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ssicalMusic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asdf (变量), 信区: Music
标 题: 布鲁赫小提琴协奏曲版本比较(转)(2) (fwd)
发信站: 紫 丁 香 (Fri Jun 12 19:54:22 1998), 转信
*** Forwarded file follows ***
发信人: Ray_Leo@bbs.ustc.edu.cn (天乐), 信区: ClassicMusic
标 题: 布鲁赫小提琴协奏曲版本比较(转)(2)
发信站: 中国科大BBS站 (Thu Feb 19 21:27:04 1998)
转信站: SZBBS!clinux.ml.org!linux.ustc.edu.cn!ustcnews!ustcbbs
发信人: shongm.bbs@bbs.bupt.edu.cn (执迷不悔), 信区: ClassicalMusic
标 题: 版本比较(六)(续)
发信站: 北邮鸿雁传情站 (Tue Jan 28 11:42:43 1997)
第二组
三。朱克曼版
编号:SONY SBK 48274(古典系列)
洛杉矶爱乐乐团协奏
祖宾。梅塔指挥 1977年录制
四。郑京和版
编号:DECCA 417 707-2
英国皇家爱乐乐团协奏
鲁道夫。肯佩指挥 1972年录制
这是两个70年代的录音版本,两位演奏家不仅师出同门(皆师从加拉米安),且在
同一年的国际小提琴比赛上并列为第一名。作这样的版本比较实在是很有意思。这对师
姐弟的演绎竟如此不同,正如弗拉希特指出的那样:布鲁赫的提琴作品往往一上来给小
提琴演奏家留下一个充分发挥的机会,在他的第一个音符上表达出爱的信息。朱克曼算
是真正领悟了这个演奏的要领,他的第一个长音G 弦上的空弦有如哀怨般的倾诉,极其
细腻感人,主题上的一连串双音拉得饱满而有生气。如何使高音区上的旋律明亮而不刺
耳是对每一位演奏家的考验,无疑,朱克曼处理得令人信服,而小提琴的华彩乐句尤其
演奏得音色圆润而有光泽。相比之下,郑京和版的第一个长音时值不够长,似乎韵味也
不够足,对音乐的处理则与朱克曼有相似之处。如果说有区别的话,那就是在乐段之间
的速度对比、音响力度的轻重对比上可以明显地感到郑京和在转折上的棱角分明。她采
用的是较快的揉指,因而是乐曲更富于激情,在结构的把握上也较朱克曼更为浪漫自由。
在乐曲的第二乐章尽管布鲁赫只标了“慢板”的字样,但无疑是一首优美的咏叹调
,是一贯堪与门德尔松协奏曲向媲美的乐章。在这里朱克曼吟唱出的是一曲爱情的颂歌
,既有喃喃私语的缠绵低诉、又有引吭高歌的慷慨激昂。优美的主题反复多次,但每一
次均赋予其新意,绝无雷同单调之感。而在快板的第三乐章他又演奏得快而不噪,强而
不悍,将全曲表达得融会贯通,恰如其分。反观郑京和的演奏,她在第二乐章似乎注入
了更多沉思冥想的成分,乐章起处以近似苍凉的音色奏出,琴声略嫌枯涩。即便是那个
优美的主题也被蒙上了层忧郁的阴影。在乐队和谐的衬托下,她把这个乐章的多愁善感
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听她演奏的主题最后一次再现,真教人徒生“无可奈何花落去”
的感喟叹惜。第三乐章是郑京和施展其凌厉技法的天地,用弓扎实、分句清晰,透过鲜
明的音色对比和起伏的动态幅度将两个性格不同的主题处理得更具戏剧性。郑氏演奏的
男性风采于此尽显无遗。
--
※ 来源: 中国科大BBS站 [bbs.ustc.edu.cn]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quark.hit.edu.cn]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6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