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stor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ainy (段誉), 信区: History
标 题: 第七十七章 东正教世界(1556-1768年)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6月27日06:48:51 星期三), 站内信件
自从989年俄罗斯皈依东正教以来,东正教世界便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它在东
南欧、小亚细亚和高加索地区的旧有领地,一是俄罗斯的新领地,在空间上,它与
旧有领地之间横隔着黑海北部欧亚大平原的西端。尽管为这种地理障碍所分隔,俄
罗斯仍被一种共同的宗教而与东正教世界联合在一起,并且,她还从希腊文和保加
利亚文的《圣经》文本中接受了拜占庭文明。尽管如此,俄罗斯仍是独立的,并仍
在不断扩展。在1552-1637年或1638年期间,它从伏尔加河上游地区向东扩张到了
太平洋西北岸。它的扩张既未被奥斯曼人所阻止,也未被卡尔梅克人所未退。
对比之下,整个东正教世界的南半部此时却既附属于奥斯曼帝国,又附属于西
方基督教的统治。在奥斯曼帝国日益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东地中海地区的西方基督
教殖民帝国成了它的牺牲品。例如,希俄斯这个1346年以后一直由一家热那亚的特
许公司统治着的岛屿,于1566年为奥斯曼帝国吞并,1645-1669年奥斯曼人又从威
尼斯人手中夺取了自1204年以后就一直置于其统治之下的克里特岛。但是,这些主
仆关系的变化仍然使南部的东正教徒们处于臣属状态。少数奥斯曼希腊社区得到了
一定限度的地方自治权;但是,在奥斯曼的版图之内,却只有6个完全享有自治权
的公国,其中4个是高加索的格鲁吉亚人聚居地.另外2个是位于多瑙河下游北岸的
罗马尼亚公国瓦拉几亚和摩尔多瓦。
尽管如此,希腊人的情况并未象想象中的那样糟糕,而俄罗斯人也未象想象中
的那么顺利。虽然俄罗斯向东方的扩张已跨越了欧亚大平原的北部高原,但她仍面
临着欧亚大平原西端的游牧民族的侵袭;克里米亚汗国是金帐汗国的后裔邦国中最
靠西南端的一个邦国,它的幸存受惠于1475年沦为奥斯曼帝国的附属国。1671年,
克里米亚的鞑靼入侵者放火焚烧了莫斯科。而且,莫斯科是个内陆城市。除去摩尔
曼斯克之外,俄罗斯仅有的不冻港位于里海北海岸,虽然里海很大,但它充其量只
是一个“湖”,而且,即使摩尔曼斯克,也不易从俄罗斯腹地进入。奥斯曼帝国在
顿河口的要塞亚速,堵住了莫斯科人进入亚速海并进而进入黑海、地中海和大西洋
的通道。
莫斯科经波罗的海和北海进入大西洋的通道也被阻塞了。于1478年为莫斯科吞
并的前俄罗斯诺夫哥罗德共和国,在芬兰湾顶端也曾据有一段不长的海岸线,但是
1558-1583年间,伊凡雷帝(1530-1594年)试图扩展它,反而丧失了这一波罗的
海沿海地区。在莫斯科的一段无政府状态期间(1604-1613年的“混乱时期”),
瑞典人于1611年占领了诺夫哥罗德,并于1610-1612年期间,占领了波兰人统治的
莫斯科。1618年的和解给莫斯科带来的仍是瑞典对于通向波罗的海之路的阻碍,波
兰-立陶宛的整个东部边界如今再次逼近莫斯科,向前推进到15世纪时的位置。
从989年至1589年,东正教世界中的整个俄罗斯都处于君士坦丁堡大主教的基
督教会管辖权之下,因此,虽然自从1453年之后,君士坦丁堡的最高主教成为奥斯
曼帝国的一名臣仆和奥斯曼领土上的一名义职公务人员,但是他的基督教领地的大
部分,仍然处于奥斯曼帝国的边界之外。尽管如此,1589年时的莫斯科大主教仍高
傲地保持着独立的基督教主教职权的地位。作为回报,波兰-立陶宛王国政府于
1594-1596年,强迫其统治下的绝大多数东正教徒改宗为东仪罗马天主教徒。成功
地抵制了与罗马教会合并的,只有那些为第聂伯河的哥萨克人所控制的波兰-立陶
宛王国的乌克兰臣民。而在1648-1654年期间,当第聂伯河的哥萨克人在政治上从
波兰-立陶宛转而效忠莫斯科时,君士坦丁堡大主教甚至丧失了他北方教区的最后
一批教民。
正如15世纪那样,东正教会对西方基督教充满敌意。它厌恶与西方的新教徒发
生关系,尽管这些人曾追随着东正教徒共同抵制过罗马教廷对至高无上的基督教教
权的要求。君士坦丁堡的主教并未与波兰的新教徒携手抵制波兰-立陶宛的反宗教
改革,这也就成为其末能成功地阻止那些在波兰-立陶宛统治之下的基督教臣民中
的绝大多数人被强迫改系为东仪天主教徒的原因之一。西里尔·卢卡里斯于1620-
1635年和1637-1638年间任君士坦丁堡主教,他倾向于加尔文教派,但只有极少数
地在希腊正教牧师中的学生追随他信奉此道。18世纪的一位希腊教育学家尤金·乌
尔加里斯(1716-1806年)曾遭到希腊基督教当局的宗教迫害,其原因就在于他曾
在德意志受过教育并且精通当代西方哲学。
东罗马帝国于1453年灭亡之后,君士坦丁堡的主教职位为奥斯曼希腊的僧俗大
众提供了一个重整旗鼓的集合点;然而,在此后的两个世纪中,希腊的东正教徒并
不象僧侣们那样笃忠,他们逐渐地对西方产生了好感。在16世纪,奥斯曼希腊的商
人们已经在与西方的贸易中攫取了实惠,这一点我们已有所提及。当1682-1683年
奥斯曼帝国对维也纳的第二次围攻归于失败以后,接踵而来的是多瑙河畔的哈布斯
堡王朝向东方对奥斯曼帝国领地的扩张,奥斯曼希腊在地中海地区的海上贸易却也
因此从其与中欧的陆路贸易中得到补偿。
与西方建立了商业或政治交往的希腊人,同时也受到西方文化的诱惑。奥斯曼
帝国以及威尼斯王国的希腊人在帕多瓦大学中求学,威尼斯统治下的克里特人以流
行的西方风格,创造出了一种现代希腊语的口头文学。这种克里特希腊文学的创造
,因1669年干地亚的陷落而为克里特自己所打断,但是克里特难民们却把他们的文
学遗产带到了爱奥尼亚群岛,并在威尼斯的统治之下保存了下来。当17世纪在奥斯
曼帝国与西方基督教国家的长期战争中,形势开始变得对奥斯曼帝国不利的时候,
奥斯曼希腊人对西方的认识和了解,在政治上对他们则是十分有益的。此时,奥斯
曼帝国政府发现,它需要一些能够胜任与西方人谈判的外交家。1669年,土耳其政
府的台尔果曼官职(相当于外交部的官员),被封经给受过西方教育的奥斯曼希腊
人。从1711年以后,对两个罗马尼亚公国瓦拉几亚和摩尔多瓦的统治权,被授予希
腊的奥斯曼臣民。奥斯曼政府受到允许这两个公国由信基督教的王公治理的条约之
约束。1711年,摩尔多瓦地方的王公在其公国受到彼得大帝侵袭之际,背叛了奥斯
曼帝国。奥斯曼人认为,他们可以信赖他们的希腊臣民,因为这些人定居于奥斯曼
帝国,并因此而听凭奥斯曼人的支配。这两个罗马尼亚公国是富有的,除授王公以
官职,无论对被任命者,还是对那些希腊候选人不得不去贿赂的土耳其官员们来说
,都是有利可图的。
希腊人诱使奥斯曼政府于1766年废除了佩奇的塞尔维亚主教教座,又于1767年
致使奥赫里德的巴尔干大主教教座被取消,而使这两处非希腊人的东正教会置于由
君士坦丁堡主教任命的主教控制之下。到此时为止,处于“官方”地位的受过西方
教育的奥斯曼希腊人,在奥斯曼帝国的非希腊基督教臣民的政府中,一直是级别较
低的合作者。希腊人开始梦想着,有朝一日他们会成为奥斯曼人的高级别合作者,
甚而成为他们的遗产继承人。
在17和18世纪中,东正教世界历史中的一个重要事件是彼得大帝(实际在位
1682-1725年,取得合法王位1694-1725年)领导的俄罗斯西方化的革命。这一历
史进程并不是彼得发动的。在这之前,西方的影响就已通过白海的阿尔汉格尔港以
及乌克兰的东正教会渗透到俄罗斯。阿尔汉格尔是在莫斯科丧失了她在芬兰湾的海
港之后,于1585年建立的,而乌克兰在其处于波兰-立陶宛统治时期,就已受到了
西方的影响。到彼得时代,莫斯科城外已建立了一个西方居民的定居点,那里成为
彼得常去的地方。俄罗斯的西方化既不是彼得发动的,也不是由他完成的。1700年
,他中止了莫斯科主教的教权,并于1721年以一种宗教会议取而代之,这种会议成
为国事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他却未能根除俄罗斯人民中农民大众对宗教的
虔诚。他把莫斯科的君主制度从传统的拜占庭风格,转变为风行的西欧式风格,但
他并未因此而丧失它的权力和政治专制。
彼得继承了一个庞大的帝国,但这帝国却没有一处不冻港。他下决心寻求走向
海洋之路。他的前辈伊凡雷帝已曾这样做过,而彼得继承的正是伊凡未竟的事业。
彼得为俄国在波罗的海赢得了一个海港,他于1696-1711年又夺取了亚速。彼得获
得了成功,因为他认识到,在当今世界上,如果不掌握西方的陆军和海军技术,俄
国就连瑞典这样的二流国家也无法战胜,而如果俄国的行政管理和她的工业经济部
门不首先实现西方化,建立一支西方式的俄国陆军和海军只不过是纸上谈兵。
彼得在技术方面的热情和天赋,即使在同时代的尼德兰人身上也不多见。在英
格兰,皇家学会的奠基者们早在30年前就已认识到,技术专家和科学家之间的相互
学习是极为必须的。彼得是一位长于实践的技术专家,他总是亲手进行技术制作。
这一点对于一个奥斯曼君主来说,是理所当然的,掌握一些实用的手艺,是接受君
主教育的必修科目;然而这并不是一位拜占庭式的莫斯科专制君主的传统,因为莫
斯科王朝的缔造之父乃是一位莫斯科大主教。
彼得天生爱好高度的个人自由,这一点似乎与继承莫斯科的沙皇之位,成为一
种难以预料的巧合。它还是另一种巧合,即彼得恰巧出生于这样一代人之中:由于
当时西方的思想革命,他们成为接受了西方技术的第一代非西方人,他们在接受西
方技术的同时,并没有被迫生吞活剥地接受包括宗教在内的全部西方文明。也许再
早一个世纪,俄国进行西方化努力的结局,就会象日本和阿比西尼亚那样,不仅不
能取得哪怕是部分的成功,反而会引起激进的反西方的反动。因此,彼得的个人品
格在他所处的时空环境中,对于人类的历史进程便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
明明知道我们已经跋涉千里, .oooO Oooo.
我仍觉得你我才初初相遇. ( ) ( )
胸怀中满溢着幸福, \ ( ) /
只因你就在我眼前, \_) (_/
对我微笑,一如当年.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sunny.hit.edu.cn]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34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