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rijif (绘画-雕塑-建筑), 信区: History
标 题: Re: 全汉昇著《唐宋帝国与运河》节略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un May 28 12:12:15 2006), 转信
第五章 大唐帝国的中兴与运河
安史乱后大唐帝国日渐衰微的势运,到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又有了转机。宪宗自
即位以,于元和“元年,平夏州(在今陜西横山县西)。二年,平蜀斩(刘)辟。三年,平
江东斩(李)锜,……五年,擒史宪诚,得泽(今山西晋城县)、潞(今山西长治县)、邢
(今河北邢台县)。七年,田弘正以魏博六州来受常贡。十二年,平淮西,斩(吴)元济。
十三年,王承宗献德(今山东陵县治)棣(在今山东惠民县南十里),入租税,沧(在今河
北沧县东南四十里)景(在今河北景县东北四十里)除吏。十四年,平淄青,斩(李)师道
,得十二州”(李翱《李文公集》卷10)。总之,自安史乱后专门打击中央政权的藩镇及军
人,宪宗都以武力及其它手段来一一征服,使之顺从中央的政令。这样一来,中央政权日趋
巩固的结果,大唐帝国自安史乱后日渐衰微的势运遂复振兴,故史家称宪宗为中兴之主。
我们要问:安史乱后日渐衰微的大唐帝国,为什么到了宪宗时代又复中兴起来?关于此
点,原因固然有种种的不同,但运河之复能充分发挥连系南北的作用,却是其中一个主要的
因素。
宪宗时代运河所以复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主要由于跋扈军人对于运河航运阻扰的停止
。上述贞元年间常常阻扰运河航运的汴州军乱,自贞元十六年韩弘在那里坐镇,大诛乱兵后
,即告停止。自此时起,直至元和年间,位于南北交通要冲的汴州,既然不像过去那样时常
发生兵乱,运河自可因畅通无阻而重新把军事政治重心的北方和经济重心的南方密切连系起
来。
为著要加强运河对于南北的连系,政府除消极的制止汴州兵乱外,又积极的整顿江淮各
地的财赋,以便每年由运河向北输送的物资能有大量的增加。负责整理江淮财赋的人是程异
。由于诸道盐铁转运使王播的推荐,他亲到江淮诸道,取得各地方长官的合作,结果搜括到
不少的财赋,以应付政府因征讨藩镇而激增的钜额经费的开支。因为要征讨藩镇,收复失地
,宪宗早就蓄积财赋,以应付随战争规模的扩大而起的钜额军费的支出。
当日政府蓄聚的财赋,主要来自江淮各地。程异被任为盐铁转运副使,充当王播的助手
后,便亲自到江淮各地来整理地方财政,以增加政府的收入。这些在江淮各地搜括到的大量
的财赋,除一部份由淮入颍运往郦城(今河南郾城县南),以供应征讨淮西的军队外,其余
大部份均由运河向北输送,集中于河阴,以便各地军费开支之用。为著要援救正在被中央军
队围攻的淮西吴元济,河北山东的藩镇王承宗李师道曾于元和十年秘密派人前往焚烧河阴转
运院的仓库。可见在河阴集中的江淮财赋,实是当日政府征讨藩镇的一大动力。幸而这次被
焚毁的钱米布帛,数量虽然不少,事实上只是在那里集中的江淮物资的一小部份;因为程异
在江淮各地搜括的财赋,是在这次放火之后(元和十二年)才运往的。由运河北运而集中于
河阴的物资,在元和年间曾大量的用来供应征讨淮西和淄青的军队。
运河航运既然跟著汴州兵乱的停止而畅通无阻,江淮的米自可因此而大量运往关中,以
满足中枢的需要。因此,自建中元年刘晏死后久已减低的运米额,到了元和年间,先后由于
转运使李巽和王播的努力,又复大为增加,从而关中的粮食问题遂告完满解决。
综括上述,我们可知宪宗时代,一方面由于运河的畅通无阻,他方面由于江淮诸道地方
财政的整顿,运河对于军事政治重心的北方和经济重心的南方的连系,又由过去的松懈变为
密切。运河既然重新把军事政治重心和经济重心密切连系起来,大唐帝国自可再凝结为坚强
牢固的整体,产生出雄壮伟大的力量。因此,宪宗能从安史之乱以来衰微不振的国运中创造
出中兴的局面,绝对不是一件偶然的事。
第六章 大唐帝国的崩溃与运河
宪宗元和年间以后,运河对于南北的连系又渐渐由密切变为松懈,其后更完全失却它的
作用。在唐末运河不能把军事政治重心与经济重心连系起来的形势下,大唐帝国遂跟著本身
力量的丧失而整个崩溃下来。
宪宗死,穆宗立。穆宗长庆二年(822-3),久已停止的汴州军乱又再死灰复燃;在过
去不像汴州那样常常叛变的除州军队,也在王智兴的领导下,驱逐节度使崔群,往埇桥劫掠
由运河向北输送的江淮物资。其后,自文宗大和(827-836)至宣宗大中年间(847-860),
“重臣领(转运)使者,岁漕江淮米不过四十万石,能至渭河仓者,十不三四。漕吏狡蠹,
败溺百端。官舟沉溺者,岁七十余只。缘河奸吏,大紊刘晏之法”。总之,自长庆至大中年
间,初时由于跋扈军人的阻扰,后来由于漕运人员的营私舞弊,运河每年的运输量又复锐减
,从而不能充分发挥它的连系南北的作用。
可是,这不过是运河运输能力降低的开始。其后到了懿宗咸通年间(860-874),一方
面由于庞勋的切断运路,他方面由于漕舟的脆薄易坏,运河运输的效能更为锐减。在咸通时
,因为南诏入侵西南边境,政府派遣徐州军队前往防御。这些军队因长期戍守,六年不得代
,在庞勋的领导下,愤而在桂林作乱,自湘水入长江,下掠淮南,而返抵他们的老巢徐州。
他们既然据有足以控制运河交通线的徐州,便派兵攻陷南北交通要冲的都梁城,使江淮物资
不能由运河北运。其后庞勋之乱虽告削平,漕运船只又因制造费用的扣减而脆薄易坏,故运
河虽然重新打通,也因缺乏坚固耐用的运输工具而不能把南北密切连系起来。
复次,关于漕运船只的制造,自刘晏以来优给费用的办法,到了咸通年间又复废弃,以
致造船者的生活大受影响,从而所造的船脆薄易坏,不堪航运之用。《通鉴》卷226建中元
年七月条云:“及咸通中,有司计费而给之,无复羡余,船益脆薄易坏,漕运遂废矣。”
懿宗死,僖宗(874─888)立。僖宗干符二年(875)五月,濮州(在今山东濮县东二
十里)人王仙芝聚众作乱。其后,黄巢应之。他们自山东河南间南下,到处焚杀劫掠,直至
广州,然后北返,于广明元年(881)十二月攻陷长安。由于这一大群寇贼的侵扰,“江右
海(唐大诏令集作淮)南,疮痍既甚;湖、湘、荆、汉,耕织屡空……东南州府遭贼之处,
农桑失业,耕种不时,就中广州、荆南、湖南,盗贼留驻,人户逃亡,伤夷最甚”(《旧唐
书》卷19)。其后,再经毕师铎、秦彦、孙儒及杨行密等军阀的混战,以“富庶甲天下”杨
州为中心的“江淮之间,东西千里,扫地尽矣”(《通鉴》卷259)。总之,自僖宗以后,
中央政权赖以支持的江淮财富,在寇贼与军阀的兵火交织之下,大部份都陷于毁灭的命运。
这样一来,就是运河能够畅通无阻,每年能供它输送的江淮物资,也是有限得很了。何况事
实上运河本身也是同样的多灾多难呢?
现在让我们看看当日寇贼与军阀混战声中运河的景况。王仙芝及黄巢作乱不久,即以兵
围攻宋州,以断绝运河的交通线。其后宋州虽告解围,但到了黄巢占有长安的时候,在徐州
割据的时溥又南攻运河与淮河交叉点的泗州,以致运河航运又复阻绝。再往后,当黄巢之乱
平服,僖宗返长安的时候,藩镇在各地割据之势已成,运河再也不能把南北连系起来了。
唐末在各地割据的藩镇,不独切断运河的运输线,以打击仰给于江淮财赋的中央政权,
同时又因互相争夺地盘,以致破坏运河的水路。当日以汴州为根据地的朱温,因为要想取得
江淮财赋,便屡次派兵南侵淮南,以打通运河,直达长江。可是,由于杨行密在淮南的防御
,他每次用兵都没有什么成绩。昭宗干宁四年(897)十一月清口(在今江苏淮阴县西南)
之役,更对淮汴两方的均势发生决定性的作用。这时由庞师古葛从周统率的汴军,驻于清口
,因地势低下,为淮军自上流决堰纵水来攻,结果汴军大败,“行密由是遂保据江淮之间,
全忠不能与之争”(《通鉴》卷261)。淮军在这次战役中既因水攻而获胜利,此后遂让运
河溃决,变为污泽,以消弭敌人南下来打通运河的野心。这样一来,在过去二百多年把军事
政治重心和经济重心连系起来的大动脉,此后便长期丧失它的作用了。
唐末运河交通阻绝,中央政权因此而受到影响。向来专靠江淮财赋来支撑的中央政府,
既然因运河交通线的切断而得不到物资的大量供应,自然要大受打击;因为这样一来,政府
开支的经费便无法筹措,甚至连卫国的战士也得不到衣粮的供应了。存在了二百多年的大唐
帝国,就是在这种情形下崩溃的。
唐亡时,朱温虽然篡夺了帝位。可是,由于他的打通运河计划的失败,运河不能重新把
军事政治重心和经济重心连系起来,故他所建立的后梁,国势并不强盛。此后的后唐、后晋
和后汉,亦复如此。
--
每个人生下来都是王,而大多数人却在放逐中死去 —— 王尔德(英国剧作家)
如果人被迫只顾眼前的目标,他就没有时间去展望整个的生命 —— 雅斯贝尔斯(德)
人的身上,值得赞赏的东西总多于应该藐视的东西 ——《鼠疫》阿尔贝.加缪(法)
仁者爱人,人恒爱之;有礼者敬人,人恒敬之 —— 孟子
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 —— 德谟克利特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8.9.122.21]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6.63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