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new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atom (吾将上下而求索), 信区: ITnews
标  题: 总编围在资本中央(上)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3月31日11:14:21 星期六), 站内信件

□刘韧
《计算机世界》报总编辑刘九如这几天有些坐卧不安,他一直在揣摸公司考评领导小组
近期做出的考评结果,根据这一结果,公司要求刘九如劝退几名他亲手招进来的编辑记
者。这些编辑记者平素一边亲切地喊着"九如",一边配合支持着"九如"的工作,现在又
如何对他们"下得了手"?但是,自1999年刘九如升任中国计算机出版服务公司副总经理
以来,他就不得不开始更多地站在公司的角度考虑问题,不得不更多地站在公司利益上
说话。
刘九如的心有些乱。他要判断这几名编辑记者的反应,"他们会不会闹起来?闹起来该怎
么平息?"他要顾忌其他编辑记者的反应,"他们会不会因此心寒?会不会感到残酷?会
不会心凉地担心下一个就会轮到自己?"他不得不惦量自己到底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同仁怎样看我?他们还会不会当我是自家人?还会不会信任我?如果失去了大家的信任
,我又如何能立足?"但最终刘九如首先还必须向公司交待,"公司司务会的决定非常明
确,已经没了再拖的余地。"
想了又想,准备了再准备,虽然还是没有十足的把握,但是,在其位谋其政,刘九如只
能坦然面对。"今天与你谈话,带给你的可能不是好消息。"本来想了一些套话,一与员
工面对面,刘九如没法不坦诚。"对你前几年所做的工作,公司是肯定的,公司给你的待
遇也是可以的。""但是,时代变了,所有的人包括你我,都要认同这个客观前提,既然
时代已经变成了时时刻刻都在淘汰人,我们就不可能永远在一个单位待着,即使我们想
,这个单位也不可能永远让我们待着。""我们这里是一个商业机构,他不会因为你自身
的原因就不淘汰你,除了按照法律规定应该保障的权益外,他不会比其他商业机构更温
情。这是客观事实,外企这样做,国企业现在也这样做。"说这些话的时候,刘九如将目
光移向了别处。
顿了顿,刘九如接着说,"走到今天这种地步,真是遗憾,我和你谈过几次,公司曾经给
你过不高的评估,而你的工作没有实质性变化。""不能说你下降了,但至少说明,你没
有新的突破。一本书能立起一个人,一篇文章可以使一个人成名,但你自己凭心而论,
哪篇文章是你用心写的?哪篇文章值得留念?""这一年,你算是尽力了,但不是很突出
。不突出,公司就有想法。"
望了对方一眼,刘九如继续说,"每天你只能10点钟左右来,公司对这一条不能容忍。我
们一直在帮你向公司做工作,考虑过给你安排其他岗位,而你自己有情绪,这种情绪公
司不能容忍。如果你是领导,你底下的人整天埋怨你,你怎么想?你不信任他,他又怎
么信任你?"
"这些是不是事实,是不是有这么回事?如果冤枉你了,我们可以去调查。"刘九如坦白
地将该说的全说了,对方说不出什么,刘九如心里松了一口气,"所以,我今天带给你的
未必也不是一个好消息:既然你不适应这里的环境,换个地方也许更好!"后面几个人也
都这样谈过了,没出什么乱子,事情似乎进展得很顺利,但做这些事情不符合刘九如温
和的天性,这样做是资本的天性,资本氛围中的总编一定首先受资本支配。
有人走
陈大志、熊伟曾经是计算机世界最器重的两个人,公司对两人寄于厚望。陈大志是《计
算机世界》报广告部主任、公司总经理助理,熊伟是《微电脑世界》总编辑,2000年前
后,两个人先后离开了供职多年的计算机世界。
刘九如与陈大志、熊伟是很好的朋友,陈大志要去《计算机世界》报的第一大竞争对手
《中国计算机报》做副社长,临走,刘九如只说了一句话,"原本一个战壕的战友,马上
变成短兵相接的对手,我一下子接受不了。"熊伟出去也加入了一个和《微电脑世界》竞
争的杂志。
陈大志与熊伟的离开,使刘九如陷入了沉思:80年代,《计算机世界》合资体制本身就
使它具有了内在的优势。那时合资企业很少,根据当时的合同,计算机世界员工每月工
资800元,因为中方的特殊规定,这800元要先打到计算机世界报主办单位电子部第一情
报所,情报所再酌情给计算机世界员工发工资,但这个工资依然很有吸引力。刘九如19
88年进计算机世界,每月300多元,加上奖金,一年有好几千元的收入。"这个工资比外
面高出一倍多。"
到1994年,计算机世界平均工资水平涨到三四千元,竞争对手《中国计算机报》工资水
平为两千元左右。此时计算机世界员工向心力很强,计算机世界当时便提出要让员工体
面地生活。
但是到1998年,计算机世界工资的绝对优势已经没有了,《中国计算机报》真正的骨干
管理层和普通员工拉开了差距,核心层的工资逼近了计算机世界。"陈大志走,是因为那
边答应待遇可以比这边高许多。他走得毫不犹豫。"以陈大志、熊伟离开为契机,刘九如
配合公司总经理石怀成积极推动计算机世界薪酬改革,刘九如从经济发展角度游说董事
会,"市场氛围中的任何业务都可能有暴利和高利润时期,但市场竞争充分后,会向平均
利润过渡。计算机世界30%、50%的利润,70%、80%的增长不可能永远存在,计算机世界
要立足长远发展必须恰当地增加投入,尤其是增加在员工身上的投入。"刘九如不避嫌地
利用一切机会向董事会陈述增加员工待遇的紧迫性,经董事会首肯,2000年计算机世界
工资总规模增加了好几百万,这是花很大气力争取来的结果,但对员工来讲,只是涨了
三五百元、一千元而已,收入不低的编辑记者们对此好像没有感觉,刘九如很苦恼大家
"对此已经不是很感兴趣,不是特别值得留恋自己的工资。"
刘九如意识到这里面有更加深层次的问题。"计算机产业的发展速度是30%到40%,而计算
机世界发展速度是今天3个亿明年4个亿,这个发展速度肯定不容易吸引人。没有发展速
度,发展余地就不是很大。""发展必须借助外力,没有足够的资本作为支持,做不大,
员工利益也不能得到充分的保障。《IT经理世界》做了三年,投了1000多万,今年可以
有利润,但如果有资本市场支撑,再增加队伍,再投3000万,它明年的产值可能就不只
是现在这样,可能很快就能做成一个五千万元的企业或者上亿的企业,而且它的影响力
和地位就不会是目前这种免强的胜出。没有资本的支撑,从1500万做到2000万过程要长
得多,靠自己利润滚动发展太慢。"
"计算机世界因为IDG的资本取得了首发优势,这个优势使它取得了20年的辉煌,但是,
它要继续辉煌下去就必须吸纳新的资本营养。靠实实在在做事,一点一点挣利润是必要
的,但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了。"
刘九如理解,IDG业已完成了投资使命,现在是它收获的季节,但是,"计算机世界要发
展,还要在资本市场找一个口子,将资本输入进来。"
刘九如看到"互联网业务是一个契机","计算机世界两三年后应该是10个亿,而不是4个
亿,靠现有的业务做不到。""有了事业,有新的发展空间,有了更好的产权机制,人也
就不走了。"
资本选择总编,总编也在选择资本。刘九如在用他的思想和智慧发动大家群策群力,推
动这样一种更加难以企及的创新,在这个创新中又不得不受制于旧有资本的束缚。
总编选择
2000年初,备受资本宠爱的.com不仅将手伸到了刘九如部下那里,还直接伸向了刘九如
本人。他们有的亲自来找,有的通过猎头公司来挖。他们看中的是刘九如对中国市场的
了解、对中国IT发展规律的把握以及在《计算机世界》供职12年积累下的厂商资源。
众多邀请中,刘九如只谈过一次。对方是国内IT领域的一位顶级科学家,这位科学家拥
有崭新的技术,强有力资本支持,需要的商业运作和上市,因此,力邀刘九如出来筹划
,要房子有房子,要车有车,要钱有钱,还有股份以及值得描绘的广阔前景。刘九如不
是一点都不动心,因为"走出这一步,虽然有风险,但是,起点不一样。"被雇佣的总编
与自己做老板是两码事,但刘九如本性想做报人,喜欢琢磨报纸,琢磨稿件,"这里有我
十多年的心血,况且,报社现在这个氛围,还有发展的机会,有一帮朋友在这里,我走
不合适。"
这次被"挖"让刘九如想起五年前的那次摇摆。1995年,刘九如已经做了《计算机世界》
三年副总编,时逢公司领导调整,刘九如担心自己和新来的领导合不来,正好刘九如的
同学陈俭从联想集团出来,拉刘九如一起办公司。陈俭请刘九如做管理和宣传推广的副
总,现在陈俭的公司快上市了。"我当时要是去了,和现在完全就不一样了。"刘九如那
次没去,这次也不打算去,让刘九如感觉最过瘾的还是写出轰动性的稿件,当总编之前
,刘九如能做到,当总编之后,刘九如越来越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帮助记者修改稿件的时候,刘九如不断琢磨出新的选题,"我也应当做几个题目,写几篇
文章,"刘九如心里老是这么琢磨,但是,当上总编的刘九如越来越忙,时间越来越有限
,精力越来越不足,想好的选题都浪费了。
有段时间,刘九如实在忍不住,想弄个栏目,做做专栏作家,刘九如有这个资格,也有
这个权力,但是,最后一刻,刘九如醒悟到,"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力不从心,未必做
得好,做不好,毁我名声。"
刘九如排解的办法是让自己理解,记者和总编二者不可得兼,"我既然选择了总编,就当
不了一个名记者。"刘九如将好的选题和资源,都交给了手下。"名应该让他们出,《计
算机世界》报社记者在业界都有名气,我这个总编脸上有光,我帮了他们,他们不会推
翻我。"
被资本围在正中央的刘九如无法想象自己之于资本不再具有价值会是什么样子。"这是一
个年轻人的行业,我的知识和年龄会使我竞争力越来越差,我有被淘汰心理,总编做几
年,底下确实有比我强的人,千万别压,压只能毁灭自己,将下面的人提起来,他们不
会把我扔掉,他们会尊重我。至少在做人上,新上来的人会觉得我这个人是可信的,愿
意和我共事。"
"现在让我不做总编,去做记者,还可以,我相信我依然是个优秀的记者,但是再过两年
,当我和业界越来越远,可能就做不了记者了。到那时,我自己调整好自己,我想,我
有我的空间,我可以做一些辅助性的工作,我坚信我有我的生存空间,我不会被淘汰。
""要是因为这些威胁,就压制别人,不让别人上来,反而更容易被淘汰,被淘汰时,大
家对你评价还不会高。"
"我不能说,我是无私的。这么多人在我手下,报社干成功了,我也有我的事业感。""外
面没有人骂我,大家觉得在计算机世界工作确实不错,我在业界的影响力也不会太低,
我也有我的机会。"
当副总编的时候,刘九如感到是荣誉和责任,"愿意将计算机世界作为一种事业来做,觉
得自己能发挥,愿意拼一把,试一把。""这么大一个报纸,在业界有这么大影响,我在
驾驭,我很自豪。"这种感觉充分感受以后,刘九如又有点想当一个名记者了,但是他不
能,他只能培养名记者。

--
    

          我心中有一颗最美的星星,那就是我自己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170.181]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99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