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coco (缥缈公主), 信区: History
标 题: 雪白血红18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May 28 12:51:50 2001), 转信
发信人: ytsing (喜欢吃肉的熊猫), 信区: History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Fri Feb 16 08:36:44 2001)
网天书城雪白血红
(作者:张正隆)
设置书签 我的书签
第十八章
林彪脑子里的车轱辘
“批林批孔”时,就听说林彪是个好沉思默想的人。
当年在林彪身边工作过的老人,都说从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司令到东北民主联军
总司令,林彪想的是怎样建立根据地,是战争,是用枪杆子打出黑土地的共产党天
下,把东北变成推进全国解放的战略后方和前进基地。
而在这段“万花筒”时期,摆在黑土地上的最尖锐、最重要的问题,莫过于对
和战前景的估量了。这个问题不解决,别的都无从谈起。
从1945年11月19日离开沈阳,准备到锦州西部指挥打大仗起,主导林
彪脑子里那个车轱辘的核心问题,就是这个了。
他认为东北不可能有和平。
因为和平是力量的平衡。
和黄克诚一样,林彪在这一时期的所有电报中,几乎都谈到了建立根据地问题
。
和林彪一样,黄克诚也认为东北的和战前景只能是战争。不然,他们就用不着
那样极力主张建立根据地了。
请看林一封电报:中央并东北局:江号电悉。国内和平是否完全可靠,如完全
可靠则我们在东北部队目前应集中力量作最后一战,如不可靠则仍分散建立根据地
,准备应付敌明年之进攻。盼复林1·5·9时显然,他对和平,对“最后一战”
,是怀疑的和有保留的。
1月6日,中央在复电中说:国内和平有希望,保卫热河的战斗是带着决定性
的。目前阶段中并可能是最后一战。
1月26日,中央在《对东北和战方针问题的指示》中,明确指出:我们完全
不应该怀疑东北问题有和平解决与国民党实行和平合作的可能。
林彪不但仍然怀疑,而且致电中央,据理力争,说明战争的危险性。
当时在“东总”工作过的老人,都说林彪从未讲过“最后一战”,前方后方唱
的是两个调子--当然不包括沙岭战斗那个前方。
老人还讲,秀水河子战斗前,林彪给1师和7旅营以上干部做一次报告,讲东
北形势,讲建立根据地,讲“一点两面”、“三三制”。
林彪说:没有自卫战争的胜利,就不会有真正的和平。对这一点不保持警惕,
就会陷入被动。
人民渴望和平,就像农民渴望土地,土地渴望种子,种子渴望阳光、春风和春
雨。“和平民主新阶段”符合人民愿望,军人愿把“最后一战”喊破喉咙。直到今
天,还有人在论证当时确有可能开始一个“和平民主新阶段”,论证得也不无道理
。可历史已经证明了的,欲完全是另外一种情景。
对于“独霸东北”,对于“拒敌于国门之外”,对于计划中的锦州西部那场大
仗能不能打,对于每个置身于前线的士兵,都不能算是难题。可当人们都在渴望和
平,而和平的祥云也确在头上飘翔时,透过那瑰丽的云霞而能看到战争的乌云,这
里需要什么?
有个时期,报纸和红头文件上写了那么多“天才”,好像把“天才”都预支出
去了,今天就难得见到了。这两个字有些犯忌。如果把这两个字和“林彪”两个字
联在一起,那就更叫人心惊肉跳了。
现在,林彪更需要的是勇气。
因为他面对的是毛泽东。
在中国近百年史上,没有谁像毛泽东和林彪那样,曾经那么亲密,又那么疏远
,那么大起大落了。
据说,毛泽东第一次见到林彪,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队上井岗山与毛泽东会师。毛泽东下山迎接,
和朱德、陈毅从大路上山,部队从小路走的。上得山来,见部队玻坐在路边休息,
一个娃娃样的军人,站在那里给部队讲话:这个土匪,那个军阀,只要有枪,就有
块天下。我们红军也有枪,红军也能坐天下。
毛泽东站住,听了一会儿,问:这个人是谁?
陈毅答:他叫林彪,是个营长。
毛泽东说:营长?营长是领兵打仗的嘛。
第二天,毛泽东找林彪谈话,让林彪给井岗山红军做报告,题目叫《红军能够
坐天下》。
据说,长征过草地时,毛泽东身边的12个战士,从担架员、警卫员到挑夫,
都是林彪在红1军团挑的。政治条件好,身强力壮。临走前,林彪请他吃顿饭,说
:一定要保护好、照顾好毛主席,红军不能没有毛主席。
可在此之前,四渡赤水到会理后,林彪却要毛泽东下台。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指挥红军打了不少胜仗(也有败仗),也走了些冤枉路。
林彪说走的尽是“弓背路”,应该走弓弦,走捷径。说毛泽东这样指挥不行,要把
部队拖垮。在会理休整时,他和彭德怀打电话,让彭德怀站出来指挥,“我们服从
你领导,你下命令,我们跟你走”。不成,又写信给中央三人小组,要朱毛下台。
他让聂荣臻在信上签名,被拒绝。红1军团军团长林彪,就一个人签名送上去了。
后来,毛泽东说:你懂什么?一个娃娃。
无疑,后一个故事与前两个是矛盾的。而后一个,白纸黑字,写在《聂荣臻回
忆录》上。这就愈发使前两个故事真假难辨,甚至完全不可信。可有很多时候,生
活也就是这么矛盾着,尖锐地对立着。
现在,当林彪在冰天雪地的黑土地上,不知踱来踱去了多少时间,脑子里那个
车轱辘终于在下面一封电报上停下来时,不知他可否想过那句“你懂个什么?一个
娃娃。”
毛主席:敌人和谈是个阴谋。蒋介石企图利用和谈,在关内停战,调集精锐到
关外大打,先解决东北,再像磨盘那样南北夹击我们。恐怕还是得立足于打,立足
于消灭敌人有生力量。这是我对和战的根本性意见,请主席头脑清醒考虑之。。。
。。。
林彪手里拿支削好的红蓝铅笔,盘腿坐在炕梢,背靠在叠好的半人高的被垛上
。有点西斜的阳光,透过屋檐下尺把长的冰溜子和老式窗格上的窗纸,照在那张微
仰着的瘦削苍白的脸上。眼睛似睁不睁,声音不高不低,一字一句,就像背诵一篇
早已熟记在心的课文。
季中权伏在四脚方桌上记录。他没有理会到这封电报的份量。来电去电,当时
电报很多。可听到“请主席头脑清醒考虑之”时,他心头一震,笔尖停顿了一下,
随即又全神贯注起来。
记录完毕,林彪看了一下,季中权就送交电台了。
回来时,林彪下炕了,正在地步踱步。
林彪抬起头:小季,你看这个电报怎么样?
季中权道:“请主席头脑清醒考虑之”这句,是不是重了点?
林彪站住了:对,快去拿回来!
电报已经发走了。
此电未查阅到。
还有一些电报也没看到。
季中权老人说:这封电报,准确时间记不得了,在约在秀水河子战斗前后。地
点是彰武、法库一带,在一个老乡家里。电文还要长些,主要内容就是这些。这是
我给林彪当秘书的20多个月中,印象最深的一封电报。
毛主席没有回电。四平失守后,在那封决定林彪当东北局书记的电报中,毛主
席好像提了一下,记不准了。这期间林彪也再没提,但看得出来,他有压力。
当年我从上海投奔革命到延安鲁艺后,组织上就教育我们要完全相信毛主席。
毛主席的威望在心中是扎了根的,林彪却“请主席头脑清醒考虑之”,毛主席还会
错吗?可林彪也是毛主席信得过的人哪?
平型关打日本,赫赫有名,说他是“常胜将军”。那时我才21岁,也弄不明
白究竟是谁对谁错。
老人说,“二月逆流”他被关进监狱,“九·一三”后又被勒令揭发“林彪在
东北的反党罪行”。想来想去,也没想出什么。逼来逼去,他就把这封电报讲了。
嘴上讲着,心里念叨:这能算吗?
不知这封电报上写着几个“A”。就拍电报那一刻讲,两个就足够了。但从宏
观上看,这无疑是一封4A电报,一封战略上的4A电报。
在战争与和平这一点上,林彪的洞察力,要比毛泽东高明、深刻。
黄克诚是看准了就说。林彪也不把话埋在肚里。在会里请彭德怀站出来,要“
朱毛”下台的那封信,是颇能代表他的性格的。
但他早已不是那个“娃娃”了,话还是要说的,但通常都要放到脑子里那个车
轱辘上,翻来覆去转得差不多了,再出口。
电报发走了又想追回来,林彪在黑土地上也不仅这一次。
做为一个流血的政治的政治家,林彪也是个不流血的政治的政治家,而且是个
颇精明、机敏的政治家。不然,1942年国共关系恶化,毛泽东就不会让他出现
在重庆的谈判桌前。不然,在黑土地处于最严峻的历史时刻,他就不会出任东北局
书记。当然,后来“文化大革命”的发生、发展,也就可能是另一种情形了。
世界是个大千世界。
人也是个大千世界。
大千世界的人,把大千世界的世界,也把大千世界的自己,愈发搅和得千般色
状,万端变幻,叫人愈加难以捉摸了。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Hitcoco.bbs@smth.org]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68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