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Fworld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champaign (原野), 信区: SFworld
标  题: 大宇宙战争年代志8.1-4
发信站: 紫 丁 香 (Thu Sep 30 19:10:34 1999), 转信

    大宇宙战争年代志
    卷叁第八 章 之一
    第八章 之一 会战前夕 (D)

    〈以下节录自於盎究.莱瑟斯特的回忆录「恒星的另一面」〉

    如果说全大同国际以及半个宇宙都为了这个「第二十次安宇恒星系攻防战」而
    忙乱成一团的时候,唯一从头到尾没有做过一件事的大概只有在下一人。

    虽然当时在安宇有不少人羡慕我的那个安宇军中唯一的一个投闲散置的职位,
    尤其是胡伯爵士等诸位前任「绝地武士团」的成员们。当然,我个人实在不喜欢这
    种感觉,因为当我看到整个安宇恒星系的每一个人,包括小学生和七八十岁的老妇
    人,不是在工厂中加工制造战备物资,就是不断的演练防宙炮或是用削尖的竹子做
    刺枪动作的时候,只有我这个「外籍军事顾问」到处在四号和五号行星上闲逛或是
    待在安宇联合大学的图书馆里面看书,这个实在是让我觉得非常的不舒服。

    我看到他们都是那麽的忙碌,勾起了我当年在大学毕业後参加 RSF,准备报效
    国王陛下以及盎格罗尼亚的日子。可惜的是,由於我在大学的时候所主修的企业管
    理,所以被安排在後勤单位做发饷员,并且才刚从新兵训练中心出来就碰到了震旦
    帝国瓦解,盎国方面的战争结束,所以也很快的退伍,根本没有机会碰到战场。

    ----除了突然停止的震旦战争以外,我更从来没有想到我会成为一个作家,并
    且也凑巧成为别人口中的一代军学大师,甚至被货真价实的军事家如荷塞.潘秋将
    军以及王任远将军把我比做「继李德哈特以後最伟大的将军之师」。不过,我个人
    觉得我在安宇的地位一如田单的老师,纯粹的宣传工具而已。----王(任远)将军
    的战术与战略理念的真正恩师有两个:上官墨玄、和单于卫。可惜从当时直到现在

    (3051),政治上的理由改写了真正的历史,而这个根本不属於我的荣耀在现在应
    该可以归还给上官国协元帅和单于国协元帅了。


    且说当我到了安宇以後,起先是想要早点回去,可惜公主殿下下令不准,我也
    只好留下来接受「外籍军事顾问」这个有名无实的职位。本来我有点高兴那些安宇
    的将领们对我的尊敬态度,因为那会让任何一个人都觉得他成了大家眼中的上帝。
    不过,接下来,当公主殿下加入安宇军(国际军),胡伯等人都纷纷成为教官以後
    ,我就觉得那种把你看成是「上帝」的眼光是种可怕的压力,因为它会让你觉得你
    必须努力的做事,不然实在很难排遣这种罪恶感。但是,不用王将军说,我自己也
    很明白,我不可能带兵打仗的,更不可能参与任何作战计划与提出任何意见,因为
    我只要一开口,恐怕大家就会发现我根本不是那种王将军所拼命宣传的「天才」。
    所以,我除了不定时参加军事会议,在旁边拼命让自己不要睡着以外,就是到安宇
    的国会中去「看电影」。

    ----对於一个初步建立民主政制的政府来说,初期的政治状况一定是混乱的无
    以复加,并且政治人物的举止对於无论是具有深厚民主传统还是独裁政权来说,都
    是无法置信的幼稚外加难以形容的可笑,同时主要的议题往往是程序上的小问题。
    当然,由於历史都是这些人写的,所以这些程序上的小问题在「事後」,也就是「
    现在」来看,无一不是重要的一大进步。不过,如果把那种议会与制度建立之类的
    宪法条文认为是重要的历史性进展是错误的,因为正如俾斯麦所说的:「我们今天
    所遇到的问题并非投票以及讨论就可以解决,必须靠『铁』与『血』。」而这也是
    曾村平子所信奉的原则,虽然她并不小看安宇文人政府的影响力,不过她却尽量让
    这个成天只会吵架抬  与争夺根本不在手上的权力的议会政府不去得到任何性质的
    职权,以防止它成为最大的阻力。


    「一个差劲的当权政客比一亿名敌军还要可怕。」曾村平子常常如此表示,但
    是她一定会加上一句:「不过这些人总要一点时间才会长大,因为这些大男人沙文
    主义者其实都是心智未成熟的大男孩,心智成熟的人根本不会因为对方的性别或是
    出身而看不起对方。」所以,此时的安宇的内政与外交上的一切重大决定,几乎全
    是由曾村平子所负责,因此当时安宇的街巷中流传着一句话:「男主外,女主内。
    」就是在说王任远负责军事,曾村平子则统筹政治与经济。

    虽然近来有些历史学家提出批判,认为他们夫妇两人在进行独裁统治,而忽视
    了当时的确有其必要。况且在野中佑一的生前,就认为暴力革命只会造成如此的後
    果,可惜他遇到了一个用和平手段无法有效的政府。而安宇却幸运的有了王氏夫妇
    的存在,所以使得大同国际与行星国协在各项对比上,有了一个最为基本而且唯一
    重要的条件:它的政治稳定,军令系统统一,而国协方面却是一片混乱,以至於使
    它从一开始就选用了错误的计划,是的它的弱点毕露,自己造成了自己的失败。而
    这个则稍後讨论。

    不过,这是一场双方都在拼命犯错的大战,只是这些错误都在事後给予不同的
    处理方式,使得一方在事後看起来所向无敌,另一方则是极端无用与愚昧的总和。
    实际上,在会战开始前,由於班涅德投一级上将的坚强意志,促使优柔寡断的上官
    复伦一级上将得以顺利的推动了他早就想要进行的作战计划,而这个计划在基本上
    只存在於上官复伦的脑中,并没有存录进电脑资料内,以至於国际军的情报系统完
    全无法事先获得这个计划的内容,结果演变成国际军最想要避免的作战方式:正面
    交锋。
    交锋。

    但如果以「事後之明」来看的话,国际军选择正面作战反而对他们较为有利。
    只是在当时的状况下,国际军除了正面作战以外,毫无选择,结果没想到这个被迫
    而做下的决定却使得他们获得有史以来最无法想像的胜利,连带也使我成了实实在
    在的「先知」,结果更让我无法摆脱那个名不符实的尊荣,因为不是靠实力而是靠
    运气得来的东西实在是让人觉得恐惧与不安,尤其别人把你当做空前绝後的智囊或
    是阴谋家的那种那种崇拜又恐惧的眼光,和你聊天一定是向你请教军政大事的未来
    走向的话题,可以说是另类的「骚扰」。虽然我对这类的事务很有兴趣,但是没有
    那麽有兴趣或是研究,而且当我无法回答的时候,就有人以为你是在深思熟虑或是
    不屑回答的那种反应,更让我觉得十分难过。

    更何况当时我为了给自己找点事情做好让自己看起来不是平白无故享受清福,
    所以我就兼任了安宇联合大学的英语系讲师的工作。当然,那些「大学生」里面除
    了一小部份货真价实的大学生以外,其他都是想要继续进修的军人。由於国际军的
    成员中有不少是以前国协军中的一些家贫失学的官兵,或是农奴出身的斯军官兵,
    所以他们当兵的目的之一就是获得继续进修的机会,只是通常在进来了以後才知道
    那些「福利」是「对上不对下」的,而「役期进修/升学」的这项「福利」还必需
    通过重重资格考试,对这些大部份只有小学或是初中毕业的低层官兵来说,恐怕是
    绝对不可能享受到的福利,而「非职业军人」在退伍以後就不可能拥有这项福利,
    所以「加入军队可以免费受更高等的教育」对他们来说无异於画饼。但在安宇兵变
    以後,他们所服务的新政府,或者应该说是曾村平子本人,以霸道的方式,命令所
    有的学校以十分简单的考试制度,以几乎人人中奖的方式让凡是想要进修的下层官
    兵们受高等教育。虽然绝大部分的官兵都十分用功,我就看过有人拼命苦背连我自
    己这个盎国人也不一定会记住的英语不规则动词变化,况且现在根本没有必要这样
    做,反正就算是在盎国,就算只会说华语,一样可以横行无阻。但他们就好像是为
    了弥补失去的就学机会那样用功读书,所以我在安宇的这段时间中,常常被这些比
    我用功千百倍的学生所深深感动。只是,他们绝大部分都是很用功的学生,但是也
    绝大部分是对政治与军事感到十分热心的学生。前已言之,我在安宇被当成神一样
    ,所以每次上课,几乎都要被这些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学生们「拷问」一番,并且请
    我预测未来的发展。----这也就是为何我回国以後,专心留在家中经营祖产,再也
    不动键盘的原因之一。

    而就在公元2987年九月一日这一天,也就是第二十次安宇恒星系攻防战之前的
    一天,我就在英语课堂上和这批学生们讨论着双方的战力比较。在那一天,他们之
    中已有一半以上的人正在太空中待命作战,所以也就理所当然的缺席。而剩下来的
    一半也在中途被叫走,依依不舍的离开教室。对他们来说,工作虽然繁重,但却不
    放弃难得的学习机会,即使只有一分钟也好。我有时候不免想到:如果这些人都不
    是穷人的话,或是说有个良好制度的话,国协恐怕就有享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才
    了。并且我也觉得这就是一项不可忽视的潜力,而後来有些事情证明了「教育」的
    重要性。同时,也就是因为那些缺席的学生在事後只有很少人再度出现,所以我也
    觉得他们实在死的太可惜了……

    也就是因为如此,在安宇的这段时间里面,对我的人生观有了很大的改变。


    现在回到正题,让我列出由我在事後所得知并且加以整理的战况报导。

    现在有很多评述此次战役的书籍,但是很少有人能就双方将领的能力做一个平
    实的介绍,并且他们的论点大多是以成败来论英雄。一般而言,国协军和国际军将
    领的能力都在伯仲之间,不相上下,起码对於国协军的正规部队和一部份二线部队
    的高级指挥官是如此。若要比战术上缺乏弹性的的将领,双方都有,只是双方的人
    事安排各不相同罢了。此外,上官复伦等一些之前或是後来的国协军指挥官在当时
    所拥有的职权与王任远根本无法比较,如果说战争是执行政策的其中一种手段,那
    麽战场指挥官可以说是政治家用来执行政策的其中一种工具而已,而这个「工具」
    无论有多麽厉害,「工具」本身是绝对无法主动的对「人」产生伤害的。国协军最
    高指挥官的头上有一群自以为是的上司,背後还有政战处以及军法处所派来的政战
    官和军法官联合监视,加上人事上的纠葛以及各种派系问题,他们肩上的包袱要比
    王任远多太多了。而且对於王任远而言,他根本就没有碰到这方面的严重问题,更
    何况大同国际的军事政治经济等一切事务,可以说都由他一人说了就算,所以他有
    几乎绝对的自由来决定该如何进行一场战役。实际上,如果比较一下双方的决策过
    程,无论上官复伦还是王任远,除了少数的特例以外,其他都是经过高层人员的一
    致决议而达成的决策,尤其是王任远的那些在日後被历史学家们所渲染的英明决策
    ,实际上几乎全部并非出自王任远的想法,而是其麾下名将们的提议。所以,这两
    个人都是具有容人雅量的领导者,只是两人所面对的环境不一样而已,可惜很多人
    都习惯用结果来论定历史人物的能力,而没有去认真了解决策的过程。

    当然,推动历史的人物大多都有创造局势和改变环境的能力,实际上据我个人
    的经验,他们其实大部份都是随波逐流,为求个人生存荣辱而意外的因时造势,结
    果变成一代英雄人物而已。只是他们这些人之中,王任远将军是一个少见的异数。

    来自太阳系的叁号行星「地球」上的一个叫做「台湾」的热带小岛上的一个叫
    做「台中」的村落中一个叫做「水  」的地方的王任远将军出生於公元二九五九年
    ,父亲以上的祖上数代都是国协军的维修上士。由於维修兵是技术兵种,所以一到
    叁十五岁时就可以退休。除了祖父王少雄曾经做到五十五岁才被强迫退休以外,其
    他都是做到叁十五岁就回家帮助父母经营祖业----一间据说可能从公元一六六二年
    就经营到现在的「水电行」,其实这是十分概括的称呼,因为它除了修理水管和电
    器以外,同时也是一家什麽可能都有得卖的五金杂货店。不过,虽然王家开的是「
    水电行」(至少招牌上是这麽写的),但是他们却和周围的农家没有什麽太大的分
    别,也一样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常在当地贫瘠的土地上耕耘。

    ----我在水  时,曾经听王少雄说这里曾经是个古代最为繁华的大城市,而且
    整个岛屿都是一片欣欣向荣,到处都是高楼大厦,墙壁上面都镶有金银珠宝,走路
    可以踢到钻石。王将军则告诉我别相信他祖父所有的故事,因为文献上根本没有记
    载,反而倒是可能「他把亚特兰提斯的传说给当做台湾历史了。」可惜王任远没有
    机会得知他祖父的「故事」其实是真的,而且很多古文明的所在地都是如此这般的
    落後与荒芜(虽然王少雄的讲法有点夸张),何况在八百年前的宇宙开拓时代开始
    後,不到二十年之内,地球上的人口曾经减少到一百五十万人,直到现在也不过略
    略超过一亿。不过无论如何,这座曾经居住过四千六百八十五万人的小岛,现在已
    经无法想像当时的人口鼎盛与光辉了。
    经无法想像当时的人口鼎盛与光辉了。

    由於生活困难,王任远的父母忙於工作而无法照顾孩子,所以把王任远兄弟交
    给成天在家里无事可做的老人家带,但是王任远的祖父母并非无事可作之人。王任
    远的爷爷是个发明狂,当初就为了发明东西,所以从事军旅生涯直到被强迫退休为
    止,回到家里了以後,由於水电行的业务都有比他还要早退休的儿子在管,所以他
    也就乐得不做事,成天和机器与工具为伍,所以他就把王任远兄弟给带在身边,教
    他们修理东西或是帮他做实验。王任远的弟弟王慎远是个喜欢读书多於喜欢机械的
    孩子,所以他後来也就没有继续待在祖父和哥哥的身边。王任远由於是长子,所以
    也就被特别交代要照顾弟弟与继承家业。此外,王任远也蛮喜欢和祖父一起修理或
    是实验他祖父所发明的机器,而且技术上更是绝对的青出於蓝,这点是王任远最为
    而且也是唯一感到自豪的本领。

    由於这是家族传统(所以他也就自嘲会是被嘲为「太阳系士官团」),王任远
    在他十二岁的时候进入苏黎世军校就读士官班的维修兵科,完全照着前人的脚步走
    。所以,他的人生规划十分简单,同时那也是他原本最大的「野心」:早点从军校
    毕业,早点服完兵役,早点回家帮忙父母经营一直在倒闭边缘的水电行生意罢了,
    顶多加上娶一个叫左邻右舍都会羡慕的漂亮老婆和生一堆孩子,然後训练这些儿女
    们把他们王家的修理水电的手艺给一直流传下去而已,而且从来没有想到像他这种
    什麽都会修理的「工匠师傅(craftman)」总有被时代所淘汰的一天。----实际上
    这种人早该在十九世纪末就消失了,只是因为社会结构的不平行发展,使得直到叁
    十一世纪的今天,在一些十分封闭的开发中行星上仍旧可以找得到这些劳力价值上
    大概只是比维修用机器人便宜的最低层劳动者而已。

    所以,王任远的愿望在现实环境中是注定根本不可能实现的,除非他真的这样
    决定穷一辈子----事实上王任远是个很容易满足的人,但是这个事实仍然很难被许
    多人所接受。不过他不是那种一般传记作者所写的那种「因为出身卑微,生活环境
    贫困,加上他所具有的那种与现状和传统上的不合理权威抗争到底而不肯服输的顽
    强个性,以及热烈的爱国情操,所以他就进入了苏黎世军校,希望凭着自己的能力
    ,在国协军中建立过人的功勋来出人头地,光耀乡里」之类的伟大人物,这是当时
    做为旁观者的我所绝对可以确定的一件事之一。

    其实诸如此类的形容都是传记文学家们的想像力过於丰富但是缺乏考据的结果
    ,首先这个一般说法在一开始就不对,他的出身不算卑微,起码他自己认为他的家
    境还算中上。「我是一个水电行老板的儿子,有些人的爸爸还不是『老板』咧!」
    王任远将军曾经对我说:「更何况我们还是家族性企业的一种,这样难道不算很好
    的家世吗?」而且他也自认他的家庭也不算  困潦倒,只不过「虽然可能不够支持
    我们兄弟先後上大学的费用」,但是他又表示:「不过我对读书也没什麽兴趣,去
    当兵就可以不用读那麽多的书,凡事听人家的命令就好了,不用太花脑筋想事情。
    何况,到军校读书也不用花钱,而且还有薪水拿,退伍後又有一堆军公教福利,还
    有价钱比较稳定而且便宜的军公教福利中心----可惜在我进入军校的第二年就被撤
    消了。虽然是这样子的情形,不过当军人的生活还是很稳定,又能学到很多新的水
    电修理技巧,反正只要我把这种东西给学好学通就好了,任何时代都需要水电工,
    我也不怕饿死。」----很有趣的是,现在的传记文学家都似乎没有读过这段话似的
    ,而宁愿把他给塑造成一个完全相反的人物,连最近的一部电影还找了一个身高六
个完全相反的人物,连最近的一部电影还找了一个身高六
    英尺五英寸,容貌英俊的着名偶像明星来扮演他的角色。所以我不得不在这里抗议
    一下:我们盎国的商业传统老是这样为了市场而窜改历史的作风真的是该修正一下
    了。(不过本人倒是十分喜欢那位扮演我的男演员,虽然他长得比我当年还要英俊
    了一点,不过还没有像是其他角色那麽夸张离谱就是了----除了王将军以外,演潘
    秋将军的演员也未免长得太瘦了一点,演公主殿下的女演员也未免演的太柔顺了,
    但最夸张的还是演庇求若夫将军的演员,竟然找了一个众所公认的娃娃脸小男生,
    看起来好像比王任远还要年青……我真是老了,实在想不通这部电影为何会卖座的
    。而且卖座就算了,竟然连得十二项盎格罗尼亚奥斯卡奖与高卢坎城奖……。)

    因此,这样的一位人物在一连串难以想像的际遇下成为军事领袖後,却依然不
    放弃他的初衷,至少他在有生之年一直如此表示想要在成事之後,归隐回乡的意愿
    ,而且并不是只是说说就罢了,是真的做这种随时离开许多人努力了一辈子却不一
    定要得到的位置的准备。不恋栈权位是件知易行难的事情,因为在许多情况下,一
    旦被请上了轿车就等於误上了贼船,想下来也无法下来,更何况上面往往舒服的让
    人忘记了那辆轿车其实是在深夜中不开车头灯的在悬崖边缘上疾驰,而开车的却不
    是电脑,而是那位被请上轿车的人,如果那个人因为车上的座位太过於舒服的话,
    可能还会睡着。我个人不认为大家都应该拒绝被请上轿车,因为在很多情况下,我
    们都需要一个司机。只不过这位司机必须要有足够的智慧与准备工作,否则他的工
    作岗位是不会那麽容易的就可以换人的,并且就算换人也不至於影响到他的生命安
    危。所以这样的工作不是那麽容易做到的,很多古圣先贤都做不到。如果说王任远
    真的有什麽过人之处的话,那麽就是他的确做到了这一点。应该说这是他的远见之
    一,因为他的健康情况有问题,所以这方面的制度与继承人培养工作也就显得十分
坛腥伺嘌ぷ饕簿拖缘檬?
    重要。无论他是站在那一点来考量的,他的继承人确实选的不错。

    在军事能力上,虽然他的确是个众所公认的全能型天才,几乎各种层面的军事
    知识和活动都十分精通,但是他却自认这并不是他个人的能力所至,完全是他的部
    属们的才能,他只是听从他们的意见而已。由於出身低层官兵,所以他对於基层官
    兵的福利十分在意,但是也懂得如何用赏罚与宽容来激励各阶级的军官尽其所能,
    更不用说知人善任与重用度外之人,并且待人亲切诚恳的态度了。因此,在他的领
    导下,国际军的士气始终高昂,并且这也成为国际军能够迅速消化国协军战俘,使
    其成为强化自身实力的要素之一。此外,他重视情报作战,善於非正规作战方式与
    心理战术,尽量发挥己方的长处,避免与敌方正面交锋,几乎古往今来所有名将的
    素质都集於一身。不过他个人却不认为如此,常常向人表示道:「我只是照着乾爹

    (上官墨玄)与老前辈(单于卫)所教导的那样做而已,而且还做的不好。」由於
    这样的想法,使他对於教导他如何带兵作战的上官墨玄和单于卫有种学生担心被老
    师叫起来问话的畏惧感,因此当初在获知是上官墨玄领兵时,几乎方寸大乱,结果
    影响部下,造成了一股不必要的恐慌与许多错误的判断。幸运的是,在第二十次安
    宇恒星系攻防战之前,上官墨玄遇刺重伤,国协军主将换成别人,国际军才得以恢
    复信心。

    而王任远的麾下将领也几乎都是能够独当一面的将领,这不是每个军事领袖都
    能做到的,而且首先的要素就是「没有包袱」。而在这个方面,国协军却有太多的
    包袱,而且多到已经早就成为严重的但是却也早已习以为常而很少有人发现的程度
成为严重的但是却也早已习以为常而很少有人发现的程度
    ,只有参与决策的人才能完全的了解这种状况,但是却很难被局外人所感同身受的
    ,结果很多对於当局者来说是不得不如此的决定,都被认为是难以置信的愚蠢。结
    果,这些包袱严重剥蚀与限制了国协军将领们的能力,而这个比较更成为了影响这
    场会战的绝对因素。

    当然,这种情况也并非完全的无可救药,国协军所需要的是一位强而有力的改
    革者,而这位改革者的背後一定得有强而有力的政治靠山,或是两者合而为一。不
    过国协军的总指挥官上官复伦一级上将并不是这样的一个人物,因为这样的人物一
    定是个野心勃勃,城府深沉的阴谋家,这距离上官复伦的个性实在是太远了。

    ----其实,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虽然出身与成长的环境有所差距,上官复伦
    的个性其实和王任远有些类似。

    如果要了解国协军的话,就必须了解何谓的「太阳系军官团」。理论上来说,
    并非出生於太阳系的将领就一定可以加入这个小圈圈,实际上这个小圈圈的入围标
    准还要比成为盎国的「士绅(gentry)阶级」还要困难,因为後者可不需要血统和
    师承,只要有钱并且对国家有功即可。此外,盎国士绅的头衔可能高达「公爵」,
    但并不是可以世袭的,下一代若是想要继承长辈的爵位的话,就必须自立门户,这
    种自乔治一世(盎国一任王)以来所立下的传统风气甚至影响到皇室本身,所以盎
    国历史上有很多「偷跑」出去的王子或是公主,多到让外界误以为这就是盎国皇室
    训练下一代王储的办法。


    但是「太阳系军官团」和盎国士绅就差了很多,虽然现在有很多人都觉得两者
    实在是差不多,其实不然。太阳系军官团在国协军中是个抽象的名词,要让那个圈
    子承认一名将领是属於他们的那一员,必须拥有很多家世上以及师承上的条件,而
    且还因此而在自己的内部分成很多级别。虽然没有明确的,成文的法规,但是要从
    某一层级升到某一层级,必须经过数代的努力才行;而要从某一层级降到某一层次
    ,也必须经过数代的堕落才行。而所谓「努力」和「堕落」,在太阳系军官团中是
    要看家族的「官位」与「功勋」而定,而且前者是绝对的重要。但是有一点是必须
    了解的:要被整个太阳系军官团所承认才行,「自认」或是被太阳系军官团以外的
    人所「公认」是不行的。比如说:川中治也将军,虽然他被外界认为属於太阳系军
    官团,但其实他在那个圈子内来说,根本只能算是「哈雷慧星」,如果他不是上官
    墨明所承认的学生的话,依照他的家世(父亲只是世袭的佛教僧侣,曾经担任过随
    军僧人,军阶当然只是「少尉」。),是根本不可能在国协军中迅速的出人头地的
    。----所以在国协军青年叁杰中,川中治也是距离下层官兵最为接近的一人。

    如果川中治也算是太阳系军官团的外围代表的话,他的智囊何军圣算是站在「
    冥王星」上面----因为他的祖上叁代中,曾祖父何彰德不但只是少校,而且也只是
    苏黎世军校第五十八任校长何勃孙中将最小的儿子,而且还差点只是「非婚生子女
    」。虽然这种家世根本不关何军圣的个人能力,但是拥有一个算是出身不正与只是
    校官级的祖父在他的人事资格上来说,是个很大的障碍,更何况他又是一个不善於
    与人交际而闻名的将领,所以他能进入将官级是因为除了运气好以及川中的帮忙之
    外,也是因为他的个人能力所至。


    威尔翰.封.易北将军和玛瑞阿.安缀亚.班涅德投将军理所当然的就是太阳
    系军官团中的「水星」等级了,虽然他们的祖上都是累世名将,但是由於他们的母
    系长辈并不是完全的出自於在太阳系出生的将官阶级,所以还没到「太阳」。要比
    「太阳」的话,上官复伦才算是货真价实的「太阳」级,而且还是太阳的核心。

    上官复伦的家世之显赫,不是叁言两语就可以道尽的。首先上官家族原本是震
    旦帝国的贵族,第一代上官辕  是名列云凌馆开秩叁百六十五将中第两百叁十四人
    ,官位是「梁州刺史兼诸道兵马司行军校尉水师提督同平章事」(注:「水师提督
    」等於震旦帝国的「宇宙舰队司令」,该「水师」并不是真的「水师」。),也就
    是当年的那些跟随震旦帝国一任帝太祖公孙震旦一起打天下的开国名将之一,所以
    世代都是获准身被黄马褂的贵族,属於特等门第。後来在行星国协成立时,国协军
    创立者百里先锺为了增加实力与达成统战目的,全力吸收震旦贵族来做为国协军将
    领,因为一个贵族除了军事上的专业知识以外,还有个人的私人武装部队(团练)
    。所有的贵族都至少有一人被吸引进来,但是只有上官家族例外,加上上官浒营曾
    经义释百里先锺,并在得知百里先锺成立行星国协後引咎自尽,所以上官家族也就
    更为赢得百里先锺的尊敬与重视。同时也因为如此,震旦帝国第十一任帝(宣宗)
    公孙儆砻也就更加重用上官家族,加重他们手上的兵权。公孙儆砻死後,其子公孙
        (十二任,「幽帝」)荒淫,结果被不堪虐待的宫女们所暗杀身亡,而继承人
    更加等而下之,於是导致「六主之乱」,最後由公孙儆砻的孙子公孙康蒲(二十任
    ,「世祖」)所平定,而其中当然少不了上官家族的协助,所以此後可以说是上官
    家族更加为震旦帝国皇帝所重用,可以说是上官家族的黄金时代。但是到了震旦帝
    国的第叁十一任帝(灵帝)公孙  芒在位时,由於上官鞅石在出任宰相後主持变法
    革新,有意和国协谋和与导入比较现代化的君主立宪议会制度,结果被政敌诬以谋
    反,使得上官家族被诛连九族,只有上官鞅石的族侄上官自由(原名上官忾)一人
    逃生,投奔到行星国协。由於国协自百里先锺以後一直以上官家族为全力争取的目
    标,所以上官自由也就受到国协方面的重用。因此自上官自由以下,历经上官民主
    、上官平等、上官尊雅、上官奉先、上官师贤各代,无不为国协政府鞠躬尽瘁,死
    而後已。(其实光看前几代的名字就知道上官家族对於国协的忠诚度了。)到了上
    官墨明(上官师贤子)这一代,起码在国协内,上官家族已经等於「显赫」的代名
    词了,而且为了维持上官家族的继续显赫,历代上官家族的长辈都对十分注重下一
    代,尤其是对於「嫡长子\嫡长孙」的教养。----但是对於其他的子孙倒是采取自
    由放纵政策,何况上官家族在迁入国协後一向是合法的子息稀少,世代单传,直到
    上官师贤时才开始大幅增加。

    ----之所以强调「合法的子息」,是因为在无论在何处何时,总有少部份有钱
    有办法的男人拥有几个情妇的。在允许一夫多妻制的震旦帝国,上官家族的男人想
    要几房姨太太就有几房姨太太(但明文规定不能比皇帝多,而皇帝则不可以少於叁
    千),所以也就没有这种事情发生。虽然後来投奔实行一夫一妻制度的行星国协,
    但是多年的积习无法马上改正,因此直到数代以後才收敛了不少。而永远没有人敢
    确定「非法的」上官家族子孙会有多少,因为这个秘密早已跟着当事人进入坟墓里
    面了。

    所以要成为「太阳系军官团」,并不是那麽简单的事情。同时,我们也可以看
    的出来上官复伦所受到的压力之大,而且据国际方面所获得的情报分析指出:上官
    的出来上官复伦所受到的压力之大,而且据国际方面所获得的情报分析指出:上官
    复伦对於那些有关於上官家族的风言风语感到困扰不安。虽然他十分清楚他的家族
    成员们穷奢极侈与挥攉成性的作风,不过他并不引以为意,因为他认为日後一族之
    长的他一个人独善其身就可以了。何况父执辈们都是身处高位的高级将领,国协军
    对军人福利一向优厚,所以也没有什麽不可以。----虽然上官复伦有时候觉得很奇
    怪为何还会发生兵变而已。不过兵变的官兵都是训练不良的二线部队,而且上官墨
    明向他解释这是由於自从国协废除徵兵制,改为实行募兵制的结果。因为是募兵制
    ,所以被社会所排斥的残渣也就大量流入军队里面,而这些残渣好逸恶劳,不堪教
    养,并且连带的影响到军校生的素质。比如说,曾经有个学生企图早点毕业,靠逢
    迎拍马的手段从上官墨玄那里骗取了模拟战棋考试的考题,然後用作弊的方式和不
    正统的作战计划来蒙混过关,结果被上官墨明所发现。由於上官墨明一向痛恨这种
    偷懒的作风,所以下令废除苏黎世军校传统上的模拟战棋考试。虽然上官复伦在那
    天正好因为军官班的午餐食物中毒事件而躺在军校附属医院的加护病房内而没有去
    在场,不过他完全相信祖父的解释----从上官墨明气得差点脑血管破裂使得祖孙两
    人一起住进加护病房这件事就可以证明那个学生(上官复伦不屑去知道对方的名字
    )的恶劣态度。因此,这些社会残渣造成了国协军的问题,既然原因如此明显,那
    麽上官复伦也就没有继续深究下去。反正他的军事化家庭教育告诫他只有社会上只
    有两种人:一种是孺子不可教也的朽木与粪土,一种是人不学不知义的材料,而永
    远只有前者才有可能成为国家的栋梁,只有封建专制政府才会让粪土与朽木型的人
    物登上高位,而行星国协是民主国家,政府里面是绝对不可能出现这种东西的,所
    以要绝对服从民主政府的权威。更何况身为军人,服从就是天职,而且无论在任何
    一种情况下,服从长辈就绝对不会犯错,因为长辈们能够残酷的现实环境下活到现
    在,已经证明了他们才是最适合生存的人,而聪明的人应该向他们的经验学习。只
    有自作主张与自以为是而且孤芳自赏,靠着一点小聪明就以为无往不利的躁进虚妄
    之辈,才会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架构一些空中楼阁性质的理论。在这种情况下,上官
    复伦实在不懂为何有人会把他祖父所痛恨的行为给冠在他祖父的所作所为上?於是
    他很难过的发现原来嫉妒上官家族的人竟然是如此之多,所以他就更应该戒慎小心
    ,以免让人找到藉口而去大  渲染,用来破坏上官家族?名声。

    在私人生活态度上,由於休闲与娱乐对他来说是等同腐蚀心灵的享乐主义,因
    此他可以说是毫无任何私人兴趣可言。也许所谓的「书法」是唯一的例外,因为他
    的曾祖母上官老夫人认为用刷子(毛笔)写古代的象形汉字有助於培养道德,所以
    上官复伦也就常常练习书法。据喜爱音乐与艺术的塔成科将军说,上官复伦的毛笔
    字是可能是全国协军中最好的一人,尤其擅於狂草。(莱瑟斯特注:当时也只有塔
    成科一人十分在意到这个情报,王将军也就问他为何如此在意这种不重要的小事,
    塔成科也说不上来,事後我们才知道塔成科的想法。----他常有这种直觉上的敏锐
    灵感,但是却缺乏组织能力,所以也往往无法让人清楚的了解他的目的。)

    ----也就是因为上官复伦的个性是如此极端的保守与顺从,所以这也就造成了
    国际军对於他的思想模式和动作有了相当的掌握,但是也同时造成了一个盲点,使
    得作战时出现了许多临场变化,而这个盲点则稍後在讲述战役进行经过的时候再加
    以详述。

    在做事态度上,上官复伦是个标准的全盘接收型的人物,别人的话只要是合乎
    逻辑的,或是合乎权威的,要不然是合乎他的家族利益的,他就把这些意见给归入
    逻辑的,或是合乎权威的,要不然是合乎他的家族利益的,他就把这些意见给归入
    作战计划内,不过对於互相矛盾的意见则缺乏整理的能力,所以他就往往用最为妥
    协的方式来做处理。虽然他对於基层士兵的心理与所面对的环境缺乏适当的了解,
    但他自认他所做的一切作战计划都考虑到了全体官兵们的生命安危。同时他也考虑
    到敌方官兵与人民的生命安危,并且认为只要是人命都是宝贵的,所以一切可能会
    造成大规模破坏或是人员牺牲的战术与战略都是上官复伦所尽量想要避免的,也因
    此他宁愿采取反应上或许较为迟钝,程序上较为昂长、复杂、与浪费的方法来获取
    胜利。在用人方面,上官复伦绝对尊重有才能的人物,但他会考虑到国协军中所谓
    的「排队关系」,不会马上就重用某个新人,以免破坏部属们之间的和谐。此外,
    他习惯高估对手的实力,以免过於主动而陷入敌军所布下的陷阱。同时他信任他的
    参谋们的情报分析能力,而情报的来源与正确与否则由参谋们来做选择。若参谋们
    的情报分析出现不同的结论,上官复伦往往能选择出最接近正确的选择,只是他需
    要有足够的时间来加以思考而已。换句话说,他并不适合执行指挥作战行动,但是
    却因为家世关系而被国协军方安排在不怎麽正确的位置上。也许正如川中治也在事
    後所说的:「如果上官复伦不姓上官的话,他的军事成就可能更大。」

    前已言之,王任远和上官复伦有一点相似之处,那就是他们都对於旧式的道德
    价值观念的重视,并且他们都是在思想上与家庭教育方式上十分传统的环境下成长
    的。不过,王任远的成长环境可以说像是安宇恒星系五号行星上的几乎终年冰封的
    大雪漠,而上官复伦的成长环境则像是四季如春的温室,而这样的差别更进一步的
    影响了他们的战略与战术取向。----其实也是国协军与国际军的主要战术方式的不
    同,尤其是後者并不是一般所认为的那种专门只会打游击战的那样简单。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8.139]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1.19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