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new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petrel (紫燕*自在飞花轻似梦*燕燕于飞), 信区: ITnews
标 题: 硬盘记录已达极限,04年换新技术(下)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Aug 8 11:08:41 2003)
硬盘记录已达极限,04年换新技术(下)
2003/08/06
【日经BP社报道】 上接本站报道:【图文】硬盘记录已达极限,04年换新技术(上)、
(中)。
利用钌层避免数据消失
图7:导致数据消失的热搅动(Thermal Fluctuation)现象的原理: 磁体粒子所具有的磁
能取决于相互排斥的磁力大小和粒子体积。如果磁能低于热能,就会被热能所消除。这就
是热搅动现象。这里所讲的温度是相对于绝对零度的温度,因此粒子体积变小后即便在常
温下也能够产生热搅动现象。(点击放大)
缩小磁体粒子,必然导致体积的减小,这就会产生一种被称为热搅动现象的问题。热
搅动现象是指磁化的记录位信息因受到热能的影响而消失的现象。热搅动现象并不像磁转
变(Magnetic Transition)噪音一样导致读取难度加大,而是直接导致数据本身的丢失。
热搅动现象产生的机制如图7所示。在磁场方向不同的磁体粒子相邻的区域,会产生磁
各向异性能(Anisotropy Energy),就像是磁铁同极相互排斥的力。磁体粒子所具有的磁
能是磁各向异性能与粒子体积的乘积。可受外部影响的热能为玻耳兹曼常数(Boltzmann
Constant)与温度的乘积。如果磁能大于热能,就不会受热能的影响,如果低于热能,磁
能就会被热能所消除。
为了避免热搅动现象,必须使用强磁力磁体,或者增加磁体粒子的体积。然而,由于
“磁头和盘片,作为可量产的磁体均已使用了磁力最强的材料”(TDK的松崎),因此根本
没有办法提高磁各向异性能(Magnetic Anisotropy Energy)。如果增加粒子体积,就会
与提高记录密度所必须的粒子小型化产生矛盾。
图8:避免热搅动现象的盘片结构:
通过把反铁磁体的钌膜夹起来,就能使稳定层磁场产生与记录层相反的方向。由此就能稳
定记录层的磁场强度。目前大多都采用多设置一层记录层的5层结构。(点击放大)
于是技术人员想了采用小粒子即可维持较高磁异向能的盘片结构(图8)。除记录层磁
体膜以外,再使用1层或2层磁体膜,在每个磁体膜之间夹入反铁磁体即钌膜。
记录层磁场穿过钌膜时其磁性会发生反转。这样一来,钌膜正下方的磁体膜就会具备
与记录层磁性正相反的磁场。由于磁场反向,因此就能够稳定地保持记录层的磁场强度,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稳定层。在记录层以外使用2层磁体膜,其实是为了使第一个稳定层保持
稳定,才再使用一层磁体膜。
IBM(目前该公司的硬盘部门已经被美国日立全球存储技术公司所购并)的“仙尘(P
ixie Dust)”、富士通的“SFM结构”等虽然其名称因制造商而异,但是使用钌使记录层
磁场强度保持稳定的技术已经得到广泛使用。目前一般均采用设置双层稳定层的结构。
2004年下半年以后将采用垂直磁记录方式
图9:有望实现1TB以上容量盘片的垂直磁记录方式:水平记录方式已经逐渐接近理论极限
,紧随其后的就是垂直磁记录方式。通过使磁场方向垂直于盘面,不仅能够进一步缩小磁
体粒径,同时还能够确保一定的体积。这种方式的另一个效果是利用相邻记录位的磁场就
能使记录位磁场保持稳定。(点击放大)
过去,硬盘的存储容量每一年就会翻倍。但现在确实已经看到今后硬盘容量的提高将
会越来越缓慢。因为作为实用材料已经使用了磁场强度最高的磁体,通过改进磁头和盘片
结构提高记录密度正在逐渐接近磁体本身的极限。
现在,垂直磁记录方式作为未来的高密度技术已开始被业界寄予厚望。目前的水平记
录方式具有平行于盘面的磁场,而垂直磁记录方式则把磁场方向改变了90度,因此具有垂
直于盘面的磁场(图9)。
垂直磁记录方式的优点是即便相邻的磁性结晶具有相反的磁场,相互之间也不会产生
影响。甚至具有反向磁场还能够起到稳定各自磁场的作用。与水平记录方式不同,采用这
种方式不必把膜设计得非常薄。这样还可以确保粒子的大小,避免受热搅动的影响。
据日立制作所称,用于实现100Gbpsi记录密度的磁体结晶尺寸为粒径9.5nm,膜厚20n
m。由于粒径与磁转变噪音有关,因此无论是水平记录方式还是垂直记录方式,规格要求是
相同的,但是膜厚则可加大一倍。
不过,普遍认为2003年不会向垂直磁记录方式过渡。原因是“今后至少有1、2代产品
可利用现有记录方式实现高密度”(日本迈拓的齐藤),“100Gbpsi可利用水平记录方式
实现,不过200Gbpsi就不可能了”(日立制作所的高野)。目前普遍认为水平记录方式的
极限是150Gbpsi左右。
美国希捷于2002年11月演示了利用垂直磁记录方式实现100Gbpsi记录密度的硬盘,同
时宣布将于2004尽快投产这种产品。不过,关于向垂直磁记录方式的过渡时间,大多半制
造商均未宣布明确的时间表。因为尽管过去有很多时期都曾议论水平记录方式的极限问题
,但是最终都被突破了。今后一个时期,有关水平记录方式的极限到底在哪儿的讨论还将
持续下去。(全文完,记者:仙石 诚)
--
·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02.118.239.116]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8.58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