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opl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samuel (孔雀建翎), 信区: People
标  题: Re: 觅:历史上有没有姓余的名人?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8月27日14:14:12 星期三), 站内信件

一、 姓名起源
余姓起源有三:
1、 据《风俗通》载,余姓为“由余之后,世居歙州,为新安大族,望出下邳、吴兴”
。春秋时,秦国有个臣医叫由余,他的祖先是晋人,避乱于西戎。由余本来在西戎为官
,后奉命出使秦国,见秦穆公贤德大度,就留在秦国为臣。他为穆公谋划征伐西戎,使
秦国成为西方霸主。他的后代子孙以其名字为姓,有的姓由,有的姓余, 同出一宗。
2、 出自赤狄族,为隗姓之后。据《国语》载,“潞、洛、泉、余、满五姓,皆赤狄隗
姓。”
3、 系铁木复姓所改,为元太祖成吉思汗(铁木真)的后代,出自铁穆氏宰相之家。相
传铁穆宰相乃是忠臣,太祖听信谗言,要捉拿铁穆宰相的五个儿子。五子星夜出城,逃
至贵州,见太祖亲领追兵前来,就躲在凤锦桥下。追兵到来时,有人见桥下水波动荡,
提出可疑,太祖未加细查,随口说:“江中有水,水中有鱼,何必大惊小怪,快快继续
向前追赶。”铁穆氏五兄弟逃脱后,原想改铁穆氏为金氏,最后决定改为余氏。“余”
比金字少一横,又是“水中有鱼”的鱼字的谐音,堪称一字双关。
  二、 姓氏分布
  历史上,余氏基本上是一个较典型的南方姓氏。余氏最早的发祥地应在今陕西凤翔
至咸阳一带具体播迁情况因缺乏资料,故难以详考。大致上讲,余姓于汉时迁入安徽的
歙县一带,并落籍此地繁衍发展。汉以后,我国南方北方的余姓基本上都在繁衍,但北
方要弱得多。余姓有不少迁居浙江、江苏、江西等地。魏晋南北朝时,余姓已成为新安
郡一带的望族。又由于北方战乱,余姓南迁不可避免,部分余姓族人迁入湖南、湖北。
唐代以后,余姓才迅速壮大起来,并形成东南一带两处望族。余姓迁入福建、广东等地
,始于唐末宋时。明清之际,余姓不仅已遍布江南各地,而且北方各地的余姓也得到了
迅速的发展。
  三、 郡望堂号
1、 堂号
  “清严堂”:宋代余元一,是朱熹最喜欢的门人,最讲仁义理智信五伦,号“清严
”。
“忠惠堂”:宋时余天锡是宰相史弥远的家庭教师。沂王无后,命天锡在王族里找一个
比较有贤德的幼儿作儿子。天锡给他找来了贵庄,就是后来的宋理宗。理宗即位,封天
锡为奉化郡公,死后谥“忠惠”。
2、 郡望
  新安郡:晋太康元年(公元208年)改新都郡置郡,治所在始新(今淳安西)。相当
今浙江淳安以西,安徽新安江流域、祁门等地。
  下邳郡:东汉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改临淮郡置国,治所在下邳(今江苏雎宁西
北),辖地北至江苏新沂、邳县,南至安徽嘉山,东至江苏涟水、淮安和靖江市。南宋
时改为郡。
  吴兴郡:三国吴宝鼎元年(266年)置郡,治所在乌程(今浙江吴兴南),相当于今
浙江临安、余杭、德清一线西北,兼有江苏宜兴县地。
  四、 姓氏家谱
  山东:泗水余氏会通世谱五卷外纪一卷
  江苏:镇江京江余氏宗谱四卷、镇江余氏宗谱四卷
  浙江:淳安遂安西涧沣南余氏族谱三卷、象山峰北余氏宗谱一卷、长兴麻圆余氏宗
谱十二卷绍兴会稽余氏支谱十卷首一卷、常山余氏宗谱七卷
  安徽:余氏族谱(卷数不清)、徽州新安余氏世系像谱不分类、休宁余绍贤堂族谱
三十卷潜山余氏宗谱三十卷首一卷
  福建:安溪余氏族谱不分类、长乐余氏世谱家传不分卷
  江西:抚州梨溪余氏宗谱(卷数不清)
  湖南:新洲余氏宗谱二十九卷首六卷
  广东:余乐族谱三十卷、曲江余氏族谱四卷
  四川:长寿余氏族谱一卷、荣县余氏族谱四卷
  五、 历史名人
  余栋臣:著名的反洋教英雄。1890年、1898年两次在四川举行反帝起义,焚教堂,
打击反动教士,影响30余县,震动朝野。
  余象斗:福建建安人,著名的通俗小说编著者和刊行者,经他编著和刊行的小说有
《四游记》、《列国志传》、《全汉志传》、《三国志传评林》、《东西晋演义》、《
大宋中兴岳王传》等。
  余靖:曲江(今属广东)人,官至工部尚书。他以敢直言著称,在宋仁宗天圣年间
,与欧阳修、王素、蔡襄并称“四谏”。范仲淹被贬时,朝野百官不敢吭声,惟有他出
来为范仲淹主持公道,结果一同被贬。后任右正言,多次上书建议严赏罚,节开支,反
对多给西夏岁币。他又曾三次出使辽国,因用契丹语做诗被劾。不久又被起用,加集贤
院学士,官至工部尚书,著有《五溪集》。后来,广州设有一座“八贤堂”,余靖即为
“八贤”之一。
【 在 yuwei (yuwei) 的大作中提到: 】
: 本人姓余,只因此姓比较偏僻,自古历史上名人较少。每次与同寝室的朋友调侃的时候,
: 就因历史上没有姓余的名人而屡屡吃亏,恳请各位朋友帮我寻找一下,定要找一两个出来
: ,多谢
: ,


--
三年硕士五年博,身变皮骨腰变驮。昨日豪情遭磨难,今朝两鬓见斑驳。
囊中通货常恨少,腹内草莽日渐多。墙上芦苇浅根底,山间竹笋空外壳。
有心飘洋求深造,无奈拦路有G 托。终日昏昏书中死,彻夜迷迷网上活。
人依电脑哥俩个,情寄足球心一颗。偶有红袖添香事,南柯梦醒愁更多。
不毛之地空求雨,梧桐树矮愧凤落。寄言诸位同窗友,莫效小子这般活。
轻浮小舟难下海,空虚岁月易蹉跎。此中言语皆肺腑,敬请大家细琢磨。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61.158.67.217]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4.97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