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new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petrel (紫燕*自在飞花轻似梦*燕燕于飞), 信区: ITnews
标 题: 好莱坞的黑客执照:黑客合法化和互联网的未来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Aug 2 21:52:26 2002) , 转信
好莱坞的黑客执照:黑客合法化和互联网的未来
------------------------------------------------------------------------------
--
南方周末 2002-08-02 09:35:02
“007”是有“杀人执照”的,也就是说,杀人这种行为,在别人干来是违法的,但是
007干却不违法。当然,这种法律上的青白眼只在小说和电影里存在。但现在,在对待黑客
行为的问题上,却真的有可能要出现一次青白眼了。
最近美国唱片工业联合会(RIAA)在斗争了近1年之后,终于成功地得到了部分国会议
员支持,提出了一项旨在更好地保护版权拥有者权益的“点对点盗版防护”法案。这个法
案的名字很特别,少有的直接带有技术字眼。简单来说,这个法案的目的就是让好莱坞拥
有合法的黑客权利,以便对付那些“侵犯了他们商业利益的人”。因此这个法律也被戏称
为“好莱坞黑客法”——好莱坞最痛恨的一向就是把自己的产品在网上到处传播的黑客,
而现在却把原本的两个截然对立的名字集为一身,确实看得到其背后的戏剧性。
如果这个“黑客法”被通过,那就等于在网络空间里给与了所有握有版权的商业公司
们以前所未有强大的权力,让他们可以用任何“技术手段”阻止他们受版权保护的作品在
P2P网络上传播。版权应该得到保护,这应该是一个共识,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应该如何保护
。安全专家们普遍质疑法案中的用词过于含糊,没有确定何种“技术手段”是在允许范围
之内,自然也没有规定何种手段是不可使用的。
RIAA的“努力”
如果看着自己的文件被持有“黑客执照”的人随意翻弄、删除,你的网络被轻易地切
断,你的E-Mail被随意截获查阅……而这一切仅仅是因为RIAA们怀疑你的电脑上可能存放
有非法拥有的音乐和电影文件,你能够接受吗?如果他们在进行这场大规模的版权保护行
动中,将你的其他个人数据也“一不小心”地删除了,而法律已将他们这些行为合法化并
且将其造成的后果免责,你又会怎样想?这个法案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后果不堪设想的大规
模的“合法”借口下的恶意黑客行为,在打击盗版的同时也许更多的将是殃及无辜的普通
网民。
上面那些情况看起来有些偏激,但是事实上,自从好莱坞发现他们无法像对付Nap-s
ter一样对付P2P网络时,就一直在寻找根除这种盗版孳生土壤的方法。只要能够达到目的
,他们不惜采用如此有争议的手段。
很早以前,好莱坞就有这方面的打算。但是,在“9·11事件”之后,美国国会通过了
“反恐怖法案”,其中的“网络恐怖主义阻止和防范”部分却成了RIAA的一块心病,因为
:“任何人在一年之内入侵他人电脑并且造成损失,累计金额达到5000美元的,将视为违
法行为。”RIAA原来就已经暗自准备用入侵的手段来禁止某些具有“嫌疑”的个人FTP和网
站,尽管他们的每一次“入侵”行为造成的损失都不会很大,但是由于新的法律规定是累
计值,所以RIAA可能会因此而成为被告。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RIAA在“反恐怖法案”通
过之后马上提出了一项修正案,要让自己出于保护自身知识产权目的的侵入行为免受该条
文的制约。尽管这项提议在当初最后并没有成为修正案中的一部分,但这已经在互联网上
引起普遍的担忧,而RIAA也从那时起从未放弃过争取这个豁免权利的努力。
P2P网络的分布性,使得无法通过禁止某一台中央服务器来停止整个网络服务的目的。
因此,尽管有Napster的前车之鉴,其他的传播音乐和电影文件的网络(如Kazaa和LimeWi
re)等似乎一直在我行我素,丝毫不担心巨大的唱片公司的一纸诉状。
从来不乏精英的唱片工业自然也不是等闲之辈,他们从P2P的网络本身得到了启发:既
然这是一个“点对点”的网络,那如果能够把每一个“点”都清理干净,那这个所谓的开
放和自由的网络自然也就不复存在了。
一个月前有传言说,RIAA将针对在网上非法传播受保护的影像文件的个人提出起诉。
如果说那些网络公司还有一丝法律上的反击之力的话,那个人在好莱坞的法律机器面前,
就只有任人宰割了。不论是不是真的有个人会因为在自己的电脑上放了几首Metal-lica的
MP3而坐牢,这种威慑作用已经足以让有此爱好的人退避三舍了。而现在,RIAA在做了充分
准备之后,通过一个议员重新提出了这项旨在使自己的黑客行为合法化的立法请求,看来
也有势在必得的决心。
黑客合法化?
最近几年,黑客已成为一个让所有与网络相关的行业都头疼不已的问题。各种要求立
法和完善立法来制裁非法入侵他人电脑行为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在这种背景下,想象一下
黑客行为将会在某些特定领域成为一种合法的行为,是不是有点不可思议?
黑客行为是网络世界的反社会行为,就像在现实世界中的偷窃行为,在最近的10年内
,它都是各种安全组织重点防范的对象。特别是在上世纪末发生的一系列始料不及的大规
模网络攻击,让所有的人们都意识到网络在黑客手中是多么脆弱和危险的地方。2000年Ya
hoo、eBay、Amazon.com等几乎所有的全球最大的网站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拒绝访问”攻
击,人们惊奇地发现这些已经习以为常的网站突然无法登录了。事后各种各样的防范措施
才开始被陆续实施到Internet的基础设施上。然而还没有等人们来得及平静下来,一场空
前的E-mail袭击又开始了,借助无所不在的而又漏洞百出的Email网络和软件以及IIS服务
器,LoveBug、Melissa、Nimda把几乎所有的人的邮箱都搞得底朝天,甚至造成网络瘫痪。
新时代下的病毒和黑客软件合而为一的趋势日渐明显,黑客在网络上越来越扮演着不光彩
的角色。
随着“好莱坞黑客法”被提上了议事日程,而其中却没有对可采取的“技术手段”进
行一个明确的规定,上述那些曾经出现的黑客事件有可能会在未来“合法”地再次发生。
议案的提出者给出了安慰性质解释,“媒体公司不会被允许发布病毒和其他恶意的破
坏个人正常数据的程序”,他们受到的法律保护只有当他们的技术工具仅仅被用来打击P2
P上的盗版行为时才有效。但是大部分的安全专家仍然对此表示怀疑,谁也不能确定到底哪
些唱片公司们会采用何种手段。
目前比较乐观的可以想得到的“技术手段”也只有那些通常的“黑客手段”。
第一,“禁止访问”——利用发送大量的伪造的访问请求使得P2P网络文件服务器瘫痪
。这是最彻底的解决办法,但是这也是危险性和破坏性最大的一种,因为它往往会造成大
规模的“杀伤”。比如在一个网络社区中,有一个人参加了P2P网络并且成为了反盗版的目
标,当他的服务器被攻击瘫痪时,有可能使其他的正常上网的人也受到连累而不能上网。
这种新的攻击方式将会摧毁信息的消费者。
第二种方式是“伪造”——提供大量的无法使用的、不完整的媒体文件到P2P网络上。
当下载者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得到后,在欣喜之中却突然发现竟然是不可使用的文件。他们
会因此而失去对P2P网络的信心,久而久之就可以动摇人心。
第三种方式是“重定向”———伪造文件的所处位置,让企图下载的人只能徒劳地进
行搜索,因为他永远无法进入文件真正存放的服务器。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就相当于在
Google上找到了寻觅已久的资料,却突然发现无法连接服务器时的心情。
除了这些看似正常的手段之外,唱片公司们是不是还有更加隐蔽和毒辣的杀手锏?这
一点谁也不知道,但是谁也不能肯定不会发生,因为“黑客法”中根本就没有规定有什么
方法是不可取的。想象一下,唱片公司设计一个“反盗版木马”,通过E—mail或者网页传
播,就像永远也清除不干净的蠕虫病毒,他们默默地散布在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个人电脑上
。当他们在汇报给总部你的电脑上有些什么MP3和DivX时,是不是也在同时汇报你的文档里
的产品报价、设计方案、你的各种密码乃至你的情书?再想象一下,好莱坞聘请世界上最
好的黑客,进行一项无所不能的入侵。无论你是在多么强大的防火墙背后,他都能轻易进
入,随意查看你的所有文件。当然在你还没有任何察觉的情况下,他已经清理好自己的入
侵足迹,抽身而退了。
如果这些成为现实,那RIAA的情报获取能力简直可以和中央情报局媲美了,如果不是
有过之的话。
黑客合法化和互联网的未来
没有人知道这条法案是否会得到通过,但即使法律站在了好莱坞的一边,但是他们毕
竟不是呼风唤雨的神仙,他们可以庆祝拥有了电脑网络世界的赦免金牌,但是却需要寻找
替他们执行任务的超级黑客,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如果唱片公司们仅仅让那些普通程序员们去开发这种可以不择手段的入侵程序,那会
有很多的问题。因为公司最终可能会无法控制局面,没有黑客经验的程序员们的杰作可能
成为泛滥于网上的自行其是的破坏者。那些程序也有可能成为热门的黑客工具,被用在一
些连唱片公司自己都想象不到的破坏或者监视上。
但是如果好莱坞希望雇佣有能力的高级黑客,又遇到了观念上的冲突。因为大部分人
都相信一个真正的黑客是不齿与这些商业公司合作的,这些公司一向都是黑客们反抗的目
标。现在的“好莱坞黑客法”在黑客们的眼中无疑是一个对个人隐私和自由的严重侵犯,
没有人会轻易愿意参加这种“不道德”的工作。好莱坞自己对这种情况也很了解,去年的
大片《反托拉斯行动》讲的就是一个黑客不甘于被商业公司利用的故事。然而尽管看来好
莱坞的这个黑客猎头任务有些艰巨,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毕竟他们拥有太多的资源。当
价格开得足够高的时候不可否认会有超级黑客愿意加入。
“好莱坞黑客法”俨然会在不经意中成为一个恶意黑客们能够利用的法律保护伞,当
每一个人和组织都用“反盗版”来粉饰自己的非法行为的时候,是不是就有一场新的大规
模的网络犯罪开始抬头?有了“合法的黑客”也许还有“非法的网络安全”。当一个尽职
的网管将自己的局域网保护得滴水不漏的时候,RIAA大概会发现不能进入的这些电脑网络
是自己的知识产权受到侵犯的可疑场所。大概这时候如果网管们还不向好莱坞开放任其检
查的话,他就会成为犯罪嫌疑人了。
看似荒谬的这些推论其实是现在的这个法案的精髓:好莱坞需要拥有自己的产品的绝
对拥有权,每一个人怎样使用这些产品都需要得到好莱坞的首肯,而好莱坞也不会去关心
他们的这些保护性行动会有什么副作用。
法律让社会变得井井有条,法律也要让无政府的互联网遵规守矩,只不过这时候已经
习惯了自由的网络用户们会发现他们的手脚突然被束缚了,大概这也是互联网未来的面貌
。
南方周末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39.94]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9.06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