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halfmoon (simple), 信区: History
标  题: 历史文化-景颇族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12月13日11:45:41 星期五), 站内信件

景颇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各县的山区,少数居住在怒江傈僳族自治
州的芒马、岗房以及耿马、澜沧等县。

  景颇族有景颇和载瓦两种方言,彼此通话困难。景颇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支
。使用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景颇语文。景颇族有丰富、优美的口头文学流传,
包括反映民族起源、迁徙历史的叙事长诗及神话、故事、寓言、谚语、谜语等。

  景颇族主要从事农业。景颇地区盛产珍贵的木材和各种药材。经济作物有橡胶、油桐
、茶叶、咖啡等。景颇族普通崇信原始多神,部分人信仰基督教。

习俗
  景颇族家庭中尚保留幼子继承制,幼子地位高于长子,长子婚后另立门户,幼子却留
在家中赡养父母,财产也主要由幼子继承。

  景颇族坦诚好客,一直保留着“吃白饭”的待客习惯。即在日常交往中,无论走到那
一寨、那一家,都可坐下来吃饭,并可以不付任何报酬。对于任何一个不相识的人,主人
都必须招待饭菜。民间普遍认为:让客人饿着肚子走,是最不体面的事。

  无论婚嫁、过节集会,走亲串戚,景颇族人都要提一只篮子,内装水酒、熟鸡蛋、糯
米饭团,民间称“送礼篮”,主人接过礼篮后,要向随从的客人一一敬酒,最后才能自己
喝,并清点礼物,然后再把篮子还给客人,以表示礼物如数收到。  

  很多地区平时进餐仍然沿袭无论男女长幼均把饭菜分份进餐,无需桌椅、餐具,饭菜
都用芭蕉叶包好,进食时人手一份。忌把叶包反。无论喝酒喝汤,都是就地砍一截竹筒,
筒口斜削一刀,随用随去。
  
食俗
  景颇族闲时一日三餐,忙时一日两餐。主食大米,喜食干饭和竹筒饭。

  所种植的蔬菜大都是不需精耕细作的瓜、豆、青采、洋芋(土豆)等,辅以竹笋、水
芹、野蒜等。

  肉食以猪肉和鸡肉居多,农闲时进行渔猎,如捕猎野猪、麂子、山羊、野牛、野鸡、
鸟雀,捕捞鱼蟹、田螺。

  景颇族饮酒多是自制的低度酒,称水酒,成年男女更喜烧酒。景颇族喝酒十分注重礼
节,熟人相遇互相敬酒,不是接过来就喝,而是先倒回对方的酒筒里一点再喝。大家共饮
一杯酒时,每个人喝一口后都用手揩一下自己喝过的地方,再转给别人,如有老人在场,
先让老人喝。

  典型食品主要有:竹筒烤鱼、撒皮、舂鳝鱼、砂锅炖竹鼠。

节庆 
  “目瑙纵歌”,是云南省德宏景颇族群众性的歌舞活动,也是景颇族人民祝颂吉祥幸
福、欢度丰收的传统节日。“目脑”是景颇语的音译,意即“大伙跳舞”,一般在农历正
月十五之后举行,为期2-3天,每逢“目脑纵歌”节,仪式往往从清晨到夜晚,甚至通宵狂
欢。每次目脑都要杀牛祭祀,然后牛肉大家分食,并伴以歌舞活动,参加者多时成千上万


  此外,还要祭“能尚”宸庙,祭“能尚”每年两次。一次在春播,祭品比较隆重,届
时要杀牛、猪、鸡等,以庆贺丰收。

  景颇也过“吃新谷”节,“吃新谷”都选在农历八月的一个龙日,届时把新谷炒干、
舂成米,与老米合在一起做饭,以喻老米、新米接续不断。吃新饭时,要把饭菜和酒洒到
地里一部分,献给地鬼,然后全家共餐。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1.94.161.128]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24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