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new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petrel (紫燕*自在飞花轻似梦*燕燕于飞), 信区: ITnews
标  题: 中国IT第一代CEO他们现在过得怎样?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12月02日21:26:46 星期一), 站内信件

    巨浪淘沙,有多少弄潮者没趴在沙滩上;狂风过后,有多少枝叶还能站立枝头。
  正当人们为中国IT是冬天还是春天而争论不休的时候,11月初,在美国纳斯达克上
市的中国三大门户网站纷纷报出赢利,在香港上市的联想公司也捧出了半年盈利5亿多港
元的财务报告。
  在争论与事实之间寻找理性,人们开始重新关注以中国IT第一代CEO为代表的一批标
志性人物,使得他们的起伏与波动在今天更具价值。
  踏雪高歌--在快乐与财富“夹缝”中“摆渡”
  在圈内人士都不愿谈及的寒冷冬天掠过中国网络江湖各大门派的时候,两位掌门人
却踏雪而行,仗剑高歌,一步步走向春暖花开。
  中国三大门户网站的第一代掌门人中,只有38岁的张朝阳还高高端坐在CEO的位置。
今年10月22日,搜狐公司率先公布了截至9月30日的第三季度财务报告,结果显示搜狐公
司盈利11.2万美元。这位来自战国时秦国故乡的剑客用了6年时间,多元化发展战略终于
结成硕果,为中国互联网行业又竖起一座划时代的里程碑。
  1996年,张朝阳在美国MIT媒体实验室主任尼葛洛庞帝和风险投资专家罗伯特的风险
投资支持下,创建搜狐的前身--爱特信公司,成为中国第一家以风险投资资金建立的互
联网公司。而现在的他承认:公司几乎走完了从借助风险投资启动到日益发展成熟的全
过程。
  在攀登中国互联网财富之巅的时候,与其他门派不同,张朝阳没有选择阳光灿烂的
大道,而是一开始就选择了风大路滑的险途,提前适应了寒冷的感觉。“因为刚开始融
资的时候,国内是没有人投资的,必须要从国际资本入手,这是一个挑战。”张朝阳曾
在网上这样说,“一开始公司基础还没有扎实的时候,就去国际化了,但是一旦走过来
,日子就可以过得从容了。”
  有了从容的资本,张朝阳也开始选择生活。他曾表示,如果自己在一段时间特别衰
老的话,就会重新思考人生意义,哪怕在这段时间赚了很多的钱,变得很成功。“因为
我付出的代价是自己变得特别苍老,那我会很遗憾,人生目标第一是活得快乐、健康,
第二才是赚钱、成功。我在这方面做得不错,还是比较年轻的。”
  张朝阳的这些话并非有意标榜自己,他回忆在麻省理工大学读物理学博士时,就学
会恣意地享受自己的青春。他在银行里没有存款,买车一定是敞篷车,开车路过商店时
要来个急停调头,进去买一副墨镜戴上……穿衣服一定要穿POLO。“我梳过‘马尾’,
那时我希望过COOL的生活。”张朝阳说。
  如果说用“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碧空云卷云舒”来形容丁磊
的话,那么,无论是他从网易的标志正式跑在纳斯达克股市报价牌上时起成为中国“网
络首富”,还是在最火的时候让出CEO,退居幕后专注技术研究,都显得十分平常。
  网易现任首席执行官孙德棣的管理经验与丁磊的实战能力嫁接得十分成功,去年纳
斯达克的停牌事件,网易网络广告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丁磊提出利用网易曾是中国最
大的网络社区、用户忠诚度高的特点,向提供个人收费服务方面转型。
  在今年三季度的财报中,网易净赢利300多万美元,在900万美元总收入中,非广告
收入就达770万美元。“这是丁磊的战略眼光起的作用。”孙德棣笑逐颜开。虽然网易的
总部设在北京,可前不久,又听说丁磊带着自己的技术队伍南下广州,重点开发同城约
会和交友中心等针对华南市场的产品。
  记者没有见到丁磊,据说他的电话已经被打爆,电子信箱已经塞满信件。“财富并
不是我追求的目标。当初我投身互联网是因为自己非常热爱这个行业,并且有这方面的
知识积累与实践经验。”丁磊曾对媒体这样说,相对财富,生活才是他最快乐的事情。
“网络首富只是我创业过程中的副产品。”
  正如丁磊所说,他离生活比离电脑键盘更近,音乐、电影和文学都是他的最爱。在
广州时的艰苦创业期,他住在淘金路,每天到一家VCD专卖店里去租几盘影碟回去看。两
年下来,在那家店里,他几乎再也找不到没有看过的影碟了。丁磊认为,只有亲身感受
生活,才能触摸到普通人的快乐,才能使自己的创意更具生活的真实性。
  从张朝阳到丁磊,真实而又平常,在财富与快乐之间,“摆渡”着就是生活,可以
迂回,可以退,也可以进。
  起落之间--火热的理想与冰冷的资本对撞
  不能否认的是,年轻的王志东在摘掉新浪CEO帽子后仍然光芒四射,可他却最终选择
了软件业务。据北京媒体报道,这是王志东从很早就一直想干的事业,现在他终于抓住
了机会。王志东的新公司研发部分在亚运村,市场与销售部分仍在中关村。
  这个在王志东心中酝酿已久的梦想,曾给了他从未有过的激情与信心。当年离开北
大方正的时候,作为程序员的王志东曾向公司交出了BDWIN的源代码;而在此之前,从北
大计算机技术研究所到方正公司的时候,他曾把汉化视窗的所有源代码等技术资料全部
交了上去。源代码是技术人员的命根子,可王志东对自己有充足的自信。
  从离开北大方正到创办新天地电子信息技术研究所,再到创办四通利方信息技术有
限公司,直至收购华渊生活资讯网,易名新浪。一次次的放弃与辞职,既是王志东对自
身价值难以充分实现而失望的表现,同时也是向着实现自己的梦想不断迈近。
  在IT界,情感与资本难道真的矛盾吗?王志东创造了新浪网,作为新浪CEO,当时他
可能没有注意到投资者只考虑自己如何能够最大限度地得到利润回报。新浪股票在纳斯
达克一路走低时,网络广告又进账寥寥,投资者必须选择被人重组,孩子卖不卖,这是
不以“母亲”的意志为转移的。
  神话人间--生命中不能承受“空降”之轻
  神话离人间真实的生活有多远?这个古怪问题恐怕在今天的中国IT界变得不那么难
以解释,一则则“神话故事”正成为如烟往事,以两位“空降勇士”为代表的故事主角
们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时刻。
  随着《逆风飞扬》飞进中国IT界,吴士宏离开了她曾经为之踌蹰满志的TCL信息产业
集团公司总经理的位置,是否“飞扬”不得而知。可众所周知的却是,吴士宏加盟TCL以
来,领导下的信息产业集团去年销售只占整个集团的11%,利润则是负数。TCL集团董事
长李东生曾表示,集团的IT公司这两年表现达不到预期要求,成为集团最困难的一部分
,短期内要求其做出大的利润贡献是不可能的。
  经过多方努力,记者也无法联系到吴士宏女士。一些朋友透露,吴士宏1999年加盟
TCL集团时,正处于网络经济热潮顶峰,其“微软背景”为正处于IT产业拓展期的TCL注
入了“信息化”色彩,而集团领导看重的更是吴士宏在跨国大公司的高级管理经验。
  业内人士认为,如果客观地评价吴士宏的离任,就不应单纯地把其经营业绩问题作
为主要原因,毕竟家电与IT两大产业融合过程中,企业投资方向正处于调整阶段,出现
的许多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是个人力量难以左右的。
  也许有人会说,如果当年IT不那么热,如果TCL不打算进军IT业,如果吴士宏没有在
IBM和微软呆过,这一切一切都不会发生。吴士宏的“下课”是历史导演的,也不乏包括
跨国大公司等一些企业高层的决策原因,可业界认为,这些同吴士宏本身也不能说没有
干系。
  据网上报道,吴士宏到IBM后,发觉自己把营销与销售混在一起,专科毕业的她立刻
产生了上大学的想法。事实上是,1996年,吴士宏表示自己拿到了入学许可;1997年,
她年迈的双亲同时病倒,她不得不延迟一年;1998年,吴士宏加盟微软,最终大学梦未
能圆。媒体表示,外表坚强的吴士宏内心却很脆弱,如果说她从微软的辞职就是一个表
现的话,今天的她在TCL又重演了一幕类似的话剧。
  同“打工女皇”相比,被称作不做外企的“螺丝钉”,誓做国企“金马达”的北京
方正数码有限公司总裁李汉生也戏剧性地出局,据说已去美国了。而李汉生1999年“空
降”到方正之前,是惠普中国的金牌经纪人,他将惠普中国的营业额从400万美元做到5
亿美元,因此方正不惜重金把他挖到旗下,并赋予无上权力。
  据一家财经媒体调查,李汉生进行的大刀阔斧的改革一开始曾经奏效,但这种“止
血疗法”的功效却逐渐消弥于系统耗散,他先后就职的两家公司方正控股和方正数码业
绩步步下滑。方正数码公告称,在2000年度亏损近4000万港币后,公司在2001年再度亏
损6900万港币。
  方正公司的同事说,李汉生不了解方正,不懂得国企游戏规则,他的外企管理模式
与有着浓郁校园文化背景的方正模式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冲突。业内人士表示,对于
从外企到国企这种跨文化的移动,除了要把以前在跨国公司积累起来的良好经验带过来
之外,还要学会做企业内部的政治家。在采取大刀阔斧措施的同时,中国的企业还需要
和风细雨。
  来自各方面的迹象表明,跨国公司的“空降兵”并不一定都能够适应国内企业,前
不久,联想公开在媒体上提出拒绝“空降兵”,理由也许能给盲目“空降”或盲目接收
“空降”者们些许提醒。言而总之,任何企业任用“空降”者,取决于他本人的“符号
”能给企业带来多少回报,尽管这样的现实有些残酷甚至市侩,可市场的洗礼却教会人
们越来越理性。

--

                    ·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9.94]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90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