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etry 版 (精华区)

    曹丕(187—226)字子桓,曹操次子。他依靠父亲打下的基础,代汉做了皇
帝,国号魏。曹丕博学多识,勤于著述,对文学创作也很重视。他的诗作中乐府歌辞与 
古诗约各一半。其中相当一部分作品沿用民歌题材,善于写游子思乡、思妇怀远之情。
  语言也明显带有民歌的特点,通俗流畅,不过比一般民歌略显得精致。抒发感情,
以委婉细致见长。五言体中,《杂诗》二首风格与《古诗十九首》略近,文辞清绮,语
浅情长。七言《燕歌行》二首尤为著名,今录其二: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 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 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这首诗利用了七言诗的长处,音节和谐舒缓,描摹细致生动,感情缠绵动人,语言
清新流丽,取得了多种效果的统一,成功地表现了一位妇女在不眠的秋夜怀念丈夫的情
态,既不脱离民歌的精神,又有自己的创造。汉代张衡的《四愁诗》,尚留有骚体的痕 
迹,语言也比较质朴。与之相比,《燕歌行》显得更加成熟和优美,因而在七言诗史上
是一个新的标志。 曹氏父子三人,以曹丕的诗歌风格与民歌最相近。但他也有一些风
格不同的诗。如《饮马长城窟行》、《黎阳作》、《至广陵于马上作》诸篇,记叙军旅
生活,虽不如曹操的诗那样苍凉悲壮,但也颇有气势。《至广陵于马上作》的前半部分
:“观兵临江水,水流何汤汤。戈矛成山林,玄甲耀日光。猛将怀暴怒,胆气正纵横。
谁云江水广,一苇可以航。”可以说气倍不凡,可惜后半部分重沓疲弱,不能相称。另
一类记宴游的诗,如《芙蓉池作》、《于玄武陡作》等,则与曹植的诗一样倾向于华丽
。这些都显示了建安文人诗脱离民歌风格的一面。 曹丕的散文中,两篇《与吴质书》
文学性较强。如下一节回忆往日之游的文字,尤为显著:
  白日既匿,继以朗月,同乘并载,以游后园。车轮徐动,参从无声,
    清风夜起,悲笳微吟。乐往哀来,凄然伤怀!
  书信本来是实用文体。汉代文人书信虽有少数抒情性较强的,但追求文学效果的主
观意识并不显著。而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间的书信,愈来愈普遍地以精美的文辞写景、
抒情,有意识地增强其文学色彩。曹丕在这一风气中起了带头的作用。
  曹丕的《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专门性的论著,我们将在后面关
于文学批评的专章中加以介绍。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52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