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wqj (GonnaGo), 信区: History
标 题: 毛泽东主义与人间天堂(2)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un Jun 18 09:19:44 2000) , 转信
四、“六亿神州尽舜尧”
说到这里,我们已经开始接近毛泽东主义的核心。马克思把人的意识视为环境
产物,虽然他谈到共产主义革命“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21】,却
没有对具体如何决裂进行探讨,给人的感觉是只要公有制取代私有制,决裂就会自
然而然地完成。倒是列宁在管理国家的过程中认识到“小私有者的旧习惯、旧习气
……真是太多了”【22】,因此而提出“十分艰巨的工作是重新教育群众”【23】,
他提倡劳动竞赛和“星期六义务劳动”,也提出了“新人”概念【24】,但是却没
有(或者是没来得及)在理论与实践上深入展开。斯大林则是“技术决定一切”、
“干部决定一切”,把社会交给了官僚和专家治理。只有到了毛泽东,才把以社会
为规模的全面塑造“新人”提上日程,并且成为一场依靠国家机器全力推行的大革
命。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就视自己担负着拯救自私愚昧之国民的大任,他在《湘江评
论》里写道:“小人者,吾同胞也,吾宇宙之一体也。吾等独去,则彼将益即于沉
沦,自宜为一援手,开其智而蓄其德,与之共跻于圣域”【25】。大跃进的失败使
毛更加坚定了在消灭私有制之后还要“继续革命”、“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
消灭物质的私只算革了一半命,只有把精神中的私也消灭,革命才能算成功。这是
毛泽东为马克思主义增添的至为关键的一环——对实现共产主义,仅仅进行社会革
命是不够的,必须还要进行思想革命,造就新人,通向共产主义的链条才会从逻辑
上完整和贯通。否则,共产主义就将是走不通的。
这种造就新人可不是造就几个,也不是几万几百万,而是全体社会成员都要成
为新人。毛泽东写过一句诗——“六亿神州尽舜尧” 【26】, 典型地反映了他这
种思想。舜和尧是远古传说中有大德的贤人,被赞为“其仁为天,其智如神”,德
行之高感天动地,算得上中国几千年的顶尖圣贤,他却要让六亿中国人——那是他
做此诗时全中国人口的总数——人人都成为舜和尧。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成德”之说,孟子早讲过“人人皆可以为尧舜”,中国佛
教也有“普度众生”的情怀和“立地成佛”的期盼,这都是毛泽东决心改造人性和
培育新人的精神土壤。他很早就要求他的部下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
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即张思德、
白求恩那样的人。现在他则要求全体中国人都要“向雷锋同志学习”。他未曾给手
托炸药包炸碉堡的董存瑞和用胸脯堵枪眼的黄继光题过词,但是他把这个荣誉给了
死于普通工作事故的雷锋,那是因为雷锋更符合他所希望创造的新人。和平年代需
要的不再是对敌斗争的英雄,而是在平凡岗位上一颗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如
果全体社会成员都是像雷锋那样“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只奉献不索取,都是“
毛主席挥手我前进”,“一生交给党安排”,那该成为一个多么好管理的社会,能
创造出多少人间奇迹呀!正是这个目标,构成了毛泽东主义的核心。
毛不但善于产生奇想,还非常善于操作。他当初以那么弱小的流亡武装打下整
个中国,足以证明他有把想法变成现实的超常能力。那么,应该用什么方式,从哪
里着手,才能让这个人欲横流的世界变成一个人人无私的新人间呢?
他为此发明了“思想领域里的阶级斗争”。
阶级以往只是经济领域和政治领域的概念,把它引进思想领域是毛的创造。对
他来讲,“公”是无产阶级的思想,“私”是资产阶级的思想,他要把“公”的思
想灌输给所有的中国人,占领他们的头脑,把“私”的思想他们头脑里驱逐出去—
—这就是思想领域里无产阶级战胜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
这种阶级斗争并非只是一种比喻,而是毛要极为具体地实施的一场社会大革命。
他深思熟虑地一步步去开展战役、占领目标和消灭敌人。阶级一旦可以进入思想领
域,社会所有细胞就都不可避免地被笼罩在阶级斗争的肆虐下,因为只要有人的地
方就有思想,因此无论是共产党内,还是单位内、家庭内、朋友间……就无一不存
在阶级和阶级斗争,也就都可以成为阶级斗争的对象了。这样的阶级斗争就成为针
对社会所有成员的无所不至的武器,而思想犯罪、文字兴狱等也就都可以冠上堂皇
的合法性。
正是靠着这样的武器,毛才可以全面地开展他对人性的改造。
五、修正主义
说到毛泽东主义中创造新人的理想,不能不同时看到另一个与之行影相随的组
成部分,即 “反对修正主义”,那也是晚年毛泽东一直高举的旗帜。后来被称为
“文化大革命”之灵魂的“斗私,批修”四个字,就是同时对这两个方面的概括。
大跃进在中共内部引起了分歧,庐山会议是一个爆发。现在的主流看法是毛泽
东出于帝王喜欢奉承、听不得批评的心理,或是恐惧权力受威胁而打倒的彭德怀。
毛的个人品质肯定有问题,但是仅仅从品德或权力角度解释庐山会议是不够的。那
时担任毛泽东秘书的李锐写过这样一段话:
“大跃进”运动一发动,毛泽东就把对阶级斗争的注意力
逐渐移向党内……斗争的范围逐渐以党内为主,矛头日益指向
党内领导层,最终出现“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和“中
央出修正主义”的判断。在这样一种理论的指引下,庐山会议
——四清运动——“文化大革命”运动,自是当代历史合乎逻辑
的发展。【27】
以这样的眼光看,庐山会议就不能仅仅解释为毛一时的恼羞成怒,而是有着深
刻的思想根源。随着大跃进恶果的显现,共产党内的反对意见越来越多,毛泽东上
庐山,原本是为了做一些让步,平息反对意见。但是他所听到的抱怨和彭德怀的上
书使他看到了这样一个现实:当年在战场上跟着他出生入死的战友,已经开始跟他
分道扬镳了。彭只是个开端。赫鲁晓夫鞭尸斯大林使他联想到自己。权力斗争并非
主要,因为没有谁在权力方面能是他的对手。他和当年战友的分歧是根本性的,那
就是打下了江山以后,下一步该怎么走?打下江山就是目的吗?如果只是为了坐江
山,当统治者,治理国家,那同封建帝王和资产阶级总统有什么区别?又如何能满
足他书写历史的大胸怀呢?对于他,打下江山只是个开头,大跃进是为创造新人间
迈出的一步,即使急了一点,出了一点问题,不也是为了实现美好理想的必要代价
吗!为什么要用枝节否定主流、用“一个指头”去否定“九个指头”呢?
他后来把当年的战友统统抛弃,把他们轻蔑地称为“同路人”,道理就在这里。
对实现他造就新人和人间天堂的目标,那些战友已经变成了最大的阻力。他们在打
江山时是左膀右臂,英雄好汉,一掌握了权力就蜕变成俗不可耐的官僚,成为继续
革命的绊脚石。他们充其量只能为帝王夺天下,却不可能成为追随圣贤改天换地的
圣徒。
之所以在庐山会议后,毛泽东就把阶级斗争的矛头指向中共党内领导层,如果
熟悉他以思想划分阶级的逻辑,就不会感到奇怪。大跃进的失败导致中共务实派对
毛的乌托邦产生怀疑,他们明智地看到,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私”的作用。尽管他
们的说词相当含蓄——“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但说穿了就是要给劳动者以
私利。而在毛看来,那种以私为本的做法是必然与资本主义道路殊途同归,所以不
管披上多少马列主义伪装,本质上都是修正主义,与共产主义的方向南辕北辙,因
此离共产主义只能越来越远。
毛决非某些人想得那么荒唐,他出身农民,哪里会不明白对人的“私”加以利
用,肯定能得到高得多的效率。正因为“私”是他要消灭的,“宁要社会主义的草,
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对他才不是荒谬。一时的物质所得不过是蝇头小利,怎么能为
小利失掉建立新世界的伟大理想!
毛泽东把庐山会议从一个原本在政策层面上检讨冒进的工作会议,中途变成了
一场党内“反右倾”的路线斗争,在他的颐指气使背后,要看到当时的中共内部的
确是有路线斗争的。至于彭德怀成为靶子,与其说是毛的蓄意安排,不如说正好被
彭踩上了引信。彭只是一个质朴军人,为民请愿而已,而真正的中国赫鲁晓夫——
“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们还在后面。毛和他们的战斗刚刚开始。
六、中共务实派
中共高层领导人虽然都被称为革命家,多数却只有就事论事的素质,缺乏大鹏
展翅的幻想。对他们而言,做了统治者就该好好治国,国家的根本是在经济,那就
应该怎么促进经济发展就怎么做,反之就不做。中共政权中那些主持日常工作的人
——刘少奇、邓小平、陈云……包括周恩来,实际上都是这种思路,都长在一条根
上,只不过有的公开一些,有的隐蔽一些。无疑,只要每天面对治国的具体事务,
就一定会明白毛那一套的虚幻,并在心理上和他拉开距离。
大跃进的惨败使务实派地位上升。毛不得不同意按照务实路线去挽救危局。毕
竟先得保住政权,才可能再做继续革命的考虑。大跃进使务实派和毛一样看出了
“公”与“私”的矛盾,然而他们汲取的教训却相反。他们要的不是“无产阶级专
政下继续革命”,而是正视现实。因为在他们看来,“私”即使不是绝对不能改变
的人之本性,也是相当长时间内不可消灭的,因此只有对“私”加以迎合和利用,
才可以促进经济发展。这也就意味着,务实派治国的基点是要立足“小家有私”,
与毛泽东的“大公无私”正好背道而驰。
务实派当时推出的“三自一包”政策,核心就在刺激和调动人的“私”。取得
的效果非常明显,迅速调动了广大农民的劳动热情。大跃进导致的危机很快被遏止,
困境也随之解除。这一乱一治的成败对比,使务实派更加不相信毛的一套,从此不
再跟着毛去“升虚火、发高烧”。当然,他们不会正面与毛对抗,采用的方式是阳
奉阴违,嘴上继续吹捧毛,实际把他架空成无所事事的太上皇。既然是他们主持日
常工作,毛的任何决策都只有通过他们把持的行政系统才能执行,他们就可以在那
个过程中暗自对毛的荒谬进行修正。
那是被毛称为“大权旁落”的时期。不过毛的地位仍然始终高居于务实派之上。
那绝非仅是太上皇式的貌似尊贵,在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中,毛追求理想的彻底性使
其始终占据着理论和道德的制高点。只要务实派在思想上不敢逾越共产主义的教条,
那就不管其在实践方面如何有效,也不敢理直气壮地贩卖“私”的货色(例如陈云
用这样的理由:蒋介石叫嚣反攻大陆,分田有利于动员农民保卫自己的土地【28】)
,从而就无法与毛那气势如虹的一套抗衡。因此,一旦与毛发生碰撞,务实派往往
就立刻改变自己去附和毛,并自卑地对毛进行吹捧。
他们那时还没有意识到,那些似乎只是权宜之计的附和与吹捧,其实正是在为
他们自己挖掘坟墓。
附件:
(0 字节)
附件:
(0 字节)
附件:
(0 字节)
附件:
(0 字节)
附件:
(0 字节)
附件:
(0 字节)
附件:
(0 字节)
附件:
(0 字节)
附件:
(0 字节)
附件:
(0 字节)
附件:
(0 字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