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new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Alee (德芙巧克力), 信区: ITnews
标  题: 德英科学家联合研究量子密码技术获重要新进展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10月06日21:52:44 星期天), 站内信件

新华网柏林10月5日电(记者 潘治)德国慕尼黑大学和英国军方下属的研究机构合
作,在量子密码技术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科学家们最近在德国和奥地利边境的楚格峰
和卡尔文德尔峰之间用激光成功传输了光子密钥。这一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杂
志上。
  领导这项研究的慕尼黑大学物理学教授哈拉尔德·魏因富尔特在报告中说,这次传
输的距离达到23.4公里,创造了迄今为止的世界纪录。试验的成功使通过近地卫星
安全传送密钥并建立全球密码发送网络成为可能。
  上世纪下半叶以来,科学家在量子力学的基础上建立了量子密码术的概念。这种加
密方法是用量子状态来作为信息加密和解密的密钥。任何想测算破译密钥的人,都会因
改变量子态而无法得到有用的信息。与建立在复杂数学计算基础上的传统加密法相比,
量子密码术在理论上是“绝对安全”的,在信息交流日趋频繁的今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
景。
  魏因富尔特介绍说,他们在这次试验中采用的密钥是偏振光。光子用不同偏振角代
表二进制位的“0”和“1”,而光子发射的顺序代表了二进制代码的排序。激光信号
发射装置每次发送一个有效的光子,而发射方和接收方通过电话核对每个光子的发射和
接收时间、是否丢失、偏振角是否改变。一旦发生光子丢失或偏振角改变的情况,发射
方就可以从密钥序列中去掉这个光子,从而组成一个新的密钥。
  科学家在试验中并没有使用复杂的仪器。接收激光信号的是普通的25厘米望远镜
。他们解释说,之所以选择在两座山峰之间试验,是因为在约3000米的高度上,气
流扰动对试验的影响比较小。
  魏因富尔特说,他们下一步将改进这套密钥收发系统,试验城市内的保密通讯;然
后由距地面500至1000公里的近地卫星收发密钥,建立一个密码传输网。研究人
员估计,这种技术将首先应用于军事和政府保密信息的传输。但是,在这种技术商业化
的问题上,科学家们存在争议。有些科学家担心这种技术会被犯罪集团或恐怖分子滥用
。(完)
新闻背景:密码学与量子密码术  
  新华网柏林10月5日电(记者 潘治)古希腊的斯巴达人将一张皮革包裹在某特定
尺径的棍子上,再写上传递给他人的信息;而信息的接收者只需要有根同等尺径的棍子
,收到皮革后再将皮革裹到棍子上就可以读出原始信息。这样,即便这张皮革中途被截
走,只要对方不知道棍子的尺径,所看到的也只是一些零乱而无用的信息。这就是历史
上记载的人类最早对信息进行加密的方法之一。
  保密学研究的是改变消息和信号的形式以隐蔽和复现其含义的规律,而在保密学中
着重研究消息的变形及其合法复现的学科称为密码学。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现代密码
学所采用的加密方法通常是用一定的数学计算操作来改变原始信息。这种改变信息的方
法是密钥,掌握了密钥就可以将消息复原回来。
  从理论上来说,传统的数学计算加密方法都是可以破译的,再复杂的数学密钥也可
以找到规律。第一台现代计算机的诞生,就是为了破解复杂的数学密码。随着计算机的
飞速发展,破译数学密码的难度也逐渐降低。
  上世纪下半叶以来,科学家们在“海森堡测不准定理”和“单量子不可复制定理”
之上,逐渐建立了量子密码术的概念。“海森堡测不准原理”是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
指在同一时刻以相同精度测定量子的位置与动量是不可能的,只能精确测定两者之一。
“单量子不可复制定理”是“海森堡测不准原理”的推论,它指在不知道量子状态的情
况下复制单个量子是不可能的,因为要复制单个量子就只能先作测量,而测量必然改变
量子的状态。
  量子密码术突破了传统加密方法的束缚,以量子状态作为密钥具有不可复制性,可
以说是“绝对安全”的。任何截获或测试量子密钥的操作都会改变量子状态。这样截获
者得到的只是无意义的信息,而信息的合法接收者也可以从量子态的改变知道密钥曾被
截取过。
  近年来,科学家们已经在量子密码术的相关研究中取得了一定进展,能在光纤中传
递量子密码。如今人类信息交换越来越频繁,对信息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因此量
子密码术也更显得重要。科学家希望,将来可以实现1000公里距离的量子密码传输
。这样就可以利用卫星来传递信息,并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保密的信息交换体系。(完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nc.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68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