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coco (缥缈公主), 信区: History
标 题: 雪白血红51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May 28 12:54:19 2001), 转信
发信人: ytsing (喜欢吃肉的熊猫), 信区: History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Sat Feb 17 08:38:08 2001)
网天书城雪白血红
(作者:张正隆)
设置书签 我的书签
第五十一章
四寸4A电报
——4A电报之四
北宁线上,攻势凌厉。
辽沈大战,箭在弦上。
辽沈战役学术大研讨,旦以连珠般的4A电报进入高潮,并在高潮处画了个圆满
的“。”。
林彪仍在犹豫
10月1日,“林罗刘谭”在给各兵团、独立师、各纵、师、各军区并报军委,东
北局的电报中,在指出锦州敌军“战斗力不强”,“城内建筑物及工事均不甚强”
,“但由于锦州是敌之重要战略基地”,“敌必拚命与我争夺锦州”後,说:
锦州之战有根大可能发展为敌我两军主力的大决战,我必须以最大决心拿
下锦州并于攻击锦州遏程中准备打沈阳出援之敌和长春突围之敌,利用敌人脱
离城市进至分散而无工事的乡村(每村能容兵力必不多我易打),我各部应按
照前电所规定两条战术大量歼减敌人,使这一仗锦打援打突围战役,或为解放
全东北有决定意义的战役。但这一战役必然是极其紧张、激烈与连续的作战,
望各部抱定打大仗打恶仗的决心,准确执行命令,不怕伤亡,不怕疲劳,不因
伤亡泄气,不因疲劳偷懒,要准备付出重大代价去争取这一战役的全部胜利。
(21)
决定和气魄都够大的了。
第二天,“林罗刘”给军委的电报就变了味儿:
得到新五军及九十五师海运葫芦鸟的消息后,本晚我们在研究情况和考虑
行动问题。估计攻锦州时,守敌八个师虽战力不强,但亦须相当时间才能完全
解决战斗。在战斗未解决以前,敌必在锦西葫芦岛地区留下一两个师守备,抽
出五十四军、九十五师等五六个师的乓力,采取集团行动向锦州推进。我阻援
部队不一定能堵住该敌,则该敌可能与守敌会合,在两锦间敌阵地间隙不过五
六十里,无隙可图。锦州如能迅速攻下,则仍以攻锦州为好,省得部队住返拖
延时间。长春之敌数月来经我围困,我已收容逃兵一万八千人左右,外围战斗
歼敌五千馀。估计长春守敌现约八万人,士气必甚低。我军经数月整补,数量
质量的大大加强,故目前如攻长春,则较六月间准备攻长春的把握大为增加。
但须多迟延半月到二十天时间,以上两个行动方案,我们正在考虑中。并
请军委同时考虑与指示,(22)
这种变化,在“东总”司令部《阵中日记》中也有记载:
10月1日的“决心”为:
北宁线上第一步任务己胜利完成,第二步拟夺取锦州,歼灭锦州守敌,并
准备打沈阳西援之敌与长春突围之敌。(23)。
10月2日为:
(一〕正考虑下一步行动问题,一攻锦州,一攻长春。原定攻锦,因新五
军增葫芦岛,恐一时难下,长春经三个月围困后易攻,但部队往返不易,又加
拖延时间。
(三〕请示中央对下一步之意见,(24)
林彪在讲“不要勉强和被动攻长春”时,对于南下也是有些勉强和被动的。一
是长春不是一个猛攻可下,“久困长围”不知要长久到何时。二是毛泽东执意南下
,北宁线无仗可打,要打,也只有南下一条路了。
而南下,最可怕的就是把锦州再打成了四平。
所以,一会儿是“行动时间,须视杨成武部行动的迟早才能确定。”(25)一会
儿是粮食问题,道路问题,雨具问题。不是条件不需要,困难不存在,主要是“活
思想”还活著。
这个“活思想”也确实不是死的。
又4A电报
电报是2日晚上发走的,罗荣桓第二天早晨知道的。
罗荣桓和刘亚搂来到林彪住处,林彪眼睛网满红丝,正在吃饭。煮盐豆好像不
是在吃,而是一个个往嘴里数。
林彪让座,两人坐下。
罗荣桓:“101”给军委发报,要考虑回师打长春?
林彪:准备一桌菜,来了两桌客,怎麽办?
罗荣桓:我们也调整一下,把围困长春和监视沈阳的部队向南调整一下,怎麽
样?
林彪:援兵不止西面这一头,更大的是东南的那个廖耀湘兵团。
如果锦州久攻不下,两头敌人上来,这个风险太大了。
罗荣桓:从战役本身看,风险确实挺大。从全局看,是战略上的需要,冒险是
值得的,军委一贯的思想是打锦州。再说,几十万大军突然拉回去……
林彪站起身,踱着步,问刘亚搂:参谋长的意见哪?
刘亚楼:还是应该打锦州,林彪踱了一会,叫来秘书,让他把电报追回来。
电报已经发走了——四个“A”,岂敢怠慢?
罗荣桓:马上发报,重新表个态,怎麽样?
林彪点点头。
三人讨论一下,由罗荣桓执笔写完电稿。林彪过目,作些改动。
又一封与昨天两个味道的4A电报。
但对那个“活思想”,林彪脑子里那个“车轱轳”一定已经转动起来,或是已
经转出了路数。
据说,10月2日,林彪一夜没怎麽阖眼。
一夜辗转,钟摆究竟摆向哪里?长春?还是锦州?这是谁也不能断言的。不过
,从第二封4A电报研讨情况看,应该说,那钟摆还是比较倾向於後者的。
可以断言一点,林彪肯定够痛苦了。不但痛苦,而且紧张焦灼。
因为眼下可不是一个“均”字,又一个“均”字的那个时候了。大军云集,兵
临城下,历史的秒针每一下都是那麽严厉,紧迫,刻不容缓。
无论毛泽东将要说甚麽,从这一刻起,林彪算是解脱了。
电报发走又想追回来,这种事林彪在黑土地上至少干了三次。
就凭这一次,这位平素沉著、冷静,从不轻易表露感情的林彪,也磨叽得够水
平了。
不像林彪的林彪,才是真正的林彪。
毛泽东连发两电
“林罗刘”这边研讨第二封4A电报,毛泽东在西柏坡收到第一封4A电报。
习惯夜间工作、白天休息的毛泽东,刚吃过安眠药睡下。刚睡下就被叫醒,毛
泽东有点火,看了电报,火上浇油。
——这个林彪!……点支烟。
警卫员赶紧点烟。
毛泽东是有名的“烟鬼”,一天一至两盒烟。
(毛泽东如果不吸烟,“文化大革命”可能就不止10年了。)3年内战中,毛泽
东只在重庆与蒋介石会谈时不吸烟。会谈十次,一支烟未吸。蒋介石不吸烟,此生
如果两人有幸再见,毛泽东还会如此克制自己吗?
10月3日,两盒挡不往。
这当口,如果能像蒋介石那样有架甚麽“号”,毛泽东会不会飞到黑土地亲自
指挥辽沈战役?
连发两封4A电报。
若是火候到了,大概毛泽东早就如此这般了。
4日凌晨,接到第二封4A电报,毛泽东长长吁出一口气:你们决心攻锦州,甚好
,甚慰(26)。
有惊无险,白搅了毛泽东一场好觉,多吸那麽多尼古丁。痛苦的林彪,也拖累
得毛泽东不得好过。
其实,即便10月2日《阵中日记》“决心”後面的“处置”栏里,写着的不是“
各部队仍继续前进”(27),而是“各部队停止待命”,这件事也注定是有惊无险的
。毛泽东不可能同意回师打长春,林彪也不可能独断专行,但是,倘若两个“活思
想”果真成为事实,林彪是照样再来次锦州撤退的。
“甚好,甚慰”之後,毛泽东回覆的电报中,“完全正确”,“完全同意”,
“计划甚好”,“计划极好”,又恢复了10月2日前的字样和口气。攻克锦州後,毛
泽东说:“部队精神好,战术好,你们指挥得当,极为欣慰。”(28)。
10月17日,毛泽东指示,下一步行动应该西进打锦西和葫芦岛。
林彪好像又犯了老毛病,19日建议回师东进,吃掉廖耀湘这条大鱼。
毛泽东立即覆电,“完全同意”。
刚吃批评,又唱反调,看准就说的林彪,也真够个性的了。
是打锦州打出了自信?那自信应该是毛泽东的。
那时候,毛泽东和林彪,整个共产党人万众一心。
林彪有几员得意的大将,毛泽东的大将更是非同寻常。林彪靠他们纵横黑土地
,毛泽东靠他们打天下。而在黑土地和後来的平津战没,以及进军西南,毛泽东主
要靠的是林彪。毛泽东再天才,单枪匹马也不能征服中国。毛泽东巨大的魅力,不
仅表现在对流血的政治的透视和驾驭,还表现在对他的大将的了解和统帅。从井冈
山到现在,毛泽东对林彪是深知其人,深爱其才的,当他由衷地赞叹著“甚好”。
“极好”、“完全同意”时,那心头,大概是免不了再叫几声“这个林彪”的
。
“活思想”确是活的
“打仗是要有三分冒险的,一般说来有七分把握加上主观努力就可以投入
战斗,就可以打胜仗,要想有十分把握才投入战斗,那就没有几仗好打的,那
是打老爷式的仗,必然会丧失战机。”(29)。
同样意思的话,林彪在黑土地上可没少讲。
“此次锦州战役,可能演成全东北大决战,可能迨戍收复锦州、长春和大
量歼灭沈阳出梭之敌的结果,”(30)
同样意思的话,攻打锦州前,林彪讲过几次。
林彪迟迟不南下,兵临城下又犹豫一下,就是因为充分看到锦州牵一发而动全
身,“可能演成全东北之大决战”。
林彪的顾虑是有一定道理的。
关门打拘,狗能不跳墙?卫立煌和傅作义能不拚命增援?万一久攻不下,四平
好退,长春易撤,锦州就难了。敌人两头夹击,交通线一断,即便部队能走,重装
备怎麽办?那可是共产党千辛万苦积攒的家当呀!这些家当丢了,辽沈战役拖後一
年不说,而辽沈战役一拖後,淮海和平津战役也就难提起了。
实际上,锦州未攻克前,这种前景始终是很严峻的。
31小时攻克锦州,国共双方都没有想到。对于大练兵效果,“攻城军”和“爆
炸军”的威力,林彪没想到是有些失算。但是,对于敌人在战役期间犯的错误,那
是事前谁也难以预见的。
如果廖耀湘出沈阳就直奔锦州,10纵会怎样?如果廖耀湘在东边打,塔山援敌
士气会不一样,锦州守敌情绪也会受到影响,31小时能攻克?共产党两头忙火,还
能那样从容?
然而,就像直到今天还有人说“八·一五”後确实可能会出现一个“和平民主
新阶段”一样,林彪的“活思想”再有道理,也被前进着的历史否决了,将死了。
历史的大手笔是毛泽东。
退到松花江以北前的大手笔,是谁呢?
做人难?做神难?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Hitcoco.bbs@smth.org]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22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