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wildwolf (凤嘶),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回忆未来》4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un Feb 18 11:50:20 2001), 转信

《回忆未来》4
在皮斯科海湾,陡峭的海岸有一块高大的红色峭壁,上面刻着一幅图画,其稀奇古怪的
程度堪属最字。人们从两公里远的海外举目眺望,就已经清清楚楚地看到一个近250米高
的图形。如果有人玩“猜猜看,像什么……”之类的游戏,那么,回答准会是:这件雕
刻作品像是一件巨大无比的三叉哉,或者像一只硕大无朋的三臂烛台。此外,过去有人
在这幅岩画的中间柱石上发现了一条长绳子!那时候它是否充当摆使用的呢?
我们不得不坦然地深思,我们解释现象完全像是在茫无头绪的黑暗中摸索。明智地想一
想,上述现象不能纳入现成的思想体系——不应该因此而说,人们就形成不了念头,去
将这些现象也巧妙地镶嵌到迄今现有的研究方法这些固定的框架里。到底是什么原因致
使先印加民族铺设起这了不起的线形设施——纳斯卡的这些跑道呢?有什么荒诞不经的想
法能够激励他们在利马以南的红色岸壁上雕刻出250米高的岩画呢?
没有现代的机器和设备,工程要费时数十年。如果他们用艰辛换来的成果不是用来向自
九天降临的飞行生物发出信号,这会是地地道道的愚蠢行为。剩下要回答的问题是令人
激动的:如果他们不能事先知道飞行生物确有其事,那么所做的这一切又是为了什么呢
?
鉴定工作不能再仅仅是考古学家的事了。各研究领域的科学家协同工作肯定会使我们渐
渐揭开谜底;交流与磋商会引来坦诚的协作。研究工作半途而废的危险所在是,有人不
但不认真地对待这样的课题,还嘲笑它。在远古时代有宇航员吗?对于站讲台上的科学家
来说这是一个无望的问题,在他们看来最好把提问人交给心理学家医治。
但是,种种问题摆在那里,而且这些问题,谢天谢地,有股倔劲,它们得不到解决总是
悬在空间,令人烦心。诸如此类源头难以指望的问题有许许多多。举例来说,倘若远古
时代有一本历书,它能让人读出昼夜平分时间、天文季节和月球在每一小时所处的位置
,还能让人看出月球的运动——而且是在地球自转情况下的运动,那人们该怎么说呢?
这可不是大胆妄想的问题!这本历书是存在的,它给埋在蒂亚瓦纳科的干淤泥里让人发现
了。这是一件令人感到不自在的出土文物:它提供不可辩驳的事实,并且证明,创造、
设计和使用这本历书的生物拥有比我们人类更高的智慧和文明——我们的悟性能容忍这
样的证据吗?
在蒂亚瓦纳科城里引人遐想的奥秘事物触目皆是。城市海拔4000米,还是世界之终端。
难道人们就不能想像出这样一个地方有过古老而发达的文化吗?从库斯克(秘鲁)出发,乘
一天火车和轮船便到达该市和发掘地。高原让人感到像是另外一个星球的景色。任何一
个外来人在这里从事体力劳动可是件苦差使:大气压比海平面低一半,空气中的氧气含
量相当少。然而,在这片高原上遥远的过去曾出现过一座巨大的城市。
关于蒂亚瓦纳科城并没有可信的传说和文献资料。也许我们应该高兴,因为,人们可以
不再依赖流传下来的书本知识这种拐棍,沿用验证过的办法去寻找答案。人们想像不出
这些废墟存在了有多久,迄今测定不了它的年龄,在这片废墟上空终年弥漫着云雾——
那是过去时代、无知、神秘和谜团混合成的云雾。
在100吨重的一块块砂岩上垒着60吨重的一个个立方形石头砌体,平整的表面都凿有精细
的凹槽,紧贴着用铜件固定在一起的巨型砌墙方石——迄今,我们哪儿也未曾遇见过的
古代珍品。值得一提的是:每一件石活都做得极其干净利落。一块块10吨重的石头里凿
有2.5米长的圆洞,今天,它的用途无人能解释。还有那些用整块石料打磨成的许多面砖
,也无助于人们揭开被蒂亚瓦纳科隐藏起来的谜团。石砖
长5米,由于经常踩踏而磨损了。在地里,横七竖八地躺着石头水管,这里也许发生过一
次规模大得难以想像的灾难,把它们像玩具似地崩得乱七八糟:2米长,0.5米宽,高度
几乎一样。这些出土物做工之精细令人惊异。难道蒂亚瓦纳科的祖先除了能够——那时
候没有工具——成年累月地打磨如此精细的水管之外,就不能够做更精美、更有用途的
话儿吗?要知道,与这些石头水管相比,我们现代的水泥铸件可谓是半瓶子醋,大为逊色

在一座现今修缮好的院落里有一堆杂乱的石雕人头,仔细地瞧一瞧——像是各种不同人
种的大聚会:面部形形色色,有薄嘴唇的或厚嘴唇的;有大鼻子的或鹰勾鼻子的;有耳
朵长相纤细的或笨拙的;有舌头柔软的或生硬的。是的,有些头上还戴着奇特的护盔。
这一切陌生和希奇的人头雕像不是在向我们传递某种——受固执和偏见的抑制——我们
不能理解的或者不愿意理解的信息吗?
蒂亚瓦纳科城的大型石雕太阳门是南美洲考古学上的伟大奇迹之一:从一整块石头凿成
的大型雕刻品,高3米,宽4米,重量估计超过10吨。48个正方图形排成3行,分列在某个
智能生物的两侧,他是一位作飞行状的神。
关于神秘之城蒂亚瓦纳科的传说讲述了什么呢?
说的是有一艘金色宇宙飞船从其他星球飞来,它载来一位妇女,名叫俄雅娜,她前来完
成使命,要成为地球的原始母亲。俄雅娜只有四指,它们由蹼膜相连。原始母亲俄雅娜
生育7名地球之子,然后返回她的星球。
我们在蒂亚瓦纳科城确实发现了一些四指生物的图形,它们的年代不能肯定。在任何一
个我们知道的年代里,蒂亚瓦纳科城除了在废墟之中,没有人知道它原来模样的。
这一座远古城市向我们隐瞒什么秘密?在玻利维亚高原有什么发自其他世界的信息期待人
们去识破呢?这种文化无论其起源还是终结,都没有令人可信的解释,这自然阻止不了一
些考古学家大胆和自信地宣称,这一片废墟有30加年历史了。他们从一些可笑的小陶佣
引出这个年纪,但可以肯定它与大型石雕的年代没有什么共同之处。有人不用费心自行
其是:将一些旧碎片粘贴在一起,从就近年代的文化里搜寻依据,往修缮好的出土物贴
上标签——用魔术师般的口气喊道:信不信,请看!——一切又奇妙地符合那经过如此这
般严格考证过的思想体系。比起人们承担风险去想像迷惑不解的技术,比起人们承担风
险去考虑远古时代的宇航员问题,这个方法自然简单得不知有多少。这会把事情搞得复
杂化,是的,本来没有必要。
我们可别忘记萨克赛华曼!这里讲的不是那些了不起的印加人防御设施,它们比今天的库
斯科高出几米;不是那些百余吨重的巨型石雕;也不是那些旅游者今天站在前面照相留
念的梯田式墙,它有500米长、18米高。我们现在讲的是不出名的萨克赛华曼,它距离著
名的印加要塞仅不足1公里。
我们的想像力不足以使我们想明白,我们的祖先是用什么技术手段将百余吨重的一块用
于巨型石雕的岩石从采石场开采出来,运走,然后在遥远的地方进行加工。当我们面对
一块估计有2万吨重的石块时,我们那为了搞出当前科学成就而疲惫不堪的想像力顿时会
完全休克。人们由萨克赛华曼的’防御设施里折回不到几百米远,便见到这个庞然大物
在山坡上的一个凹穴里:整块石头有一栋四层楼房那么大小。它依照最好的工匠风格给
加工得无懈可击,有梯级,有斜坡,饰有众多的螺旋纹和洞孔。人们可以断言,加工这
一块闻所未闻的石块不可能是印加人纯粹的业余劳作;断言,确切地说,它必定用于某
一个今天未能得到解释的目的。这样的观点能加以驳斥吗?揭开谜底对于我们来说并不是
过于简单的,因为整块庞大的岩石还仍是倒立着的:那就是说,梯级从顶部起由上向下
伸延;洞孔像是手榴弹弹坑指向各个方向;罕见的凹处形似沙发椅悬空摆动。——谁能
想像出是人的手和人的力量将这块岩石挖出来、运走和加工的?是什么力量将它翻个儿的
?
当时有哪些巨大的力量在这儿参与工作?
它到底是用于什么目的呢?
人们还在为这一块庞然大物惊讶不已之际,在离此不过300米的地方又看到岩石琉璃化现
象——那是一种其实只有在极高温度下岩石熔融后才能实现的琉璃化现象。惊讶之中的
游客在现场被简单地告知其来龙去脉:岩石是当初让融化中的冰川磨成的。真是一个荒
谬的解释!如同每一种流动物质一样,倘若那冰川融化,它会沿着一侧向下流动,这是合
乎逻辑的。无论琉璃化现象出现在过去什么时候,物质的这个特性几乎改变不了。肯定
地说,人们绝对不能设想一块大约1.5万平方米面积上的冰川,在融化时是沿着6个不同
方向流下去的!
萨克赛华曼和蒂亚瓦纳科隐藏着大量的史前秘密,关于它们没有令人信服的解释,肤浅
的倒是有。顺便提一下,有人在戈壁沙漠和古老的伊拉克发掘地也发现沙粒琉璃化现象
。谁能回答:为什么这种沙粒琉璃化现象与原子弹在内华达沙漠爆炸时出现的一样呢?
采取果断措施,令人情服地解开史前谜团,怎么样?人们在蒂亚瓦纳科看到由于不自然的
地势上升而失去原貌的丘陵,它的“顶部”有4000平方米的面积,是完全平坦的。人们
议论,有可能在它的下面埋着建筑物。迄今没有沟渠穿过这丘陵带,没有动铲挖地去揭
开谜底。当然,这是由于资金不。足。不过,旅游者见到那儿有不少士兵和军官,他们
显然不知道自己该作点什么有意义的事。让一个连队的官兵在专家指导下进行挖掘工作
,这会是荒唐的吗?
世界上并非什么事都有现成的钱可用的!研究未来的工作刻不容缓,必须进行。只要我们
的过去时代没有给揭开,关于未来的算题就有一项得不到解决:过去时代不能帮助我们
解决技术难题吗?那些技术用不着人们再去发明,因为它们在远古时代已经得到实际应用
了。
如果把发现过去时代的欲望变成驱动现代集约研究的契机不足以见效,那么,精打细算
的笔也许可以鼎力相助。至少迄今为止没有一位科学家,被要求在蒂亚瓦纳科或萨克赛
华曼、在戈壁沙漠或传说中的所多姆和峨摩拉使用最现代化的工具设备,利用辐射技术
进行调查研究。原始的楔形文文本和小型板式文本——人类最古老的书籍,都无一例外
地谈到诸神,他们有的驾驶平底式飞船在天空飞翔;有的从其他星球飞来,配备着可怕
的武器,后来又返回原星球。我们为什么不寻找他们——那些古代的诸神呢?我们的射电
望远镜向太空发射信号,试图收到外星智能生物的信号。可是,我们寻找外星智能生物
的踪迹,为什么不首先或不立即在我们这个近得多的地球上进行呢?我们并不是盲目地在
一个黑暗的空间里摸索——踪迹清清楚楚地摆在那里。

--

   昔 我 往 矣 , 杨 柳 依 依
                      
   今 我 来 思 , 雨 雪 霏 霏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smth.org·[FROM: 166.111.35.71]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wolfinmoon.bbs@smth.]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96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