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new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atom (吾将上下而求索), 信区: ITnews
标  题: Serial ATA——下一代的硬盘接口之王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3月31日14:28:53 星期六), 站内信件

IDE硬盘自诞生以来,虽然技术上经历了无数次的改进,接口速率也从3.3MB/s、33MB/
s、66MB/s提高到目前最新的100MB/s,但始终没有突破采用并行方式连接的模式。并行
ATA连接的缺点在于其本身一主一从的工作模式限制了扩展能力;并行信号间的电磁串扰
严重,从Ultra ATA/33到Ultra ATA/66就被迫添加了屏蔽地线;未来速度的提升也会有限
。那么,有没有一种新的接口技术来代替它呢?答案是肯定的。
2000年2月,Intel公司在Intel开发商论坛IDF(Intel Developer Forum)上发布了Seria
l(串行)ATA技术,并专门成立了制定和推广Serial ATA标准规范的Serial ATA工作组
(Serial ATA Working Group),该工作组一开始就包括了业内众多有影响力的公司,如
IBM、Intel、Dell、APT、Maxtor、Quantum(目前其硬盘部门已与Maxtor公司合并)和Se
agate公司。
2000年12月18日,Serial ATA工作组公布了Serial ATA草案1.0版。 在1.0版规范中规定
Serial ATA的数据传输速度为1.5Gbps(相当于并行ATA的150MB/s),比目前最快的并行A
TA标准Ultra ATA /100还要高50%,而且随着未来后续版本的发展,其接口速度还可扩展
到3Gbps和6Gbps(300MB/s和600MB/s)。
读到这里,可能会有内行的读者问,目前硬盘的数据传输率很难突破Ultra ATA/66的速
度限制,为什么还要研制Serial ATA技术呢?其实,Serial ATA技术是作为并行ATA的替
代技术而设计的,未来会有更多的增强特性:
1. Serial ATA支持所有的ATA和ATAPI设备,包括CD、DVD、磁带机和各种大容量移动存
储设备等;
2. Serial ATA采用串行方式传送数据,每次只传送一位数据,可以明显地减少接口的针
脚数目,事实上,Serial ATA只用四个针就可以完成所有的工作(第1针发送,第2针接
收,第3针供电,第4针是地线),因而线缆更简单,线缆连接器更小,也更容易安装,
减少了机内占用空间,有利散热;
3. Serial ATA比并行ATA的设计降低了电压,减小了能耗,使PC系统更加容易设计;
4. 采用点对点协议,不存在并行ATA的主/从问题,省却了并行ATA的跳线和设置工作,
并且每个通道都独享带宽,提高了设备连接的灵活性和系统I/O能力;
5. 能够与目前的操作系统在软件上兼容,这就意味着不必更改目前的任何驱动程序和操
作系统代码。
不过串行ATA在电气和连接器方面与目前的并行ATA不兼容,在标准Serial ATA接口普及
之前,可以通过转换器将信号互转以便与旧设备互操作。2001年2月26日,全球第一块符
合Serial ATA 1.0规范的PCI转接卡在春季IDF上由APT公司推出,并且通过Serial ATA标
准线缆连接到了Intel P4处理器系统上,这是Serial ATA迈向实用的重要一步。
作为最早提出Serial ATA设想的公司,Intel公司计划把Serial ATA像AGP那样来发展,
通过逐步提升时钟频率来提高其传输速率,以满足未来的发展需要。
在2001年下半年到2002年初的时候陆续会有符合Serial ATA标准的正式产品面世,不过
要真正在市场上成为主流可能要在2002年以后。预计未来Serial ATA会与并行ATA的产品
共存一段时间。
虽然目前在成本和芯片组支持方面还有些问题,但由于其本身技术的优势和潜力,并且
得到了众多有实力的公司支持,Serial ATA接口技术的未来前景极其光明。可以预期,
Serial ATA必将成为未来PC系统内主要的存储设备接口。

--
    

          我心中有一颗最美的星星,那就是我自己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170.13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9.77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