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coco (缥缈公主), 信区: History
标  题: 雪白血红70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May 28 13:32:05 2001), 转信

发信人: ytsing (喜欢吃肉的熊猫), 信区: History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Sat Feb 17 09:05:48 2001)

网天书城雪白血红
(作者:张正隆)
设置书签   我的书签
第七十一章
                 胆魄
                ——东野名将录之十一、十二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兵如此,将军呢?
之十一:打铁的
  10纵司令梁兴初,大个子,大长脸,大牙,眼睛本来不算大,眼珠子却动不
动就瞪得老大。
  一些老人叫他“梁大牙”,叫得亲切,叫得温暖。说他瞪眼珠子挺吓人,不摆
架子对你象亲兄弟。说在他手下工作没有没被他骂过的,骂得痛快,骂得舒服,骂
完就完,没小鞋大帽子。有时也骂得你想和他对骂,过后一思量,又恨不能再让他
骂一顿。
  黑土地上很多将军都有外号(不知其它野战军是否如此——想来这不会是黑土
地的特产)。有的叫“好战分子”,有的叫“小诸葛”,还有叫“教师爷”、“毛
猴子”的,大都与本人性格和战斗作风有关。
  纯粹因形象而得名的“梁大牙”,其实应该叫作“打铁的”。
  这倒不是因为他参军前是个铁匠。
  从平型关战斗中的685团营长,到黑山阻击战的10纵司令,象韩先楚、黄
永胜、钟伟这些战争大学中的高材生一样,他是一身伤疤一串台阶,从战争的火网
中硬打上来的。
  硬打上来的将军能打硬仗。
  1946年5月23日,国民党进入长春后,蒋介石亲来慰问,看到松花江南
的拉法,为吉林以东铁路公路交叉点,当即指示杜聿明:拉法非常重要,是战略要
点,要派一个加强团固守。6月6日,71军88师264团一个营,进占拉法北
12里处的新站镇。
  黑土地一连串的胜利,蒋介石头脑有些发胀。另外,他也是看了个火候:从6
月7日12时起,东北停战15天。
  难道蒋介石忘了,1月13日午夜东北第一次停战生效后,共产党不是照样攻
占了营口吗?
  6月7日,林彪命令1师和2师,由1师师长梁兴初和政委梁必业统一指挥,
坚决吃掉这股突出孤立的敌人。
  这是四平撤退后,民主联军第一次主动出击。这一仗的胜负,不仅是一块战略
要地的得失,而且将对国共两党在黑土地上的前途产生影响。胜了,共产党人将会
从四平战后的疲乱中缓口气,恢复振作一下军心士气。败了,就会在普遍的悲观失
望情绪上,再压上一块沉重的乌云,处境将会更加困难。
  8日3时开始攻击拉法,拂晓即结束战斗。
  用梁必业老人的话讲:趁暗悄悄摸近,一家伙就冲进去了。
  新站打僵了。
  9日2时,1团、3团和5团如法炮制,国军已有准备。3团受阻,1团镇东
南角被顶住。5团突入镇内,伤亡很大,不能前进,由2团接守阵地。天亮后强行
攻击,守军拼死抵抗,不断实施反击,双方胶开厮杀。
  飞机不断向守军空投弹药食品,88师增援部队已赶至老爷岭,与打援的4团
接火。援兵将至,弹药给养不缺,守军挟一路北进威势,士气不减,而攻击部队三
个团的番号,实际每团只有千把人,兵力优势并不大多少。
  打不打?还能不能打?
  打?若能很快结束战斗,作伤亡再大也值得。不然,援兵上来,既使能够脱身
,新站也将会变成“小四平”。
  不打?几百人伤亡了,前功尽弃,灰心丧气地撤退。
  这仗算是打到节骨眼儿上了。
  此刻,在舒兰的病中的林彪,脑子里那个车轱辘转得快,再精心策划,也得靠
前线指挥官审时度势,作出决断。
  “梁大牙”一咬牙:打!
  把6团调到攻击和打援两用位置上,其余四个团全力攻击。
  最后一锤子打响了。
  第二年秋天,林彪在一次关于“硬拼仗”的讲话中说:
    成对峙时,只要不是山穷水尽,还应该硬下去,这时要十分冷静地分析情
  况,寻击败敌人的机会,这时我们处境固然困难,但还应该想到这时敌人的困
  难,至少也和我们所差无几,对峙中既使看出有撤出战斗的前途,如其早撤还
  不如多挺一会儿,这样顶多也就是多伤亡几个人而已,但胜利的出现,往往就
  在多挺这一会儿上,这就是所谓最后五分钟,看谁挺得硬,谁就是胜利者,指
  挥员的顽强性就表现在这里(据说此次南满歼灭二十五师的胜利,就是这样取
  得的,还有一、二师新站战役也有类似情形)。(35)。
  善打巧战,非常注重部队作风的林彪,很喜欢关键时刻叫得真、过得硬的部将

  林彪在黑土地上的几位“爱将”,“打铁的”“梁大牙”即是其中之一。
  (有人挺忌讳说自己是当年林彪的“爱将”,好象这样就会和后来的林彪讲不
清楚。)。
  在黑山阻击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10纵28师,是当年延安大生产运动中著名
的359旅的老底子(主力南下了,未到东北)。
  《东北三年解放战争军事资料》这样评述28师:
    系东北各部队中历史基础最老的部队之一,其中有不少为土地革命及抗日
  战争时期之骨干成分,连以上干部绝大多数为关内参军之老干部,部队作风甚
  疲塌,缺乏朝气,保守性大,进步慢,战斗作风被动,战斗力未能充分发挥,
  其部队历史应列入东北各部队中之主力师,但战斗力还不如一般老部队及赶不
  上进步较快之新部队。
  老人们都说:辽沈战役前,28师在黑土地上基本没打过什么好仗。
  有的老人说,这个旅来东北时就挺富,“黑(烟土)白(银子)货挺多”。有
的老人说,他们到东北挺能搞东西,发了财,“家务多”,包袱重。有的老人说,
每次转移,他们大车小辆,满满登登,像个辎重队。有的老人说,四平保卫战期间
,林枫让这个旅撤出梅河口,后勤部长不干,说是要请示旅里。林枫说:是东北局
领导你们,还是你们领导东北局?打仗不积极,就能搞东西,东北丢了,你们的东
西能保住?
  林彪和刘亚楼都讲过:打不好仗,就降级,当独立师。
  当一些新部队不断升级到主力纵队时,359旅降为独立师。
  “宁当鸡头,不当牛尾”的钟伟,由“鸡头”一下子变成“牛头”,为的是用
这位“好战分子”的性格、作风,把新成立的12纵带成一支生力军。“打铁的”
“梁大牙”到10纵当司令,并在辽西战役中受命死守黑山,体现的是林彪同样的
用将之道。
  “打铁的”则把28师放到攻守焦点的“101”高地。
  据说,战斗快打响,他还在28师呆着。有人说:司令,该回指挥所了。未起
身先点支烟“神仙”一番的“梁大牙”,吸口烟,乐呵呵地说:我看这里就挺好嘛

  司令到师,师长到团,团长到营,一级级压下去,这在战争中并不都是必要的
,特别是在防御战中。但是,在这里,在一个尤其需要显示决心的时刻,这样压一
下子没有必要吗?
  黑山为进出大洼[加“穴”头--Ling]、营口、沈阳、锦州的唯一走廊,无
论向何方进退,廖耀湘都必须首先攻占黑山。而10纵的任务,就是死死咬住廖耀
湘兵团,引来无数钢刀锐箭,将对手剁成肉泥血酱。
  20余架飞机轮番轰炸,10倍于守军的炮火猛烈轰击,由营而团而师的兵力
一波又一波地冲杀。因一块山石书写“小黑山”三个字而得名的“黑山”,火烧血
侵[应为“氵”旁--Ling],真正成了“黑山”。“101”高地反复争夺20
多次,山头削去2米,“101”变成“99”。
  炮火袭击过后,干部战士从泥土中扭动着拱出来。文书、卫生员、司号员、理
发员、炊事员,都操枪战斗。排长牺牲了班长自动代理,班长倒下战士挺身而出。
正面挡不住了就向侧翼突击。84团2营,与207师一个旅反复冲杀10个小时
,剩下20多人还拼了五次刺刀。“92”高地二个连苦战一昼夜,最后全部牺牲

  廖耀湘这样描述守军:
  他们攻击前进时,均一律持枪上刺刀和投手榴弹,直接冲向我军阵地,前仆后
继,非常英勇。
  二等部队一下子打成了一等部队,打成了铁,打成了钢。
  本来就没有不能打仗的兵。
之十二:李作鹏当机立断
  在闯关东的10万部队中,没有比华中3师7旅(即后来的6纵16师)战史
再辉煌的了。
  《东北三年解放战争军事资料》中,这样写道:
    该部队自历史以来参加战斗最多,战斗经验丰富,战斗作风勇猛,能攻,
  能守,不怕牺牲,准备好,行军力强,能打硬拼仗,战斗力强,有朝气,雷厉
  风行,但亦存在有些简单化,保守,对新的战术研究与掌握不够,因之进步较
  慢,该部队为东北各野战部队中之头等主力师,但存在高傲自满情绪。
  7旅是红1军团2师老底子。1927年参加南昌暴动,1928年于三河南
失败后上井岗山,抗战后编入115师343旅685团,参加平型关战斗。“皖
南事变”后南下华中,扩编为新4军7旅。
  1943年3月18日,日军65师团3000多人加7000多伪军,由淮
阴北犯。7旅19团4连,奉命在刘老庄掩护主力撤退。从拂晓战至黄昏,弹药打
光了,敌人上来了。“我们死也不投降!”全连82名勇士,端着打弯的刺刀,扑
倒在血染的土地上。
  一支敢于刺刀见红的部队:打日本刺刀见红,打国民党刺刀见红。
  能打硬仗,也打了许多硬仗,只是战绩不大。
  三下江南主攻焦家岭,7旅连打七次冲锋。一般部队,三次冲不上去就怵了,
松了,软了,冲不动了。7旅的字典里没有“熊”字。大雪没膝,血飞肉溅,照样
打,生死不怕嗷嗷叫。结果,伤亡几百人,只打下一间独立家屋。
  几天不打仗,“病号”一个个倒下了。听说打仗了,“扑愣愣”爬起来,都好
了。
  行军路上,飞机轰炸扫射。打倒了,抬走。队伍不停不避,照样前进。就有这
么股劲头。
  对敌人凶,对自己人也凶。
  进戏园子横晃,不买票。去日本人住宅区,要“米西米西”,骂“八格牙路”

  宿营,把兄弟部队从热烘烘的屋子撵出去。战后和兄弟部队抢战利品,开枪打
死打伤人。打骂向导、民工、老百姓。搜俘虏腰包,枪毙俘虏。7旅样样出名。
  在阿城,7旅教导队和东北局的人打篮球。7旅犯规不服判决,打球变打人。
高岗上去劝架,也吃了两拳。高岗说:我是你们副政委。兵们说:就打你这个鸡巴
副政委!打骂东北局副书记、民主联军副政委,这还了得?7旅把那几个兵绑上,
送去请罪。高岗说:连我都敢打,打仗肯定是好样的,快放了。
  一支和359旅不一样的,“两头冒尖”,“三凶主义”,同样需要打翻身仗
的部队。
  10月20日10时,“林罗刘”给军委的电报中说:此次大战,全局关键在
于是否能截断新立屯,彰武之敌的退路。
  9月中旬,6纵(欠17师)从吉林进至长春南,作攻击长春状,掩护主力南
下,廖耀湘兵团出辽西,6纵也出辽西,协同5纵与敌周旋。9月24日,廖耀湘
兵团猛攻黑山,6纵隐蔽地进至彰武、新立屯。然后调头南下,强行军向台安急进
,准备堵截廖耀湘南逃营口。
  6纵司令兼16师师长李作鹏,率前指随46团前卫营跟进。夜色蒙蒙,繁星
满天。嚓嚓的脚步声中,是呼哧呼哧的喘息。俗话说“二八月乱穿衣”,行军腊月
天也恨不能乱穿衣。走起来穿单衣也嫌热,停下来穿大衣裹条被子也打哆嗦。马更
骑不住,寒气逼人,个把里路两条腿就麻了,赶紧下来。走出一身汗再骑上去,那
滋味儿更难受。
  一天两夜250里,26日凌晨抵达北宁线。过铁路时,与姚家窝棚敌人遭遇

  46团向前猛扑,全歼新6军14师前卫营,抢占姚家窝棚,并攻下厉家窝棚
车站。
  正打着,“林罗刘”来电:继续前进,不要与敌纠缠。
  李作鹏回电:敌情严重,不能继续前进,待查明情况后再告。
  有的老人说,枪一响,就听出是敌人主力部队,李作鹏就判断情况可能有变,
决定停止前进。
  一个精明的判断和重要的决定。
  黑土地上的名将,没一个是只会执行命令的。
  战斗打响,师骑兵侦察连就撒出去了。天刚亮,捞回条大鱼,一个换了便衣的
少将参议。那参议说,廖耀湘已经改变南出营口计划,决定东退沈阳了。
  一个极为重要的情况,宣告了一个难逢的战机和严峻的时刻。
  厉家窝棚车站、半拉门、姜屯一线,是敌退沈阳必经之地,守住这里,就能切
断敌人退路,但是仓促占领阵地,在攻锦主力赶到之前,这里将要承受难以想象的
压力。
  设在於家窝棚的前指,距前线2里远。美式重炮发出的炮弹,从头上掠过,爆
炸的气浪将黑黄的窗纸撕扯成条条片片,呜呜作响。屋顶的蜘网、烟灰和泥土,像
流沙样泻落。
  性情暴烈,很注重军人仪表的李作鹏,站在炕沿下,一件黄呢大衣快要从肩头
滑下去了:向总部报告,准备战斗!
  有的老人说李作鹏当时“毫未犹豫”。有的老人说他“很冷静、果断”。有的
说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有的说“也看不出什么表情”。
  战争中,主动和优势的得失,经常取决于瞬间的决断。将军的功业,就在这瞬
间的决断中成就,或者毁弃。
  新开岭和新站,韩先楚和梁兴初咬钢嚼铁一声“打”,当然和此刻有所不同。
但在透视和把握战争的能力上,在最需要,也最能显示一个将军的才华、决心和魄
力的时候,他们都表现了不愧为黑土地名将的名将。
  有的老人说:16师这块好钢,这下子算是用到刀刃上了。
  好钢能不能用到刀刃上,“用”字是大有讲究的。
  辽西战役,李作鹏功不可没。
  如今一提到“李作鹏”这个名字,30岁以上的中国人,眼前就会出现一副墨
镜,并能在两面镜片上幻化出林彪和“黄吴叶李邱”一串并不陌生的形象来。于是
,那双藏在镜片后面不知是什么样儿的眼睛,就愈发深不可测,那目光就永远狠毒
而又险恶,充满阴谋味道了。
  “东总”有名的“大烧锅”,在山东就戴副墨镜。他的眼睛有毛病,怕光。据
说是抗战时被日军毒气弹熏的。
  李作鹏的与众不同之处,不在于当时在中国都少见的那副墨镜(银幕上的国民
党特务,十有八九是要戴上一副的),而在于他的出身和经历。梁兴初等人是班排
连营团,从战斗部队出生入死一路打上来的。李作鹏则是从机要员、参谋、科长、
参谋处长,当上纵队副司令的。
  据说,林彪和罗荣桓挺器重他。
  打海南岛时,船队在海上,风突然停了,帆船走不动,半路上要回来。当时是
军长的李作鹏立即报告兵团,兵团还未回话,他这边决心已经定了:用桨划也得给
我划过去!
  有的老人说,营以上单位才有电台,连以下联系不上,怎么回来?这个人精明
强干,火气来得快,脑子转得快,叫你怕也叫你服,叫真格的不含糊。
  有的老人说,他当参谋处长是有贡献的,跟林彪学到不少东西。
  有的老人说,16师在东北换了四任师旅长,比较之下,资历并不深的李作鹏
能辖住这样个两头冒尖的师,那是得见点真功夫的。
  老人都说:功是功,过是过,昨天是昨天,今天是今天,应该一是一,二是二

  把一个人生命旅途中的“一”和“二”单独提取出来,历史的变迁,有时简直
叫人目瞪口呆!
  不过,中国人好象已经见怪不怪了。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Hitcoco.bbs@smth.org]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11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