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opl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at (长江黄河浪滔滔带刀), 信区: People
标 题: 刘氏历史名人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un Mar 30 14:56:57 2003) , 转信
1刘墉 2刘过 3刘松年 4刘禹锡 5刘渊 6刘伶 7刘备 8刘秀 9刘邦 10刘永 11刘
权 12刘表 13刘易 14刘炫 15刘敞 16刘焯 17刘鹗 18刘少奇 19刘半农 20刘永
福 21刘光第 22刘志丹 23刘伯承 24刘峙 25刘铭传 26刘庸 27刘鹗
人物简介:
1刘墉:今山东诸城人,清代书法家,官至东阁大学士,与当时
的王文治、梁同书、翁方纲齐名。
2刘过:太和人,南朝著名词人、诗人。
3刘松年:钱塘人,画家,善于作山水画,与李唐、马远、夏圭
合称“南宋四家”。
4刘禹锡:中山人,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诗人。他在哲学
上的主要成就是提出了“天人交相胜”的学说。著作有《天论》等。
5刘渊:匈奴人,十六国时汉国建立者,西晋末年起兵反晋,称
大单于,后改称汉王。永嘉二年称汉帝,建都平阳。
6刘伶:沛郡人,西晋时号称“竹林七贤”之一,曾官至建威将
军。
7刘备:中山人,三国时蜀汉的建立者,汉中靖王刘胜的裔孙。
东汉末年曾投靠曹操、袁绍、刘表等人。后得诸葛亮辅佐,采用联吴
抗曹策略。于建安十三年大败曹操于赤壁,节节胜利。公园21年称帝
,建都成都,国号汉,与曹魏、孙吴呈鼎足之势。其父子两代称王达43
年。
8刘秀:南阳蔡阳人,东汉开国君主,史称光武帝,公元22年在
春陵起兵,加入绿林军,以恢复汉时制度为号召,联合贵族势力,打
败赤眉起义军。建武元年称帝,定都洛阳。后消灭了各地割据势力统
一了全国。
9刘邦:即汉高祖,沛县人。秦末时陈胜起义,他在沛县聚众三
千人响应。后受楚怀王之命与项羽分兵入关,公元前206年攻占咸阳
,被项羽封为汉王,与项羽展开五年之久的楚汉战争之后得胜,建国
称帝,国号汉,定都洛阳,后迁都长安,史称西汉。
10刘永:三国蜀涿郡涿县人,字公寿。刘备庶子。封鲁王。刘禅建兴八年,改封甘陵王。
憎宦人黄皓,被谮于刘禅,至不得朝见者十余年。蜀亡入魏,元帝咸熙初,东迁洛阳。拜
奉车都尉,封乡侯。
11刘权:隋彭城丰县人,字世略。少任侠,重然诺。后折节好学,动循法度。初仕于北齐
。入隋,从晋王平陈,以功授开府仪同三司。后出为南海太守,道遇乱民,陈利害,不以
战而安抚之。后豪帅推权为首领起事,权无异图。守之以死。
12刘表:(142-208) 东汉末山阳高平人,字景升。皇族远支。献帝初平元年为荆州刺史
,得当地豪族支持,据今湖北、湖南地方。不参与混战,爱民养士,从容自保。及曹操与
袁绍相持于官渡,绍求助于表,表许而不至,亦不援曹操,欲观时变。操败绍后征表,未
至,表病卒。子刘琮降曹。
13刘易:宋忻州人。博学好谈兵。韩琦知定州,上其所著《春秋论》,授太学助教、并州
州学说书,不就。赐号退安处士。英宗治平末卒。
14刘炫:隋河间景城人,字光伯。少聪敏,与刘焯闭户读书十年,博览典籍,时称二刘。
官到太学博士。大业末,其门人多投入农民军,招炫以去,军败,冻饿以死。门人谥曰宣
德先生。著有《论语述议》、《春秋攻昧》、《算术》等。
15刘敞:(1019-1068) 宋临江军新喻人,字原父,号公是。仁宗庆历六年进士。历吏部
南曹、知制诰。奉使契丹,熟知其山川地理,契丹人称服。学问博洽,长于《春秋》学,
不拘传注,开宋人评议汉儒先声。有《春权权衡》、《七经小传》、《公是集》等,又与
弟刘奉世等合著《汉书标注》。
16刘焯:(544-610) 隋信都昌亭人,字士元。少聪敏,性深沉,与刘炫友善,尝共同学
习。武强刘智海家多典籍,焯与炫就读十载,遂以儒学知名。文帝开皇中举秀才,射策甲
科,除员外将军。奉诏与炫等考定洛阳石经。后与炫于国子学论议。诸儒受挫,心怀妒恨
,乃飞章谤焯与炫,遂被除名归里。于是专以教授著述为务。炀帝即位,迁太学博士。所
撰《皇极历》创立二次差内插法以解决日、月不均匀运动问题。著有《稽极》、《历书》
、《五经述议》等。焯与炫齐名,时称二刘。识者以为数百年来博学通儒,无出其右。
17刘鹗:(944-986) 宋吉州庐陵人,字仲翔。少年能文,弱冠已驰名。尝愤五代文辞卑
弱,仿扬雄《法言》,著《法语》。太宗召见,未及用而卒。
18刘少奇:(1898-1969) 湖南宁乡人。1919年中学毕业。1920年在长沙加入中国社会主
义青年团。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领导铁路和矿工大罢工。1934年参加长征。19
43年在延安任中央书记处书记和中央军委副主席。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
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
席。“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即被迫害以致重病。至11月12日被迫害致死。1980年2月,在
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上,党中央作出决议,为他平反昭雪,恢复名誉。著有《论党》、《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后出版有《刘少奇选集》。
19刘半农:(1891,一作1890-1934) 江苏江阴人。原名寿彭。语言学家,“五四”时期
重要作家。肄业常州府中学。辛亥革命时曾参加革命军。曾参加推动国语运动。1920年赴
法留学,专攻语音学,以《四声实验录》等获博士学位。1925年回国后,任北大教授、研
究所国学门导师,又兼中法大学系主任等职。著有《中国文法通论》、《中国文法讲话》
、《扬鞭集》、《刘天华先生纪念册》、《茶花女剧本》等。弟天华、北茂。
20刘永福:(1837-1917) 广西博白人,生于广东钦州(今属广西),故亦作钦州人。幼
时随时父母迁至广西上思,因而又作上思人。本名建业,一名刘义。字渊亭。15岁随叔父
习拳棒,武艺绝伦。1857年参加天地会起义。后率众加入吴亚忠部,任旗头,以七星黑旗
为大纛,号黑旗军(世称黑旗将军),入驻归顺,抗击清军。后退入越南境内。法国侵犯
河内时,应越南政府约请领兵抗法,大败法军,收复河内。中法战争时,与清军共同阻击
法军,多有战功,受清政府收编。战后任南澳镇总兵。1894年中日战起,被调往台湾驻防
。次年反割台斗争起,被推为军民抗日首领。最后,由于孤军无援,逃回厦门。1902年署
广东碣石镇总兵。辛亥革命广东独立后,被推为广东民团总长,旋辞归。1915年反对袁世
凯签订“二十一条”,倡议组织义勇阴抗日。卒于里邸。
21刘光第:(1859-1898) 四川富顺人。字裴村。光绪九年进士。授刑部主事。以丁忧去
官,教授乡里,提倡实学。1898年参加保国会,由陈宝箴荐加四品卿衔军机章京,参与新
政。湖南守旧派曾廉上疏请杀康、梁,谓为判逆。他与谭嗣同按条驳斥,力保康、梁无辜
。戊戌政变时与谭嗣同等同时遇害,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22刘志丹:(1902-1936) 陕西保安(今志丹)人。陕甘革命根据地及中国工农红军第二
十六军创始人之一。1924年加入共青团,1925年转入共产党。同年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历
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政治部组织科长等职。1928年与谢子长等领导渭(南)华(华县
)起义。次年任中共陕北特委军委书记。“九.一八”事变后,任西北反帝同盟军副总指挥
,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支队副总指挥、总指挥。1932年创建红军第二十六军,开展游击
战争、土地革命,建立陕甘革命根据地。1936年4月,率部参加东征到山西,在晋西中阳县
三交镇战斗中牺牲。
23刘伯承:(1892-1986) 四川开县人。早年投身辛亥革命及反对军阀战争。1926年参加
中国共产党后,与杨闇公、朱德等发动泸州、顺庆起义。后与参与发动和领导南昌起义,
失败后赴苏联学军事。1930年回国,历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等职。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
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长,转战华北,开辟晋冀鲁豫根据地。1947年与邓小平等率部强
渡黄河,挺进中原。尔后参加指挥淮海战役、渡过江战役和西南战役。新中国成立后,历
任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军委训练总监部部长、国防委员会和军委副主席,第二至第五届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曾当选为中共七至十一届中央委员,八至十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抗战时在《八路军军政杂志》、《群众》等刊,发表有《论游击战与运动战》、《关于
平原游击战争诸问题》等。
24刘峙:(1892-1971) 江西吉安人。字经扶,号天嶽。1905年赴日留学,旋回国。先后
入湖南陆军小学、武昌陆军中学、清河镇陆军第一预备学校。1914年冬又考入保定军校第
二期兵科,1916年毕业。参加北伐。1927年后,历任第一军第一纵队指挥官、军长兼每二
师师长,第一集团军第一军团总指挥,第一师师长,国民党第三届中央委员(以后连任)
及河南省政府主席等职。1931年反参加对鄂豫皖苏区的红军“围剿”,任副总司令(蒋介
石任总司令)等职。后在济南战役、淮海战役中,被我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将其所
率部队全歼。后被革职,至香港、印尼等地“养病”。1952(一作1953)年11月到台湾,
任“总统府”国策顾问。后病死。夫人杨庄丽。
25刘铭传:(1836-1896,一作1895) 安徽合肥人(先世江西进贤)。字省三,加号大潜
山人,室名大潜山房、盘亭,谥号壮肃。早年在乡办团练,后为李鸿章编入淮军,在苏南
、浙江等地镇压太平军、捻军。1884年中法战争期间,以福建巡抚衔奉旨督办台湾军务,
筹备抗法,率兵击退侵法军。次年,台湾设省,即被委为首任巡抚,直至1891年因病离任
,后卒于家。在任期间,积极办防、练兵、理番、清赋,又开办铁路(为倡建中国铁路第
一人)、煤铁矿以及新式学堂等事业,对开发台湾作出积极贡献。撰有《续修宗谱序》。
26刘庸:(?-1890前后) 江西南城人。字愚夫,号避世子。早年授州判。后刘蓉重其德
行,纳资为知县,分四川试用,因四川混乱,未得实任。曾上书弹劾贪官,并严斥之。丁
宝桢督川时,欲聘其入幕,坚辞不就。著有《治蜀论》。
27刘鹗:(1857-1909) 江苏丹徒人(实居淮安)。20岁赴宁乡试,落第,遂家居肆力于
学,凡数学、医术、水利、乐律无不研究。后师事太谷学派李光昕。32岁赴豫投效河工,
被河督吴大澂委派督治黄河。以功官至候补知府。建议借外债修筑铁路、开矿。任英国福
净司怼⒅鞒稚轿髅嚎螅枪椤T谏虾3锇旎髦季郑诤贾菀榻ㄌ癯В
诰┠馍枳岳此暗绯稻怀伞S执窗旌1惫居谔旖颍灾屏毒危窗旌T寺执
钩啥堋O步鹗妫钤缡詹丶坠俏恼咧弧K独喜杏渭恰罚峭砬迩丛鹦∷
档拇碜鳌8赋芍遥哟箸啤⒋笊鸬取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35.42]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59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