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xiaohair (小孩), 信区: History
标  题: 晋国诸卿家史之一:狐氏3ZZ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Apr 20 18:53:05 2007), 转信

    第三代
  
  A狐溱:归于隐沦
  
  狐溱,狐毛之子。前635年,晋文公出兵勤王,周天子把"南阳"(太行山之南,黄河之阳)地区的阳樊、温、原、欑茅地区赏赐给晋,文公命赵衰为原大夫,狐溱为温大夫。作为狐氏的第三代人,能和赵衰成为平级干部,狐溱的起点可谓很高了。但是渐渐的,狐家的势头似乎盛极而衰了。前629年,狐毛去世,狐溱并没有取得六正的席位,而是先轸的儿子先且居做了上军将。以后,基本不见了狐溱的记载,看来是日渐衰落了。到了100年后的公元前539年,叔向已经在慨叹:栾、邵、肯、原、狐、续、庆、 伯,降在皂隶矣……而这些"皂隶"中很可能就包括狐溱的后裔在内。
  
  B狐射姑(贾季) 
  
  狐射姑,狐偃嫡子,因食邑于贾,字季(很象排行,不过当时以排行做名字的也很多)又称贾季。

  在晋国,几个大家族就如进行着一场为期200年的马拉松赛跑,几代人的赛跑,是有一定规律可遵循的。比如一个家族这一代太风光或者太霸道了,那么下一代往往要倒霉。狐偃是晋国文功时期无可质疑的元辅,但十来年过去,却发现一贯忠贞强硬的自己几乎没有给后代的接力做什么准备;而赵衰虽然表面上是谦谦君子,实际上不显山不露水地把人际关系培养得扎扎实实。前629年,狐偃死,上军将先且居向文公身亲派佐,文公任命赵衰担任上军佐,而作为狐偃儿子的贾季未取得重要职务。这时候,赵家的势力已经悄然盖过狐家了。前627年,中军元帅先轸阵亡,儿子先且居担任元帅,赵衰也水涨船高,做了中军佐,而贾季则一直没什么机会。

  但是贾季是个有抱负的人,不会甘心退让,终于,在前621年,狐氏与赵氏进行了两次"殊死"的政治斗争,可悲的是都以赵氏的胜利而结束,贾季也最终远遁于翟,狐氏家族彻底退出了晋国中指舞台的中心。

  第一次斗争:

  前622年,是晋国折损重臣的一年。在这一年中,赵衰(中军佐)、栾枝(上军将)、先且居(中军将)、胥臣(上军佐)先后逝世,晋国六正突然损失了前四位,晋国文襄之治的黄金时代进入尾声,而一场激烈的政治斗争也如山雨欲来了--

  前621年春,晋国在夷举行蒐仪式,调整军事将领。一开始,襄公想使士縠、梁益耳担任中军将佐,箕郑父、先都担任上军将佐,但是先且居的儿子先克提出了不同意见:狐偃、赵衰的功勋怎么能忘记呢?于是让贾季将中军,赵盾佐中军。但是事情还有波折,没几天,襄公的老师(太傅)阳处父出差回来,阳处父曾经是赵衰的老部下,关系很铁,他对襄公说:赵氏的功劳也不小于狐氏啊,而且赵盾很有才能啊。于是,又在董地"蒐"了一下,赵盾将中军,贾季无奈地曲居人下,做了二把手。

  可以想见,这些天,晋国的各种势力是怎样的忙碌啊。但是这样频繁变化,一方面说明襄公与乃父文公的领导水平存在差异,另一方面也说明晋国各个家族开始坐大与争权夺利了,大家对国家、国君的向心力已经大大减弱。
  
  第二次斗争

  也是天不佑晋国。就在争夺军事席位之后的半年,前621年8月,晋襄公又撒手人寰。于是围绕着立嗣问题,第二轮政治斗争更加剧烈地展开了。

  斗争的背景问题在于:第一,襄公的太子年纪还很小;第二,按照晋国的制度,文公的儿子(襄公的兄弟们)都不得在国内任职,都在国外。于是,立襄公的太子还是兄弟,以及立哪个兄弟,成了晋国上下争议的焦点。

  文公一生女人很多,儿子也不少,这次争论涉及的主要有:

  (1)公子雍。文公排名第四的老婆杜祁所生,时在秦国任亚卿;
   (2)公子乐。文公排名第九的老婆辰嬴(就是曾经嫁给晋怀公的那个怀嬴)所生,当时在陈国。

  赵盾力主公子雍,贾季则力挺公子乐,按说这属于正常的争论,考察争论的内容,赵盾的似乎还更合理一些(秦国强大,是很好的外援,杜祁贤德。)但是这个争论一旦和权力斗争结合起来,问题就变质了,大家都知道立一个自己方面的国君的巨大意义,于是争执不下,最后谈崩了,赵盾利用正卿的地位,直接派先蔑、士会到秦国迎接公子雍来即位;贾季也不示弱,同时派人到陈国迎接公子乐去了。但是他的使者还没出晋国,就被赵盾派人"解决"了,贾季这次深刻地体会到,在摊牌的时刻,只能拿实力来说话,而现在,在晋国,自己的实力比赵家已经相差太多了。但是他又能去埋怨谁呢?就是埋怨谁又能有什么用呢?

  转眼1个月过去了,襄公也入土了。思前想后,贾季觉得罪魁祸首还是阳处父这斯,不是这个老贼,自己又怎么能凭空失去中军元帅的政治制高点呢? 贾季实在咽不下这口恶气,他派自己的族人--也许是亲堂兄弟的狐鞫居去做掉了阳处父--这其实已经是一种丧失政治理智的报复了,为出气而抱负,根本没有心思计算利害和后果了。

  但是敌人的反报复是必然到来的,11月,主持埋葬完晋襄公后,腾出手来的赵盾立即处死了狐鞫居。从下手的时间来看,赵盾的确是比贾季更合格的政治家(或者叫政客)。在人身安全面临威胁的情况下,贾季不得已远遁到翟人那里去了。赵盾也名优赶尽杀绝,还派亲信臾骈把贾季的家人、财产送到了翟,留有余地,是成熟政治家的素质,毕竟大家都是统治阶级吧。从此再也没有回来……

  狐氏家族就这样离开了晋国政权的高层,凤冠时那么绚烂,零落时又如此迅速凄凉。这一去,贾季从此再也没有回来。按照司马迁的说法,狐氏本来就是翟人,这次出走对贾季而言,到底是远遁还是一种回归呢?恐怕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了吧……
  
  贾季的背影

  (1)前620年,翟人侵犯鲁国,鲁文公到晋国(霸主)那里告状,赵盾于是派使者通过贾季责问翟人的执政官酆舒。酆舒顺便想他打听经过的情况,问贾季:"赵衰、赵盾孰贤?"贾季回答:"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这真是个形象而又深刻的比喻,看来一年中他仍然在想晋国的事,"到底意难平"啊。

  (2)前614年,晋国因为贾季、士会(也是因为立嗣的问题逃亡到秦国)逃亡在外,晋国人心不平,办事也很不顺利,于是"六正"特别召开了个铁别会议,赵盾首先发言:士会在秦,贾季在狄,我们几乎每天都有麻烦,大家说说该怎么办吧?"

  荀林父发言:"我们把贾季接回来吧,他很善于处理外交,而且狐氏的功劳太大了。"
  荀林父是老实人,而郤缺脑子就灵光多了,马上发言:
  "我提议接回士会,贾季喜欢捣乱,而且问题严重。士会有智谋,人也谦虚……"
  于是,贾季的命运就这样被这次会议决定了。
  
  C狐鞫居(续鞫居、续简伯):狐氏家族的殉葬者

  狐鞫居是狐偃族人,因为食邑于续,所以又称续鞫居、续简伯。他与狐偃的亲属关系不明,但根据其活动年代以及与贾季的关系推断,应该是狐偃的子辈,而且很可能属于至亲的范畴。

  前627年,狐鞫居被元帅先轸赏识,提拔为自己的车右。前621年9月,奉贾季命杀死阳处父,11月,被赵盾处决。
    
  结语:狐氏是晋国文公时期第一个辉煌的家族,但也是沦落最早的一家。狐氏的境遇似乎在告戒其他家族:时代不同了,只知道忠于国家,不团结多数家族,不操心为自己家多某福利,是没有好结果的。


--
宁可胖死,不可饿死
宁可被车撞死,不可被狗咬死.
跑步对皮肤有好处,MM们,听我的,不会错
跑步吧,保证你的脸很光滑~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37.201]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31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