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uost (Climbing), 信区: History
标  题: 苦 撑 待 变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05月09日00:09:17 星期四), 站内信件

苦 撑 待 变 

------------------------------------------------------------------------
--------
 

阿忆总撰 

1929年,生活在中国的美国人全然不知发愁的味道,依然沉醉在歌声中。
尽管蒋介石和李宗仁摆开了战场,尽管红军不停地起誓,但中国大多数城市仍然呈
现出了祥和的局面。中国人不大容易理解,1929年的美国人何以如此多愁善感,何
以如此容易激动,甚至对未来充满了绝望。那个时候,他们的华尔街金融市场刚刚
崩溃,纽约股价狂泄不止,导致经济连索反应--10万企业破产,1000万人失业--以
致于胡佛总统一上台,他便面临着无法逆转的难局。政府收入减少了一半,财政部
发不出工资,甚至美元都成了粪土。只有胡佛最清楚,从法律上讲,美国已经破产
,这使得他对中国的影响力也降到了零点。他无力对付任何敌人,也无法帮助任何
弱者。

【主持人陈晓楠:到了1931年夏天的时候,大萧条已进入灾难性阶段,胡佛总统焦
头烂额,政府信誉低到极限。胡佛遭到的鄙夷程度,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位总统。这
种情况下,胡佛自然无暇东顾,使日本获得了扩大侵华势力的大好时机。1931年9
月18号深夜,日本关东军何本末守中尉点燃沈阳柳条湖村铁轨接口处的炸药包,说
是东北军蓄意破坏。随即,板垣征四郎下令攻占沈阳,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东北侵略
战。

蒋介石把制止侵略的希望完全寄托在美国和国联的干预上,他声明,"先以公理对
强权,以和平对野蛮",要忍痛含悲,等待国际公理。他指示张学良,倭寇骄横,
千万不要单独交涉,以免吃亏。第2天,蒋介石命令驻国联代表,呼吁按盟约迫令
日军退出占领区。但日军的眼里似乎谁也没有,它一鼓作气,占了长春。接下来的
几天,中国外交部连连照会美国,恳请胡佛出面。
胡佛是和平主义者,认为威尔逊总统把美国带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是个大错,这
种错误他不能再犯。在他看来,美国地理环境优越,太平洋和大西洋隔开了别处的
战争,美国可以独享和平和安宁。而在严重的经济危机中,美日贸易排在第3位,
日本人万万不可得罪。他曾明确表示,如果美国在华利益没有因为九一八事变而受
到威胁,美国不会为亚洲而战,只愿对日本施加道义压力。于是,美国《时代》周
刊先后把蒋介石夫妇视为道义力量,制作成封面人物,但蒋介石中将却失望到了极
点。 【美国总统罗斯福竞选演说。
胡佛终于要被罗斯福取代了,美日关系也发生了微妙变化。美国不承认"满洲国",
促使英法的对日态度发生了转变。日本觉得碍手碍脚,生气地退出国联。
【美国总统罗斯福就职演说。
在就职仪式上,罗斯福告诫美国人:"我们唯一可以引以为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
。"但沮丧的美国人仍然对外部世界不感兴趣,他们只关心摆脱贫困、饥饿、失业
。出于无奈,罗斯福不得不推行任事态发展下去的不介入政策,避免与日本发生冲
突。当日本向河北渗透时,美国国会竟通过了《中立法》,要对所有交战国一律采
取武器禁运。对没有远洋运输能力的中国来说,这简直是灭顶之灾。 
1937年夏天,日军要革命军让出宛平县东门,被严辞拒绝,牟田口廉也大佐下令开
炮,打响中日全面战争的第一炮。这一次,蒋介石不再一味谋求国际干涉,他甚至
先发制人,想把集结在上海的日本海军和租界里的陆军一并赶走。随着张治中和胡
宗南参战,淞沪会战的规模越打越大。 

【主持人陈晓楠:但在淞沪会战中,蒋介石并没有得到欧美社会同情。理由是,日
军驻守租界,革命军不得在上海设防,是中日条约的明文规定,而蒋介石是让革命
军换上保安总队的制服,整队潜入上海,首先攻击了日军。让蒋介石无法理解的是
,在自己的国土上驱逐荷枪实弹的外国人,天经地义,但罗斯福却认为,中日双方
都应受条约约束,即使是错误条约,也必须通过谈判修订或废除。

美国人的愤怒,一直到日军越过上海,去轰炸南京,才得以爆发,反日情绪在国会
蔓延。罗斯福决定试探一下民意,他号召爱好和平的国家作出一致努力,反对无视
人性的恶行。但罗斯福很快被孤立主义者包围了,美国实业界的喉舌《华尔街日报
》发表头条社论,题目是《停止干涉外国,美国需要和平》。
第67军军长吴克仁中将在松江阵亡当天,上海沦陷,日军马不停蹄,朝南京冲去。
顾维钧呼吁美英法联合举行大规模海军示威,抗议日军侵华,但列强噤若寒蝉。看
来,中国只有靠自己的力量,苦苦煎熬。为了敦请美国修改《中立法》,争取财政
支援,蒋介石动员胡适去做驻美大使。胡适不同意,他宁愿和祖国死在一起,不愿
因国破家亡而离开。
蒋介石说,先生是读书人,留下全无用场,你有留美经历,在那里一定有所作为。

在欧洲战云密布罗斯福无暇东顾的时候,胡适把全部精力放在争取美国舆论的转变
之上。他走遍美国,在各种场合发表演说,呼吁关注中国。这段日子,被胡适描述
为"苦撑待变",他写信告诉蒋介石,只要坚持不投降,一定会等到美国的支援。
蒋介石又派出宋子文全权代表中国,在白宫、美国国务院、财政部、进出口银行之
间奔波,而最为空前的形象大使则是宋美龄。
【宋美龄在美国国会上的演讲。
宋美龄抑扬顿挫,痛斥日本军国主义暴行,诉说着中国的孤独。

1940年,日军重兵再犯湖北,平素衣着简便的张自忠中将换上黄呢军装,再没打算
活着回来。张自忠激战9昼夜,终因兵力悬殊,武器落后,被日军包围。日军飞机
大炮配合,弹如雨下,张自忠身中6弹,屡次倒地,屡次爬起,终与张敬少将一道
,血撒疆场。
广州和武汉相继失守,中国仍没等到援助。但胡适已得知,罗斯福正准备批准贷款
,只是不知道中国会不会投降。胡适迅速通知蒋介石和孔祥熙,蒋介石发表《为武
汉撤退告全国同胞书》,宣布抗战到底。1940年严冬,美国开始财政援华。1941年
,美国把出口管制扩大到美国的全部领土、属地、属国。从此,日本从菲律宾也买
不到急需的原材料了。于是,日军向菲律宾和印度群岛奔去,这使美国人意识到,
日本可能在任何时候随时打下东南亚。美国的态度也变得更加强硬,宣布冻结日本
在美国的全部资产,断绝对日贸易。日本也不示弱,山本五十六大将把偷袭珍珠港
编入庞大的《南进》计划,裕仁天皇把攻击美英荷的日期定为12月8号。罗斯福并
不知道这个确切的日子,但从截获的日本密电中看,他已确信暴风骤雨即将来临。
他只是等待着,等待着日军打出第一枪。

【主持人陈晓楠:在罗斯福焦躁不安的等待中,地球另一面的军队和人民,大批大
批倒在血泊中。截止到1941年底,革命军已有51位将军壮烈殉国。就在这难熬的等
待中,西蒙诺夫的一首诗从苏联传入中国,形象综述了被胡适大使称之为"苦撑待
变"的岁月--

等着我吧,我会平安归来/只需你苦苦等待/等到那愁煞人的阴雨,勾起你的忧伤满
怀/等到那大雪纷飞/等到那酷暑难捱/等到别人不再把亲人盼望/等到那遥远的他乡
不再有家书传来/等到一切等待的人心灰意懒,都已倦怠。/
等着我吧,我会平安归来/不要匆匆抹去对我的记忆/我会把死神一次次打败/就让
那不曾等待我的人感到意外/那没有等下去的人不会理解/亏了你的等待,在死神游
荡的日子里/是你的等待挽救了我的未来。/
只有你和我两个人明白/只是因为你的等待,我才会活着归来。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天外飞仙]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96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