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i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vpn (石头^^怀旧), 信区: Movie
标 题: 英格玛 伯格曼(INGMAR BERGMAN)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12月29日21:53:36 星期一), 站内信件
1918年7月14日生于瑞典布萨拉,父亲是瑞典国教Protestant的高僧。他的家乡布萨拉是瑞
典闻名的欧洲小城,有古老的大学和教会,风景优美,有中世纪遗物和装饰,尤其是被称
为农民的壁画特别多,这构成他以后《第七封印》的题材。另外海盗时代也为他《处女之
泉》提供了背景。但他的宗教家庭对他影响最大,宗教生活的刻板伪善,使他对僧侣、律
师、医师等职业产生怀疑。
1940年,他进入电影界,1944年他写的剧本"Hets"(Frenzy苦恼),由瑞典著名导演
塞伯维拍成片子,他兼任副导演,该片是战后瑞典复兴的前锋,值得纪念。 1945年,
伯格曼正式升为导演,执导《危机》。在又拍了一段时间的低成本后,《爱欲之港》开始
了他的个性与作风。《莫尼卡》一片使他名扬全球,对法国新浪潮导演有很大影响。
以后伯格曼同时在戏剧和电影两方面发展,他在剧院的地位日趋稳固,他也团结了一
大批演员,这为他以后拍摄低成本的室内剧提供了方便。他在电影方面的声望也随着他作
品的增多而与日俱增。
他的作品获得国际电影节的有:
《夏夜的微笑》1955年戛纳电影节特别奖
《第七封印》1957年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女人的期待》1958年戛纳电影节特别国际奖、最佳导演奖、女演员集体演技奖
《野草莓》1958年西柏林电影节最佳影片奖
《魔术师》1959年威尼斯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处女之泉》1960年戛纳电影节国际影评家联盟特别奖、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杯中黑影》1962年西柏林电影节天主教电影奖、纽约影评家协会最佳影片最佳导演
最佳编剧最佳女主角奖、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哭泣与耳语》1972年纽约影评家协会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女主角、奥斯
卡最佳外语片奖
《面面相觑》1977年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
《芬妮与亚历山大》1982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在舞台剧方面,在60年代中后期,伯格曼成为瑞典剧坛的超级大人物。一般认为,他
的作品具有以下特征:1. 继承自西斯特 雷斯堤尔莱以来北欧电影的神秘主义,如作品《
第七封印》、《野草莓》、《处女泉》等等。2. 对神与人之间的交流的怀疑,如《杯中黑
影》《冬之光》《沉默》等所谓"神之沉默"三部曲等。3.从以上两点造成对人的不信任,
特别是对女人。这包括他所有作品,尤其是《魔术师》、《魔鬼之眠》以及后期作品。所
以有人评论他与瑞典代表剧作家斯特林堡之间的相似。
--
╔══════════════════════════════════╦╦╦╗
║ ↑ ╚╬╬╣
║ ←┈┈┈ 思念 以一种壮烈的方式 撕裂 白垩纪的断层 ┈┈┈┈┈→╚╬╣
╠╗ ↓ ╚╣
╠╬╗ ╬╬╬╬╬╬╬╬╬╬╬╬╬ 《思念》 vpn 石头 ▓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6.201]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72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