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pris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myold (天天), 信区: Emprise
标  题: 惊艳一枪6----温瑞安
发信站: 紫 丁 香 (Tue Jun  8 13:18:14 1999), 站内信件



  六。逃—逃—逃—
  逃亡的感觉是:你不甘心受到伤害,但偏偏随时都会受到伤害,而且任何人都可以轻易
伤害到你。
  逃亡不是好玩的。
  王小石听过戚少商(详见「四大名捕」故事之「逆水寒」)说过他逃亡的故事:如果能
够不逃亡,宁愿战死,也不要逃亡。一旦逃亡,就要失去自己,忘了自己,没有了自己…。
试想,人在世间,已当不成了一个「人」,他还能做什麽?
  可是此际王小石不得不逃亡。
  因为他杀了傅宗书。
  傅宗书乃因仗蔡京之荫而起,充其量不过是「蔡党」的一个傀儡,他受任拜相为期也极
短,且因巴结献谀於蔡京,作恶无数,为人鄙薄,日後正史里不见有载这一位「短命宰相」
,碑官野史也大多只轻提略影。可是不管怎麽说,王小石所杀的确是当朝宰相。
                    
  傅宗书一死,蔡京一党大受打击,唯赵恬仍对蔡京恋恋不舍,是以蔡氏父子,手上仍握
有重权,也很快的便由蔡京再任宰相,重掌大局:不过,在这人事浮沈变动的短时间里,暴
徵苛政,缓得一缓,诸葛一党和朝廷正义之士,得以略展抱负,使天下百姓受济者众,虽只
是昙花一现,但无疑能替  败时局保留一线生机。
  这不能不说是王小石之功。
  王小石到戈一击之功。
  王小石那一颗石子功劳。
  当然,蔡京一党也因此决不会放过王小石的。
  蔡京决心要将王小石追杀万里、挫骨扬灰。
  他自有布置。
  (王小石呢?)(他现在唯一要做的事是:逃:)逃才能不亡。
  为了不亡而逃!
  王小石杀了傅宗书的事,很快就遍传天下;有的人说王小石大怛,有的人说王小石好胆
,但几乎人人都认为王小石胆子虽大,性命难保。
  性命难保是一回事。但人生里总有些事,是杀了头都得要做的,|;至少对王小石而言
,这就是明知不可为但义所当为的事,要是重活一次、从头来过,他还是会再做一次的。
  而且,至少到现在,他还没死。
  他还没死,他只在逃。
  他逃出开封,逃到洛阳,逃到扬州,逃过黑龙江,逃到吐鲁蕃,买舟出海,隐姓埋名,
逃上高山,逃入深谷,如是者逃了叁年。
  整整叁年。
                叁年岁月不寻常
  光阴荏苒,就算十年也只是弹指而过,但在逃之中的一千个日子里,风声鹤唳,杯弓蛇
影,吃尽苦中苦,尚有苦上苦,那种岁月不是人过的。
  更不是未曾逃亡过的人所能想像的。
  为了「不露痕逝」,就连一身绝艺,也不敢施展。
  为了「忍辱负重」,空有绝世之才,却受宵小之辈恣意折辱讪笑。
  为了「真人不露相」,以至天下虽大,无可容身,    惶惶、席不暇  。
                    
  就这样空负大志、忍侮偷生的活了叁年。
  这是为了什麽?
  这都不过是王小石自找的。
  是他手上一颗石子所惹的祸。
  是他一念之间所做下的事。
  对一个在逃亡的人而言:逃亡本身还不是最苦的,究竟何时才能结束这无涯的逃亡岁月
、恢复一个自由自在之身呢?这答案可能永不出现,这才是逃亡最令人绝望之处,这使得受
尽风霜的王小石,作下了一个决定。
  返京!
  要看一个人是不是人材,最好是观察他倒霉的时候:是不是仍奋发向上:是不是仍持志
不懈?是不是在落难时仍然有气势、有气派、有气度、有气节?
  失败正是考验英雄的最好时机。
  王小石虽然因为危机四伏,不敢再像以前率性而为、任侠而行,但在他浪述天涯约叁载
春秋里:他还是去了不少地方、学了不少事情、做了不少功德、结识了不少江湖上的英雄豪
杰。
  英雄莫问出处,要交真心朋友,正是应在一无所有时。这时侯所交的朋友,多半都可以
共患难、同闯荡的;至少,你没权我没势的,除了以心相交,彼此都一无所图。
  王小石几乎每逃到一个地方,他都在那儿建立了他的友谊,增长了他的识见,以及扩大
了他自己的关系。
  这难保不是王小石日後的「本钱」。
  所以,有人曾问过:要是王小石不逃亡,他会是怎麽一个样子?
  答案很可能是一句话:英雄都是在折磨历难中熬出来的。
  人在危难中,有一件事是切切要避免的:那就是不可以怀忧丧志。
  人在成就里,不妨杞人忧天;但在生死关头里,却不可灰心丧志。
  王小石既然要逃,就不放弃。
  不肯放弃他的生命。
  他的生命是他的。
  他要活下去。
  要活下去就得要坚强、坚定、坚忍、坚持。
  他记得诸葛先生一见看他,就问过他类似的问题,他也肯定的作了答覆:大凡人为之事
,无论争强斗胜,游戏赌博,必有规矩,无  矩不成方圆,有规矩法则必有打破规矩法则的
方法和人。
  不破不立,是庸材也。能破只能称雄,要能立才能成大器。人要可破可立才能  人杰。
而到最後还是回到无破无立,这才是圆融的境地,同时也自成一个规矩,直至其他的人来打
破这个规矩。
  …;有时候,要布署杀局,少不免要用一两子冲锋陷阵,声东击西,圭吸引敌方注意,
才能伏下妙看。
  棋局里有极高明的一看,那就是到了重大关头,不惜弃子。
  真正的大移大动,大起大落,反而是极静的,一如星移斗转、日升月蓓,无不在动,但
却能令人恍然未觉。
  惊雷总要在无声处听得,好诗总要在刀丛里寻觅。
  江湖後浪逐前浪,武林新叶摧落梦:小成小败,不成器局,死了丧了败了亡了。也没人
知、无人晓。对一些人而言,宁愿一生匆匆也不愿淡淡,即使从笑由人到骂由人至笑骂由人
,只要率性而为、大痛大快,则又如何!
  棋局里的一些妙看、伏子,开始下子时住往不知其为何,直至走了数步,或走数十看後
,甚至在看紧关头之际,才会见出妙用来。
  持正卫道,跟一切无法无天的盗寇对敌,那是「公敌」,而不是个人的「私敌」,为天
下对敌者可敬,为私利对敌者可鄙。「公敌」通常也是老百姓的「头号大敌」,也即是「天
敌」。这才不易收拾,不好对付的大敌。
  …|因为敌人厉害,所以结果非大成即大败,或者遗泽万民,耽者  骨无存,故而敌对
之过程,愈发可歌可泣、可敬可羡!
  在江湖上,做人要做得相当坚强才能当得成人;在武林中,早已变成友无挚友、敌无死
敌。甚至敌友不分,敌就是友,友就是敌。可是,当一个人的可贵,便在於他是不是历经波
澜几经折磨之後还是一个人或许,我眼中无敌,所以我「无敌」,诸葛先生一见面就问了王
小石那麽多的话,等知道王小石确有决心并勇於承袒之後,他才会默许王小石这样行动的。
  在这之前,王小石确未曾见过诸葛先生,甚至也未与他通过消息。
  如比,蔡京和傅宗书才会相信王小石确会手刃诸葛先生。
  因而,蔡京、传宗书才没料到王小石要杀的是他们两人!
  所以,王小石才会「得手」。
  他只「得」了半「手」:他只杀了傅宗书。
  他初见诸葛先生之际,巳不及也不便说其他的话了;在两人之间,只有一见如故的信任
和默契。
  当时,尤食髓就在帐後,要是诸葛先生把他斥退,他必会向蔡党发出事有蹊跷的警示:
要是直言,则教此人听去,早有防范,更是不妥。
                    
  这件事其实从来没有变过。
  王小石上原来,因为自度志大才高,有意要闯荡江湖,一展抱负,但他却不一定要有千
秋名、万世功。只想试一试。不试一试,总会有些憾恨。
  可是对於蔡京一党弄权误国、专恣殃民,他一早就十分激愤、不齿。
  他是非分明,但一向并不爱恶强烈。
  他与苏梦忱、白愁飞结义,引为相知,一旦「金风细雨楼」大局已定,他自觉再留在楼
里,难免会与白愁飞相争,且苏梦忱亦有些作为使他无法苟同,岛免事端,他使离开红楼,
专医跌打并冶奇难杂症,顺便连白愁飞一向经营的字昼店,也包揽了过来干他的卖昼医病的
生涯。
  十分自得其乐。
  但当蔡京动用了傅宗书、天下第七、八大刀王还有「六合青龙」之四,前来威迫利诱,
要他非杀诸葛不可,反而激起他的一个念头:杀蔡京!
  除一大害!
  要是能杀蔡京,自己虽死无憾。
  就算杀不了蔡京,至少可阻止蔡京暗杀诸葛先生的阴谋,那也是一桩好事,要是杀不了
蔡京,能杀得了傅宗书,也算是不枉了。
  是以,他将计就计,决杀蔡京。
  王小石决非昏昧之辈:他很清楚,真正欺上瞒下、只手道天、怀奸植党、镇压良民的人
,是蔡京而不是诸葛先他很明白,真正险诈骄  、空疏矫伪、颠倒是非、无法无天的,也是
蔡京一党而非诸葛先生的人,不杀蔡京,朝政日非,一切兴革,无从着手。
  蔡京大权在握,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蔡京口才便给,足令人为他两肋插刃而在所不辞
;蔡京书艺高妙、广结人缘,手上有无数心旷,在朝在野,唯一可以节制他的人,就只有诸
葛先生。
  杀了诸葛,蔡京就可以恁意而行、目空一切了!
  诸葛先生一向为民除害,鞠躬尽瘁,为保忠良,数遭罢黜,有他在的一日,还能为窳败
朝政,保住一口元气:他力阻蔡京暗图篡登极位之野心,又力谏君王履行绍述遗志,所以常
两面不讨好。他的四位徒弟,除暴安良、平寇扶正,但他们的大敌往往就是当朝权贵和土豪
劣绅,有时处身於法理冲突、情义矛盾约两难处,受到朝官责难,遭到百姓埋怨,但他们仍
力撑危局、力挽狂澜,以良知行事、以良心行道。
  诸葛先生和四大名捕要是丧命了,蔡京岂不是可以横行金銮殿?天下岂不变了蔡京更何
况诸葛先生还是王小石的师叔|所以王小石巳一早决定:不杀诸葛。
  杀禁京!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44.81]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81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