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tronomy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eise (旅行), 信区: Astronomy
标  题: 一、太初历(三统历)的编制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10月19日16:05:09 星期天), 站内信件

秦代行用古六历之一的颛顼历,到西汉初年仍沿用不改。由于颛顼历行用已久,据
该历法推算的朔望日期与实际产生较大偏差,时有朔晦时见有新月的现象发生,所
以要求改革历法的呼声渐高。汉武帝元封七年(前104年)遂诏令改定新历。从制
造仪器,进行实测、计算,到审核比较,最后从18家历法中选出邓平等人的八十一
分律历为新定历法,即为太初历。太初历经西汉末年天文学家刘歆改造,遂成三统
历(公元前7年),是为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历法,(20)对后世历法影响深远,
其主要进展有:

其一,以实测历元为历算的起始点,定元封七年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夜半为历元,
其实测精度比较高,如冬至时刻与理论值之差仅0.24日,而春秋战国时期冬至时刻
测定的误差在2—3日之间。(21)

其二,太初历仍然以十九年七闰为闰周,而对于十九年中七个闰月的具体设置,首
先发明了以不包含中气的月份定为闰月的方法。该法不但较好地调节了回归年和朔
望月之间的关系,而且可以把冬至、大寒、雨水等十二个中气与十一月、十二月、
正月等月序一一对应起来,形成固定不变的关系,从而方便了生产季节的推算和应
用。

其三,交食周期是指原先相继出现的日月交食又一次相继出现的时间间隔。食年是
指太阳相继两次通过同一个黄白交点(指太阳视运动轨道与月亮运行轨道交点)的
时间间隔。太初历首次引进这两个天文学概念,并定出明确的数据,它们是预报交
食的最基本概念和数据,虽然其数值的误差还较大。

其四,太初历定出了新的五星会合周期,其精度都比战国时期有巨大的进步。此外
,太初历还正确地建立了五星会合周期和五星恒星周期之间的数量关系。太初历定
出的五星在一个会合周期内的动态表,是我国古代保存最早、最完整的动态表,它
远比战国时期的相应动态表完备和准确。更重要的是,在五星会合周期的测定和五
星动态表编制的基础上,太初历第一次明确规定了预推五星位置的方法:已知自历
元到所求时日的时距,减去五星会合周期的若干整数倍,得一余数。以此余数为引
数,由动态表用一次内插法求得这时五星与太阳的赤道度距,即可知五星的位置。
这一方法的出现,标志着人们对五星运动研究的重大飞跃。这一方法继续应用到隋
代都没有什么大的变动。

太初历所采用的回归年和朔望月长度的精度反不如古四分历,这是该历的一个重大
缺欠。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9.188]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1.99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