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vi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macrther (macarthur), 信区: Movie
标  题: 导演中的巨人:英格玛.玻格曼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12月31日20:57:25 星期三), 站内信件



  在瑞典人心目中,自斯特林堡之后的又一王牌人物就该是伯格曼
了。在6月中旬,伯格曼80寿辰之际,瑞典举国为其欢庆。在其家乡乌
帕沙拉,电影院临时撤下《泰坦尼克号》和《尽善尽美》这两部好莱
坞大片,特别将伯格曼1982年执导的长达5小时的《芬妮与亚历山大》
从影片库中提出,予以放映,以飨乡人,并为这位世界级的电影大师
祝寿。瑞典电影学院还斥资两万三千英镑重新制作了伯格曼部分经典
影片的拷贝,其中包括《第七封印》、《沉默》、《结婚场景》等影
片。瑞典的电视、广播及报刊等媒体也频频沉湎于对这位现代电影大
师辉煌一生的回忆之中,并做出了对76年风波重评是非的恣态。 

  英格玛·伯格曼1918年出生于瑞典乌帕沙拉城的一位牧师之家。
伯格曼早年在瑞典的剧院和歌剧院中从事创作活动,甫入影艺界时,
他的职业是一名编剧,但直至1944年,他的《苦恼》一剧方由老板慧
眼识得,并交予当时瑞典的名导演阿尔夫·斯约堡拍成影片,这部电
影的成功奠定了伯格曼日后电影生涯的基石。 

  在二战后的10年间,伯格曼的电影导演才能广泛引起了世人的注
意,他创作了《魔鬼的宠儿》、《裸之夜》等影片,但这些影片并没
有真正显示出他在《第七封印》(1956)中清楚地表现出来的智慧和
创造力。 

  《第七封印》探索生命的意义和人与上帝的关系,这部影片是伯
格曼发挥他导演全才的一次重大胜利。它的突出特点是参加演出的全
体瑞典演员当时均默默无名,但却都表现出色,刻画了多种多样的性
格。《第七封印》是伯格曼电影创作生涯的分水岭,此时的伯格曼已
是屡获世界影展桂冠的名导演了。紧接着,伯格曼的《野草莓》一片
又在柏林影展和威尼斯影展中分别得奖,而伯格曼也从此声名鹊起。


  在此之后,伯格曼继续拍摄了许多重要作品,其数量之多为艺术
史上一切电影导演之冠。他的名片杰作有探讨人与上帝关系的《冬之
光》、《处女泉》、爱情三部曲《犹如镜中》,以及人与人之间复杂
而又难于言明的关系的,如《羞耻》、《安娜的热情》等。他更将镜
头深入了疯狂之境(《狼的时刻》)以及面临死亡的凡俗众生(《喊
叫与耳语》)。伯格曼的影片尽管将主题融及了这世界之核的各个层
次,但均引人注目地体现了伯格曼在哲学观点和艺术处理上的一致性。


  伯格曼能够进行纯粹自由的剧本写作和独立制片,能拍摄自己想
拍摄的任何一部影片,这种制片条件曾几何时让西方的导演和电影人
士均艳羡不已。可是,正当他事业巅峰的时候,1976年的1月,却发生
了一件令他始料未及的荒唐事件。 

  当时,伯格曼的《面面相觑》刚刚封镜,他便与瑞典的税务当局
发生了电影征税的极大纠纷。1月,正在剧院排戏的伯格曼突然遭警方
拘捕,他被怀疑逃税,警方还对他的住所进行了搜查,虽然未遭到起
诉,但这一事件却使伯格曼的神经深受刺激,他在病床上躺了三个星
期之后,毅然决然地收拾好家什,在5月里带领妻小离开瑞典,发誓再
也不在祖国制作电影,开始了他的自我流放生涯。事实上,这类事件
在瑞典并不是第一次发生,早在1951年,瑞典税务当局便曾经为难过
该国的影剧人员,该年瑞典的影剧界人士全体罢工,不演戏剧,也不
制作电影,以抗议税务当局的严苛税收。可是这次发生在伯格曼身上
的事件竟毫无妥协的余地,他只好卷起铺盖走路,退堂求去,在此之
后,他在法国和德国待了将近10年时间。 

  对现已年逾80高寿的伯格曼来说,他所收到的最好的生日礼物也
许就是政府对22年前这一冤案的了结,瑞典的执政党社会民主党领导
人之一斯特恩·安德森,终于在日前通过媒体向这位老人公开致歉,
承认当年以逃税罪名逮捕伯格曼纯属错误举动,政府表示万分抱歉。


  对于现代电影领域中,伯格曼执牛耳之位,世人想来并无异议。
早在197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之时,伯格曼已赫然并列于世界各文
学大家之间,电影界获此殊荣的只有卓别林和他。伯格曼比其他任何
电影导演更多地显示出一种不断扩大他艺术创作潜质的能力。即令已
迈入耄耋之年,在8月27日开幕的加拿大蒙特利尔电影节上,他仍以他
的电影回顾展向世人问候,并为他的最新作品《在小丑面前》举行了
隆重的北美地区首映式。(小吴)在瑞典人心目中,自斯特林堡之后
的又一王牌人物就该是伯格曼了。在6月中旬,伯格曼80寿辰之际,瑞
典举国为其欢庆。在其家乡乌帕沙拉,电影院临时撤下《泰坦尼克号》
和《尽善尽美》这两部好莱坞大片,特别将伯格曼1982年执导的长达
5小时的《芬妮与亚历山大》从影片库中提出,予以放映,以飨乡人,
并为这位世界级的电影大师祝寿。瑞典电影学院还斥资两万三千英镑
重新制作了伯格曼部分经典影片的拷贝,其中包括《第七封印》、
《沉默》、《结婚场景》等影片。瑞典的电视、广播及报刊等媒体也
频频沉湎于对这位现代电影大师辉煌一生的回忆之中,并做出了对
76年风波重评是非的恣态。 

  英格玛·伯格曼1918年出生于瑞典乌帕沙拉城的一位牧师之家。
伯格曼早年在瑞典的剧院和歌剧院中从事创作活动,甫入影艺界时,
他的职业是一名编剧,但直至1944年,他的《苦恼》一剧方由老板慧
眼识得,并交予当时瑞典的名导演阿尔夫·斯约堡拍成影片,这部电
影的成功奠定了伯格曼日后电影生涯的基石。 

  在二战后的10年间,伯格曼的电影导演才能广泛引起了世人的注
意,他创作了《魔鬼的宠儿》、《裸之夜》等影片,但这些影片并没
有真正显示出他在《第七封印》(1956)中清楚地表现出来的智慧和
创造力。 

  《第七封印》探索生命的意义和人与上帝的关系,这部影片是伯
格曼发挥他导演全才的一次重大胜利。它的突出特点是参加演出的全
体瑞典演员当时均默默无名,但却都表现出色,刻画了多种多样的性
格。《第七封印》是伯格曼电影创作生涯的分水岭,此时的伯格曼已
是屡获世界影展桂冠的名导演了。紧接着,伯格曼的《野草莓》一片
又在柏林影展和威尼斯影展中分别得奖,而伯格曼也从此声名鹊起。


  在此之后,伯格曼继续拍摄了许多重要作品,其数量之多为艺术
史上一切电影导演之冠。他的名片杰作有探讨人与上帝关系的《冬之
光》、《处女泉》、爱情三部曲《犹如镜中》,以及人与人之间复杂
而又难于言明的关系的,如《羞耻》、《安娜的热情》等。他更将镜
头深入了疯狂之境(《狼的时刻》)以及面临死亡的凡俗众生(《喊
叫与耳语》)。伯格曼的影片尽管将主题融及了这世界之核的各个层
次,但均引人注目地体现了伯格曼在哲学观点和艺术处理上的一致性。


  伯格曼能够进行纯粹自由的剧本写作和独立制片,能拍摄自己想
拍摄的任何一部影片,这种制片条件曾几何时让西方的导演和电影人
士均艳羡不已。可是,正当他事业巅峰的时候,1976年的1月,却发生
了一件令他始料未及的荒唐事件。 

  当时,伯格曼的《面面相觑》刚刚封镜,他便与瑞典的税务当局
发生了电影征税的极大纠纷。1月,正在剧院排戏的伯格曼突然遭警方
拘捕,他被怀疑逃税,警方还对他的住所进行了搜查,虽然未遭到起
诉,但这一事件却使伯格曼的神经深受刺激,他在病床上躺了三个星
期之后,毅然决然地收拾好家什,在5月里带领妻小离开瑞典,发誓再
也不在祖国制作电影,开始了他的自我流放生涯。事实上,这类事件
在瑞典并不是第一次发生,早在1951年,瑞典税务当局便曾经为难过
该国的影剧人员,该年瑞典的影剧界人士全体罢工,不演戏剧,也不
制作电影,以抗议税务当局的严苛税收。可是这次发生在伯格曼身上
的事件竟毫无妥协的余地,他只好卷起铺盖走路,退堂求去,在此之
后,他在法国和德国待了将近10年时间。 

  对现已年逾80高寿的伯格曼来说,他所收到的最好的生日礼物也
许就是政府对22年前这一冤案的了结,瑞典的执政党社会民主党领导
人之一斯特恩·安德森,终于在日前通过媒体向这位老人公开致歉,
承认当年以逃税罪名逮捕伯格曼纯属错误举动,政府表示万分抱歉。


  对于现代电影领域中,伯格曼执牛耳之位,世人想来并无异议。
早在197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之时,伯格曼已赫然并列于世界各文
学大家之间,电影界获此殊荣的只有卓别林和他。伯格曼比其他任何
电影导演更多地显示出一种不断扩大他艺术创作潜质的能力。即令已
迈入耄耋之年,在8月27日开幕的加拿大蒙特利尔电影节上,他仍以他
的电影回顾展向世人问候,并为他的最新作品《在小丑面前》举行了
隆重的北美地区首映式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8.216]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6.50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