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graph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yangoo (旸), 信区: Photography
标 题: 三脚架的选购(转自无忌论坛)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11月11日19:03:08 星期一), 站内信件
著者:明月山人
再侃一篇:三脚架的选购
三角架不同于大幅机,山人还是用过几种的,虽不敢为这点经验沾沾自喜,却也并非纸
上谈架。当然不是山人乱撰,译自Photography,作者:Frances E. Schultz
第一部分
三脚架是你可以作的最好的投资之一。首先,他可以消除振动,使你可以最大限度地挖
掘你的相机和镜头的潜力;第二,他可以减缓你的拍摄节奏,使你在拍摄时更多地思考
;第三,即使是一流的脚架价格也不是很高,故对脚架的投资是物有所值的。
相机振动是你的死敌。很多摄影师并不知道如果使用三脚架的话,他们的镜头会有何种
表现。若不了解这一点,则购置高档镜头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因为拍得的照片经常不会
比廉价的变焦头好多少。
这点对35毫米相机尤为重要,因为相机振动的效果会随着放大的倍数而增。我甚至很少
以手持我的Contax + 100/2.8 Makro Planar 用低于1/500的速度拍摄,我知道那样会无
法达到镜头所能提供的最大分辨率的。这就是为什么ISO400比ISO100更适于手持摄影,
因为你可以使用更高的快门速度。较大幅面相机则又有不同。在使用6x7cm Graflex XL
+ 80mm 镜头时,我并不在意使用1/125甚或1/60的速度手持拍摄,因底片幅面大故无需
高倍放大。在新闻摄影记者们使用Speed Graphics + 127mm 镜头的时代,有时会使用1
/10甚至1/5的速度拍摄,因为底片只会被放大1.5或是2倍,最多是3倍:整版篇幅的图片
(山人注:当指边长的3倍,下同)。而35毫米底片,同样的篇幅,就需要放大到12倍了。
提到使用三脚架的第二点好处:可以减缓你的拍摄节奏,听起来并非好主意,但确实是
有些“好处”的。很多人拍片速度太快,只是在不断地抢拍。对于他们来说,支好三脚
架,节奏略略放慢,效果或会更好。他们会更加仔细地构图,等待更为合适的光照,在
需要时更好地设置景深,等待游人离开你的取景范围等。
当然总会有些时候你必须快速工作,此时三脚架只会碍事。在这种情况下,以及在需要
某种特殊效果时,只好手持。在其它情况下,使用三脚架。
至于价格,你可以用100美元买到一个很好的三脚架,即使是35美元一个的,也比没有好
。你也可以花更多的钱,如果你买的架子超过350美元,钱可能花在了超常的高度和强度
上。比较你在相机和镜头上的消费,三脚架并不贵。高质量的脚架可以使用很久,也可
以找到很好的二手货。
如同你需要三脚架,你同样需要云台,其价格之高或会令人吃惊。所有低档和一些中档
脚架是带云台一起发售的,但单独发售的用于专业脚架的云台其价格可能会高于脚架本
身。虽然有的厂家的脚架有自己独特的接口,大多数三脚架都提供3/8英寸的接口。
当我乘飞机旅行时,我会考虑重量和体积,我使用球头。当开车旅行或是在摄影室工作
时,我使用专业云台(ProHead),它结合了球头及三向云台的优点。另一种独特的云台是
Wimberley的Gimbal型,用于大型镜头,本文不作赘述。很多厂家生产球头,如Arca-Sw
iss, Bilora, F&L, Foba, Hama, Novoflex(生产独特的Inside-out结构),Sachtler, S
troboframe.还有Kaiser,也生产一系列专业球头,虽然美国市场上只有其小型产品。很
多大型顶极大球头价格在300美元以上,有些超过500美元。
在使用35毫米相机(或者还有APS单反相机)时,不少人认为快装板会增加体积和重量。对
某些系统来说,此话不假,但也确有些体积小重量轻的快装板,适用于35毫米相机,如
Velbon(Manfrotto)的铝镁合金板,Storboframe/Tiffen的小型板系统。快装板的体积和
重量对中幅机而言就无所谓了,使用快装板可以便利操作。对于大底机,快装板还是很
有用的。
至于三脚架的承重,大可不必多虑。只有那些很轻巧的三脚架承受不了较重的相机。问
题在于,三脚架是否可以承受相机而无太多的震颤(下文将提及)。云台是另一码事。除
了最重的35毫米相机和中幅机,小号的云台都可以支撑,问题只是,是否可以锁紧,把
相机紧固住。中号的球头可用于较重的中幅机。我使用35毫米的球头来支撑中幅相机和
我的大部分4x5相机(最重的除外)。
传统的三脚架测试方法是装上相机,轻弹机身,看看震颤会持续多久,或可把一个气泡
式水平仪放在云台上测试。大型的三脚架震颤可能会持续一秒钟或是更短。对于一般的
用途,五秒钟当是可接受的最长时间。
你若进行此项测试,会发现两点:一是脚架中柱会是震颤的主要来源,二是震颤会因云
台不同而有很大不同。
没有中柱的三脚架可以作的很轻但仍然很坚固。
只要不升起中柱,我的购自ToCAD America 的 Slik Snapman DeLuxe工作的很好,这个
架子只有两磅多一些。另一个极端,我有三个尺寸不同的Benbo架子,我从来不把它们的
中柱完全升起来用。它们很棒,很坚固,中柱可以变换角度。当在它们的中柱一端装好
相机在与地面平行位置使用时,很明显,摇来晃去象钟摆。
虽然有中柱是很方便的,但我越来越不想使用中柱。当然有时无法抵御使用中柱的诱惑
,此时,我会选用滑动式中柱,对比齿条式手摇升降的中柱,它更便宜,轻,体积小,
更坚固。
没有中柱,你会损失一定高度,但我身材不高,脚架最大高度不足的影响会比别人小。
我相信一个偏低但稳固的脚架会优于足够高而摇摆的脚架。如果不用中柱已能达到60或
55英寸(约为1.37到1.5米)的高度,就不要使用中柱,这个高度对多种情况已经够用了。
如果你的脚架有中柱,有时把相机装在下面以求更低的拍摄角度,会是很有用的。
脚架的节数和可展开角度会是很重要的。两节的脚架打开最快,但收起来最长;三节的
脚架是最常见的折衷,四节的脚架会差不多同样坚固,但五节或更多节的脚架只意味着
厂家把轻巧和紧凑看得更重于坚固。
有些脚架可以打开不同的角度,比如说三种角度。这对于低角度拍摄很有用,或是便于
支在不平坦的表面,比如楼梯。
脚架锁定有多种不同方式,有的会夹住你的手指,如果你不小心的话。最容易使用的当
是搬扣式,但必须做工精良,否则会很快磨损并变得松松垮垮;螺栓紧固式,也很好用
,但突出的螺栓钮经常会挂住其它物品;螺母(collar type)紧固式,结构最紧凑,但如
果你象我一样,手没有多大力气而有时螺母又过紧以致无法松开,就只好找别人帮忙了
。
关于重量,我还想多说几句。很多人认为脚架越重越好,此论不错,只除了一点:拥有
较轻脚架者的使用频率会高于拥有较重脚架者。我外出拍摄时经常使用2至4磅的轻型脚
架,因为我背得动;而8磅重的脚架,我很少带出户外。
除了一些特殊情况,额外的重量并不会为我们带来多少好处。通常我们外出时,三脚架
连云台不要超过9磅,完全可以满足需要。中小尺寸的三角架,木质的一般会重于金属的
;而大型脚架,木质的或会轻一些。
最后,是使用寿命和锈蚀的问题,这也是掏你腰包的因素,特别是金属脚架(多数木质脚
架很耐用),锈蚀原因部分在于材料,部分在于工艺。未经表面处理的铝制脚架接点,锁
定等,在海边工作几天甚至更短时间就可能会锈蚀。若浸到海水,必须用清水洗净。木
质脚架受潮可能会膨胀,其金属件同样会锈蚀。
第二部分待续
--
天行健,不舍昼夜,君子以自强不息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9.87]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7.34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