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zxas@Lilac (百无禁忌), 信区: History
标  题: 新五代史
发信站: IHAVE(7777) 哈尔滨工业大学紫丁香 (Mon Oct  4 12:58:56 1999)
转信站: Lilac (local)

        《新五代史》,原名《五代史记》,是唐代设馆修史以后唯一的私修正
史。撰者欧阳修(公元1007—1072年),大约于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
至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的十八年间编成此书。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
八大家之一,也是著名的史学家,奉命和宋祁领衔编撰《新唐书》。崇儒
复古是他的政治主张,也是他修史的指导思想。他意禀承孔子的《春秋》
笔法、“褒贬”义例,对《旧五代史》改编重修。在编排体例上,推翻《旧五
代史》一朝一史的基本格局,取法《南史》、《北史》,打破朝代界线,把五
朝的人事综合统编在一起,按时间顺序排列。
        《新五代史》全书七十四卷,包括本纪十二卷、列传四十五卷、考三
卷、世家及世家年谱十一卷、四夷附录四卷。其中的列传,最有特色。它
采用类传的形式,设立《家人传》、《臣传》、《死节传》、《死事传》、《一行
传》、《唐六臣传》、《义儿传》、《伶官传》、《宦者传》、《杂传》等名目。每
类传目,内寓特定涵义,用以贯彻作者的“褒贬”义例。臂如将相大臣,
凡专事一朝的在《臣传》,历事几朝的则列《杂传》。又如根据死者忠的
不同程度,分为两等,头等的进《死节传》,次等的入《死事传》。
        一般史书的“志”,《新五代史》称作“考”,仅有《司天考》、《职方
考》,分别相当于《旧五代史》的《天文志》、《郡县志》。作者认为五代是
个名分纲常颠倒的乱世,其典章制度一无可取,所以将《旧五代史》的“志”
删除。这也是为了体现以“礼”修史的原则。
        本书的世家及世家年谱,大致相当于《旧五代史》的《世袭列传》和
《僭伪列传》,明确将中原以外的割据政权分为吴、南唐、前蜀、后蜀、
南汉、楚、吴越、闽、南平、东汉等十国。各小国的划分编排,条理清晰,
首尾完具,显然胜于旧史。《四夷附录》相当于旧史的《外国列传》。
        就整体而论,《新五代史》的史料价值比《旧五代史》要略逊一筹,
这是欧阳修在删繁就简时,将不少具体资料也一同削去所造成的。至于他
对旧“志”部分的大事砍削,人为造成史料空白,更是不足为训。但《新
五代史》后出,采用了实录以外的笔记、小说等多种材料,在删削的同时
也新增了一些史料,尤其对十国部分的补充 。由于《旧五代史》已非原
帙,残缺不全,《新五代史》特有的价值就更不应低估。再从其它角度来
着眼,欧阳修撰史,浑然一体,结构严谨,选材讲究,文字凝炼;思想上
不像旧史那样大肆渲染“天命”而注重人事;创《职方考》,独树一帜,
提纲挈领,眉清目秀,颇受称道,都是它的长处。平心而论,两部《五代
史》各有短长,可以互为补充,不应偏废。
        《新五代史》问世后,即有徐无党注。但徐注旨在解释《春秋》笔法、
阐述微言大意,对读者并无多少裨益。


--
※ 来源:·饮水思源站 bbs.sjtu.edu.cn·[FROM: 202.120.8.23]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ywsy.bbs@bbs.sjtu.ed]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71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