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ainy (段誉), 信区: History
标  题: 第三十二章 对日作战的策略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7月05日07:18:27 星期四), 站内信件

------------------------------------------------------------------------
--------

   我们面临的选择——我在1944年1月24日写的备忘录——蒙巴顿海军上将派
出的代表团抵英——新的计划——美国的异议——一支强大的日本舰队驶往新加坡
——它阻挠了两栖作战计划——我们失去了当地的海军优势——我在3月10日给罗
斯福总统的电报——罗斯福总统的复电——我在3月20日向英国参谋长委员会作出
一项决定——“中间战略”。 

  上一章叙述的陆空激烈决战在缅甸和太平洋打得正凶的时候,我们在伦敦、美
国人在华盛顿、以及伦敦和华盛顿之间,正在热烈地辩论着今后对日作战的全盘策
略。我在前面已经谈到联合参谋长委员会在开罗会议上,就太平洋战争的长期策略
提出的报告,谈到英国在这个战争中的任务,还谈到罗斯福总统和我虽然签署了这
个报告,但由于繁忙,尚未进行研究,也没有一起讨论,或和我们的顾问们一起讨
论。后来,我在马拉喀什接到一项要求,要我给各个自治领就这个问题发去一个电
报,这时,我才发觉英国参谋长委员会的看法已经有了多么大的变化。我立刻感觉
我不能同意他们的意见,这样,在我和战时内阁同我们所信任的军事同僚之间,产
生了唯一的一次重大分歧。 
  简单说来,我们面临着下列选择:我们是否应该派遣我们的海军和我们能够抽
调或运送出去的陆军或空军,以澳大利亚为基地,配合美国在西南太平洋的部队的
左翼联合作战? 
  我们的参谋长们认为我们应该这样做,在这一点上,他们已在开罗会议上,毫
不费力地同他们的美国同僚们达成了协议。 
  但另一方面,我和我的同僚们,则主张我们应该以印度为基地,向东推进到马
来亚半岛和荷属群岛。参谋长们认为,既然蒙巴顿在德国战败后六个月内不能进行
大规模的两栖作战,那么,我们就可以大大提前执行他们关于增援太平洋的计划,
因为他们认为我们对这项计划是承担了责任的。 
  我刚一回国,就立即召开了国防委员会会议,在会上,我们第一次对全部问题
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彻底的讨论。 
  几天以后,我写了下列备忘录: 
  首相致伊斯梅将军,转参谋长委员会          1944年1月24日 
  所有参加19日会议的我的内阁同僚们,在和我谈列计划人员在会上详加解释的
计划时,都提出了强烈的反对意见。我自己也不同意这些计划。这个问题必须在两
国之间进行辩论。 
  另外,应当提起注意的是,这个计划与麦克阿瑟将军的参谋长对我们解释的计
划情况完全不同,所以很显然,甚至美国人本身的意见也很不一致。 
  2.谁也不会反对派遣少数舰艇和美国舰队一起,参加他们可能筹划在6月进行
的某个战役,而且我们当然应该随时准备在太平洋组成一支舰队。但是,任何关于
太平洋战场的作战计划,如果不能在1944—45年间我们打败希特勒以前,为我们驻
在印度及孟加拉湾一带的庞大的陆空军提供用武之地,我们就不能认为这种计划是
可取的。 
  3.对这些部队来说,惟一可以进行有效作战的地方是苏门答腊〔即“长炮”
作战计划〕。我很久以来就确信,这是一个非常切合实际的办法,因为它可以吸引
大量的日本飞机,而且很可能吸引大量的日本陆军;或者,从另一方面来说,它也
可以收复重要的领土并取得基地,而从这些地方出发,我们不论在新加坡、曼谷、
马六甲海峡,还是在日本至缅甸的交通线上,都同样能给敌人以打击。我的同僚和
我一致认为,这才是我们应该集中力量的地方,我们同时还要向美国人说清楚,如
果我们在太平洋协助他们(我们是要这样做的),那么,就希望他们届时提供我们
一定数量的登陆艇,帮助我们在10月、11月或12月进攻苏门答腊。他们已建造了大
量新的坦克登陆艇,而且今年全年都将继续建造,所以这是他们完全可以办到的。
…… 
  4.我们一定要等蒙巴顿海军上将派出的军官到达,同他们就这个问题进行详
细的讨论;至少在我们形成自己的看法以前,我们不能向各个自治领发出电报。 

  蒙巴顿的代表团,由他的美国副参谋长、干练的魏德迈将军率领,于1944年2
月中旬到达。蒙巴顿认为,美国要在北阿萨姆到中国之间,建立一条直达的双行道
公路计划,在1946年6月以前是无法完成的。因此,他建议放弃这一计划,而以加
强现有的空中通道作为代替的方案。如果采用这一建议,他就无需攻占大片的缅北
地区。他希望把腾出的力量用于突破马来亚及荷属东印度群岛这一片敌占区,并沿
着亚洲大陆海岸逐岛朝东北方向迅速挺进。这样就可以在海上打开通向中国的更好
的交通线,同时也可直接支援美国从中太平洋及新几内亚向日本推进。为了这个目
标,就需要先攻占苏门答腊,他建议,一旦从西北欧腾出两栖部队便立即进行。 

  “长炮”作战计划因此又重新提到日程上来了。 
  然而这个战略,与联合参谋长委员会在开罗会议上一致同意的建议是背道而驰
的。我们之间关于长期方针的分歧,在这个战略问题上,直接而具体地表现出来了
。我早就主张苏门答腊方案,所以很赞赏蒙巴顿提出的新计划。我仍然认为,原来
考虑必须用于苏门答腊方案的兵力是太多了,不过,倘若按照蒙巴顿的建议,用于
缅甸陆战的部队。也是超过需要。 
  但是,我也不主张派这些部队到麦克阿瑟的战役中去担负次要的任务。在这一
点上,外交部是完全支持我的,他们认为,在远东,英国不应该仅仅起到美国人的
配角的作用;这恐怕是英国人民很难接受的,而且,亚洲人对太平洋岛屿,比起对
他们具有重大意义的广大地区来,兴趣要小得多。对比之下,东南亚指挥部提出的
战略具有直接的心理影响和政治影响,可以加速日本的崩溃。 
  我确信美国人的想法肯定和我们不一样。因此,我看到罗斯福总统1944年1月
25日的电报中有下面一段话,并不感到意外: 
  我对战略上的最近倾向深感不安,这种倾向是主张今后在苏门答腊和马来亚方
面采取行动,而不是正视我们在缅甸面临的紧迫困难。我难以理解,需要巨大资源
和兵力的苏门答腊和马来亚战役,怎么可能在欧洲战争结束以前进行。“长炮”作
战计划如果成功,虽然可能带来巨大的利益,但是,如果把我们现在掌握的全部资
源用于全面进攻缅甸北部的战役,看来收获要大得多;这样,我们就可以在中国建
立起空中力量,保证我们向西面的台湾—中国—吕宋地区挺进时,得到必要的支援
。 
  这种看法对魏德迈的使命是一个不祥之兆。他们于3月间在华盛顿会见美国参
谋长联席会议,但是他们不是第一批来打交道的。蒙巴顿海军上将部下的总司令们
完全支持他提出的计划,但他的副手,美国的史迪威将军却不是这样。这是可以理
解的,因为史迪威还兼任其他几个职务,特别是他兼任蒋介石的参谋长。美国人作
出的这种安排不是很恰当的,但我们当时也只好认可。史迪威对于一切看来可能有
利于中国的措施总是赞成的,而且认为,实现陆路供应的日期,可能比东南亚指挥
部预期的要早些。他有权敦促蒙巴顿海军上将接受他的看法,如果没有获得采纳,
还可以在蒙巴顿的同意下,提交给他在华盛顿的上级,而且,他还背着蒙巴顿,已
擅自派出一个代表团前往华盛顿申述他的理由。 
  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最近已决定:虽然麦克阿瑟将军应该继续进攻菲律宾,但
尼米兹海军上将应当从中太平洋向台湾方面发动主要的攻势。因此,他们认为,解
放马来亚和荷属东印度的战略价值不大,而且会旷日持久。他们认为没有必要进攻
苏门答腊。他们仍然一心想着越过“驼峰”向中国空运更多物资,并建成滇缅公路
。他们还有一项新的计划,即要在中国建立进攻日本的远程轰炸机基地,这就需要
提供比以往更多吨数的物资。魏德迈很机智地为蒙巴顿的建议进行了辩护,但他没
有能够说服他的听众和上级。 

         ※        ※         ※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意外地发生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事件。一支强大的日本舰
队,包括七艘战列舰,从中太平洋驶往新加坡,但对其目的却不明确。现在我们才
知道,它当时一方面是为了暂时避开美国的空袭,另外也是为了要更加靠近它们在
荷属东印度的石油供应站。尽管如此,它们仍有可能冲进孟加拉湾,而由于存在这
种可能性,“长炮”或准备在印度洋进行的其他两栖作战计划,就暂时搁置起来了
。我们甚至失去了在那里的海军优势。我马上看出了这个令人不快的事实。 
  首相致伊斯梅将军,转参谋长委员会            1944年3月7日
 
  苏门答腊计划是根据下述假设制定的:日本主力舰队不会派出相当强大的分舰
队。当然,这纯粹是根据敌人怎样做才合乎情理来作的假设,但谁也不能保证敌人
做出不合情理的事。然而,在制定计划的时候,一般认为日本人关心的是,保卫特
鲁克和拉包尔及其他前哨据点不受美国攻击,并使自己能够随时进行一次舰队战斗
。如果说他们有过这种意图的话,现在他们已经放弃了;他们从各个前哨据点后撤
,现已部署好舰队的防御阵势,其中包括在新加坡驻泊强大约舰只。 
  而只要这支舰队停在这个地区,显然我们就无法进攻苏门答腊,或采取其他的
类似行动,除非我们把自己的海军力量加强到我们能够欢迎一场舰队战斗的程度。
把日本牵制在新加坡,对美国是很有利的。日本在那里呆的时间愈久,尼米兹海军
上将的行动自由就愈大,同时向前推进的速度也就愈快。 
  而日本的舰队能在新加坡停留多久,要看美国向前推进的情况而定。看来日本
人肯定要重新集合他们的舰队,在这以后,他们就需要再次考虑进行一次大规模战
斗,以保卫菲律宾或更靠近本土的地点。如果日本撤离新加坡,那么,他们是否会
再回到那里去,就只能根据当时的情况来估计了。我们把日本拖在新加坡的时间愈
长,我们给予美国的支持就愈大。要做到这一点,就要继续进行准备,以便在日本
舰队由于美国的主力进攻而被迫集合它的舰只撤往太平洋时,可以发动大规模的两
栖进攻。 
  2.务必向联合计划处提出这份备忘录。 

         ※        ※         ※ 

  与此同时,我们和我们的参谋长们进行了冗长的、有时是紧张的讨论。协助麦
克阿瑟将军或尼米兹海军上将的政策能否执行,要看我们能在澳大利亚基地上驻扎
多少军队,以及究竟驻在东海岸还是西北海岸而定。我们没有充分的情报,看来需
要作进一步的调查。执行这项政策显然会给我们的航运带来很大的压力。3月间,
我们自己内部似乎形成了僵持不下的局面。三军参谋长们认为,美国人正在期待着
我们派遣一支舰队去太平洋,参加可能在6月发动的战役。因此,我觉得有必要和
罗斯福总统澄清这一点,并把整个形势告诉他。 
  首相致罗斯福总统            1944年3月10日 
  联合参谋长委员会在开罗会议的最后报告中提出,他们“在原则上批准了”一
项打败日本的全面计划,认为可以根据这个计划再“作进一步的调查和准备”。这
个计划打算把英国舰队的一支分遣队派往太平洋,暂定这支分遣队于1944年6月在
太平洋参加战斗。虽然你我都在这个报告上签了字,但是由于我们忙于更为迫切的
事务,我们两人都还没有机会亲自研究这些问题。自从报告提出以来,战时内阁和
参谋长委员会一直在进行“调查研究”,但我们一直没有取得统一的结论。在此期
间,日本舰队开到了新加坡,在我看来,这是一个新的重大事件。 
  2.1943年9月意大利舰队投降以后,我就渴望尽快地派遣我们舰队的一支分遣
队前往太平洋,但是,当我向金海军上将透露这个想法时,他对我解释说,在这个
海域的美国海军比起日本海军是如何如何的强大。我当时获得的印象是,他并不怎
么需要我们。我还看到我们驻华盛顿的海军代表发来的几份电报,也足以肯定上述
印象。另一方面,我听说金海军上将曾通知第一海务大臣,说他很愿意接受我们的
分舰队,不过最好它不要在8月或9月以前到达,因为到了8月或9月,后勤方面的需
要才比较容易满足。结果,弄得我很怀疑,究竟今年以内是否真正需要我们。 
  3.因此,我恳请你告诉我,美国是否准备:(1)在1944年底以前,(2)在
1945年夏季以前,在太平洋进行某种战役,而这样一个战役,若是没有英国舰队分
遣队参加,就会受到影响或无法进行。 
  4.另一方面,日本舰队转移到新加坡,恰巧是在(当然还与其他情况巧合)
他们知道了我们的战列舰队驶往印度洋的时候,这似乎说明,他们对于安达曼群岛
、尼科巴群岛和苏门答腊有所警惕。如果我们能在孟加拉湾保持威胁的架势,从而
把日本的舰队或舰队的一大部分牵制在新加坡,为你们扫清太平洋战场,使你们能
够全速迂回前进和向前挺进,这当然是对你们有利的。 
  5.魏德迈将军能够把蒙巴顿关于印度战场和孟加拉湾的全部计划,说得很清
楚。看来,这些计划一定能适合蒋介石提出的要求,对这些要求,你们是支持的,
但是我们由于地中海和“霸王”战役,在雨季到来以前,却无法予以满足。我个人
仍然认为,跨过孟加拉湾的两栖作战可以使我们在印度的所有兵力和设施,在未来
十八个月的对日作战中发挥它们最大的作用。我们正在仔细检查我们的后勤情况。
根据初步估计,我们若是攻打孟加拉湾对面的岛屿,接着再进攻马来亚半岛,而不
是把运输线延长约九千哩,绕过澳大利亚南端,从太平洋出发,在你们南翼作战,
则我们的进攻力量可以增加到两三倍。另外,对于把我们的舰队和力量分散到太平
洋和印度洋两个地区,也有反对的意见;这样我们从加尔各答到锡兰,以及远至苏
伊士运河区的许多现有的据点就会脱节了。 
  6.但是,在我心中对这个问题作出最后决定以前,我很希望知道你对我在上
面第三阶段提出的问题作出什么答复,这个问题是:如果至少在目前,当日本舰队
仍在新加坡时,我们把我们的重心保持在印度洋和孟加拉湾,并计划在一旦获得资
源后就在那里进行两栖作战,这是否会影响你们的太平洋作战? 
  罗斯福总统对我直接提出的问题,作了明确的答复。 
  罗斯福总统致首相               1944年3月13日 
  (1)在1944年,在太平洋上不会由于英国分舰队未来参加而发生不利影响的
特殊战斗。(2)在目前阶段,不可能十分精确地预卜太平洋形势的未来发展,所
以也不能断言1945年当中一定不需要英国分舰队参加这里的战斗,但从现在的形势
来看,似乎在1945年夏季以前还不需要这种增援。 
  鉴于敌人最近的部署,我个人的意见是,除非我们在太平洋遇到意外的厄运,
否则你们的海军留在印度洋,对于我们的共同战斗更有价值。 
  所有上述意见都是根据当前情况所作的估计,所以,如果情况变化,这些意见
也要随着改变。 

         ※        ※         ※ 

  这样,在处理我和我的内阁同僚与三军参谋长之间的令人苦恼的争论时,我就
获得了有力的支持;我觉得我有责任作出一项裁决。这次,我给每个参谋长们个人
写了信,而不是将他们作为一个委员会给予集体通知。 
  首相致第一海务大臣、帝国总参谋长和空军参谋长 
                         1944年3月20日 
  我已将所附备忘录分别送交各位参谋长。 
  1.我提出的问题和罗斯福总统所作的答复是专门针对这一点,即……我们是
否对于美国当局承担了某种义务,一定要在1945年夏季以前,派遣一支英国舰队的
分遣队前往太平洋,以及他们的作战行动是否会因为我们不参加而受到影响。 
  我们现在得知我们并没有这种义务,他们的作战行动也不会受到影响,另外,
他们在1945年夏季以前(除非发生了重大的意外事件)也并不需要我们的帮助。因
此,我们完全可以毫无约束地单纯从英国的利益出发,自行考虑这个问题。…… 

  3.三军参谋长们由于怕在美国人面前透露他们同我和我的内阁同僚意见分歧
,而不愿和他们的美国同僚举行会谈,这种情况使我感觉到目前形势的严重性。国
防委员会的大臣们深信,而且我也确切认为,如果把问题提交战时内阁,他们会同
意这样一点:在今后十二个月内,推行所谓“孟加拉湾战略”无论如何是符合英国
的利益的。因此,我作为首相兼国防大臣,有责任作出下列决定: 
  (1)除非发生意外的事变,从现在直到1945年夏季以前,印度战场和孟加拉
湾都将是大不列颠和英帝国对日作战的重心。 
  (2)作好一切准备,以便跨过孟加拉湾,展开对马来亚半岛和保卫着该半岛
的各个前哨岛屿的两栖作战行动,最终目的是要收复新加坡。 
  (3)集结一支强有力的英国舰队,它以锡兰、阿杜岛和东印度群岛的港口为
基地,并有强大的岸上起飞的飞机给予掩护。必须尽快地县织好这支东方舰队的辅
助舰艇,但这项组织工作必须服从“霸王”作战计划及地中海作战的优先需要,而
且不能影响按照目前定量对本国粮食的基本供应。 
  (4)对东南亚指挥部关于跨过孟加拉湾的两栖作战计划加以研究、修正和改
进,以期尽快地和敌人作短兵相接的交战。 
  (5)在我核准派往澳大利亚的调查团成员名单后,该调查团应立即出发。他
们应该尽快地报告澳大利亚现有的设施,以及它北面已经收复的岛屿的情况,并且
提出具体措施,以便我们随时按照自己的愿望把东方舰队及其辅助舰艇,以及所需
的一切补充船只开入西南太平洋,并驻泊在澳大利亚港口。 
  4.我很希望和三军参谋长们讨论以上的决定,以便我们在和美国朋友讨论时
,能对于我们将要采取的路线作到心中有数。同时,在这些有关长期计划的分歧得
到解决以后,我们就可以专心致志于那些重大而迫切的工作,这些工作目前已经迫
在眉睫,需要我们之间具有真挚的同志关系和充分的相互信任。 
  但是,后来局势的变化异常迅速,所以我认为还是不作最后决定为好。于是我
们继续研究其他的计划。因为我们跨过孟加拉湾的进攻可能遭到日本舰队的阻截,
而且在战胜德国后六个月以内,我们无力在东方进行大规模的两栖作战,所以就考
虑了一种中间路线,这个路线(在我们这一伙人中间,把它叫作“中间战略”)是
从澳大利亚向北推进,帮助麦克阿瑟将军解放婆罗洲,然后再攻打新加坡和马来亚
,或是香港和中国沿海一带。具体的办法是组织一支英澳部队,由一位从属于麦克
阿瑟的澳大利亚指挥官来统率。 
  这个战略显然有许多不利之处。“中间战略”对于美国人在中太平洋的战役没
有多大帮助。如果他们的计划进行得顺利,我们到达婆罗洲时,已来不及参加对香
港的袭击,因此,我们就可能被排斥在太平洋主力战之外,而我们原来是决心要参
与这次战役的。澳大利亚人很欢迎建立一个帝国司令部,这样就可以缓解美国人在
整个这个地区的绝对优势,但是澳大利亚东海岸的基地已全部被美国人占用了。如
果为了满足英国的需要而重新调整基地,可能会引起紊乱。此外,我们到澳大利亚
比起到印度来,航线要长得多,这对我们的航运会造成沉重的压力。 
  当时这些难题,多半都没有获得解答,但在5月1日伦敦召开的自治领总理会议
上,曾把这些大题目提了出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总理确信我们不希望再增加他们
国家对战争贡献的力量,他们声明赞同“中间战略”。他们还同意筹集军队和大部
分飞机。这个提案给予自治领以出力的有利机会,但是,最后这些计划都没有实现
。事态的发展很快地从根本上改变了召开开罗会议时或会议后数月的形势,或是在
那个时期所能预见的形势;对日作战结束的情况和时间,真是人们在讨论这些问题
时,做梦也没有想到的。 
  (本章系卢继祖译) 

--
在长长的一生里,                             .oooO  Oooo.
  为什么,                                   (   )  (   )
   欢乐总是乍现就凋落,                      \ (    ) /
     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的时光?               \_)  (_/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sunny.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4.46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