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Fworld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CIA (蝴蝶玫瑰), 信区: SFworld
标  题: 星门2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6月30日10:10:51 星期六), 站内信件

他逐渐了解了“星门”——它是什么,有什么用,以及它的历史和现状。最后,蒙蒂问
了个问题:“它里面有些什么?我是说‘星门’或者‘虫洞’,如果进到里面会看到些
什么?”
刘教官犹豫了一下。
“不知道。”他说,“我们做过实验,打开了‘星门’,也曾经送进去一些东西,包括
各种探测器,但没有任何物质可以从另一端出来。除了光。甚至光束的通过也不是一帆
风顺的,我们可以看到‘星门’对面的图像,但图像非常不清晰,这说明它的内部必然
有某些东西存在,”他顿了一下,“但我们还不知道那是什么。”
房间里静了下来。
“有没有试过,用……比如说绳子拴着那些探测器,然后再放进去?”蒙蒂又问。
“你以为是在钓鱼啊?”有人叫道。大家都笑了起来。
蒙蒂也笑了。但李翔没笑,他注意到刘教官也没有。等到所有人的笑声停止了,刘益开
口了。
“我们试过,”他说,“但绳子断了。”
#
 
后来,在飞行训练的时候,李翔还在想着刘益的话。但最后他还是摇摇头把它抛在了一
边。
他们开始学习驾驶飞船——那艘特别为“星门”制造的小飞船。它完全由人的意识控制
。比起他们从前驾驶的战斗机,它更小,更灵活,也更坚固。他们练习得很刻苦。
飞行训练开始的时候,刘益告诉他们说经常会有一些测试,根据他们的表现打分,基地
的记录是34000分,他希望有人能够打破它。几次测试之后,蒙蒂和莉迪的激烈竞争逐渐
成为大家注意的焦点。他们的成绩非常接近,而且都名列前茅。他们你追我赶,互不相
让。但最终蒙蒂赢了——他在最后的一次测试中以微弱的优势战胜了莉迪,并且以5467
0分打破了基地的记录。
但他只是第二名,第一名是李翔,112730分。
#
 
第二天,李翔被叫到了基地办公室。大家都知道那意味着什么。

李翔静静地站在广场上,站在他的飞船旁边。那天是5月9日,星期一,阳光明媚,晴空
万里。他看了一眼自己的飞船,然后又转头看前面。耀眼的阳光使他眯起双眼。“星门
”就在那里。
“星门”就在那里,悬浮在半空中。它和李翔的想象有些不同。它是圆形的,直径大约
两米。它一直在缓慢地旋转。如果仔细看的话,你会在中心部分发现一些模糊的图像,
似乎还有些人影晃动,但无论如何都看不清。那是莱顿基地的另一部分,“星门”就通
向那里。透过边缘部分,你可以看到它背后的东西——卡西米尔电容、奇异物质发生器
、形状古怪的支架和不停忙碌的工作人员。所有这些图像都被扭曲压缩在它的边缘部分
。越靠近中心,影像就越淡,最后消失。
许多人认为“星门”是没有厚度的,他们错了。李翔特地到侧面去看过,它大概有二十
厘米这么厚,就和它的边缘一样,你可以透过它看到对面的东西经过扭曲压缩之后呈现
在你面前,就像透过一块没有固定形状的玻璃透镜。
李翔看了看表,还有大约10分钟。他整了整衣领,戴上手套,然后转身登上了飞船。
船舱很小,李翔挤了进去。他在座位上坐好,戴上头盔,关上舱门,小心翼翼地检查了
一遍仪表。他有些紧张,全身上下都紧绷着。他深吸了一口气,然后呼出,接着他按下
了旁边的红色按钮。
一股暖流传遍他的全身,周围有些轻微的振动,他眼前的视野一下子全变了。
“这里是指挥台,是否一切正常?”耳边传来刘教官的声音。
“是的,一切正常。”他回答。现在他已经意识不到飞船的存在,他可以直接看到前面
的景象。
有人站在前面冲他挥了挥手,是蒙蒂。他伸出两个手指摆出“V”的字样,嘴里还说了些
什么,从口形看大概是:“臭小子,祝你好运!”
李翔笑了笑,也挥挥手说谢谢。但蒙蒂显然看不见也听不见,他走开了。
其实,这些话在刚才他们都已经说过了。就在上飞船之前,李翔一个接一个地和他们握
手、拥抱,吉诺——那个印度人非常激动,他差点哭出来。只有莉迪,她独自站在一旁
,当他们的视线交错的时候,他读懂了她目光中的含义。和她字条上的话是一样的。
#
 
那天夜里,当李翔醒来的时候,他发现莉迪正坐在他的床边,静静看着他。
“你一定要去吗?”她问道。
他坐了起来,披上一件衣服。周围很静,远处隐约传来几声婉转的鸟鸣。他看着莉迪,
她的眼睛依然是那么美。
“是的。”他说。
她低下头,没再说什么。
李翔伸手把她拉进怀里,她的身体很烫。
李翔紧紧抱住她。
她用力咬住李翔的肩膀,然后她哭了。
第二天一早,他在枕边发现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等你。”
#
 
时间不多了。
0:07,李翔看了看旁边的钟,0:06……0:05……,他又检查了一遍仪表,一切正常。
然后他发动了飞船……
 

刚开始的时候,一切都很好。
当飞船的顶端接触到“星门”分界面的时候,有一阵轻微的震颤。李翔驾着飞船,小心
翼翼地前进,先是船身,接着是船尾,最后整条飞船都进去了,就好像滑入了透明的油
。他感觉身上一轻,周围静了下来,只有飞船本身发出轻微的噪声。他可以看到四周的
景象——很清楚,但什么也没有,只有灰蒙蒙的一片。在远处,有个若隐若现的光点,
他朝着那里前进。
他继续前进。飞船很平稳,一切都很正常。这持续了一段时间,然后……第一次打击来
临了。
甚至就在打击来临之前,周围依然正常。李翔驾驶着飞船,他似乎看见了什么,在右侧
,在灰暗的深处,有一些更黑暗的东西在聚集,不过他没能看清——他被击中了。
他被击中了。首先是胸部,他觉得被肋骨击得粉碎,内脏受压破裂,溢出黑色的液体,
然后是左手和右手,和大腿和膝盖和所有的脚趾……他觉得身上似乎有无数的钢针在刺
,有无数的炭火在烤。
他昏了过去。
黑暗……无边的黑暗……他飘浮在黑暗之中。
他看见了他的父母。
他父亲在一边,母亲在另一边。
“这小子不爱说话,”他父亲说。
“这都怪你,”她立刻接下去,“都是你的错。”
他们还是老样子。他们在争吵……
 
然后消失了。
他看见了爱因斯坦和霍金。
左边是爱因斯坦,白胡子,白头发,手里拿着一支白色粉笔。
“不可能的,”他说,“镜像穿越……曲率无穷大……引力场……电子剥离原子……压
碎……光速……史瓦西……”他转过身,在背后的某处用粉笔划了一个叉。“不可能的
。”他说。
他消失了。
右边是霍金,他坐在轮椅上,歪着头,对李翔微笑。他发出一种人工合成的低沉的声音
。“因果率,”他说,“时间机器不允许……虫洞……宇宙弦……旋转柱……大自然维
护……真空涨落。”他摊开双手,摇摇头说:“真空涨落。”
他也消失了。
黑暗……无边的黑暗……他继续飘浮在黑暗之中。
他看见了莉迪。
她没说话,什么话也不说。她穿着黑色的衣服,静静地盯着李翔。
她尖叫起来,声音刺耳……她尖叫……
 
尖叫……
 
李翔醒了过来,他看看周围,没有大锤,他摸摸胸口,肋骨也没有断,只是浑身上下依
然疼痛难忍,像针刺,像火烧。他感觉脸上有汗,用手一抹才发现那是血。
尖叫声仍在继续。
他关掉了告警器,开始检查飞船的受损情况:外壳轻度损伤、引擎正常、控制系统基本
正常、传感器严重受损……一切都还好,除了他自己。他想到了爱因斯坦和霍金,他笑
了笑。他又想起了莉迪,他决定继续前进。
“要集中注意力,”他想起了训练手册上的话。“然后稳定航向。”凭感觉,而不是思
考,刘教官就是这么说的,听起来像是《星球大战》的台词。“愿力与你同在。”他试
着念出声来,但听起来干巴巴的。
他找到了那个若隐若现的光点,校正了航向,然后加速。飞船引擎的声音比刚才大多了
,而周围的景象则更模糊,他只能大概看到那个光点。要凭感觉,他想。
飞船继续前进。他脸上的血还在继续地流,它们聚集在下巴上,然后滴落在胸口。他还
是没搞清楚究竟那里在流血,他决定不管它。
他又看到了一些东西,然后挨了一记,这次他本能地往右一闪……胸口被击中,一口血
喷了出来。飞船又停了。
他有些恍忽。但他似乎看见了什么,就在他被击中之前。他摇摇头,努力集中精神。那
些黑色物质,他想起来了,那些黑色物质的凝聚。
我能躲开它,他想。稳定——加速——靠感觉而不是思考,他又记起了教官的话。他现
在有些头晕,莉迪又出现在面前。“这次别再尖叫了。”他说。
他调转了航向,一点一点地向前移动。
然后他开始加速……
 
加速!飞船发出“嗡嗡”的声音。他感觉身体有些重,身上各处火辣辣地疼。
加速!那些厚重的灰色物质似乎向他扑过来,他感觉胸口有些闷。
加速!他又感觉到了力量的聚集,这次他躲开了,虽然飞船发出“彭”的一声,而且剧
烈震动,但他躲开了。
加速!他的血流到了身后的座位上。
加速!第二次、第三次的大力袭来,他又躲开了,虽然飞船在震动,虽然他的鲜血飞溅
,虽然他全身的骨头几乎都要碎了,但他继续前进。
加速!意识开始模糊。
加速!飞船发出轰鸣声,原本模糊的光点迅速变大,就像是迎面而来的一面镜子。
加速!
……
 
周围亮了起来,飞船的轰鸣也突然消失了。他看见了一些东西,一些美丽的散发着七色
光芒的东西。他看到了莉迪……这次是真的。她就在镜子里,在“星门”的另一端。她
正焦急的等待着他。蒙蒂、教官还有其他人也在那里。微风吹拂她的发梢。李翔发现莉
迪的头发已经留得相当长了。他笑了,他伸出了手……
 
又是一次重击……
 

“这么说他最终还是失败了,”她问道。房间里很静,莱顿学院第132期的所有学员现在
都有些激动,他们等着教官的回答。他犹豫了一会儿。
“是的,”他说,“从通常的意义来看,的确如此。他最终没能活着穿过‘星门’,你
可以说他失败了。”他停顿一下,学员们静静地听着。
“但这可能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一次失败,”他突然提高了嗓音,“是对人类社会贡献
最大的一次失败。”
“他没能活着回来,”他说,“但他的飞船终于穿越了星门,带回了全部的记录,其中
包括飞船所受的打击、他所做的全部操作,以及他的所有生理感觉。这都是极其宝贵的
记录。这些记录让科学家们研究了整整三十年。”他拿起桌上的杯子,然后放下。
“在这30年里又有过不少的失败,”他继续说下去,“一代又一代的试飞员前仆后继,
却没有一个人能够再次驾驶飞船穿越星门。人们所依赖的还是只有李翔的航行记录而已
。在对此进行了30年的认真研究之后,科学院终于谨慎地宣布:他们发现了星门的秘密
,他们终于找到了穿越星门的方法。”他停顿了一下。“这次他们成功了!”
“这就是李翔的贡献,”他说,“他虽然没能活着回来,但他给后人指明了前进方向。
人类第一次找到了穿越太空的方法,第一次可以自由地将人员和物质传送到各个殖民地
。在以后一个世纪里,这些殖民地蓬勃发展,太阳系终于真正成为了人类的后院。”
“在这个意义上,李翔获得了真正的成功!”
学员们静静地听着,偶尔做一下笔记。他们都是未来的民航飞船驾驶员,刚开始为期半
年的学习。
“那么,”她又问,“李翔在‘星门’里遇到的究竟是什么呢?”
“扰动。”他说。
“扰动?”
“是的,”他点点头,“‘星门’是一种时空扭曲现象。无论是打开它,还是让它保持
稳定,都需要极大的能量和负能量。它是一个巨大的能量交战场所,其数量级远超过大
部分恒星所释放出的能量。“星门”内的大多数场所达到了能量的稳定和平衡,但难免
有一些扰动。这就像海上的波浪,对整体的大海来说,海面是平的,但行驶中的小舟就
可能随时遇到惊涛骇浪,而这种扰动比通常的海浪又要大不知多少倍。无论是对船体,
还是人类的神经系统,它都有极大的破坏力。幸运的是,人类的第一次实验就遇到了李
翔这样的天才。根据他的驾驶资料,人们发现了这种扰动,并且最终找到了规避它的方
法。现在的‘星门’飞船通常由三个人驾驶:一个人是主驾驶,另一个人负责发现并解
决第一个人的错误,而第三个人则负责他们俩的错误。这是最终的解决方案。这些都是
从李翔的飞行记录发展出来的。”他停下来,喝了口水。
“从李翔的飞行记录看,”他继续说下去,“他总共犯了35处错误。在多数情况下他都
及时解决了,除了最后一次。他的飞行资料被改编成为我们学院的模拟练习,已经通行
了数百年,从没有人可以打破他的35次记录,甚至连接近50次的都没有。我希望你们中
间能有人超过他。”他说完了。
学员们依然很安静,他们似乎在思考些什么。在教官的讲台上,放着那艘飞船的模型,
所有人都盯着它看。
“但这样还是无法解决‘拉郎德21185’的问题。”她说。
“是的,”他回答,“光靠‘星门’并不能让人类触及那美丽的‘绿色星球’——它依
然太遥远。但后来有人想到了其它的办法,也就是——”
“女神的指尖!?”
“是的,‘女神的指尖’,”他点点头,又喝了口水。
“不过这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anti-japan.dhs.org]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21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