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coco (缥缈公主), 信区: History
标 题: 雪白血红55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May 28 13:56:38 2001), 转信
发信人: ytsing (喜欢吃肉的熊猫), 信区: History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Sat Feb 17 08:42:42 2001)
网天书城雪白血红
(作者:张正隆)
设置书签 我的书签
第五十五章
又一座血城
战争的飞轮催动历史的时针,“咔咔”地走向1948年10月14日。
西柏坡,毛泽东在屋地上踱步,周恩来和朱德在地图前凝视。
帽儿山前“东总”前线指挥所,披著大衣的林彪端立不动,刘亚楼手执话筒,
看著手表。
笼罩在淡淡晨雾中的锦州城,幽远、神秘而又险恶。模模糊糊的土城轮廓後,
不时闪亮团团火光,炮弹就像一群乌鸦向城外飞来。
没有鸟啾,没有鸡呜,没有炊烟,没有人影。漠漠的黄褐色的背景上,山峦,
田野,收割的未收割的大地,在硝烟和颤栗中,愈发显得沉滞而又压抑。
秒针“咔咔”走向10点。
林彪点点头。
刘亚楼大声喊:开始!
900多门大炮齐放。炮弹出膛发出的强光,把太阳都摄服了,逼退了。深秋的大
地上,烟尘冲天而起,迅即把炮群遮没了。锦州则成了铺天盖地的炮弹的弹巢,在
巨大的连续的爆炸中,城塌堡飞,烟火迷漫。
往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同一地点,同一时刻,集中这样强大的炮人,还是第一
次,坦克跃出隐蔽地,各路大军沿交通壕开始突进。
30分钟後,除8纵外,全线突破。
15日18时,战斗结束。
省府大楼下
3纵在配水池和大疙瘩中间突破。
土城墙被轰开道20多米宽口子,部队拥进去不远,就被辽西省政府人楼的火力
阻住了。
如今这里是空军第三航校。座北朝南的四层搂,正面洁白如洗,背面砖墙上弹
痕垒垒,院墙内外高大的杨树,肥大的叶十在薰风中沙沙作响,一扇扇打开的窗户
里,传出电扇嗡嗡的转动声。当年每扇窗口都是个火力点,轻重机怆喷泻火焰,钳
制着逶迤数里的城墙。从11点打到黄昏无进展,楼後坡坎上烈士遗体越倒越多。後
来,主力都是从东侧爬墙向市区攻进的,楼上火力就向东侧射击。
天黑时,瞿文清的8连接到命令:两小时内拿下大楼!
照明灯一颗接一颗挂上天去,把一切染成惨白。在熄灭的瞬间,熊熊大火,炮
弹出膛和爆炸火光,立即从黑暗中钻出来,满城血红,曳光弹漫天飞舞,像无数团
巨大的红绒线在空中搅织。
美联社报道:锦州之战,于弹密集得在空中相撞,瞿文清老人说:大楼下是围
墙,围墙外有地堡,地堡前百馀米有道两人多宽、深的壕沟,壕沟外是铁丝网。就
这麽一层层往里炸,往里打,地堡里机枪往外打,楼上火力像梳子,楼里敌人不断
出来反击。
都是93军的云南兵,个不高,挺凶狠,能打。连里有4挺轻机枪,营里配属两挺
重机枪,全力压制,掩护爆破组轮番攻击。
攻到楼前时,楼上手榴弹像屋檐滴水似的往下砸。几个爆破组上去,不是负伤
,就是牺牲了。正著急,新战士杨玉文爬回来了拿著拉火管(规定爆破手完成任务
回来,要上交拉火管)乐颠颠地说:指导员,炸药放上了,准备冲吧!等了10多分
钟,炸药也没响。再一看,炸药没有了,去营里取,只取回一包和一个命令:必须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好歹就看这包炸药了。
几个人都要去。杨玉文更窝火,说甚麽也要再给他个机会。
我说:谁也别争了,这包是我的。
战斗结束清点人数,6个排长副排长剩个排副,20个班长副班长剩两个。打到这
份上,再完不成任务,我这个指导员怎麽交代?连长年轻,打仗勇敢,但没经验。
我在山东就干这个,一天书没念,摆弄炸药包可是大学生。
跟连长交代几句,就连滚带爬往前摸。死呀活的全没想,满脑子就是那栋大楼
。从山东打到东北,从海南岛打到朝鲜,要害不要害,身上没少见血,可都没要命
。这回更福气,子弹扑扑钻进身边士里,手榴弹在周围吐吐炸,硬没伤著。楼上敌
人发现了,手榴弹冒著烟,羊拉屎似地往下掉。打完仗回去看看,楼下是个挺陡的
坡,坡下是个坑,手榴弹都滚到坑里响了。当时是甚麽也不顾了,反正你不炸死我
我就炸死你,有你没我。半道上捡包牺牲战士的炸药,到楼下又见到小杨没响的那
包。三包捆在一起,检查两遍,导火索“时时”窜出蓝火苗,瞅一会儿才跑。也不
知跑出多远,未等卧倒,爆炸的气浪就把我掀倒了。
这一仗,8连记集体两大功,得一面“军政双胜”锦旗。我立三大功,成为“战
斗英雄”。
老人说:一个在战友流血牺牲中得到荣誉的人,是没有甚麽理由不谦虚、谨慎
的。
当了美国总统的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当年从欧洲凯旋时,也说过同样意思的
话。
天下竟有这等巧事:转战半生,如今瞿文清家那楝二层小楼,就座落在当年“
省府大楼”左前方300米处。老人每天清晨起来,就会看到当年浴血厮杀的战场,想
起那些活生生的前仆後继的战友……
老人说:往在这里,也好,也不好……
谁能体会出“也好,也不好”的全部含义呢?
请老人带我去看看那楝大楼。老人说行,得带上一封介绍信。
真的,若不带上一封介绍信,谁会想到这位其貌不扬,总戴顶草帽伺弄菜地的
老人,是当年攻占这座城市的英雄呢?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英雄。造就那种英雄的那个时代过去了,而能始终保
持人的本色的人,是真人真英雄。
十八勇士
原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5师副师长罗印成,当时是8师23团3连连长。
这是个1。80米的关东大汉,白发,秃顶。两年前患脑血栓,行动不便。头一天
联系采访,老人满口答应,却告诫我:你可得来真格的呀!再玩假的,可没功夫跟
你磨嘴皮子。
瞿文清攻打省政府,罗印成攻打市政府。
下午3时攻到市政府前一个大院里,也就200多米距离,伤亡近半,天黑也未攻
动。又调上两个连,半夜後才拿下来。部队向前发展,3连留下打扫战场,後送伤员
和俘虏。
送不下去。右侧方一楝大自楼下有个大地堡,里面有个把连敌人拚命打怆,罗
印成说:把它拿下来。有人(老人是讲出了姓名的)说:那不是咱的事。罗印成火
了:就眼瞅著伤员流血等死呀?跟我上!
天亮也没打下来。最後一次,罗印成带著通信员顾士魁,从侧後摸上去,几颗
手榴弹塞进去,只听那里面吱哇乱叫看,举出块白布乱摇晃。半截塔似的罗印成站
在地堡上大喊:把枪扔出来!
大白楼上飞来一颗于弹,从右肩打进,後背穿出。他跟跄了一下,使劲撑住,
一手执枪,一手高举手榴弹,,没等最后一个敌人出来,就栽倒了,参加这次战斗
的18个人,被师里命名为“18勇土”,各记一大功。
有人是在敌人像羊群样被赶出来时,才不知从哪儿站出来,成为勇士的。
生活中确实存在著这种会“打巧仗”的勇士、英雄。
一只小碟大小的伤疤,像片肥硕的杨树叶子,深深地嵌在肩胛骨下。薄嫩的皮
肤,皱纹就像伸展的叶脉:头上,腰间,腿上还有几处,每处都是枚“勇土”勋章
。右大腿内侧一个伤疤,可以伸进半只拳头。那是朝鲜战场“留念”,逢上阴雨天
,全身就痒,就痛,就把老人那颗心拽回到一个个火光血影的战地。
老人说:打义县时,3连伤亡大半,连长、指导员都牺牲了。战後杀猪,一盆盆
猪肉炖粉条子端上来,谁也不吃,我带头吃两口,这时候大家狠狠地瞪着找,那心
里大概不知操了我多少遍八辈子祖宗。
我是打义县后从2连调来的,排长提连长,现在的干部,动一个提一串。那时呀
,连长提营长,再提起个连长,有几个?大都是伤了,亡了,才提起来补缺的。从
班长、排长到连长,我都是接的烈士的班。那时候,当官可不是喜事呀!
打义县,打锦州,攻击时都是“三三制”。这办法管用。不然伤亡就更大了。
梁士英——董存瑞
5师突入城垣後,也被阻住了。
敌人利用铁路路基修筑起第二道工事,15团8连冲进突破口,一个连敌人扑上来
,想把8连反击下去。冲锋枪啸叫著,钢盔和船形帽下,一张张变形的脸狰狞可怖。
打倒一批,後面的还上。8连伤亡接二连三,手榴弹打光了,敌人也快扑到近前了,
这时,一个战士飞身跃起,顺势甩过去一根爆破筒,一个班的敌人被炸飞了。
这个战士叫粱土英,是吉林扶馀县三岔河人。往家种过地,给地主扛过活,後
来当了国兵。“八·一五”後参军,在攻打昌图和彰武战斗中立过功。
打退反击,部队正要越过路基向前发展,西边一座碉堡里,两挺重机枪打响了
,趴在连长身边的粱士英说:我去。
他脱下棉衣,提起连在一起的两根爆破筒,揣上两颗手榴弹,紧贴著路基向前
爬去。
子弹飞蝗般扫射,路基上尘士飞扬。每杪钟都可能死一次,他居然爬上去了,
他躲在射击死角里,侧著身子,将爆破筒塞进喷吐人舌的射击孔。正要跳开,爆破
筒被推了出来,掉在地上时时冒烟。抓起来塞进去,刚要松手,又被推出一尺多长
。
这时,只见粱士英双手攥住爆破筒,将身子死死地抵在射击孔一声巨响。
2纵粱士英舍身炸地堡。
11纵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在现为XX军的2纵采访时,军党史办公室负责人说:梁士英比董存瑞晚了140天
,据说,1948年5月25日,11纵32师96团2营6连班长董存瑞,在攻打隆化牺牲後,有
人认为董存瑞没带支架,用身体擎炸药,违反规定,不能算英雄。
据说,2兵团司令员程子华听后,说:这是英雄行为。
於是,英雄名扬天下。
“攻坚老虎”
共军在黑土地上最负盛名的几个王牌师,为1师、5师、7师、10师和17师。
1师“防御、进攻、野战、攻坚兼备”(56)。5师“以猛打、猛冲、猛追著称”
(57)。7师“善于夜战及爆破”(58)。10师“防御战斗中有顽强的战斗力”(59)。1
7师“为东北野战部队中攻坚力最顽强之部队”(60)。一个“攻坚力最顽强之部队”
,道出了“攻坚老虎”的特色。
这个美称,是在四平那座血城中打出来的。
纵深战斗13昼夜,炸药一车车连上去,又一包包送到目标上。重叠爆破,打下
71军军部。“四组一队”,主要就是根据17师的经验总结出来的。
林彪不但踱出了“六个战术原则”,还非常往意研究、培养和发挥每支部队的
特点。很多老人谈到“林彪三调17师”。一是四平,二是锦州,三是天津。都是做
为预备队,在关键时刻和关键部位,把这只老虎放出去。
3年前,17师的前身山东7师,从山海关且战且退,未到锦州,已伤亡、逃亡近
半,其狼狈不可言状。而今,当年的7师又回来了,阵容雄壮,气贯长虹,从精神到
物质都“鸟枪换炮”了。
“剿总”锦州指挥所和6兵团司令部之间的铁路局,是锦州的心脏,“攻坚老虎
”的任务,是待3纵打开突破口後,就猛仆进去剖腹挖心。
韩先楚左手伤残,五指不能屈伸。17师师长龙书金,左臂肱骨抗战时打断了,
皮肉连著,不能活动。两人擎著望远镜,看看3纵先头部队涌进突破口。
龙书金:韩司令,该我们的了!
一个久经沙场的将军,是听不得别人的枪声的。
在这场关东大决战中最不好受的,应该是此刻正在高桥侍命的1纵司令员李天佑
了。预备队,预备队,堂堂1纵只“预备”上个尾巴,一点也没劲儿地跑去沈阳放了
几枪。结果,打天津时,17师跟著1纵突破打纵深,李天佑就想“独吞”。龙书金哪
里肯让。“官司”打到刘亚楼那里。
只有一只好手臂的龙书金,话语不多,威烈严厉。他有的是心计,是专打硬仗
的决心、魄力和勇气。有人说他是林彪的爱将。林彪当年有许多爱将(每个将军都
有自己的爱将)。不管这些爱将後来怎样了,在黑土地上,他们是以骁勇善战受到
部队的信赖和爱戴,得到林彪的青睐的。
龙书金和政委徐斌洲,随著他们的“攻坚老虎”一路突进,天黑时钻进一座大
碉堡里,黑窟窿洞的,架上电话就指挥战斗。没想到,里面还有敌人。
轻重机枪刮风样叫,炸药包和爆破筒轰轰隆隆,震天动地。
17师轰开铁道上第二道防线,攻占重兵据守的神社。晚上11时左右,拿下了铁
路局大楼。
现在是全国政协常委的徐斌洲老人说,攻坚,打巷战,最得心应手的武器就是
炸药包和爆破筒。火光中,一条条街道、胡同,一座座碉堡和大楼前,到处都跃动
著抱著炸药包,抓著爆破筒的身影。前边倒下了,後边再上。再倒,再上。我们的
战士大勇敢,越杀越勇!
攻打神社时,49团3营7连战士刘万成,快冲上去时被打倒了。
後边的正要上,刘万成一跃而起,趁敌人转移火力的功夫,冲上去把爆破筒挂
在了铁丝网上。原来他是故意倒下的。那个爆破筒冒一阵烟,却哑吧了。刘万成气
得两眼喷火,光著膀子,也不躲避了,就那麽硬冲上去。敌人吓傻了,瞪著眼睛竟
忘了射击。
“拒敌於国门之外”时,全美械装备的13军弄明白了共军的“大炮”後,立刻
嚣张起来。如今,敌人算是被这“大炮”慑服了。
“攻坚老虎”越打越威风。
满城都是“攻坚老虎”。
2纵攻打税务局据点时,一次重量级爆破,将一个营守军全部埋在瓦砾下,7纵
攻打锦州电影院时,第一次用150公斤炸药,只炸开一个缺口。最後将1000多公斤炸
药装在车上,战士们头顶几层湿被推上去,300多守军全部炸死、震昏。
箭头是红的
城外大炮轰轰隆隆,城内炸药包和爆破筒轰轰隆隆。
2纵沿著中央、吉野、春日街和火车站,一路冲杀。3纵和17师两支箭头,在富
士、立山、恭城、雾岛、妙义、红海、白梨、梅花等街,搅得个烟飞火腾。7纵和9
纵以中央大街分界,沿著国利、民和、积和、榛名、庆西、桃林和杏花、菊花、丁
松、白杨等街,卷起两路血火。8纵由东向西,直插北南两大箭头的对接点。
14日下午,弹药库和汽油库被炮弹击中。随著巨大的爆炸声,蘑菇状烟云被烈
焰托上天空。一些人惊叫起来:原子弹!原子弹!美国扔原子弹啦!
太阳逃遁,月亮无光,大地震颤、热浪灼人。尸体与瓦砾堆叠,断璧与颓垣对
称,天与地弥合,血与人晖映。
9纵27师是14日晚涉过女儿河的。
迎面大火熊熊,山峦、大地、河面一片通红,一排排炮弹落在河里,溅起满天
血。
进到菊花街,师长和政委蹲在路边弹坑里指挥战斗。作战科长大声喊:王参谋
,找间房子,设指挥所——快!
王继武推开几家屋门,没见到一个活人。前边有排房子,进去一看,一屋子女
人,趴著躺著,一动不动,怎麽喊也不应声,也不知死活。一张张脸被火光映得通
红,刻在他记忆中的却是煞白。後来得知,都是窖姐儿。出来撞上个大个子,浑身
血糊糊的,用支长苗盒子敲打王维武肩头,让他“快冲”。好一阵口舌,弄明白是
7纵一个营长。全营就剩他一个人了,打懵了,不知怎麽闯到这里来了。
王继武老人说:那一仗下来,老熟人一下子就没了那麽多。
黄达宣老人说,他带1连从车站东边两洞桥冲进去时,烈士遗体都抬下去了。路
上都是帽子、鞋,血和碎肉红乎乎的,黏脚。
林彪面前那张地图,代表各纵队攻击方向的一个个箭头,都是红色的。
所有战役和战斗示意图,只要能够用颜色表示,共产党军队退却和进攻方向的
箭头全是红色的。
确实应该用红色表示。
当所有红色都聚到同一点时,锦州这扇关东的大门,就抨然一声关闭了。
国民党在黑土地上的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块骨牌,倒了。
国民党在大陆上的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块骨牌,倒了。
注释:
⑴《毛泽东军事文选》,476页,⑵《辽沈战役亲历记》,75页。
⑶⑷《中共党史资料》,第9辑,242、232页。
⑸同⑴,454、455页。
⑹同⑴,57页。
⑺同⑴,472页。
⑻同⑺。
⑼《党史资料研究》,1986年第1、2期,25页。
⑽《林彪元帅军事论文选集》,155页。
⑾同⑽,75页。
⑿同⑴,496页。
⒀同⑴,459页。
⒁同⑴,466页。
⒂同⑴,496页。
⒃“李”为1纵司令员李天佑,“梁”为政委粱必业,“曹”为副司令员曹里怀
,“杨”为参谋长杨尚儒。
⒄“黄”为6纵司令员黄永胜,“赖”为政委赖传珠,“黄”为参谋长黄一平。
⒅6月3日,朱德致电军委:
我看了李天佑、黄永胜两纵队的电,长春还是可能打下的条件多。
1。敌人正规军不到六万,其他警察、宪兵、自卫志愿兵等二万八千人
,正规军中只有两个师比较坚强的,志愿军中政治上要拚命,军事上是混
杂的,比较差的,督战虽严,打混乱时即不生效。2。援军甚远,我军可以
打援,即围城打援亦有利。3。敌守孤城,粮、弹、人的补充靠飞机,不能
持久。4。我军兵力优势,後方接济便利,部队技术有相当的学习,有相当
攻城经验,有相当的家务,如果有二十万发山野炮以上的主炮弹及重、轻
迫击炮弹,炸药三十万斤,手榴弹二百万个,即可能打开。再准备伤亡三
万以上的人。5。攻坚即强攻,打城军不在多,两个纵队及几个独立师能攻
能防敌人反攻即够,其馀的可打增援部队。打的办法是用坑道为第一,用
技术、炸药、手榴弹,抵近射击,以各种炮为主,以工事对工事,进一步
巩固一步,做好工事再进,如攻到纵深处,将敌人分割或屁乱後,敌人坚
强性即减少,也有可能投诚的。6。李纵攻过四平有经验,但遇著顽敌抵抗
,即估计艰难些。长春与四平不同点,即敌士气不如以前旺,质量也差些
。黄纵估计可能打开,即损失代价要大。7。攻城必须先有计划,收集各种
专门炮、工人才,组织指挥所,必须要用攻城战术,实事求是地、一步一
步地进攻,带一种学习态度,决不可性急。准备两月、三月打下,也算是
快的。只要是土质城底,又无城墙,是可能打下的。8。再一种攻法是长围
,在一定的圈子内,围死他,使其粮弹俱困,人心动摇时再攻,9。这两种
攻城战术:强攻与长围。如有家务,可采取第一种。打久了第二种也出现
了。如家务不大,攻一城将炮弹、炸药耗尽,一时难补充,则不如打野战
。打长春要看家务大大小来决定。
⒆同⑴,497页。
⒇同⑴,469页。
(21)《藩阳军区历史资料选编》,166页。
(22)杨国庆,白刃著:《罹荣恒在东北解放战争中》,163页。解放军出版社(
1936年)。
(23)(24)《阵中日记),1010、1012、1013页。
(25)同⑴,498页。
(26)同⑴,478页。
(27)同(24),1013页。
(28)同⑴,488页。
(29)《毛泽东思想的光辉胜利——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回忆录》,159页。辽宁
人民出版社(1961年)(30)同⑴,500页。
(31)同⑵,11页。
(32)廖盖隆著:《全国解放战争简史》,224页。
(33)(34)同*,57、160页。
(35)同⑼,20页。
(36)同⑵,74页。
(37)荣盂源著:《蒋家王朝》,97页。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年)。
(38)同⑴,479页。
(39)鸿呜著:《蒋家王朝》,295页。香港中原出版社(1986年)。
(40)黄侪人著:《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100页。
(41)同⑵,241、242页。
(42)(43)同*,47、48页。
(44)同⑵,14页。
(45)同⑵,242页。
(46)同⑵,71页。
(47)赵荣生著:《回忆卫立煌先生》,111页。
(48)(49)同⑴,499、476页。
(50)同(22),167页。
(51)(52)同⑴,480、481、482页。
(53)(54)(55)同⑽,144、216、218页。
(56)(57)(58)(59)(60)《东北三年解放战争军事资料》,35、39、42、46、53
页。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Hitcoco.bbs@smth.org]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0.88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