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coco (缥缈公主), 信区: History
标  题: 雪白血红40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May 28 13:35:58 2001), 转信

发信人: ytsing (喜欢吃肉的熊猫), 信区: History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Fri Feb 16 09:32:25 2001)

网天书城雪白血红
(作者:张正隆)
设置书签   我的书签
第四十章
  四平失守后,逼迫184师起义的鞍海战役,也是韩先楚指挥的。
  夏季攻势开始后,一次吃掉对方一个师就不足为奇了,到辽沈战役后期简直就
只是“小菜”了。可在共产党人连连败退的劣势中,能够回过头去吃掉一个师,谈
何容易?
  罗舜初讲完后,韩先楚说:政委的打法也有道理。威远堡门要是打胶着了,那
可就不好办了。别看我一口咬定就那么打,仗没打完,这颗心也是吊在嗓子眼上呀

  谁也不是神仙。但在千钧一发时刻,在千军万马撕杀的千头万绪中,一眼就能
窥透要害,并咬钢嚼铁地一锤定音,高屋建瓴的大将风度和将才,不就在那一瞬间
爆发出雷电般的轰鸣和闪光吗?
  巴顿、蒙哥马利、隆美尔等人不说了,就是一些并不十分出色的外军将领,传
记和回忆录也是那么出色,从性格到作为栩栩如生,令人掩卷深思。
  我们的将军文化不高,有些人写的字可能像韩先楚那样扒扒拉拉,有很多错别
字,不会写的还画了那么多圈儿。但在战争这个舞台上,他们的演技绝不比那些从
著名军校中走出来的人差。他们在战争中显露的才华,是那样淋漓尽致,那样舒展
大方,那样风流倜傥,令研究他们的中外学者惊叹不已。
  可在回顾战争,总结历史,为他们,也是为整个共产党人立传时,却往往把战
役和战斗的高潮压平了,把他们高超的技艺束缚了,压抑了,回避了,掩盖了。没
了表现人物的关键情节,也没了个人和个性。“麦城”可走不可讲,或是一笔带过
。胜仗是大家打的,正确意见都是“党委意见”。他们本来已经走向世界,成为全
人类的智慧和财富。可做为炎黄子孙,我们看到的将军就像大将一律四颗金星,上
将一律三颗金星,中将一律两颗一样,不分彼此了。
  大家都满意的文章,也就是“文章”而已。
  一座工厂,一所学校,一支部队,搞得有声有色,与主要负责人的才智和心血
是分不开的。有时也有例外,真正在那里挑大梁,起作用的,并不是职务最高的人

  四保临江中,曾以4纵副司令员之身指挥3纵和4纵10师的韩先楚,就是这
样一位走到那里,无论身居何职,都举足轻重的人物。本事在那儿,都服气。
  有的本来也赫赫有名的将军,由于种种原因,在黑土地未能得以施展技艺。
  而这位共产党一手拉扯大的“旋风部队”司令,几乎场场不落,可以从黑土地
一直写到海南岛,再写到朝鲜半岛。
  应该把拿破仑那句名言再重复一遍:“对于一位伟大将领,决不会有一连串的
大功绩都是由机会或幸运造成的;这些功绩常是熟筹和天才的结果。”
  从著名的将军之乡湖北红安走来,又把骨灰撒在了那里的农民儿子韩先楚,是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骄傲。
  之七:“跟他打仗心里有底”黑土地上的两个主力纵队司令员韩先楚和刘震,
挺有缘份。
  韩先楚当排长时,连里抓个“探子”。那时打听红军的人,常常被视为“探子
”。他去一看,那人认识,就放了。放了“探子”还了得,撤职罚去炊事班背锅。
刘震也背过锅,是因为夜里打遭遇战,背的一袋光洋弄丢了。两人都能打仗,平时
到炊事班背锅,打仗了再回去当排长。若用后来的“阶级斗争”观点看,这种作法
正好颠倒了个儿。两人都是红25军75师225团的。长征途中,徐海东指挥后
卫团打阻击被包围,骑匹白马,眼看被敌人追上了,韩先楚是营长,刘震是营政委
,两人一挺机枪轮着打,掩护徐海东冲出重围。又你帮我,我帮你,从死人堆里爬
出来,赶上队伍。
  授衔时,两人都是上将,当初的老班长陈先瑞却是中将。中将说,战士是上将
,班长是中将,这兵叫我怎么带?上将说,什么这将那将的,战士到什么时候也得
听班长的。
  “跟他打仗心里有底。”
  当年2纵的老人都这么讲。
  (不光2纵,几乎每个纵队的老人,都这样评说他们的司令员。)秋季攻势中
,2纵主要任务是在四平附近箝制新1军。
  此前2纵的一篇力作,是夏季攻势第一仗——怀德、大黑林子歼灭战。
  5月的吉林,春寒还带着股逼人的气势。清晨站在旷野里,脊背一会儿就凉嗖
嗖的了。
  怀德镇像个掺了些高梁面的窝头,隆起在春日潮润的黑土地上。城墙上明碉累
累,城脚下暗堡重重,一道宽8米左右,深3米左右的外壕,环绕着城墙。壕外屋
脊形铁丝纲和鹿砦,层层叠叠。周围一马平川,只在西南角有道雨裂沟伸到城下。
沟旁灌木丛生,光秃秃的枝条上,鼓着淡绿色的叶苞。
  突破口,主攻方向,箝制方向。兵力配置,主攻方向绝对优势兵力,一梯队,
二梯队,预备队。炮兵阵地,纵队炮团和各师炮营及各团炮兵,全部使用在主要突
破点上。
  对于一个久经战阵的将军,当敌情和地形尽收眼底时,脑幕上就会像电子计算
机屏幕一样,随之闪现出各种克敌方案和数据,而胜利也就在此刻同步前进了。
  别看刘震打完仗就回哈尔滨,把部队扔给政委吴法宪等人,像个“甩手当家的
”,打起仗来可是半点不含糊。更何况这是黑土地的反攻第一仗。就像一场篮球赛
,一开场能否压住对手,一出手就投进三分球,还是被人连夺篮板球,事关全局,
非同小可。
  5月17日怀德还未打响,城南十里堡方向枪声骤起。长春新1军四个团援兵
,被早已等在那里的1纵和独立师阻住了。接着,大黑林子地区又枪声大作,5师
和从四平出援的71军两个师打响了。
  来得正好。
  激战一夜,怀德守军新1军新30师90团和保安17团大部被歼。残敌退守
城东关帝庙和大烧锅内,拚死抵抗,不断打信号弹呼叫救兵。
  这时,林彪命令独1师单独阻援,1纵迅速南下大黑林子,与2纵围歼71军
主力。
  这实在是节骨眼儿上的一招妙棋。如果攻占怀德再调兵打援,71军失去目标
会拔脚溜掉,结果吃小鱼丢大鱼。现在小鱼把大鱼粘往了,靠不拢,不能溜,大鱼
小鱼一锅烩。
  林彪在双城踱得有板有眼有章法,还要前线指挥员打得有板有眼有章法。
  黑土地上夏季攻势以后,有些战斗就是由于前线指挥员未能完成“东总”意图
,而未能达到预期目的的。
  刘震留下部份兵力围歼残敌,以主力迅速南移截断71军退路。结果,守敌和
援敌全成了瓮中之鳖。
  反攻第一仗,前线主要指挥员刘震,功不可没。
  老人都说,战争年代摊上个能打仗的指挥员,那是福气。东南西北,甩开膀子
打就是了。打胜仗,少流血,还能学到许多本事,否则,你就跟着窝囊去吧,死都
不知道怎么死的,更不用说今天跟你谈论这些了。
  之八:邓华及其他夏季攻势后,和8纵、9纵同时升级为主力的7纵,还未升
级前(叫“邓华纵队”、“辽吉纵队”),就以主力的姿容驰骋在黑土地上。直到
辽沈战役结束,7纵阵阵不落,而且都是独当一面的角色。
  古今中外,一支军队能不能打,首先取决于指挥员的水平。兵无强弱,将有巧
拙,强将手下无弱兵。
  7纵司令员是邓华。
  很多老人都说邓华有谋略,看得准打得狠。有的老人还拿自己纵队的司令员和
邓华比,说邓华“厉害”。有人说四平攻坚前,邓华认为兵力少,建议再增加一个
纵队,林彪未置可否。
  老人都说邓华“军政双全”。这应该是无疑问的。不然,彭德怀从朝鲜半岛回
国后,邓华大概不会是志愿军代司令员又代政委。
  按照常规,这样一位将军,应该是员风度谦和的儒将。一些老人却说他能打能
骂:“狗养的”,“狗操的”,“娘卖X的”,骂你骂得狗血喷头,爱你爱得像儿
子。
  有的老人说,也不知怎么回事儿,有时挺不痛快的,领导骂几句反倒挺舒服了
。大概那时不骂人的领导不多,就兴这个,骂惯了,“骂是爱”。不过,今天有天
大理,你骂个试试?别说部下,亲生儿子弄不好都和你翻脸。
  谈到7纵特色,一些老人说:真能打,也真能抢,两头冒尖,野。
  人家在村里住上了,7纵来了,“起来!起来!”就得把热乎乎的炕头让出去
。辽沈战役围歼廖耀湘兵团,过大凌河时,几支部队挤在那儿。7纵到了,机枪朝
桥头一架:谁也不准过,谁过就突突谁!
  这些,都是其它纵队和几位抗战时在邓华身边工作过的老人讲的,对于黑土地
上的邓华的具体情况,都不了解。7纵这个军的番号,1952年就撤销了。
  将士分散各处,所著文章亦少。采访的百余位老人中,7纵的只有一位。这是
令人遗憾的。
  有机会把这一节补上,邓华当不会比韩先楚等人逊色。
  还有些名将也不能写在这里了。像秀水河子战斗前线总指挥、7旅旅长彭明治
,是个打仗不但指挥自已的部队,还经常被授权指挥兄弟部队的将军。可四平保卫
战后他就病倒了,一腔热血和才华只能耗在病床上。
  有的是因为秘书不准“打扰首长”,未能采访。其实“首长”大都挺好说话的
,只是“秘书关”难过。
               官场与战场
              ——战犯录之六
  就在陈明仁焦头烂额地躲在四平东北角化工厂地下室里,嘶哑着嗓子向沈阳呼
救时,杜聿明病倒了。
  三分治,七分养。一年前的这个时侯,当杜聿明面带微笑站在这片焦黑的黑土
地上时,林彪没在话下,病魔当然也就不在话下。如今,这一切都颠倒了个儿,把
这位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司令长官不在话下了。而且还不止这些,那位头上有块癞
疤的参谋总长“陈小鬼”,也趁人之危,从背后向他和熊式辉逼上来了。
  陈诚出马,一个顶俩。
  后来去台湾当了副总统的陈诚,在国民党上层圈子里,是位佼佼者。
  出身农民家庭的陈诚,当过小学教师,后来考上北平保定军官学校。未毕业,
又随国民党左派领袖邓演达,来到黄埔军任侯差军官。东征陈炯明时,他是炮兵连
长,带伤发炮,击中目标,当即提为营长。
  此前,一次访友,深夜归来捧读《三民主义》。恰值蒋介石巡视,见他如此勤
奋,当即考问,陈诚对答如流。蒋介石连连点头,说:诗曰“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你努力吧。
  1930年10月,陈诚去日本观操。有日本将领问他:你年纪很轻,资历甚
浅,怎么能够当上将?陈诚正襟危坐,正言正色:你们日本的裕仁年纪很轻,资历
甚浅,怎么能够当天皇?语惊四座,酿下一场外交风波。
  更值得称道的,是他的廉洁,俭朴。
  他当18军军长时和谭祥结婚后,家中没有佣人。广东和武汉国民政府主席谭
延恺的千金小姐能够承受,农民的儿子陈诚居然未害“气(妻)管炎(严)”,这
两口子也真够可以的。当团长时就跟随他的一位副官,家里雇了个女佣人,被他毫
不客气地下了逐客令。
  美国人用蓝眼睛对陈诚投以青睐,就是因为在乌烟瘅气的国民党官场上,看到
了一株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
  官场中果真有清净人吗?
  对于这片丰沃的黑土地,国民党和共产党争斗,国民党内部也在争斗。
  在“八·一五”后的“接收热”中,国民党上层人士,如陈诚、张群、吴铁城
等,都跃跃欲试要争得这个肥缺。可蒋介石对他们另有打算。老谋深算的中央设计
局秘书长熊式辉,乘机以中央设计局“东北复员设计委员会”名义,向蒋介石提出
《关于东北复员问题的几项原则意见》③,捷足先登。
  陈果夫、陈立夫、陈诚、朱家骅等等,纷纷保荐自己的人去插一腿。腿脚不大
好的熊式辉去找腿脚不大好的杜聿明,请“光亭兄”(杜聿明号“光亭”)给他搭
伙当军头。
  未上战场,先战官场。
  正宗军人出身的儒将杜聿明,曾决心做个纯正军人,除了带兵打仗,不作非份
之想。他当中国陆军第一个装甲兵团团长和200师师长时,经常穿着工作服在坦
克下爬来爬去。逐渐地,他也谙熟这个世界了,那样除了一身油污能爬出个什么名
堂呢?
  第一次患病住院后,先是听说胡宗南的干将范汉杰要去东北取代他,接着是他
那位迟迟不去上任的副手梁华盛,也从广东老家赶来病榻前,探头探脑地“听候吩
咐”。共军攻击四平前,熊式辉对他说,陈诚在关里净吃败仗,想来东北出出风头
,咱俩得想法子对付这个“小鬼”。杜聿明再瞧不起政学系的熊式辉,也不能不和
他合作。官场上的白刃格斗,把他们逼到一条战壕里了。
  他不知道林彪有没有这种麻烦,只知道一个林彪已经难以对付了,还要小心翼
翼地对付周围到处都是的明碉暗堡。他早已不是在坦克下爬来爬去的那个杜聿明了
,但政治远比他想像得更复杂,更残忍,更冷酷。他毕竟不是科班出身,他斗不过
那些专门吃政治饭的人。他在两条战线上挣扎着,他太累了,他被共产党和国民党
的两面夹击打垮了。
  官场搅扰了战场,人事捣乱了战事,自己打败了自己。
  比杜聿明矮半头的陈诚,雄心壮志冲云天。
  内战开始后,陈诚在北平向中外记者宣称,在军事上对付中共,三至五个月便
能解决。现在,这位东北行辕主任下车伊始,又扬言六个月恢复东北局势。
  南京国防部成立时,白崇禧任国防部长。陈诚不服,常讲“国防部长有权,参
谋总长有能”。现在,这位正统的黑土地之王,可以大显其能了。
  说干就干。他锐意整军,将正规军扩充到十四个军。然后,快刀斩乱麻地整肃
党纪军纪,将党政军中那些贪官污吏撤的撤,抓的抓,一时间人心振奋,觉得陈诚
有决心,党国有希望。
  连坚守四平的英雄陈明仁也被撤职。说他坚守四平时,用大豆做工事,乘机贪
污。功是功,过是过,铁面无私。可胸佩“青天白日”勋章,手拿撤职令的陈明仁
,心中是何滋味?那些看着陈明仁此等模样的将军们,又会作何感想?党国正当用
人之际,就不能用他一技之长,让他带罪立功?而且,官场早已腐烂透顶,国民党
已从根上朽了。别说一个陈诚,就是蒋委员长有孙悟空的本事,拔把毫毛,吹口仙
气,变成成百上千的“蒋委员长”,党国就能起死回生吗?
  陈诚责难杜聿明的防御待援方针为被动挨打,确立自己的战略为机动防御,提
出“确保北宁路,打通锦承路,维护中长路和保护海口”的战略计划。架子还未端
足,林彪一个秋季攻势把他打得哇哇直叫。冬季攻势开始不久,精锐之一新5军又
被歼灭,连军长都被活捉了。
  沈阳市民街谈巷议:陈诚真能干,火车南站通北平(站?)。
  领章上缀有3颗星花的陈诚,当之无愧是官场上的“政治上将”。论起领兵打
仗,比他少颗星花的杜聿明,比他强多了。
  蒋介石从南京赶来,“娘希匹”地骂廖耀湘和李涛见死不救。廖、李二将说没
接到救援的命令,那话语就像身形挺得笔直梆硬。承认错误本来不是政治家的习惯
,可当着老头面弄僵了,也只有习惯一下,好像还能显示一下风度。陈诚也把身子
挺得笔直:新5军被歼是我指挥无方,请“总裁”按党纪国法惩办我。
  蒋介石倒没像他对陈明仁那样铁面无私,说了句:仗正打着,俟战争结束后再
评功过。
  蒋介石走后不久,陈诚也走了。
  杜聿明是病着走的,陈诚也是病着走的。都是为党国呕心沥血累病的,被林彪
打得伤心憋气窝囊病的。
  军阀混战年代,年轻的陈诚投身黄埔时,瘦小的胸膛翻腾着救国救民的潮浪。
抗战时期,他的头发一年比一年灰白,那颗中国心在为国为民跳动。可此刻,当他
灰溜溜地踏上飞机,望着脚下白雪皑皑的黑土地时,那心情,能比逃往台湾时望着
水天一色的大海强多少呢?
  陈诚真正有点政绩,是在跑到台湾以后。
  能在那种窘境中,坚韧不拔地有所作为,也算一条汉子。
  新5军被歼后,陈诚说:我决心保卫沈阳,如果共军攻到沈阳,我决心与沈阳
共存亡,最后以手枪自杀。
  说这话时,那脚下已经准备开路了。
  美国有个专说谎的“鲍灵顿俱乐部”,有年要从9万多会员提供的谎言中,挑
选出一个“世界冠军”。最佳谎言愈夸张愈好,因为夸张是幽默的一个重要内容。
会员不受国籍、性别和年龄限制,唯独一种人拒之门外,就是政客——因为政客是
“职业撒谎者”。
  在一个权力就是一切的国家里,政治家与政客的界限在哪里呢?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Hitcoco.bbs@smth.org]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01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