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wildwolf (凤嘶),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回忆未来》1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un Feb 18 11:26:31 2001), 转信
《序言》
回忆未来——有这种回忆吗?去回忆那些重新出现的事情吗?存在自然界的永恒循环,一
种永恒的时代汇合吗?
毛虫预感到它会在春天成为蝴蝶复活吗?气体分子感觉到它迟早又会沉人太阳的规则吗?
智能生物明白自己是同一切永恒的空间相关吗?
今天的人不同于昨天的人或前天的人。人总是新的,在一条漫无尽头的线上不断地变新
,那条线我们称之为时间。人会理解时间,而且必须成为时间的主人!因为时间是宇宙的
后裔。一切时代的汇合之处便是那时间,它的存在没完没了。
对未来的回忆是存在的。我们今天尚未知道的许多事情让宇宙隐藏起来了。有些秘密也
许正在被人揭开,揭晓之日是今天,明天,或者其他什么时候。宇宙不认时间,没有时
间概念。
本书没有许多人的热诚帮助是写不成的。我感谢我的太大,在近些年里,我很少在家陪
她,她给予理解。我感谢我的朋友汉斯·淄伊纳尔,他陪伴我历经10万公里的旅程,总
是提供我可贵的帮助。我感谢斯德林博士先生和路易斯·埃姆利希先生,他们不断地给
予我鼓励。我感谢在休斯敦、肯尼迪角和亨茨维尔的全体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的工作
人员,他们陪同我参观他们那些了不起的科学、技术研究机构。我感谢
教授维思赫尔*冯*布劳思博士先生,教授威利*赖博士先生和教授贝尔特*斯拉式利先生
。我感谢所有那些生活在地球各地的数不胜数的先生们和女士们,是他们与我交谈,给
我鼓励,提供我直接的帮助,使我能写成这本书。
埃利希*冯*丹尼肯
----------------------------------------------------------------------------
----
《引言》
著述本书是一个胆量问题——阅读它未必轻松多少。
书里的论题和论证久已硬化的书本知识,这跟一片片费劲地粘合起来的马赛克——固定
的框架是格格不入的,所以,学者们会把本书视作乌托邦式幻想而列入触讳书籍的目录
里。那些已经在梦里让预示未来的幻景搅得心神不安的普通人,考虑到发现过去会比发
现未来更为深奥莫测、更要富有勇气、更为捉摸不定,考虑到这事儿可能会是真的,是
的,十分可能,便躲进他们熟悉的那个世界的小天地里去了。
这可是确凿无疑的:我们的过去,那是干百万年以前的事了,令人感到有些离奇!那个时
候不知名的诸神聚集,他们乘坐载人飞船频频拜访老态龙钟又和善的地球。那个时候有
秘密武器、超级武器和不可想像的技术知识,它们的诀窍,我们今天还有一部分尚未重
新获得。
我们的考古令人感到有些离奇,在考古现场,人们找到存在了4000年之久的电池;那里
有古怪的生物,它们身穿致密的宇宙服装,用铂制的衣带搭扣锁定;那里有15位数列—
—运算它们没有计算机可用。我们置身在最远古的时代会遇到一座完整的宝库,它藏有
我们无法想像的东西。极远古,极远古的人是从哪儿获得那些技能来创造这类无法想像
的东西的呢?
我们的宗教也令人感到有些离奇!所有的宗教共同之处是它们要拯救人类,帮助人类。远
古时代的诸神也有这样的承诺。为什么他们不信守诺言呢?他们为什么用超级的现代武器
来对付生活在原始状态的人呢?他们又为什么策划毁灭人的行动呢?
人们想像中的世界在数千年里得到完善,如今它要崩溃了,这正是我们要熟悉的想法。
几年的精心研究已经使那个我们得以倘佯自在的思想体系垮了;隐藏在秘密会社图书馆
里的见解被重新发现了;宇宙飞行的时代不再是神秘的时代了;奔向太阳和星球的航行
也在替我们探究我们过去时代的奥秘。诸神和祭司,国王和英雄纷纷走出神秘的坟墓,
我们要他们袒露他们的秘密,因为,我们拥有工具来彻底地、完整地
发现我们的过去时代——只要我们愿意。
对古代的研究必须借助现代实验室的工作。
考古工作者应该配备高灵敏度的测量仪器,着手研究过去时代的荒凉遗迹。
追求真理的神职人员一定要再开始怀疑一切既定的说教。
在许多许多年以前的远古时代,诸神留下了不计其数的遗迹,我们今天这才有可能去发
现它们,解释它们,至于我们今天直接面临的宇宙航行问题对人而言,它在数千年来的
历史里用不着人操心了。因为我坚持认为,我们的祖先在远古时代接待过来自太空的客
人!纵然我们今天也不知道这天外的智能生物究竟是谁,它又是从哪一个星球自天而降,
我还是相信,这些“外星人”毁灭了生活在当时的一部分人类,而且生
育一个新的——也许是第一个现代人。
这是一个扭转乾坤的论题。它使一个貌似完美元缺的思想体系随同支撑它的基座散架。
本书的目的正是试图为这个论题提供论据。
----------------------------------------------------------------------------
----
《第一章》
宇宙中有类人生物吗?生物没有氧气能生存吗?死亡环境有生命吗?
可以想像宇宙中的类人生物不唯独就是我们20世纪的世界公民吗?在人类学博物馆里还见
不到人造的其他星球类人生物,所以回答说“只有我们的地球才有人类生物”似乎是令
人信服和合法的。只要我们将最新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等种种事实融会贯通成因果关
系,自然是问号林
立,愈来愈多。
天文学家说,在晴朗的夜晚,人们的眼睛看到大约有4500颗星星在天空中闪烁;小型天
文台的望远镜已能让人看到大约200万颗星星;而现代的射电望远镜捕获到的星光则来自
几十亿颗星星......银河的光点。但是,在浩瀚的宇宙里,我们所在的星系只不过是一
个大得多的星系中的微小部分。要是有人想具体说的话,那个微小部分仅属于一束银河
,它在半径为150万光年(1光年=9500万亿公里)的范围内将大约20个河外星系集成一束
。可是这个星球数目与人们用射电望远镜所看到的几千个旋涡星云比较起来又是微乎其
微的。这是到今天为止的研究状况,要知道,这个研究日子还刚刚开始。
天文学家哈劳·谢普莱假定,仅仅在我们望远镜的视野范围内算是有10左右颗星球。谢
普莱将每1000颗星球中的一颗归入行星系,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可以作一次十分谨慎的
估计。我们在此基础上继续推测,估计仅仅在 l/1000颗星球上有生命存在的先决条件,
这个计算的结果依然是一个大数目:10。谢普莱问:在这个真正的“天文”数字里有多
少颗星球具有适合生命存在的环境呢?有l/1000?那么剩下的依然是一个
不可想像的数字:10加亿颗星球,1000亿颗具备生命存在先决条件的星球。即使我们假
定,在这个数字中只有 l/1000颗星球产生过生命,那还有1亿颗行星可以让人指望有生
命。完成这个计算的基础是采用现代实用技术装备起来的,处在持续发展中的望远镜。
依照生物化学家斯·米勒尔博士的假说,在一些这样的行星上,生命及其生存条件有可
能经历了较之地球更快的发展。按照这一大胆的估计,在10万颗行星上,文明有可能得
到了发展,它超过我们地球文明。
德,维里。雷教授是著名的科普作家和维恩赫尔·冯·布劳恩的朋友,他在纽约对我说
:“单单在我们的银河里,星球的数量估计达到300亿颗。有一种假说认为,我们的银河
至少包括180亿个行星系,今天,这在天文学上被认为是可以接受的。现在,让我们来试
试,将考虑中的数字压缩到最小值,并且假定,这些行星系之间的距离计算得恰好以1%
的成功率,实现一颗生物圈内的行星环绕它自己的太阳运行,那么还依
然有1.8亿颗行星可能有生命存在。我们继续假定,在每100颗有可能接纳生命的行星中
只有一颗是真正地成为现实的,那么,我们得出的数字依然表明,有生命的行星达180万
颗。接着假定,生活着现代人智能级生物的行星在每100颗有生命的行星里平均占一颗,
即使这最后的假定也表明,我们的银河依然还有众多有人居住的行星,计有1.8万颗。”
最新的计算表明我们的银河有恒星l000亿颗,所以实际数字可能比雷教授在他的谨慎的
计算中所估计的大得多。我们不用引证幻想般的数字,也不用去考虑那陌生的河外星系
,我们已经有理由可以估计,在有关的近地点存在1.8万颗行星,它们具备与我们地球
相似的环境条件。我们自然还可以深入推测下去:要是这1.8万颗行星实际上只有1%有
人居住,还仍然有180颗呢!
毋庸置疑,与地球相似的行星确实存在——有相似的环境成分,有相似的重力,有相似
的植物,也许甚至有相似的动物。可是进一步想一想,难道有生命的行星就必须具备与
地球相似的环境状况吗?
研究表明,认为生命只有在与地球相似的条件下才能繁衍,这样的观点过时了。相信没
有水和氧生命便不能存在是不对的。在我们的地球上确实有连氧也不需要的生物,这是
一些厌氧的细菌,一定量的氧在它们身上发生毒一样的作用。为什么就不能有比较高级
的、不需要氧的生物呢?
我们天天在获得新的认识,感受到自身的职责,琢磨着印象,所以,修正我们的想像世
界和概念世界必定是水到渠成的事。直到最近的过去时代,我们把探索研究集中在我们
的地球上,我们因此而忘乎所以,把我们这个世界推祟成一颗理想的行星:它不太热,
也不太冷;水量充裕;氧气丰沛;有机过程使自然永葆青春。
生命只有在与地球相似的行星上才能够维持和发育,这个假说确实是不合理的。有人估
计,有200万种不同的生物生活在地球上,其中——这又是估计——有120万种是从科学
上得到“解释”的。在这些被科学解释了的生物中有几千种生活在十分恶劣的环境里,
按照人们迄今有的一般想像,它们压根儿就不能存活!人们必须重新考虑和检验生命存在
的前提条件。
例如,人们总该想到,强放射性的水肯定是无菌的。但事实上有几种细菌与这种环绕在
核反应堆周围的死亡之水是相容的。科学家西格尔博士的试验让人感到阴森森的:西格
尔博士在实验室里创造了木星环境的生活条件,这种环境与我们迄今给予“生命”生存
的先决条件毫无共同之处,他在这里,培养细菌和螨。氨、甲烷和氢没有将它们杀死。
英国布利斯托尔大学的辛腾和布鲁恩两位昆虫学家作过一种试验,结果使人惊愕不小。
两位科学家将一种颤蚊置于温度达100度的环境里烘烤许多小时,然后立即将他们的试验
对象浸入液态氦里面,众所周知,它具备宇宙的温度。经过强烈的辐射之后,他们使颤
蚊回到它们习惯的生活条件中去,不可能的事情发生了:幼虫继续它们那种生物的生命
进程,从它们中发育成长出完全“健康”的颤蚊。—我们知道,有的
细菌生活在火山里,有的细菌吞噬铁,还有那种生产铁的细菌。问号之林在扩大。
许多研究机构忙着进行试验,新的论据愈来愈多,都证明生命绝对不受我们地球现有生
存前提的约束。在过去的几百年里,地球上的生命法则和生命存在条件似乎是世界的准
则。这种信念削弱人们观察未来的能力,模糊人们观察未来的视野;它替研究人员戴上
眼罩,使他们按照人们传统的思维尺度和思想体系来研究宇宙。非凡的思想家泰尔哈德
·德·察尔丁强调:在宇宙中只有幻想的事才有机会成为现实!
我们的思想方法反之则意味着,其他行星的智能生物会将他们的生活条件视作标准——
是幻想的,同样是现实的。如果他们生活在—150度—200度,他们会将这种结果——我
们生命的温度看成是其他行星上生命存在的先决条件。这相当于我们用以设法弄清我们
过去时代秘密的逻辑。
我们代代相传的自尊心是缺乏理性和客观性的,简单明了地说,我们总是老老实实、稳
稳当当地用双脚站在地球上。什么时候有人提出大胆的论题,它总免不了有幻想之嫌,
然而,有多多少少幻想长久以来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的现实!不言而喻,这里列举的例子
是有的放矢地预示那些给缩小到极限的可能性。然而,把那种难以置信的事、今天还不
可设想的事反映出来,让我们扶手远眺的栏杆将会横在面前,它使我们不带偏见地认识
到,那些实现不了的希望是宇宙还瞒着我们将它们隐藏起来的。将来我们的后代会在宇
宙里遇上许多未曾料到的生命。我们纵然不能再亲临其境,后人也必定会承认,自己并
非是宇宙中唯一的智能生物,而且肯定不是宇宙中资格最老的智能生物。
宇宙的年龄估计有80亿—120亿岁。陨石提供有机物质的踪迹,让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它
们。几百万年老的细菌苏醒过来获得新生。抱芽受到某颗太阳的光压而飘荡不定地穿越
宇宙,不知何时被一颗行星的引力吸住,于是,生命便在几百万年以来周而复始的万物
循环里发育。分布在我们世界各地的各种岩石受到了大量的精心研究,证明地壳在差不
多40亿年以前就形成了。是的,科学证明,100万年以来这些东西与人一样存在着!人付
出许多辛劳,完成许多探险,满怀科学的进取心,成功地从这一股时间的巨流里截住了
7000年人类历史这支小溪流。这7000年人类历史对于几十亿年的宇宙历史来说又算得了
什么呢?
我们——万物之灵?——历时40万年形成了我们今天的状况和模样。谁可以承担起举证的
责任:为什么另外一个行星就不能为其他的智能生物或者相似的智能生物提供更为有利
的环境条件,让他们发育成长呢?为什么在其他的行星上我们就不能有一个与我们势均力
敌的,或者强于我们的“竞争者”呢?难道不应该考虑这种可能性吗?迄今我们没有这样
做。
过去,我们的智慧之柱有多少次沉陷为碎砖乱瓦!几百代人相信地球是一个圆盘。铁一般
的法则:太阳是环绕地球旋转的,它管了用几千年之久。现已证明,地球是一个极普通
的天体,就其大小而言是个微不足道的天体:距离银河中心3’万光年......尽管如此,
我们还是在相信,我们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是天之骄子!
该是时候了,我们去发现那广衰无垠、未被探索过的宇宙深处,从而认识我们自身的渺
小。然后,我们才会明白,我们只不过是宇宙之国的小小蚂蚁。可是,我们的希望在宇
宙之中——也就是在那儿,那个诸神许诺过的地方。我们放眼未来,然后才会有足够的
力量和勇气,诚实而不带偏见地去探索我们的过去时光。
--
昔 我 往 矣 , 杨 柳 依 依
今 我 来 思 , 雨 雪 霏 霏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smth.org·[FROM: 166.111.35.71]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wolfinmoon.bbs@smth.]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64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