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new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petrel (紫燕*自在飞花轻似梦*燕燕于飞), 信区: ITnews
标 题: 中国电信暗铺移动通讯网络 撕下标签就是移动3G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12月14日09:46:13 星期六), 站内信件
----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12月13日 11:19 财经时报
深圳小灵通“偷梁换柱”地拥有20万CDMA用户,而联通只有11万——它不是已经战
胜联通了吗?可怕的是这个故事正在全国复制。
中国电信本年度固话网络交换机的采购量,一共比去年2000多万线的采购下降了50
%,而对迅猛增长的小灵通用户数又作何解释﹖
本报记者李波
“固话设备”撕下标签直接上移动3G?——中国电信的小灵通业务正在经受普遍怀
疑。
“所谓天子脚下,北京的电信市场是比较规范的。相比全国市场,这只是一个假象
同时也妨碍了我们对中国电信借小灵通之名到底在做什么业务,或者说这些业务的比
重各有多少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12月7日,一位电信圈人士对《财经时报》说。
“根据中兴、青岛朗讯和UT斯达康(这三家是中国小灵通的主要供货商)卖给中国电
信CDMA设备所发生的收入来看,我的测算是,实际上享受基于PHS服务的用户(即真正的
‘小灵通’用户),在现有小灵通用户的比重刚刚超过50%。”
“‘小灵通’已经变成一个类似‘全球通’的品牌,而不是纯粹业务模式了,在这
张招牌之下,中国电信在多个频段上正在开展有不同叫法的‘小灵通’业务,其中有一
些事实上已经不再基于固话网络,而是真正的移动基站。”该人士称,这已是业内的一
致认为。
垂涎于未来的移动通信市场,此前一直游离于政策灰带(主要是指其频段合法性)的
小灵通业务,难道又在被中国电信上演一场“偷梁换柱”(主要指其业务合法性)的游戏
?
中国电信至今还没有取得移动牌照,但是所有人都知道它早晚会取得经营手机业务
的资格——牌照可以一下到手,罗马城却不是一夜建成的。
中国目前有1000万小灵通用户,这种业务以低廉的价格得以迅速扩张。真正的“小
灵通”使用的是PHS技术,该技术因无法再升级,因而不被官方推崇。
深圳案例:
披着小灵通的外衣?
作为“小灵通”子品牌之一,在深圳,中国电信正在大力推动一项名号“市话通”
的业务。据《21世纪经济报道》,信息产业部对此曾经两度发文要求清除,但中国电信
依然我行我素。
“市话通”于2001年5月顺产。作为“固定电话的补充和延伸”,该业务被定位于“
小范围低速移动无线接入”。截止到目前,深圳电信已经为此投入3.5亿元,共建基站1
50个。2003年深圳电信的预算仍为好几亿元,目标基站300多个。
作为一项已被公开的信息,业界乐意拿深圳案例来“说事儿”——类似业务采用了
与以往PHS完全不同的CDMA制式,不但其系统与终端完全等同于联通的CDMA网络,更有迹
象表明用户可以藉此轻松实现广州漫游。
分析界对深圳电信“偷梁换柱”主要有两种看法。
一种观点认为,它仍然是基于固话网展开的,只是它不再采用PHS技术,而是WIREL
ESS LOOP(无线本地环网,不需申请频谱),后者可以采用基于GSM或者CDMA的任何设备,
在未来获取移动牌照后可以帮助中国电信轻松完成网络升级。问题在于,如果中国电信
公开采用WIRELESSLOOP,就必须向信产部申请部分频段,这是一件头疼的事情。冠以“
小灵通”的名号,中国电信正好可以取前舍后。
但是,中国电信是否已经建立移动基站而只是现在披着小灵通的外衣?这是一个吸
引了业内更多眼球的问题。
“我更加倾向于对中国电信存在业务不合法的判断。”服务于北京一间投资公司的
电信分析员说。
该分析员对小灵通业务的未来预期一直持“平稳增长”观点。早在年初,他就曾预
期一个中国电信对固话网络交换机的大规模采购出现,该交换机的容量大小与小灵通的
可能业务量直接相关。但是截止到10月的数据表明,本年度固话网络交换机的采购量一
共才有1030多万线,比去年2000多万线的采购量下降了50%。
但是,“年初程控交换机就面临一个网络需要扩容的现实,而去年小灵通用户才50
0万,到现在小灵通用户已经发展到1000万,程控交换容量已经非常饱和。而现有信息又
表明明年小灵通将得到大力发展——在业务计划大力开展但网络容量明显不够的情况下
,又不进行扩容,这绝对不符合传统运营商的规划思路。
可能性只有一个,中国电信另辟蹊径化解了这一难题——转道移动基站。
占据中国最大份额的小灵通设备提供商UT斯达康断然否决了这一看法。它认为程控
交换机采购的下降主要是因为固话用户本身的上升速度放缓,另外,其提供的IPAS系统
采用软交换技术更好地解决了程控交换机的难题。
“从中兴等公司3月份开展实验局以来,我没有听说过一个脱离实验局的软交换技术
,软交换大规模的应用还有待时日。”那位电信分析员反驳说。
吴鹰讲话的背后
在贵州、云南等地,类似深圳“市话通”的业务被中国电信同样开展,其设备都是
基于CDMA制式。
中国电信与CDMA其实渊源已久。早在第一次电信大分拆之前,原中国电信就曾借助
长城网获得了日后少有的移动运营经验。彼时,因为频谱资源有很富裕,军方的长城网
开始寻求社会合作,并在多方介入之后交由原中国电信负责运营。当时,中国电信曾在
北京、上海、广州、西安四地开展实验局,随后在多个省份投入商用并发展了40万-50万
用户。
这也是中国电信今天在设备储备上选用CDMA的原因之一——中国电信拥有为数不多
的,但绝对难能可贵的CDMA运营经验和微妙情感。
已经有确切消息表明,在即将到来的2003年,小灵通业务将被运营商以前所未有的
力度推进。
12月3日,路透社援引UT斯达康总裁吴鹰在香港的讲话称,公司已与政府主管部门保
持了例行性接触主管部门向其保证将不会妨碍小灵通系统的发展。吴同时向路透社表
示公司已经获得在除北京和上海以外的所有大城市建立该系统的许可,“我们不觉得
有任何政治风险”。
在接受《财经时报》进一步询问时,UT斯达康没有透露获得该许可的政策通道。它
只给了一个出自第三方美林投资银行的关于明年国内小灵通用户将发展到2500万的预估
报告,并表示赞同。
不过业内人士分析说,作为一家设备提供商,吴能够在香港讲出这番话必定有其背
后故事。
敏感人士马上嗅出一条与之紧密相关的信息来:3G牌照的发放再被放缓。
这对于中国电信来讲,无疑将是一个与时间赛跑的过程。“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没
有哪家运营商是在拿到运营牌照之后才立马大规模建网的,市场不会专门为谁留出空间
。3G牌照不管如何延缓,毕竟是一个不远的故事”。有确切消息表明,明年年底3G网络
的实验工程肯定上马。
但是因为没有移动牌照,中国电信缺乏建立移动网络的借口。“如果中国电信明年
还在主要城市建设以前的所谓小灵通网络,它自己也清楚届时将会面临有如联通两张网
的取舍和指责。可以确定的是,在明年新建的小灵通基站中,移动基站将占据更大比重
”。
移动和联通的潜在危险
持类似观点的分析师们建议人们调低对中移动,特别是中国联通的业务增长和赢利
预期。他们认为通过小灵通“偷梁换柱”的布棋,中国电信将对这两家既有移动运营商
的潜在用户增长造成极大的流失。
“中国电信在深圳拥有20万CDMA用户,而联通只有11万。它不是已经战胜联通了吗
?”分析师们说。
可怕的是深圳故事在全国各地的复制重演。“高估一下今年中国移动用户的增长量
到年底为6000万,大家普遍预期明年的用户增长不会超过今年。但是如果明年小灵通用
户真的实现1500万增长,就等于从中分流了近1/4。”分析人士称。
小灵通用户的ARPU值(每个用户每个月的消费金额)普遍较低,为65元人民币。但是
来自中移动的数据显示,其新增用户90%以上为神州行用户,而该人群属于典型的低端用
户群,“中国联通就更不用说了”。虽然相对于2亿多移动通信用户总数,小灵通用户基
数并不庞大,但由于其资费低廉,在未来新增用户群的争夺上将非常有利。
中国电信获得的将不止此。占有相对比重的CDMA制式设备,具有标准的一致性,让
中国电信可以在未来以相对低廉的成本改变其空中接口,“轻松完成升级”,基站的投
资向来在移动通信投入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在新一代的移动通信到来之际,公司拥有
完善本地网的优势将成为公司未来市场对决的制胜法宝之一。目光更为深远的人们同样
还担心,如果中国电信在现阶段掌握大量的用户资源,对其他移动运营商是非常可怕的
事情,移动通信行业有可能出现新的垄断。
中国电信也将由此获得更多的网络运营经验,这有助于日后网络管理成本的大大降
低。
小灵通用户需要的是移动通信服务,业内普遍认为,对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来讲,
小心小灵通的时候到了。
--
和着清脆的音符 & 且让 一季斑斓的彩虹
你 为你细心修饰
轻轻地 飘忽而来 · 且让 一晨晶莹的雨露
* 为你精心装点
呵 花园中流连的精灵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9.94]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26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