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coco (缥缈公主), 信区: History
标  题: 雪白血红47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May 28 12:51:39 2001), 转信

发信人: ytsing (喜欢吃肉的熊猫), 信区: History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Fri Feb 16 20:58:59 2001)

网天书城雪白血红
(作者:张正隆)
设置书签   我的书签
第四十七章
               九  热点中的热点
  1948年秋天,在我们这个饱经忧患的星球上,没有比辽沈大地更引人瞩目的了

  从“拒敌於国门之外”,到退守松花江北,共产党人以历史都为之瞠目的神速
和英姿,在北起长春,南至唐山的千馀里绵长战线上,开始了“独霸东北”的“最
後一战”。
  焦点是千百年来战火不绝的锦州。
             第24章  奔袭北宁线
  月轮在云层中时隐时现,战争的轮子在黑土地上悄然而迅疾地转动起来。
  步兵、骑兵、炮兵、坦克兵,一支支大军像奔腾的急流在金秋的夜色中涌动。
搅拌着污味儿和汽油儿味的尘雾,在弥漫著醇酒般的谷香的大地上,扯著一条条看
不见的长龙。
  9月12日,震惊世界的战略大决战的枪声,首先在北宁路山海关至唐山段打响。
  11纵由建昌营出发,攻克昌黎、北戴河。
  热河独立4、6、8师,攻克沙後所、绥中。
  4纵、9纵从台安、北镇出发,插向锦州和义县之间,包围义县。3纵和2纵5师由
西安乘火车南下,接替4纵、9纵包围义县。
  4纵急转南下,攻克兴城。
  7纵攻占高桥、西海口和塔山,切断锦西与锦州联系。
  8纵、9纵主力,占领锦州外围要点白老虎屯、帽儿山和紫荆山。
  至此:北宁路锦州至唐山段被切断,各点之敌一概被分割。
  9月13日至16日,1纵、2纵、5纵、6纵、10纵和炮纵主力,分别由九台、平岗、
清源、伊通、开原、四平等地,进至锦州以北和新民以西地区。
  10月1日,3纵、2纵5师和炮纵主力,攻占义县。
  大军逼近锦州城垣。
             突然性是战略的本质
  翟文清老人,这时已是指导员了:从西安上火车前动员,没说到哪儿去?“练
兵好,打长春”,满脑子都是“长春”,还用问?闷罐咣当一夜,下车动员步行,
方向“西南”。大家懵头懵脑的,说这是甚麽地方呀?一问,说是到了阜新。
  大家说,不是打长春吗?怎麽跑这来了?战士们问我,我哪知道呀。
  有人还以为我是保密呢。
  黄达宣老人,当时是副连长。
  部队往南一扭头,大家心里就有数了。走了10多天(除3纵、2纵和5师和炮纵车
运外,所有南下部队都是徒步行军)。白天睡,晚上走,每晚80里左右,说是到北
宁线上打仗,北宁线那麽长,也不说是到甚麽地方。过大凌河不久,脚下就绊上敌
人尸体了。是8纵在前面打的。
  刘学友老人,当时是师组织干事:带的粮食,不到一星期就吃光了。过兵,要
打仗,老百姓都跑了,甚麽吃的也没有。过大凌河前,在秃老婆店弄到些喂牲口的
黑豆,炒了“喀嘣喀嘣”吃个肚儿圆。过河凉水一激,可糟了,全拉稀了,一直拉
到锦州。枪一响就不拉丁,比“痢特灵”还灵。
  王继武老人,离休前是黑龙江省军区独立2师6团副团长,当时是9纵27师作战科
参谋。
  南下前往在沟帮子,练半个月夜行军,每晚几十里,过大凌河再回来,全副武
装,每人40斤左右。体质差的,心眼多点,就悄悄轻装,把一些不关紧要的东西塞
在老乡柜子底下。结果,9月12日晚上,过了河再没回来。
  原副总参谋长阎仲川老人,当年是“东总”作战科参谋。
  战斗打响前,南下部队电台一律保持静默。各纵和师都在原驻地留下部电台,
继续按部就班地收发报。各部队南下,都是“东总”派人通知的。我去西安通知的
3纵,铁路局准备好车辆,同时出发和目的地,都不知道。有的师出发了,纵队还不
知道。南下部队夜行晓宿,北边围困长春部队也在紧张动作。白天向长春进逼,晚
上再悄悄撤回来,造成一种打长春的声势,迷惑敌人。多保密一天,就争取一天主
动。
  几位当年的纵队司令员和政委说,开始南下时,连他们也不知道要到甚麽地方
去。
  辽沈战役这样大的行动,战役开始前竟未开会布置一下,连纵队司令员都蒙在
豉里,这在今天是难以想象的。
  很多老人都谈到当时有首歌唱得挺响,叫《林总命令往下传》。说那时林彪的
威信不是唱出来的,是胜仗连胜仗打出来的。崇拜得很觉得怎麽都行,反正服从命
令听指挥就能打胜仗。
  利德尔·哈特说:“突然性是战略的本质。”
  大军南下,国民党也不是没有察觉。飞机侦察和各地情报部门,都向“剿总”
报告了共军动向。“剿总”侦听机构却振振有词:共军电台都在原地未动,你们为
甚麽不相信科学?
  “科学”也好,事实也好,从沈阳“剿总”到锦州指挥所,大难临头了,还处
于一种浑浑噩噩的麻木和昏乱之中。不然,范汉杰夫妻感情再好,大战行将爆发之
际,也不会把夫人接来经受战火洗礼。弄得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这位孙女,比23年後
叶群在山海关仓徨出逃还狼狈万分。
              “白老虎连”
  大豆摇铃欢歌,玉米咧嘴傻笑,高梁和稻穗沉甸甸地摇头晃脑,乾枯的叶子在
风中哗哗抖响。有的一片片割倒了,裸露著大地黑色的肌肤。有的割得一旮旯一块
的,有的只在田头割了几刀。山包一个个割得沟沟道道、坑坑洼洼的,像被理发师
恶作剧地胡乱推了几推子的脑袋。
  锦州这个地方出苹果,还产梨。绥中白梨蜚声黑土地和黄褐色的华北平原,如
今还远销国外。苹果红了,红得像喝醉了的高梁。白梨黄了,黄得像金灿烂的玉米
,大豆和稻谷。性急的掉在地上,任鸟啄虫啃著。
  果香和谷香被火药味淹没了,战火把庄稼人赶跑了,把他们赖以活命的一年心
血和希望,丢弃在旷野里。
  庄稼院出来的庄稼汉,看著这些是不能不产生联想的。
  可现在来不及联想。
  除夕夜,满城满乡鞭炮齐呜,主题是迎接“赵公元帅”。共产党人在北宁线和
环绕锦州的几十座城镇乡村,把枪弹炮弹焰火般射向秋日的天空和大地,可不仅仅
是为了一个“赵公元帅”。
  最激烈的战斗,发生在白老虎屯。
  白老虎屯,位于锦州北部公路交叉点上,距锦州只有4公里。向北能切断被围困
在葛文碑、薛家屯敌暂22师退路,向南可以抗击城内出援。9月24日夜,9纵25师73
团1连冒著蒙蒙细雨,像把尖刀穿透30多里防御纵深,神不知,鬼不觉插到这里。构
筑完工事,抹把汗水,晨光曦微中,送来了城里敌人慢慢悠悠的起床号。
  对于这种视国军如无物的行为,范汉杰从感情到理智都是难以容忍的。
  16个小时,15次猛攻。野马式在空中窜上冲下,最多一次出动6架。坦克在地面
逞凶,由3辆增加到6辆。几十门大炮集火射向,炮弹一排排倾泻到这块弹九之地。
兵力由连而营而团,潮水般一波又一波,上去下来,硬是拔不掉只有两门60炮的1连
这颗钉子。
  ——打坦克後边的步兵!
  ——打戴大沿帽的!
  ——打机枪手!
  赵俊生一挺机枪前,倒下一个多排。
  神枪手杜广生,两步支枪一支冲锋枪轮著打。小炮班炮弹打光了,给他压子弹
。30多敌人像豆捆似的,横七竖八倒在阵地前的豆地昊。
  1排副排长王得福,2排长吕绍德,8班战士姚尚云,在阵地上只剩下一个人时,
拉响了手中的手榴弹。
  一个团敌人伤亡近半,1连也剩下37个人了,弹药也不多了。
  指导员田广文说:同志们,现在是甚麽情况,大家都知道。我们虽不是一母所
生,但我们都是革命同志,阶级兄弟。我们要团结一心,准备最後的战斗!田广文
把连队花名册和入党志愿书烧了,连长陈学良把望远镜拆了扔进炕洞里,两个人又
把手表砸了。小炮班两门炮拆开,四散扔棹。司号员烧了号谱,通信员烧了联络旗
,给养员烧了300多万元菜金。
  大地在脚下颤抖,火焰吞噬著村庄。太阳炙烤得受不了了,焦头烂额地栽进地
平线下面。
  火光映照著一张张没了模样的脸膛。
  不知谁哼起了《狠牙山五壮士歌》:
    棋盘陀,山崖高,
    壮士的血花红!
    勇敢的八路军,
    五个好英雄!
  37张喉咙同声合唱。
  从那时起,1连就有了一支自己的歌:
    秋风横扫落叶黄,
    尖刀插进敌胸膛。
    白老虎屯打恶仗,
    死打硬拚不退让。
    无敌三十七勇士,
    烈火之中高声唱。
  这支《“白老虎”连歌》,一直唱到现在。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Hitcoco.bbs@smth.org]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6.41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