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ntas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tormlier (暴风中的潜伏者), 信区: Fantasy
标 题: 奇幻史诗:冰与火之歌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at Oct 15 08:20:53 2005), 转信
史诗、挣扎和人性的火花
冰与火之歌 作者:乔治R.R.马丁
《冰与火之歌》导读
《冰与火之歌》由美国著名科幻奇幻小说家乔治R·R·马丁所著,是当代奇幻文学一部影响深远的里程碑式的作品。它于1996年刚一问世,便以别具一格的结构,浩瀚辽阔的视野,错落有致的情节和生动活泼的语言,迅速征服了欧美文坛。迄今,本书已被译为数十种文字,并在各个国家迭获大奖。
本书主要描述了在一片虚构的中世纪大陆上所发生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宫廷斗争、疆场厮杀、游历冒险和魔法抗衡的故事,全书七卷(包括未出的各卷)浑然一体,共同组成了一幅壮丽而完整的画卷。书名"冰与火",为的是突出人性挣扎的含义,书中塑造了无数的人物,但其着眼点,却并非孤立地凸现英雄主义,奉献精神或奸猾阴谋,而是将书中人物放在一个"真人"的角度,写出他或她在时代和社会的旋涡中不同的境遇与选择。从写作上说,本书与莎翁的《哈姆雷特》颇有共通之处。从中,读者便能与之产生呼应,共同经历这冰与火的洗礼。
那么《冰与火之歌》究竟有什么独特之处,在阅读中有哪些地方需要关注呢?
首先,本书采用了独特的视点人物写作手法(POV)。通俗地说,就好比一部大片,导演将摄影机装在不同人物的身上,并不断切换。整个故事,由甲人物以自身立场讲述一段后,便换为乙人物来讲述,以此类推,周而复始。翻开本书可看到,每章节的名称皆为一人物名,该人物便是本章的视点人物。这样的写法,不仅大大增强了代入感,尤为重要的是,它主观地限制了读者(通过视点人物的视野)获取信息和进行思考的广度,为书中错综复杂的线索设置提供了必要的帷幕。作者的另一巧思在于,相对于采取这一写法的同类作品常出现的时间线索混乱,叙事搅成一团等弊端,本书经过精心梳理后,每个章节的时间互不交叉,而是呈现精巧的上下承接的关系,虽然视点人物不同,但故事却在不断前进。
其次,本书每个章节张弛有度,节奏感非常强烈,能吸引人连续地阅读。作者在写作《冰与火之歌》之前,已获得多次雨果奖、星云奖、轨迹奖等等,并在好莱坞担任编剧长达十年之久,丰富的经历,使本书成为了他三十多年写作经验的总括和升华之作。在本书每个章节,读者都可以很轻松地发现其自身的起始、进行和高潮,本书的每一卷,也形成自身的起始、进行和高潮,乃至在由整个七卷组成的《冰与火之歌》,也呈现出这样完整的结构。不仅互相串联,其中更包含了无数的情节兴奋点。作者曾经说,担任编剧,最痛苦的是不能将自己的才华在四十五分钟一集的时间内释放出来,而本书,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他对自身抱负的一种实现。
第三,这本书,诚如上面已提及的,其核心在于"人"本身。由是,它没有简单的答案,并不是一本可以懒洋洋浏览的书。它不仅包括无数扣人心弦的情节,更重要的是,它所描述的情景,往往是真实人生中无可回避,必须面对的东西。因为人本身是最复杂的。看过本卷《权力的游戏》的读者朋友,不妨在下列问题上作深入的思考,如琼恩·艾林死亡的真相,行刺布兰的真相,乃至琼恩的父母等等,相信作者最后会让你大吃一惊。同时,相对于其他的奇幻作品,习惯于主角落地百尺毫发无伤,或危机时刻总能化险为夷的读者,本书可能是一个真正的惊愕。在作者笔下,每个角色均以其真实的轨迹在运行,有成功,也有痛苦,甚至死亡,本书正是通过这样的构架翻动着读者的情绪。
第四,本书是典型的西方史诗奇幻文学。既然是史诗,其落脚点就是整个书中呈现的世界,关注的问题宏伟,全书的格局庞大。历史,人物,宗教,神话交织在一起,展示出一个亦幻亦真的世界。或许会有读者认为,本书更像一本历史小说,这种论断有其合理之处。马丁本人曾在采访中言道:"我喜欢历史小说,但历史小说最大的局限是结局已经基本注定,不论作者付出多大的巧思,都失去了最大的悬念点和高潮处-结尾。"所以,他选择了《冰与火之歌》这样一个虚构的世界。另一点值得关注的是,在奇幻文学必不可少的元素"魔法"的处理上,作者马丁秉承托尔金的精神,运用得非常谨慎,着意刻画神秘感。读者或许记得,《魔戒之王》虽是一部典型的奇幻作品,且出现大量的神灵和超自然现象,乃至伟大的法师甘道夫等等,但书中却没有具体描述一种魔法。针对这一特点,马丁曾经说"魔法等元素就好比调料,不用则无以凸现奇幻氛围,滥用则会串味。"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相对于无数火球满天飞的"奇幻"作品,《冰与火之歌》之中的魔法显得非常精细、神秘和巧妙。
一直以来,国内的奇幻文坛苦于少有优秀奇幻文学作品的引进。少量以次充好,粗制滥造的作品,甚至使得文学界将在西方百花齐放,无比兴旺的幻想文学归入了少儿读物和幼稚作品一类。纵然在关注奇幻文学的读者群中,参差不齐的玄幻文学,也蒙蔽了人们的视线。透过本书的出版,阅读一本真正的奇幻作品,感受一下奇幻小说无穷的魅力,让她真正地扎下根来!
可以想见,本书的成功,必将推动新一轮奇幻文学作品引进和阅读的风潮!
缘起
"如果这世界真有神灵存在,为什么还充满了苦痛和不公?"
"因为世上有像你这样的人。"
"没人能像我。这世上只有一个我。"
----詹姆·兰尼斯特
曾几何时,渴望着那么一些作品的出现,能释放出儿时的幻想,印证自己改变生活的愿望。渴望着有那么一批作家、那么一批同好,能拔开思维的牢笼,跳跃进无垠的汪洋。于是找到了《银河英雄传说》,于是找到了《魔戒之王》,直到如今俯瞰着史诗奇幻这无尽的宝藏。
在浩如烟海的作品中,有着那么一颗明珠,她曾三次进入世界奇幻奖的决选,三次成为权威杂志《轨迹》的年度最佳作品,她获得了无数的荣誉,成为了读者心目中近五十年来奇幻作品的颠峰之作,而她还在蓬勃发展中,她的名字就是《冰与火之歌》。(至今已出版三部,总计约六至七部,第四部将于今年上半年出版)
舞台
"我以大地和河流的名义起誓。"
"我以青铜和钢铁的名义起誓。"
"我们以冰与火的名义起誓。"
----梅拉和艽建
史诗奇幻潮自上世纪60年代兴起,至今仍是奇幻图书中的主流。它们的存续得源于人类内心对科学霸权世界的叛逆,得源于人类对这个喧嚣越来越多,生活范围越来越小的世界的厌倦和反思。它们在精神上给人类重建了一幅往昔的生活,更自然、更朴素和更富于幻想。
既然是重建,那么就必须构架出一个完整、丰富而又真实的世界,这是史诗类奇幻不成文的铁律。这个世界,首先必须是丰韵的,能让读者产生如临其境的真实感。其次,它又必须拥有或体现着人类往昔的文化或文明精神。对于读者来说,这就好比一把引领你进入这个世界的钥匙。这个世界印证了你对生活的渴望,你欣喜地接受了这个世界。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个世界是一个幻想的世界,它不能缺少想象和创造。幻想既是作家的无价之宝,却又是他的大敌,在给了他前所未有的发挥余地的同时,也把一个无底深渊摆在了他面前。如果作品太接近报道事实,无疑便扼杀了想象力,人们会抱怨找不到应有的朦胧感;可如果在想的方面走的太远,以致于无法让人进入,那么作品就被封闭了。一般说来,奇幻作家们都在这条细线上舞蹈。作家的理想是,用他的想象和创造做读者的向导,引导读者一步步深入他的世界,直至读者最终能独力前进,忘我地在作家所呈现的世界中探索,能否做到这一点,是成功的奇幻作品同平庸之作之间最大的分野。
现代史诗类奇幻在近四十年的迅猛发展中已经由少年期步入了成年期,随着一个又一个丰富多采的奇幻世界的呈现,世界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这个框架主要有两个层次:一个是背景元素,例如世界的创世神话,当前的政治格局等等,这是描勒史诗的基本线条。另一个是细节元素,例如婚礼的方式,马匹的种类等等,这是留给读者探索用的。《冰与火之歌》的世界正是在这两大层次上,不仅承继了前人的传统,而且将其发挥到了极致。
《冰与火之歌》的整个世界大小与我们的地球几乎相当,主要分为两片大陆,位于西面的是"日落国度"维斯特洛(westeros,英文原意为西方大陆),面积约等于南美洲,位于东面的是一块面积、形状近似于亚欧大陆的陆地。故事的主线便发生在西方的维斯特洛大陆上。在这个辽阔的世界上,魔法与精灵(森林之子),神与龙都曾经存在,但如今他们只生活在传说之中,这是凡人的时代,无数奇迹只是静卧在地一任万古的凭吊。谁也不知道是否有一天,时代之风将再度吹拂,在无知的人们眼前再现敬畏的力量;在这个辽阔的世界上,人们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繁衍存续。有着英格兰古风的维斯特洛,有着希腊风范的七大自由城邦,有着宏伟金字塔的阿斯塔波和有着雄浑奔马的多斯拉克牧民齐聚一堂,交织出一幅波澜的织锦;在这个辽阔的世界上,醉人的盛夏已持续十余年,而如今,夏日将尽,严冬将至,长夏意味着绵冬,貌似平稳的水面下暗战汹涌,平衡即将被打破。维斯特洛高贵的七大家族,前朝的王女,各怀鬼胎的庭臣纷纷落入了时代的旋涡中。冰与火的纠缠,永无止境。
普通读者很难想象在短短的几年内描写和架构冰与火之歌的世界是个多么庞大的工程。单就人物而论,在冰与火之歌前三部中出现了353个贵族家族,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族徽,成员和历史。迄今为止,在网上非官方的冰火人物辞典中的辞条已超过两千条!当你在翻过一千页之后,发现作者竟能准确地点出在那一千页之前匆匆提到的少妇的发型或母马的肤色,你会觉得多么惊喜!这意味着,你看到的每个细节,都是有意义的,它们都不是信手拈来烘托他物而后弃如草芥的棋子,而是一幅严整的镶嵌画中的分子。独特的婚俗和无畏的战奴,勇攀冰城与月夜航海,这一切细节,一切元素,共同组成了凄美的冰与火之歌。你不得不为作者的预谋而击节感叹,在书中他留下了那样多的悬案、预言和传说,时至今日,人们仍在网上激烈的争论和发表自己的见解,因为人们相信,这些都确实存在于冰与火之歌的时空中,总有一天,它们会在作者的笔下自沉睡而苏醒。
精神
命中注定你将燃起三团火焰 一团为生一团为死一团为爱
命中注定你将骑乘三匹坐骑 一匹床第一匹恐怖一匹为爱
命中注定你将经历三次背叛 一次为血一次为财一次为爱
----佚名僧
我为什么要拿起一本奇幻小说?
我得说,因为它是一个好故事。那他为什么不原意读这本小说呢?因为他不相信这会是个好故事。事实上,在中国,奇幻文学作为一种非主流、方兴未艾的文学形式,她的读者和非读者之间的鸿沟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命题。
我敢说,早已泛滥于市的纪实文学,历史文学,情色文学,乃至各种政坛内幕、国际冲突,林林种种各式作品中的"幻想"成分肯定占了极其重要的地位,甚至可能占内容的90%以上。之所以这些流俗之作能顽固的占据人们的视野,基于人们这样一种惯性认识:因为它们的背景资料多半逼真,那么它们的内容也必当具有"真实性"尤其是"严肃性"。中国的成年人可以极其热烈的讨论江青的风流韵事,可以互相争辩台湾投放SARS病毒攻击大陆的"新闻"--无论其内容有多么荒谬--他们并不认为自己在"幻想",而是认为自己在说"大事"。这一方面说明中国社会的物质生活还不丰富,造成人们精神生活面很窄,依然停留在很现实的物质性上,更说明,历史文化各种原因所形成的桎梏不容忽视。我们奇幻从业者无力改变这两点,但我们却能够企望通过我们的梳理和呈现,让人们能有归属,愉悦地释放出自己的想象,更好地享受人生。
有人问:小说为什么非建构在幻想上呢?
我可以简单地告诉你这是基于现实生活的有限性、不可重复性与人类文化生活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比如甲和乙同写一本基于东汉王朝的小说,甲决定以"纪实"的方式写而乙决定以"奇幻"的方式写,那么问题是:东汉就那么几个皇帝,就那么几件大事,乃至部队就只能叫"御林军"而不能叫"近卫军"。而实际上,几乎所有人都承认,虽然历史潮流的大趋势,如封建王朝必将衰亡,奴隶制必会解体等等是不可逆转,但具体的种种事件,却往往是偶然的结果。对一篇"纪实"作品来说,无论构思出多么离奇的情节,这些"狸猫换太子"的事件都必须象价格围绕价值波动一样绕着"史实"打转。而"奇幻"作品给予你的是一种机制,解释的机制,你可以用这一整个文化、社会的体系去自行发展已有的现实中不存在而又可能发生的情景。它还给了你两大自由:你可以把不同的文化溶入到一个世界,进行地理上的重组;你也可以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渗透进作品的运行里,这是价值观上的重组。对一般人而言,在如今的网络时代,成为通才比成为专才要容易得多,广博+领悟+想象,便足以供你创造出多姿多彩的奇幻作品。
历史类作品如是,其他种种作品也一样。
让我们具体到《冰与火之歌》所属的史诗类奇幻作品中来。一直以来,当我们打开一本史诗大作,我们期望得到的是什么呢?我们可以把《魔戒之王》当作模版。事实上,吸引你的是一个矛盾和一条中心线。
这个矛盾,是勇士与魔王的矛盾,是正义与邪恶的矛盾,简言之,即善与恶的矛盾。传统的史诗作品,贯穿着这样一个矛盾。其间,善的一方也会有坏人,会有恶人的帮凶(如《魔戒之王》中的巧言),恶的一方会有善类,同时善恶也在不同的人心底挣扎。随着故事的进行拓展,矛盾在发展,他们将不断蜕变、转化,直到高潮时化为纯粹的善恶之争。这样安排的好处在于:预先把一个强大的"恶"放在舞台中,"恶"强而"善"弱。"恶"在明处而"善"在暗处,整个故事便始终处于斗争消长中。作者要让"善"的一方通过合情合理的方式最终由弱变强,压倒"恶",读者就从这过程中获得神秘感,紧迫感和使命感。
一条中心线从属于这个矛盾之下,这条线是善良人物的成长路线(由于矛盾的结果早已注定,绝少有作家会尝试黑暗人物的成长路线!),他总是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由内心挣扎无助到坚毅不屈,最终成为显赫的或平凡的英雄。作家的功力高下判别于,这个(些)人物的成长,那种心路历程能在多大程度上引起读者的共鸣。
在经历了千百次的重复旅程后,我们能否尝试另一种方式?我们能否把复数的人物放入场景中,任其自由而真实地碰撞,交织出独特的图案呢?《冰与火之歌》向大众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她成功地引入了POV(point on view 视点人物,作者以视点的角度进行述说)的写法,使我们得以通过身份迥异的人物的目光去观察。常有人说:读《冰与火之歌》的感觉是复杂的,在这一刻你还情不自禁地为书中的角色喝彩,在下一刻你却恨不得把书撕掉。因为她"黑暗",因为她"残酷",或者说是"真实"。在这里,你再也看不到预定的结果,而只能像买了彩票等待开奖的彩民一般急迫地期待那份撼动,你甚至不能分清谁是"好人",谁是"坏人",你迷失在这缤纷的世界中,正如你迷失于现实的世界,只因为她运行的规则就是现实生活的法则。
《冰与火之歌》与传统史诗最大的区别在于:她没有讲述任何大道理,没有进行任何说教。对于传统作品所歌颂的种种精神,如兄弟之情,坚贞爱恋,战天斗海的勇气等等,她都有所包含,但又难以体现。事实上,她歌唱的是一种无奈,一种生活方式,那就是人性。
人是最复杂的,而人是人化世界的核心。《冰与火之歌》通过不断呈现人的行为,呼唤着人们重视自我本身,而非思虑其他外物。她要求人们认清自身在宇宙中所处的位置。随着书的进行,所有人,书中的主角和读者都在成长,这是反思自身的成长。透过对自身的反思,能让人最终统一到一个世界--爱的王国,从这个意义上讲,《冰与火之歌》体现了宗教的精神。我相信,她不仅是《魔戒》以降的旧史诗时代的最后一部辉煌之作,也将是揭开新史诗时代的开山鼻祖。
--
o Battle , and Victory !!! You are the best of the best of the best of the best
http://ark.hagongda.com/luntan/attachments/LkIo_J-101.jpg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8.10.52.119]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38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