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coco (缥缈公主), 信区: History
标  题: 雪白血红16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May 28 13:11:58 2001), 转信

发信人: ytsing (喜欢吃肉的熊猫), 信区: History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Fri Feb 16 08:32:23 2001)

网天书城雪白血红
(作者:张正隆)
设置书签   我的书签
第十七章
                     “零点前谁抢到就是谁的”
    1946年1月10日,国共两党领袖,向各自所属部队发布了从13日午夜
起生效的停战令。
  双方立刻紧锣密鼓行动起来,竭力在停战令生效前抢得尽量多的地盘。
  杜聿明率13军主力攻占义县和阜新后,又向热河开进。1946年1月4日
攻占北票,5日占朝阳,9日占叶柏寿,10日占凌原。一路攻无不克。
  攻占凌原当晚,杜聿明接到蒋介石密令:务于停战生效前占领平泉等重要城市

  这边抢了平泉,那边丢了营口。
  位于沈阳、旅大、锦州三点之间的营口,是沈阳的海上门户,水陆交通便利,
地形平坦。大兵团从此登陆,向东可以切断中长路,威肋旅大,向西可以控制北宁
路,向北则是进入东北腹地之捷径。所以,杜聿明闯关东瞅准的第一个登陆点,就
是营口。辽沈战役期间,毛泽东也一再叮嘱林彪“控制营口”。
  6师和5师一部渡海到营口后,即控制营口。1946年1月10日,52军
25师进入营口。苏军定于1月15日将沈阳移交国民党。国民党兵力不敷分配。
1月13日,逐将25师主力调去沈阳,留下一个加强营守卫营口。
  由山东6师和5师一部编成的辽东军区4纵,让出营口是为了不吃眼前亏。
  一见25师主力走了,立即卷土重来。
  五个团对付一个加强营,也不那么容易。人海战术,攻击到午夜停战令生效了
,海关、邮局和市公署大楼三处制高点,还在国军手里。
  是就地停火?还是继续攻击?战前动员时讲,过了13日午夜,谁再打谁负政
治责任。25师敢于撤走主力,就是瞅准这一天要停战。留守部队死打硬拼不投降
,原因之一,就是幻想顶到午夜,停战令生效。停战令是不容忽视的。
  可从战略到战术,最终解决问题的,毕竟还是实力,而眼下态势是绝对有利的

  而且,即然是“最后一战”,岂能打个半生不熟?
  司令员和政委咬咬牙:打!
  1月25日,任弼时代表中央致电东北局和林彪,询问此事:北平执行部将派
执行小组到营口,望即准备接待。如果营口盘山确系在十三日二十四时后夺回则须
准备退出该两城,因我们提出双方必须退出该时限以后所占地区。
  3纵7旅打盘山的口号,也是“最后一战”。
  部队从辽中出发,经台安奔袭52军一个辎重营。大雪尺把深,天冷,用东北
人话讲,“嘎巴嘎巴”的。一天一夜,队伍在雪地里趟出百多里,一个个头上像开
了锅。夜里10点多钟赶到,明晃晃月亮地里,见敌人正朝几十辆卡车上装东西。
瞿文清率尖刀班摸上去:不准动!
  一个四川口音道:娘卖X的,跟老子开什么玩笑?
  我们是“八路”。。。。。。枪响了。
  辎重队也不含糊,顶得很厉害。瞿文清刚冲进一步个大院里,敌人反击上来。
他们刚爬上房顶,敌人也爬上来。瞿文清隐在烟囱后,一枪撩倒一个。那人栽下去
时把枪甩了,那枪顺着瓦片“咣咣当当”往下滑。瞿文清瞅得真切,不要命地上前
一把抓住。好家伙,是支新的美式冲锋枪。打完仗又回来捡子弹,那手腕上还有块
表。
  他乐颠颠跑去报告:指导员、指导员,你看我得块表,得让我戴一个礼拜!
  指导员吕世斌听听、看看、爱不释手,却很爽快:调皮鬼,批准了,戴一个礼
拜。
  老人说:那时团长也没块表呀!
  这一仗打得漂亮又美气。可一身汗没干,敌人增援上来了。上级命令赶紧跑,
跑得差不多了,有人就喘吁吁地去问指导员:你不说这是“最后一战”,半夜前打
下来就是“解放区”,打不下来就是“敌占区”吗?
  不久,又去配合4纵打沙岭,动员时还讲“最后一战”。
  20年后,瞿文清在沈阳见到辽宁省邮电局副局长吕世斌,还“泡”他:第一
仗就是“最后一战”,第二仗还是“最后一战”,你可把我们这些小兵糊弄懵了!
吕世斌苦笑着:我也觉着不是那么回事儿呀,这嘴上讲着,心里也胆突突地发虚。
可上级就那么讲,换了你,能不那么讲吗?
  战争年代,这样令人苦笑的口号,实在是不多的。
  可后来呢?
               两个典型战例
  停战令颁布后,关内停战,关东仍打,明停暗打。
  秀水河子和沙岭战斗,就是这一时期两个比较典型的战例。
               秀水河子说
  在1:350万的辽宁省地图上,北南流向的秀水河子和东西横亘的彰(武)
法(库)公路,纵横交错叠成一个挺工整的“十”字。河与公路交叠处,就是秀水
河子。
  这是个有5000余户人家的小镇,公路把小镇划成南北两半。人家大都是围
有土墙的独立院落。东南地势平坦,西北地形起伏,有山。因河而得名的那条秀水
河,在东边亲昵地拥吻着默默无闻的小镇,日夜不息地述说着只有它们才能听懂的
悄悄话。
  已由“东北人民自治军”更名为“东北民主联军”的八路军和新四军,闯到关
东后的第一个歼灭战,就是在这里打的。
  13军89师一个加强团,只团长只身脱逃。
  老人都说∶那时候国民党真狂,也真有点不大好惹。
  独立旅出关到义县附近,一天黄昏,一辆摩托车闯进一团团部,机枪“哗哗”
一阵猛扫,掉过头就跑了。这种镜头在今天银幕和荧光屏上,主角是什么人是不用
问的。可吴振淮老人亲身经历的,却是被射击的角色。那辆“屁驴子”(当时东北
老乡称摩托车为“屁驴子”)跑没影了,有人还愣在那里没缓过神来。
  现在,还是这个13军的89师265团一个营、266团全团和师山炮连、
汽车连,远离主力,竟孤军深入到秀水河子来了。
  “如能求得有利作战时,即进行极力寻求战机,侧面的歼灭战。”
  林彪脑子里那个车轱辘,转到“秀水河子”停住了。
  当时,林彪正率主力1师和3师7旅在这一带活动。兵力占优势,部署上勿需
多大变动即可投入战斗。而且,部队进入东北后,针对美械装备敌人特点,第一次
搞了半个月练兵,体力战力都有恢复和提高。
  1师和7旅都是115师老底子,7旅还是林彪的“娘家”。他当连长时,就
在这支部队。这是两支具有光荣传统的部队,也是黑土地内战中的共产党主力。闯
到关东后,林彪就把它们带在身边。
  当即决定:7旅19团和1师2团,分别由西南向东北,由北向南,担任主攻
;7旅21团一部和1师2团,由东南和西北两个方向对进,做为辅助攻击;1师
3团为预备队,兼打可能西窜之敌;7旅20团和一个保安团,负责打援。
  2月14日(22),部队已经进入攻击地域,林彪还是有些不放心:打个电话,
先别打,等我去。
  太阳卡山(输入者注:这个‘卡’字似乎应为‘下’字。也许“太阳卡山”是
个地名?请网上高手,特别是东北银指正),林彪从法库赶到秀水河子附近,在彰
武方向公路下一座破庙里,又召集师旅领导开了碰头会。然后去到附近一个老乡家
里,两块门板一拼,地图一摊,就踱起步来。
  一夜未合眼。不是背着手来回踱步,就是盘腿坐在炕上,老和尚打坐般一动不
动。枪炮声响成一锅粥,炮火映红了皑皑白雪,也透过被震破的黑糊糊的窗纸,一
阵阵映在那张瘦削的脸上。眼睛半睁半闭,眉头一动不动,看不出任何表情。
  下半夜了,枪炮声还没有弱下来的势头。52军赶来增援的一个团,已在10
多里外的太平庄打响了。两处枪炮声搅成一团。
  林彪看看表,让7旅作战科长陈世勋,去告诉战斗总指挥、7旅旅长彭明治(
曾任驻波兰大使。最后一个职务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天快
亮了,敌机要来,援兵要到,拂晓前若不能结束战斗,就撤下来。
  今年77岁,一副慈眉善目的陈世勋老人说,彭旅长让我报告林彪,拂晓前一
定结束战斗。可天亮了,枪还在响。林彪又让我跑了一趟。进村一看哪,满街都是
写着“USA”的战利品,弹药箱,汽油桶,十轮卡,大炮。土八路这回可开洋荤
了!俘虏一堆堆蹲在雪地上,黄糊糊的像一堆堆窝窝头。战士们拿着美国枪,叫着
,跳着,一梭子一梭子朝天上放。
  月亮明晃晃挂在天上,天地一片银色。敌人还嫌不亮,又把照明弹一个个挂了
上去。
  天出奇的冷。干部战士都穿着薄棉衣趴在雪窝子里,有的还穿着在山东、河北
时老乡慰问的双层布夹鞋。
  17时20分,开始肃清外围敌人,3小时结束战斗。
  22时,开始总攻击。
  “九·一三”前的回忆录,都大谈“一点两面”和“三三制”。并说这是在东
北第一次运用“林总”的“一点两面”和“三三制”战术。“九·一三”后,这些
字样都不见了。有的文章把“三三制”变成了“以各个战斗小组为单位编成疏散的
战斗队形”(23)。而在有关黑土地这场内战的几乎所有的文章,“九·一三”前的
“林彪”、“林总”,“九·一三”后大都代之以“东总”。
  2团突破口正是敌人主要防御点。重迫击炮发射的燃烧弹,在阵地前沿筑起一
道德火墙。冲上去的战士变成了“火人”,有的扑倒不动了,有的在雪地上翻滚着

  眼见冲击受阻,7旅的方向却鸦雀无声。江拥辉没有多想,也来不及多想。
  他的任务就是从北面打进去,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小的伤亡从北面打进去。
  枪林弹雨中,一个称职的指挥员的头脑,会变得出奇得冷静、敏捷而又活跃,
在扑面而来的热浪中,江拥辉发现东北角敌人火力较弱,还有个弯曲的小河沟,便
于隐蔽,冲击距离也短。他立即命令1营向那里运动,集中全团火力压制敌人,掩
护1营迅速发起了攻击。
  就在这时,7旅方向枪声大作,撼动了整个战场。
  原来,这是林彪安排的。他故意让19团晚20分钟发起攻击,迷惑敌人,使
敌人将兵力和火器投入到2团方向,以增加攻击的突然性和可靠性。
  趁敌人转移火力之际,2团1营迅速突破敌人阵地。接着,另外三支箭头也相
继射入镇内。
  短兵相接,全美械的13军可就不如半美械的52军了。大炮不能上刺刀,炮
弹都打到后边去了。每班只有3支步枪,想拼命也只有3把刺刀。可敌人也不是一
打就瘫,没刺刀就跟你抢枪把子。有个机枪手脑袋被扭住了,还抱着机枪射击。
  这一仗,1师和7旅伤亡700多人。
  这个数字,打破了山东和华中地区8年抗战中任何一次夜战的伤亡纪录。
  秀水河子战斗,是在节节后退的不利态势下,利用敌人轻敌冒进,精心策划的
第一个干净利落的歼灭战。对于打击敌人气焰,消除当时对美械装备敌人的恐惧,
恢复和坚定斗争信心,无疑起了相当的作用。
  从更广泛的背景上看,这一仗向那个“万花筒”时期诉说着的,却远非仅仅如
此。
  沙岭—碰上了“王牌”就在1师和7旅乘坐30多辆美制“大道奇”,在老百
姓“这八路可真小看不得呀”的啧啧赞叹声中,浩浩荡荡阔阔气气驶出“一举成名
”的秀水河子时,沙岭战斗打响了。
  2月初闯到关东的新6军新22师,2月10日后,相继占领盘山、台安、辽
中,在辽河以北以西地区形成一条线式防御阵地。其66团和师教导营进至辽河南
沙岭村,成为突出孤立部分。
  辽东军区决定吃掉这股敌人。
  兵力部署,以4纵五个团(后又调来3纵一个团)主攻,3纵两个旅警戒、打
援。
  除了都是打孤立突出之敌外,一切都和秀水河子是另一种情景。
  首先是“最后一战”。
  战前动员:这是“最后一战”了,这一仗打完了,东北就和平了!我们要不惜
一切代价,动员一切力量坚决打好这一仗,也一定能打好这一仗!日本鬼子都打垮
了,顽军算老几?把炮弹放出去就是胜利!
  真是把对手当成几炮就能轰散的“土顽”了。结果一打才明白,新6军新22
师是号称“虎师”的王牌中的王牌。
  从延安到西柏坡,毛泽东都有电报,要林彪想方设法打掉这个新6军新22师
。林彪几次想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吃掉这个王牌中的王牌,都未得手。4纵和3纵
都是东北野战军中和主力,也可以说是王牌。可这都是后来的事。是在和新6军这
些王牌不断较量中打出威风的。就像在山海关“拒敌于国门之外”的7师,后来成
为著名的“攻坚老虎”,当时还不是一样。现在,这两个纵队各方面实力,都明显
地逊于对手。
  不是“土顽”是“王牌”,就该认真对付了吧?不能说没认真,但战术是谈不
上的。四面八方,人海战术,猛打猛冲,把立足已稳之敌当作立足未稳之敌,一次
不行再来,还不行再上。这个部队伤亡大了,顶不动了,换个部队再顶。就像羊顶
架似的,顶了一昼三夜,不得不撤出战斗。
  毙伤俘敌近7百人,4纵和3纵伤亡为2千1百人(24)。
  张继璜老人当时是四纵十旅二十八团政委。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Hitcoco.bbs@smth.org]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7.53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