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new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petrel (紫燕*自在飞花轻似梦*燕燕于飞), 信区: ITnews
标 题: 2002年十大热门通信技术评述(转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11月27日08:43:38 星期三), 站内信件
【 以下文字转载自 Communication 讨论区 】
【 原文由 dormouse 所发表 】
2002年十大热门通信技术评述
一、分布式数字交叉连接(Distributed DCS)
分布式DCS是提供数字交叉连接功能的一种新思路。传统DCS需要较大的
空间和能源,往往安装在大型中心局或汇接接入点(PoP)里。而分布式DCS
主要安装在网络边缘,其业务不用再回送到中心局去进行处理和交换。它们基本上
是光传送交换机,把多个网元组合在一个节省空间和能源的平台里,所提供的交叉
连接能力针对业务量较小的地方,所以实际上是不准备与传统DCS竞争的。有些
新兴公司,如Astral Point Communications和Ocu
lar Networks等,都是分布式DCS的积极推行者。现在这一概念已
被生产宽带DCS设备的重量级公司所接受,如Tellabs于2002年年初
收购了Ocular Networks公司,阿尔卡特最近则收购了Astra
l Point公司。Tellabs是传统的DCS设备供应商,它把Ocul
ar设备所支持的VT1.5/DS1阔带(wideband)和DS3/ST
S-1宽带(broadband)交叉连接能力视为本公司5500 DCS系
列产品的补充。
然而,有的新兴公司,如Polaris Networks 推出的产品不完
全是这样,虽然其产品OMX是主要用于城域核心网的光传送交换机,但也具备大
型DCS的能力。据称其交换能力可扩展到 2 Tbit/s,可以取代安装在中
心局的传统DCS。OMX 平台不仅具备阔带和宽带DCS能力,而且还具备超
宽带DCS能力。
由于传统运营商既需要集中式DCS,也需要分布式DCS,两者都能为它们
带来好处,给带宽管理带来更大的灵活性,估计其它公司的下一代传送产品也会增
加DCS功能。
二、数据库集成(Database Integration)
运营商为了提供业务,必须保证从订单管理到工作流程、网络清册(netw
ork inventory)、计费的所有步骤一个不落。这些工作通常都要依
靠后台的运行支撑系统(OSS)来帮助运营商完成。即使使用所谓最好的OSS
软件,也必须要让OSS的所有部分一起工作,这是OSS的最大难题。系统集成
往往要占后台总成本的一半或更多,而结果并不总能令人满意。
在现行OSS中,每个软件程序都把用户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如果能把这些
信息孤岛很好地桥接起来,那么业务提供、营销和其它方面都将得到改善。例如,
各运营商多年来形成的多种计费系统一定会使用户难以理解,而运营商的每一部门
会像盲人摸象一样各自得出不同的结论。如果把现有的计费系统结合在一起或者把
它们的数据更好地加以组合,运营商就能加强业务提供流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提供更灵活的计费选择,吸引更多的用户。
WebMethodsVitrea和IBM等公司提供的企业应用集成(
EAI)软件(也称为中间件)能够很好地帮助运营商解决OSS难题。目前,还
有一些新兴的公司,如Fuego和Valaran等想把OSS软件结合得更紧
密,以使业务提供的工作过程变成一种无缝的进程。它们并不是把存储在后台各组
成部分中的数据合并在单一的主数据库内,而是增加一层基于XML,Jini等
编程语言的软件,在现有软件的基础上运行,帮助运营商协调其业务提供工作,使
用户的服务管理、工作流程、服务履行、网络清册、故障监视和计费一起协调工作
。
运营商提供的业务越多、越复杂,数据库集成的重要性就越明显。有关网络以
及送入网络的信息越多,挑战就越大。随着许多新业务在IP网上引入,不仅存储
在数据库内的信息将越来越多,而且要实时使用的信息也将多得多。这就是数据库
集成被评为十大热门技术之一的原因。
三、缆上数据业务接口规范(DOCSIS)
对有线电视多业务运营商(MSO)来讲,2002年可能是它们成为传统电
信运营商最大竞争者的关键一年。随着DOCSIS升级为1.1和2.0版本,
“尽力而为”的数据业务将成为仅仅是一种放在其它各种业务上面一层的业务。D
OCSIS 1.1和即将形成的DOCSIS 2.0将使MSO登上更高的台阶
。
DOCSIS 1.1通过建立数字等级为动态QoS 提供了保证,这对提供
分组话音至关重要。当与CableLabs公司的PacketCable相结
合时,MSO可以提供PacketCable NCS协议所定义的分组电话和
多媒体业务。目前,Arris和思科已从CableLabs那里获得1.1证
书,cable modem提供商Ambit,Arris,爱立信,Scie
ntific Atlanta和Tellabs也将获得证书。再结合下一代的
工程设计,将大大激励有线电视领域的下一代话音提供商,如Syndeo,Ce
darPoint,ComMATCH与Gallery IP Telephon
y等。同样,对现有的电信提供商(如Juniper等)也是一个鼓舞。
MSO目前正在向DOCSIS 1.1过渡。Cox Communicat
ions选中了ADC的Cuda 12000和摩托罗拉的BSR平台,并开始
采用思科和RiverStone的路由器建设高速城域骨干网;Comcast
和Charter正在评估电缆调制解调器终端系统(CMTS)和软交换平台;
Time Warner一直在缅因州用ADC的VoIP/DOCSIS进行试
验;AT&T正准备与Comcast合并,如果合并成功,将组成美国最大的有
线电视MSO,在电话和VOD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地区MSO,如WideOpenWest,Altrio和Grande
Communications等也在观望DOCSIS 1.1和Packet
Cable;以提供有线电话和VOD为主的Altrio准备在2002年内通
过Arris开始向1.1过渡。它在与Arris合并之前,已经选择了Cad
ant的C4 CMTS第3层交换机/路由器,在劳伦斯(Lawrence)
、堪萨斯和阿拉斯加地区实施DOCSIS 1.1。
在2001年8月,CableLabs为DOCSIS 2.0提出了S-
CDMA和A-TDMA结合的先进的物理层。由于其设计能与DOCSIS 1
.0和1.1的网络设备后向兼容,DOCSIS 2.0将使MSO能够在一个
6 MHz上行信道上可靠地运行16 QAM高阶调制方案。到目前为止,CMT
S提供商都限制于QPSK。还没有准备好上述两种设备的许多公司,则可任选一
种。
在开发基于DOCSIS 2.0 的产品方面,领先的公司是Juniper
和Terayon,它们都已开发了符合DOCSIS 2.0的CMTS。为了
推动DOCSIS 2.0物理层的实施,Terayon成立了一家独立的半导
体公司iMedia Semiconductor,并发布了产品BW3000
——一种同时利用DOCSIS 2.0两个先进物理层A-TDMA 和S-CD
MA的CMTS解决方案。其它提供商,包括ADC,Arris,思科,Com
21和摩托罗拉等也开发了能使CMTS直接升级为 DOCSIS 2.0的软
件。
四、多协议标记交换虚拟专用网(MPLS VPN)
起初,MPLS是被看作在IP网中引入某种程度流量工程的一种机理,但如
今说得更多的是通信公司如何使用MPLS来提供2层和3层VPN,甚至有人预
计2层和3层VPN在未来几年内都将取得成功。不管怎么说,如果我们想把所有
业务都放在IP上,那么MPLS肯定是关键的使能技术。
2层VPN的主要目的是解决美国帧中继业务需求日益增长的问题,所以成为
2002年度十大热门通信技术之一。虽然帧中继永久虚电路(PVC)适用于业
务模型相对静态的用户,但MPLS能够更方便地扩展VPN,纳入需要参加组群
的其它成员。况且,MPLS更大的价值在于它具备在MPLS骨干网上传送任何
一种2层协议(如帧中继、ATM、POS、以太网等)的能力。尽管目前还没有
形成在MPLS上支持2层业务的标准,但是所谓的Martini 草案似乎已
经给设备供应商和IETF的标准化工作奠定了基础。当然,现在期望具备任何2
层VPN多设备厂商互操作性也许还太早。严格来说,MPLS支持的2层VPN
限定端点使用相同的2层协议,但思科和新兴路由器公司(如Laurel Ne
tworks)等设备供应商已经提供或计划提供在MPLS网上不同2层VPN
技术之间的互通。
由于帧中继网和ATM网上大部分是IP业务,于是3层VPN热了起来。3
层VPN或者更正确地说是 边界网关协议(BGP)MPLS VPN在IETF
的RFC 2547内有详尽的说明。与基于帧中继的VPN一样,对企业用户而
言,IPsec是MPLS 3层 VPN的竞争技术,但IPsec在关于IPs
ec隧道终接地的灵活性方面对用户有所限制。思科等设备供应商正在努力应战,
试图把IPsec集成于 MPLS 骨干网。
无疑,路由器供应商对MPLS 2层和3层VPN的期望值是很高的,把它
看作通信公司在基于MPLS的同一个骨干网上同时安全支持IP业务和2层业务
的一种解决方案。
五、 IP存储(IP Storage)
由于IP网是一个成熟的网,所以网络运营商想用它发展所谓的IP存储。I
P技术对许多工程师而言是非常熟悉的,不需要专门的设备,与目前大多数企业所
用的更专业的光纤信道(Fibre Channel)存储网相比,IP存储的
人力成本、管理成本和设备成本都相对较低。况且,对企业而言,一般用途和存储
都使用同一个IP网,而不是一般用途使用一个网,存储又使用另一个网,问题显
然简单了。此外,一条Fibre Channel链路能支持的传输距离不超过
10 km,而IP网可传输的距离远得多。
当前,IP存储的支持者正在针对三个不同的协议开展工作。最通用的IP存
储协议是iSCSI。Fibre Channel存储技术在Fibre Cha
nnel线路上传输的是按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SCSI)标准压缩的数据;而
iSCSI是在TCP/IP内部运行SCSI,典型应用在以太网上。McDa
ta、Adaptec、安捷伦和IBM等设备商最近在New Hampshi
re大学互操作性实验室测试iSCSI。
由于使用Fibre Channel的企业很多,而且因为其行之有效并已
经投资不少,预计该技术还要与IP存储共存若干年。所以提供IP存储的设备商
试图让它们的产品允许用户继续使用Fibre Channel技术。另外两个
IP存储协议FCIP(IP上的Fibre Channel)和iFCP(互
联网Fibre Channel协议)都支持IP存储和Fibre Chann
el存储的级联使用。
FCIP比较简单,只是在IP上运行Fibre Channel,其特点
之一是企业可以通过光IP城域网或广域网连接远端存储域网(SAN)。对那些
希望把其存储网基础设施扩展到更长距离的公司而言,FCIP能使一些现有的解
决方案得以实现,同时又保护了公司在Fibre Channel存储域网和I
P广域网方面的投资。iFCP的目的不只是用IP来连接SAN,而且还要用I
P来把各种Fibre Channel设备(从总线适配器到集线器再到交换机
与其它)互连成SAN。
由于企业现在很需要灵活的存储解决方案,以帮助它们向IP存储过渡,并充
分利用在Fibre Channel方面的已有投资,所以如今许多存储设备商
正在开发多种产品,特别是基于iSCSI协议或FCIP协议的产品。
六、空间/时间无线(Space/Time Wireless)
一个成功的无线系统往往综合利用以下六个方面的技术:自适应调制、频率、
时间/ARQ、自适应纠错、空间/ 天线分集与先进的波束形成天线、极化。2
002年,空间/时间无线及其两个主要技术:自适应波束形成和多进多出(MI
MO)被评选为热门技术,它们都不是新技术,但其应用却是新的。最早这些技术
是用来干扰无线信号的,后来才用于移动通信和固定宽带无线领域。
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在基站使用多个天线,把能量集中到聚焦的窄波束里,使
传播更加有效,链路更加可靠、频率再用更加充分。许多新老设备商,如Beam
Reach,Navini,ArrayComm,Metawave,Wire
less Online,北电网络和E-Tenna等都使用波束形成技术。
北电网络最近与Sprint PCS一起对基于CDMA的自适应天线波束
选择(AABS)方案进行了试验。Metawave的SpotLight产品
使用扇区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来平衡负荷和组合频率。Wireless Onl
ine提供多波束阵和自适应处理。E-Tenna声称它的FlexScan相
控阵天线是一种自对准天线,可用于宽带无线,与它的基站结合可以对PCS和蜂
窝基站提供电子波束控制。
ArrayComm在采用TDD(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使用同一频率)的基
站上使用了波束形成。同样,BeamReach和Navini Networ
ks也在TDD系统中使用了波束形成。Navini的宽带系统采用S-CDM
A和TDD,它们与得克萨斯的T-Speed Broadband公司一直在
进行试验;2002年BeamReach与Verizon一起进行现场试验,
主要试验自适应波束形成、正交频分复用(OFDM)和频率分集。
多进多出(MIMO)技术实际上由来已久,早在1908年马可尼就提出用
它来抗御衰落。MIMO使用多个发送天线和接收天线。在宽带无线领域中,采用
MIMO的主要公司是Raze Technologies和Iospan Wi
reless。Iospan Wireless的AirBurst系统是基于
MIMO-OFDM的FDD系统,最近在San Jose进行现场试验。Ra
ze Technologies的SkyFire系统也有MIMO接口,并且
可以用波束形成控制器来升级。
这方面的标准主要在IEEE 802.16 sub-11-GHz工作组中
开展,有可能在2002年第二、三季度批准。迄今,朗讯科技的贝尔实验室分层
的空时(BLAST)技术是移动通信方面领先的MIMO应用技术,是其智能天
线的进一步发展。最近波束形成和OFDM被视作4G系统的候选技术,这对MI
MO来说是一个挑战。
七、 第1英里以太网(Ethernet in the First Mile)
以太网一直是企业局域网的主要技术,近年来这一技术已经进入城域网领域,
最近它已被视为宽带接入的方法之一。目前接入网仍是大容量局域网和骨干网之间
的瓶颈。为了突出它的优先地位与重要性,研究以太网的人后来把所谓的“最后1
英里”接入网络段改称为“第1英里(The First Mile)”。
2000年12月,IEEE 802.3成立了第1英里以太网(EFM)
特别工作组,致力于研究如何支持三种接入网拓扑以及相应的物理层:铜线上以太
网(EoVDSL),在750 m上传送10 Mbit/s;点到点光纤上的以
太网,在最长10 km上传送1 000 Mbit/s;点到多点光纤上的以太
网(EPON),在最长10 km上传送1 000 Mbit/s。此外,该特
别工作组还将定义以太网的运行、管理、维护和供应(OAM&P),使它具有远
地故障显示、远地环回和链路监测等功能。第1英里以太网工作组将提供技术资源
,促进业界对第1英里以太网的认知度,建立与演示设备商的互操作性。
在EoVDSL方面,Charles Industries,Parad
yne,Extreme Networks和Ikanos(芯片开发商)正在
推出利用现有铜线提供服务的产品。Charles Industries的高
速话音与数据链路能提供信道化的VoDSL和EFM,所有设备装在一个盒子里
,在用户端使用10BaseT连接,在局端使用100BaseT连接。由于以
太网以前从不涉足铜线环路,所以EoVDSL小组正在研究MAC接口如何控制
数据速率,并考虑基于VDSL的对称带宽物理层实施方法。
在光以太网方面领先的公司包括Atrica、思科、北电网络和Inter
net Photonics等。Internet Photonics是从贝尔
实验室分出来的一家新兴公司,它声称能提供传送层以太网服务,质量相当于SO
NET,目前已与AFN Communications一起在进行实验室试验
,它的客户对象是传统运营商和有线电视MSO。其它公司也在这方面开发了一些
产品,例如Occam Networks开发了以太网保护倒换设备,倒换时间
为50 ms,用于话音和数据业务。
在以太网无源光网(EPON)方面现在领先的有Salira,Allop
tic和WorldWidePackets等新兴公司,也有一些老牌公司(如
Nokia Broadband等)。诺基亚的D500 DSLAM产品是AT
M向EPON的过渡产品。Quantum Bridge最近声称它支持EPO
N。Salira推出的EPON由接入操作系统、桥接TDM域和分组域的基于
软件的部件组成,具有动态QoS和流量分类的功能。
EFM是一个前景看好的新市场。Grant Public Utility
现在其变电站之间的现有光纤上采用思科的Catalyst 4000与Wor
ldWidePackets方案。Central Texas Technol
ogies采用 Alloptic的千兆比以太网接入路由器(GEAR)来向
该公司4 000英亩的开发区提供FTTH和FTTB。类似地,有线电视公司
WideOpenWest正在实施SwitchPoint的以太网方案,具有
铜线和HFC混合网的Grande Communications 已经安装了
马可尼的FTTC PON。
然而,不只是新兴运营商对EFM感兴趣,诸如NTT,BellSouth
,SBC和Telstra Saturn等传统运营商也涉足其中。它们把以太
网看作在其网络中引入创新的一种手段,使其它业务从价格战中摆脱出来。运营商
真正看重的是其可获性之高和规模之大,而不仅仅是因为以太网便宜和运行简单。
SBC安装了基于ATM的PON,计划打开通往未来EFM的大门。NTT也在
关注EFM,它在日本有一个很大的城域以太网,采用Extreme Netw
orks的设备。
八、综合光传送/交换(Integrated Optical Transport/Switching)
把光传送和光交换集成为一个系统 —— 综合光传送交换机是合乎逻辑的,因
为从运营的观点看,这使端到端波长业务的提供变得更加容易,运营商只需管理一
个机箱,而不是多家设备商的多种产品。而且在经济上还有很大好处,因为这种平
台去掉了一层需作光电转换的收发信机,在传送系统和交换机上都不再需要这一功
能,这就意味着能为运营商节省大量费用。
新兴公司Cinta和Movaz 是这一领域的先锋。虽然Cinta已经
倒闭,但究其原因更多的是由于市场疲软,而不是产品的概念不好。Movazs
似乎已经起飞,它声称已经在美国和亚太市场获得数百万美元的合同,并与Gen
uity公司完成了测试。还有若干家目前处在产品周期不同阶段的公司都显示出
把光传送和光交换结合在一起是正确的。而且综合光传送与交换的概念已经在实际
网络中得到了证明,例如Corvis的 OS平台已使Broadwing建立
了一个全光网。
现在,除了Corvis和Movaz外,还有其它一些设备商都准备把这种
综合平台引向市场。例如,Ceyba原来像Corvis 的OS平台一样使用
电交换矩阵,现在准备提供全光传送交换系统。PhotonEx是另外一家综合
传送交换平台的设备商,和Ceyba 瞄准的是长距离或超长距离市场。还有一
些新兴公司(包括Meriton Networks和Movaz)旨在城域和
地区市场。随着光联网进入城域以及城域连接趋向动态,这些公司可能都看到了一
个大市场。特别有意思的是,Sycamore Networks最近也声称正
在把它的SN 3000城域传送产品与它的SN 16000 交换机集成在一起
,而且其SN 10000长距离和超长距离传送系统也要做类似的集成。
迄今,几乎所有指望综合平台的设备商都是新兴公司。那些老牌公司是否会照
着走或者与这些新兴公司建立OEM关系来丰富它们的产品还要拭目以待。
九、 电信门户(Telecom Portal)
电信门户是运营商用来让客户实现自助的一种门户网站。一段时间以来,运营
商已经允许住宅用户在线查看账单,甚至在线付账了。现在,通过电信门户,企业
用户也能修改其业务订单(例如增加一个T1)或修改类似Microsoft
Exchange那样的申请以及像安全性或存储器那样的可管理服务。
不管运营商是自己来开发这种能力,还是利用第三方(软件公司)来提供这种
能力,电信门户有利于运营商把后台运行的关注点集中在最最关键的用户身上。O
SS系统基本上关注的是内部事务,其主要任务是保证路由器、硬件、网元配合工
作。为了向用户提供真正的自助服务,运营商需要一个挂在OSS层上的应用层,
即电信门户。由于视窗已进入运营商的全部运行工作,所以电信门户给客户服务人
员、销售人员和其它工作人员提供的是同一界面。电信门户可以用于众多的客户服
务,也可以在运营商间的交易中使用,例如传统运营商和竞争性运营商之间的交易
,由于避免了它们之间的许多电话与传真,可以大大加快对客户的服务。另外,如
果安装了ViewGate和Visual Networks等公司提供的软件
,基于网站的门户还可以让客户自己监视其从运营商获得的QoS。
只要运营商把业务提供程序的一些环节流水化,使处理工作容易做,例如,通
过电话处理订单的工作人员为了激活业务、处理工作流与账单等不再需要多次进入
同一数据库,这样就便于实现电信门户。
业务提供程序的流水化意味着运营商必须完全重新考虑它的事务处理过程。另
外,由于所需的数据存放在不同的数据库里,运营商就必须解决好这些数据库的组
织问题。这些都是运营商在实现电信门户时所面临的挑战。但是对运营商而言,电
信门户是使所有后台工作达到自动化目的的关键。
十、增强型可观察时差(EOTD)
EOTD是英国Cambridge Positioning System
s(CPS)公司发明的一种定位技术。早在90年代初,CPS的创建人之一P
eter Duffett-Smith通过测量来自不同调频无线电台的时间-
距离矢量,发明了用轻便望远镜作精确天文测量的方法,但是这一概念直到199
7年才被用于移动电话。现在CPS正与爱立信、西门子和北电网络合作,想把此
技术加入无线设备。CPS还在帮助SingTel在新加坡组建位置感知网试验
。诺基亚和True Position也在开发基于EOTD的网络定位方法。
EOTD是在每部手机里安装软件模块,在每个基站里安装位置测量处理器。在测
量位置时,手机同时连接三个基站,该软件通过比较基站传到手机的信号与基站传
到附近一固定接收机的信号到达时间来确定手机位置。
EOTD主要用于GSM网。GSM是大多数欧洲移动网和亚洲移动网的事实
标准,现在也是许多美国运营商的关注点。另外,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
要求无线运营商限期提供手机定位应急服务(称E911)。在这两个因素的促动
下,美国掀起了研究EOTD的热潮。虽然FCC规定的某些期限最终没有实现,
对哪些运营商应该服从FCC的要求还有争论,但由FCC给予的压力使美国目前
在位置感知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2001年10月曾是FCC要求美国无线运营商满足第二阶段E911计划
的最终期限。在这一阶段,FCC希望所有的手机都能被定位于500码以内。后
来FCC把最终期限延长到2002年10月。美国现在的位置感知网正处在商用
的前夕,2002年将开始营收。一些运营商,如Sprint和Verizon
等,已经在局部地区成功地引入了位置感知网。不过其它一些运营商仍要求继续延
期,看来整个业界即使要满足延期目标也是不可能的。
有些分析家强调由于缺少过硬的统计数据,采用EOTD难以做到极高精度的
定位。但是EOTD能把手机定位于50 m以内,已经小于 FCC 第二阶段的
规定半径了;在3G网上的测试显示定位精度在15 m以内。而且EOTD与A
-GPS(目前在CDMA网中选用的技术)相比成本较低,所以Cingula
r Wireless,VoiceStream和AT&T Wireless等
公司都将在GSM网中使用EOTD。
转载自《现代电信科技》2002年第5期
作者 雷震洲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总工程师
--
████████
██◥◤████
█◤﹨∕◥█◥█
█◤◣◢◥◤\█
█◤ ◥ ◢█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172.16.2.56]
--
※ 转载:.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9.94]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3.35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