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Fworld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champaign (原野), 信区: SFworld
标 题: 大宇宙战争年代志8.2-3
发信站: 紫 丁 香 (Thu Sep 30 19:33:22 1999), 转信
大宇宙战争年代志
卷叁第八 章 之二
第八章 之二 走在这场战役的前面(C)
从理论上来说,战术方式并没有高下的分别,只有适不适合其所运用的时机与
环境的问题。所以战术方式无所谓「正统」或是「不正统」,只有「实用」与「不
实用」。但是,从古往今来的战史上,我们往往找到很多将领为了保护所谓的「正
统」战术,而忽视它的不实用性,结果造成重大损失的前例,而这样的情形一再发
生,为什麽?
道理很简单,由於军队中最为讲求纪律与组织,所以凡是纪律严明的军队都是
一个思想意识形态上十分保守的社会,无论官兵都是整体社会上最为顺从的族群。
因此,战术方式的变革往往是将领们经过世代的经验累积下一点一滴的达成的。无
论武器技术上的变化有多麽明显,只要该军队从未遇过战术上决然不同的对手,否
则在战术上来说就不会有什麽太大的变化。同时,军队往往为了让官兵们养成绝对
服从甚至等於绝对盲从的个性,以便能在无法控制的局势下控制住最基本的秩序。
正如罗马古训所说的:「有理性的军队将是一盘散沙,让士兵们有头脑则是亡国的
预兆。」而这就是古今皆然的军事管理原则,所以也就更加限制了将领们的思考范
围。此外,培育一支军队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与物力,所配备的武器往往是跟随着
同时代的战术需要而设计与制造的。但是这些武器不一定马上用得到,结果常常是
在等到它们派上用场的时候,战场环境已经有了些许甚至十分巨大的变化。因此在
武器性能的限制下,即使将领们知道该如何去做,也无法能够使用其他的战术方式
。最後一点原因更是重要:军队是最为讲究荣誉感的团体,所以过往的光荣往往形
成一种不自觉的负担,结果给予人一种虚幻的印象,以为过去一直行之有效的战术
方式一定永远正确无误。
国协军所遇到的就是这样的情况,而军队中的派系化问题也就更为加深了这个
趋势,因为在一个以师承与家世做为升迁标准的军队中,「有乃父(师)之风」更
是重要的做事原则,而这更加限制了将领们的思考范围。----身处如此的环境,却
能够有所突破的人是很稀少的,而且就算有了这种人,他们往往也不会在一个被认
为是和平稳定的时代中受到重视。因此除非国协已经无将可用,否则他们也不会受
到重用。但对兵多将广的国协军来说,将领的个人能力并不重要,重要的国家生产
力能不能够制造出比对手所能摧毁的装备?
力能不能够制造出比对手所能摧毁的装备?
因此,国协军将领很少有意图在战术方式上进行重大突破的人,而他们宁愿依
照经过多年与震旦帝国与斯拉夫尼亚帝国血战而得到的经验与教训所发展出的一套
被认为是军事学正统的战术方式。何况这套战术方式也的确有其光荣与长久的传统
:首先,它是由震旦帝国开国皇帝公孙震旦所发明的,并且用来统一宇宙;接着,
它也方便好用(国协军自认),且具有无上的震憾力。这种震憾力不仅能够威吓敌
方,更能给己方一种安全感,所以也就更加显得无可替代。这套被国协军将领奉为
「正统」的宇宙舰队战术就是俗称的「上官八阵」。
虽然并非是由上官家族所发明的,而且真正的发明人是公孙震旦,但在以前的
一些政治考量上,「公孙震旦」是个惹人厌恶的名词,所以这个光圈也就改为戴在
上官家族的头上,何况要不是当年上官自由投奔国协,盟国也不可能获得完整的宇
宙舰队阵形变化方式。在此之前,无论是国协、盎国、斯国、高卢等国的宇宙军都
是从零干起,靠无数将士们的鲜血从战场上得来的经验与自行摸索,才各自发展了
一套与震旦军大同小异的战术方式,不过仍然无法和极富阵形变化的震旦军进行正
面对抗,或是能够完全的理解震旦军宇宙舰队在作战时的战术运用程序。所以很多
战役都是盟军在拥有兵力上的绝对优势下,呆呆的看着震旦军的宇宙舰队把盟军舰
队给予以重创後从容而退。虽然这些例子都有极其复杂的政治、人文、情报与军事
上的因素,但是在对内宣传时则需要一个显而易见却不伤害己方与友军面子的理由
,因此「震旦战术」成了一种代表邪恶、恐怖、神秘、无敌而且神秘的代名词。因
此当上官自由把这套战术的完整运作方式给带到国协之後,盟国才逐渐的了解到该
如何完全破解「震旦战术」的方法。理所当然的,国协方面并不很希望和其他盟国
完全合作,所以它就把这个秘密给保留了将近一个世纪。从此在宇宙军战术研究上
,国协便一直领先各国的脚步,而也就在这个情形下,养成了大多数国协军将领们
所认为「正统等於无敌」的想法。
顾名思义的,上官八阵一共分成八种基本阵形:四武冲(盒形阵)、双首鹫(
各个击破战术)、乌云泽(球形阵)、阴阳符(斜面序列)、常山蛇(锥形阵)、
金锁门(碗形阵)、天地人(迂回包抄战术)、羽鳞介(板形阵)。後来到了上官
师贤(上官墨明、玄兄弟之父)担任苏黎世军校校长时,把上官八阵给简化成叁种
基本队形变化,好让军校生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战术的运用原则。後来,这
叁种基本队形变化被上官墨玄用来做为组织国协军的舰队师编制的基本,只是他这
项成就被他的长兄兼且长官上官墨明拿来做为自己的成就而已。
以下就是这叁种基本宇宙舰队队形(不是阵形)变化:
一、板状队形:
这种队形还分成「正方形板状队形」、「长方形板状队形」、「圆形板状队形
」、「椭圆形板状队形」、「正叁角形板状队形」、「直角叁角形板状队形」、「
突出\内凹板状队形」、「不规则板状队形」等,可以说是叁种基本队形中变化最
为多端者。它的好处就是整个舰队师可以全战面同时挺进,互相提供支援以及保护
,同时由於身边就是友舰,也能够给予己方一种安全感与信任感。不过,它必须经
过十分长久而且严格的训练才能提升正面的火力,同时也很容易被线状队形所穿刺
过十分长久而且严格的训练才能提升正面的火力,同时也很容易被线状队形所穿刺
过去,但是自负於训练精良的国协军中的正规集团军指挥官们仍旧喜欢经常使用简
单这种队形来进行舰队战。
二、线状队形
这种队形就是整个舰队师的行列化成一条舰首跟着舰尾的队形,除了比上一种
队形有更为简单的排列方式之外,更因为富有机动力与火力上的组合优势而适合突
进的作战任务。不过,它的缺点就是正面的打击面太窄,只有穿刺进入敌阵内的时
候才能发挥舰侧的火力打击,而这个时候也是它最容易被四面夹击的时刻。因此,
除非敌我双方的舰队已经十分接近,国协军将领们是不会随便考虑使用此一队形所
组成的阵形来正面突进或是绕道迂回敌军的。
叁、球状队形
这种队形就是全舰队师一律把舰首对外,舰尾彼此相对的舰队排列方式,专门
用在防御对方的线形队形进行正面突进或是迂回攻击的时候。由於它在防备上毫无
可以迂回的空间,所以防护力最大。不过,一旦敌军使用大口径舰炮进行轰击时,
这个队形很容易就会被瓦解。
所以,国协军在战术运用上完全看在敌我两军对於队形与阵形变化上的所掌握
的时机是否正确以及彼此的官兵在训练度上差别。而这些队形组合起来的各种变化
就是「上官八阵」的阵形变化原则,只是从师级兵力拓展成军团级甚至集团军级的
兵力罢了。
也因此,宇宙战舰的「通讯」与「侦测」仪器的性能也就格外的重要,而国协
军一向是这方面的佼佼者。
讲求实际效应、尽可能的发挥武器威力的极限、以及尽量回避敌方的正面是国
际军的宇宙舰队战术运用的叁大原则。同时,为了简化战斗程序上,以便达成战术
上的灵活运动性,国际军宇宙舰队扬弃了国协军式的「舰队师」编列,按照单于卫
在「小舰队运用」这本书中所附加的舰队编制原则,并且又在贝西尔.胡伯爵士的
协助下,仿效盎国皇家宇宙舰队( RSF)的「军团制」,混合了斯军的「混合旅」
的组织方式,创立了所谓的「联队制」。
在国际军的团队制度下,首先由叁艘同一等级的舰艇组成一个「战队」,这是
最基本的单位。接下来是由叁个战队所组成,然後加上一艘指挥舰的「分队」(十
医 艇)。再来是由叁个分队和一个「王牌战队」所组成「中队」(叁十叁艘舰艇
);顾名思义的,「王牌战队」是由全部是王牌舰长所组成的一个战队,并且这叁
艘由王牌舰长们所指挥的战舰中,其中有一艘是中队指挥官座舰。然後再由叁个中
队和一艘指挥舰所组成的「大队」(一百艘)。大队之上是「联队」,但是往往由
於为了掩饰真正的实力,以便於对内宣传或是对外宣传,这些「联队」都被称为「
舰队」或是「方面军」。这些联队所管辖的中队则最少有两个,最多有六个,而且
大多数是临时编配与任命的,它们的中队数量和舰艇种类比率则视其作战任务而定
。联队以上则是真正的「舰队」,而它们的名称不是「出击」、「攻击」、「袭击
。联队以上则是真正的「舰队」,而它们的名称不是「出击」、「攻击」、「袭击
」、「进击」、「反击」、「重击」之类的名称,而是「A」、「B」、「C」、「D
」、「甲」、「乙」、「丙」、「丁」、「子」、「丑」、「寅」、「卯」、「
」、「 」、「 」、「 」、「α」、「β」、「γ」、「δ」、「 」、「
」、「 」、「 」等字母或是天干地支来作为区分。不过通常在国际军中都是用
该舰队指挥官的姓名或是绰号来称呼该舰队的,比如说:「庇求若夫( )舰队」
、「蜜蜂(或塔成科)( )舰队」、「潘秋( A)舰队」、「天才(武进益自称
)(甲)舰队」。而这些舰队往往是战略性质的编制,负责某一中层战略上的作战
任务,训令指挥各联队完成个别的战术目标。最後的就是总指挥官王任远将军,他
的职位名称是「第一舰队总司令」。
所以总括来说,国际军的编制如下:第一舰队、舰队(又称「单字舰队」)、
联队(「双字舰队」或是方面军)、大队、中队、分队、战队。而国际军的「联队
」和 RSF的「联队」却往往被人搞混,「舰队」更不是那麽一回事。 RSF的联队等
於国协军的「军团」〔一万 医 艇〕,而国际军的联队,则大概只有 RSF的一个「
特遣战队」〔200 600艘〕。但是大同国际的宣传部门往往在翻译这些战况给盎国
官方时,避重就轻的不提任何「舰艇数量」,而是直接把中文上的单位给直译成英
文,,所以这往往造成一种「国际军专门以舰海战术来取得胜利」的恐怖印象。
其实这也就是国际军的目的,并且他们还仿效斯军的传统战术,常在战场空域
中布置了大量具有攻击能力的「模型舰艇」,也就是「载人舰艇型无人炮台」,或
是没有攻击能力,也就是真正的模型舰艇,要不然就是由雷射投影器所投射出来的
舰艇型立体影像。这样做的目的除了使敌军误判实际防御的纵深与宇宙舰队的实力
以外,还常常配合人造太阳风磁暴,诱使敌军走入预设的雷阵中。这种战术的绰号
是「幻灯片」战术,也是斯军将领抒兹达伦所最喜欢使用的作战方式。在第十八次
安宇恒星系攻防战时,他利用这种战术把国协军第八十八(虎贲)集团军给全舰队
诱入雷阵中,使得安宇军的宇宙舰队尚未与国协军的宇宙舰队交锋,便已经取得了
胜利。在第十九次安宇恒星系攻防战中,他运用这种战术诱使国协军第六(幽灵)
集团军的第二和第叁军团彼此自相残杀。
除此之外,抒兹达伦也惯用机动性布雷的方式来阻扰敌军舰队的行进,并且更
是通晓如何设置各种陷阱的将领,因此他也就有了所谓「陷阱之王」的绰号。而和
一般斯军将领不一样的是,他没有那种斯国人特有的热血与进取精神,而他更是常
说的话是:「最佳的攻击即是防御。」
其他的国际军名将各有自己的一套战术模式,其中可以分成下列几种。
首先是庇求若夫将军所常用的作战方式,而这又要分成两种基本模式。当己方
少於对方时,他就使用「双首鹫阵」。先把自己的舰队给分成四个主要的部份,其
中有两翼会先行延展开来,分散敌军的注意力。接着他投入精锐,把敌军阵列给切
割成数块,然後用预备队支援各个前线,逐一击破。当己方多於敌方时,他就先行
派出少数 в盏星敖会嶂髁τ鼗匕鼻卸系芯 各个方面的交通线以及
通讯网路,最後围歼敌军。
接着是武进益,他最喜欢的作战方式是集中火力,摧毁敌军防御面上的一点,
接着是武进益,他最喜欢的作战方式是集中火力,摧毁敌军防御面上的一点,
然後派遣突巡编队快速挺进这个缺口,任意扩大战果。
再来是塔成科,他最常用的战术也有两个:一是趁对方尚未排列好阵形以前,
快速挺进,深入渗透到敌阵里面,大肆制造混乱,让敌军自行崩溃;一是诱敌深入
其事先设下的口袋阵地,将敌军一举围歼,或者任由他们溃散逃亡,然後率军在其
後追击。无论是那一种方式,塔成科不是带头打前锋,就是尽量身处前线。而他的
旗舰都是改用色彩极为鲜艳明显刺眼的红黄两色的虎 圆释孔埃蛭玫形?
双方都能够同时把他给认出来。塔成科认为一个指挥官应该身处最危险的地方,这
样部下才会有最为高昂的士气,同时他还要让敌方能够马上的认出他後,会感到恐
惧与慌张。----而他也的确达成了这个双重目的,在他一生中所指挥的无数场大小
战役里面,很多次都是因为敌军看到他的旗舰而自行崩溃。
以上所举的都是国际军的常用战术,而王任远除了混合使用这些战术以外,也
自创了两种非常极端不同的作战方式。由於王任远对自己所「发明」的战术都没有
什麽信心,觉得他只是略得一些上官墨玄与单于卫的皮毛,然後画虎不成反类犬的
东西而已,所以只有在他认为必要的时候才会使用。虽然如此,这两种奇特的战术
仍旧被他的崇拜者们称为「国际军的压箱法宝」,而本人实在很幸运的「算是」亲
眼见到其中一种「法宝」的使用经过。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8.139]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43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