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new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petrel (紫燕*自在飞花轻似梦*燕燕于飞), 信区: ITnews
标 题: 无声敲击与渴望放大的智力:终结“敲击一代”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at Jun 7 11:35:48 2003)
无声敲击与渴望放大的智力:终结“敲击一代”
(2003.06.05) 来自:三联生活周刊 尚进
有人把1970年代以后的人笼统地称为“敲击的一代”,因为这代人所经历的个人电脑
、移 动电话等时代性事物都需要不停的敲击按键。而自从写新世纪交响曲的德弗札克的亲
属德沃夏克(August Dvorak),从1920年开始花了12年研究打字效率问题,进而发明了目前
计算机键盘的前身Dvorak敲击,以及1964年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Douglas Engelbart)发
明鼠标伊始。不停的敲击按键,已经成为了我们这个电子时代的标志音。不过越来越多的
新技术,暗示着敲击键盘与点击鼠标濒临原始。
5月28日的《连线》杂志特别报道了FingerWorks(手指工厂)的新成果Multitouch,一
种用手势来执行特定指令的技术。尽管现在的鼠标越发的按照人体工程力学的设计,可是
长时间的使用不可避免的导致手指和手臂的疲劳,甚至像埃德姆-史密斯(Adam Smith)的小
说形容的那样,出现如同螃蟹前鳌那样一大一小的手臂。Multitouch的使用者只需要左手
转一圈作个开盖动作就可以打开一个文件,相反的动作则意味着关闭,捏捏两个手指就表
示粘贴,放开就实现复制,张张手掌就来放大,合拳来实现收缩。手指工厂的CEO约翰-伊
莱亚斯说:“这仅仅是开始,我们要做的就是用肢体语言来与计算机实现交互”。约翰把
自己的这套设计比作开摩托车,因为这些手势指令就如同控制油门与拉杆一样,看来美国
的那些摩托狂奔族们终于找到了计算机领域的“知音”。尽管还只是试验阶段,但是Fing
erWorks已经用商业包装的形势把这些产品放到市场上,一个150美元的iGesture垫子和一
个340美元的TouchStream键盘。这与雷恩-帕特森曾经为聋哑人开发的手语手套如出一辙,
不过手指工厂的Multitouch不需要再识别哑语动作,也不需使用者戴上手套,赤手空拳在
空气中比比划划将平常无奇。
比减少鼠标造成的疲劳更受欢迎的是如何缩小键盘,因为目前手机等移 动通讯设备的
增多,暴露了26个字母与掌上设备的体积矛盾。而虚拟键盘的出现,似乎更能迎合现如今
跃跃欲试的无线通讯设备制造者们的胃口。《时代》周刊评选的2002年全球最重要的42项
发明中,硅谷的新兴公司Canesta就是代表,他们没有再如何缩小键盘上钻牛角尖,而是采
用投影的方法,利用红外线在桌面造就了一个虚拟红外键盘,一个传感器监视键盘上红外
光的反射,根据反射的变化判定你要敲哪个键。在桌子上的敲敲打打来实现键盘功能。其
实这项技术的核心是来自于军方的有深度感知能力的电子感知技术,关键在于传感器能够
区分前景与背景。传感器就会跟踪与虚拟键盘图像相关的手指如何移 动。Canesta在去年
德国Cebit展出了样品,日本NEC公司当时就迫不及待的要将其用在自己的产品上。此外曾
经被视为“鼠标终结者”的“眼睛追踪”技术也在履行着同样的探索。英国伦敦帝国学院
的研究小组用了数年研究人眼的活动与大脑感知的关系,利用极弱的红外线捕捉眼球细微
动作。如果眼睛盯住一个屏幕某个链接一秒钟以上,计算机就会自动打开链接,如同使用
鼠标一样。这大大的减少了大脑控制手指,进而操作计算机的操作过程延误,将大脑与计算机的距离就这么被拉近了。
这实际上这一切都默默地沿袭着鼠标发明人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的预言。早在60年代
他就发表了一篇名为“放大人类智力”(Augenting the Human Intellect)的论文,鼠标就
被视为典型的改善人机交互方式的“放大器”,如何加快人脑与计算机的沟通,似乎比加
快计算机速度本身更具意义。毕竟再快的计算机也要等着操作者下达指令,而1997年,计
算机科学领域最高奖项图灵奖也正是因为“放大人类智力”而发给了他。越来越多的技术
研究者将如何突破键盘和鼠标的限制,实现30年来人机交互方式的质变视为划时代的研究
课题。不久前比尔-盖茨在一次演说中提出了“知识工人”的概念,其实这正是新时代的“
放大人类智力”的变形。而去年微软亚洲研究院专门为Tablet PC设计的数字墨水似乎也是
一个前兆。在键盘和鼠标之后,手指工厂的Multitouch,或者虚拟键盘等突破看来似乎不
过是0.5的质变,而能真正肩负“放大器”职责的,也许只有等待是IBM研究数载的语音识
别技术,或者微软倡导的手写识别了。
--
·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172.16.8.35]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5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