我们一直在研究如何才能最具互补
性,做到强强联合,使理工科大学有完整的专业学科,在59年成立哈建工实际上是把一个
完整的工科大学很重要的一个土木专业砍掉了,所以经过磋商,基于血缘关系和办学传统
和学生素质的相近,实现了两校的合并,新的哈工大有着新的生命力,成为全国合校的典
范。
合校后,不仅学校总体水平提高,而且在科研上取得了喜人的成果,最近载人飞船上天,
实际上有五项关键技术是哈工在做的贡献。第一个是载人飞船需要一个地面模拟器,模拟
太空的环境和真空状态:高真空,超低温和离子辐射。这样的真空罐高22米,直径12米,
不锈钢制造。上面有99个舱门,其加工精度之高可以想象。这么大一个容器要在现场制造
,哈工大用了二年左右的时间一次制造成功。卫星放在里面33天做试验,一点也不泄露。
第二个是计算机的容错机是哈工大高计并制造的样机。第三个是载人飞船飞行时控制方向
的砣螺。这个砣螺精度要求极高,也由哈工大研制,由哈工大焊接教研室一次完成。第五
个是故障诊断器和报警器由哈工大制造。
最近哈工大正大研制一颗小卫星,原定于今年下半年发射,小卫星重150公斤,绕600公里
轨道飞行,是一颗军用卫星,为我们国家绘制三维立体的电子技术,作为我们巡航弹飞行
时的精确的电子仪。这颗卫星是通过“863”计划下来的。当时有清华,北航,哈工大,西
工大,中科院六,七所院校竞争,最后专家经评审一致推崇哈工大,哈工大在竞争中取得
了机会。
去年清华发射了一颗卫星,是和英国沙瑞大学合作的。我们应当学习清华争第一,敢为人
先不甘落后的思想。
在去年的下半年中,中央领导人参观了哈工大三项重要的科研。
第一项:005工程。该工程是国家政治局常委亲自抓的工程。对网络的入口进行监控,过滤
有害内容,抓住那些反动网站,去年6月份,江总书记来参观时,问了37个同学是哪所学校
的,结果全是哈工大的,令书记很高兴。
第二项:哈工大的专利——钢骨架的塑料管。塑料管不耐压,在高压的地方不适用,哈工
大发明了专利,把钢丝结成网,再进入注塑机,注塑出来的外表看是个塑料管,但里面是
钢丝网,大大提高了塑料管的钢度和强度,同时也具有耐腐性。所以在石油行业,化工行
业以及城市建设行业采用聚乙烯塑料管最合适。许多国家如德,美,日,还有台湾纷纷和
我们联系要求合作,这个项目已经产业化了。
第三项:哈工大八达集团承办的金穗工程。当时有38家投标,哈工大是第38个报名的,面
对极强的竞争对手浪潮,中软,视通,哈工大提前2个月完成。朱镕基总理年底视察金穗工
程时,演示了哈工大的系统,正是黑龙江的系统,不管开到哪里,甚至到大兴安岭,路路
绿灯,受到总理的称赞。
作为一所高校,能够在短时期内接受中央主要领导亲自视察三项重大的科研成果,是不多
的,可见哈工大为我们国家在科研上做出了重大贡献。
未来的打算还有很多。特别是重点共建的重点学科的建设,包括二区的三个国家重点学科
,除此之外,哈工大有三件主要的事。
第一件事是把哈工大的大学科学园建设成为哈工大一个有特色的亮点。在原动物园这块地
上盖一批实验室,建15——20万平方米的建筑,相当于六七所研究中心,保持一个公园的
环境,不破坏绿地,完全花园式的,把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科学融为一体,成为哈尔滨
今后游览和参观的亮点。
   第二件事在深圳成立国际科技创新研究院。大楼将在四月底到五月初竣工。哈工大的高
科技产业就要在大楼里开展,七个企业已取得产业方面的成果。另外,深圳市政府又给了
清华、北大和哈工大三所学校30个亿,在深圳建立研究生院。今年将有125名学生进入研究
生院。明年9月,整个研究生院落成,中间部分如图书馆、体育馆、食堂、学生活动中心等
是三校共享的,其他一校各占一方。实际上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又是一个竞争的开始。
哈工大一定要把深圳研究生院办得有特色。
   第三件事把建国初期请俄专家建设哈工大的传统继续下去,同时也与西方国家广泛合作
。俄罗斯尽管现在经济比较困难,但是它是名副其实的科技强国,特别是航天、军事领域
。据统计,全世界有102项顶尖的科学技术,俄罗斯就掌握了57项,所以目前我们正在向中
央提出由哈工大成立一个哈尔滨国际科技城的想法。这是由哈工大的历史、地域和这几年
的成果决定的。
   这些是我在离任前在常委会上作出的总结,都是我们“十五”期间要做的事。我相信哈
工大能够在别的学校得不到或者只有在清华北大哈工大才能得到的建设条件下办得更好,
相信哈工大能够比其他兄弟学校走得更快!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FROM: 202.118.249.49]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60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