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sic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zjliu (秋天的萝卜), 信区: Physics
标  题: [转载]  我的物理哲学之路-潘根(14)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un May 11 14:58:50 2003) , 转信

             十五、在量子力学问题上死灰复燃

    1982年6月至7月.
    我在广西大学的课虽说是安排在5月10日以后的半学期,应当有两个多月
的时间.但总共只有50学时的课,每周10学时,所以用不了半个学期就把教
学任务完成了.1982年6月20日回到南京,离暑假还有20多天.由于那
个学期完成了三门课的教学任务,工作量已经是其他教师的两倍,所以这最后的
20多天就不再向我布置教学任务了,这是我一生中获得的惟一的一次全脱产搞
科研的机会.先是用两天时间复核光学公式,接着就又回到了量子力学问题上.
    我在学生时代,由于在狭义相对论框架内取得了势如破竹式进展,因而曾相
信自己有能力导出量子力学,并已设想分三步走:首先是导出普朗克公式,接着
是导出德布罗意公式,最后是导出薛定谔方程.现在看来,这种次序是对的,并
且后来实际上也正是这样做的.但在实施过程中有一些插曲,这是因为第一步就
未能跨得出去,单单一个普朗克能量子公式竟把我难住了二十年,而且是仍然毫
无线索.心想:过去的二十年正是我精力最充沛的青壮年时代,未来精力走下坡
路的二十年内就算是有幸终于成功地迈出了第一步,还能有精力迈出第二步和第
三步吗?因此,我在量子力学这个方向上实际上已经不抱希望了.
    新的动力是在1982年6月狄拉克给我注射了强心针之后才获得的.狄拉
克说:重正化法则是人为规定,而不是自然规则.他还预言:也许最终会证明爱
因斯坦是对的.这是1975年他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斯大学发表的演说里提出

                                 .25.


的.当时中国正处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所以未能有机会及时得到这条消息.七年
后我从广西回到南京后不久,偶然从一本旧杂志里读到了这篇演说词,使我非常
吃惊.为什么吃惊?因为我清楚地记得,这位相对论性量子力学的创始人、诺贝
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当初是玻尔学派里的一员大将.半个世纪之后,居然在玻尔
观点仍占统治地位的背景下突然倒戈,这是万万想不到的.他为什么要倒戈?
    狄拉克晚年的反常表现使我联想起爱因斯坦和玻尔晚年的反常表现:
    爱因斯坦在那围绕量子力学观点的论战中孤立了一辈子,真是四面楚歌.要
是换上别人,恐怕早就该顺应潮流认输了.但他不但不认输,还要在临终前一个
月借母校百年校庆的机会撰文发泄他对物理学界现状的不满,在绝境中仍能以挑
战的口气重申自己的信念.支持这种信念的根据是什么?
    爱因斯坦要是生活在三百年以前,不是也会像伽里略那样遭到教会的审判和
流放异乡吗?伽里略逝世后隔了三百年,罗马教皇终于替他平了反.如果再过三
百年,物理学和哲学的联合法庭会不会对爱因斯坦的观点作出新的判决呢?
    与爱因斯坦相反,玻尔在那场论战中获得了举世公认的胜利者的桂冠,但他
在临终前一天还要重新推敲几十年前爱因斯坦提出的光子箱实验,这又是说明了
什么?人们都是以此来证明玻尔在治学态度方面的严肃性,并以此证明非决定论
是经过千捶百炼的.我却认为:这件事固然是体现了他的一丝不苟,但也正是他
因斯坦是对的.这是1975年他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斯大学发表的演说里提出

                                 .25.


的.当时中国正处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所以未能有机会及时得到这条消息.七年
后我从广西回到南京后不久,偶然从一本旧杂志里读到了这篇演说词,使我非常
吃惊.为什么吃惊?因为我清楚地记得,这位相对论性量子力学的创始人、诺贝
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当初是玻尔学派里的一员大将.半个世纪之后,居然在玻尔
观点仍占统治地位的背景下突然倒戈,这是万万想不到的.他为什么要倒戈?
    狄拉克晚年的反常表现使我联想起爱因斯坦和玻尔晚年的反常表现:
    爱因斯坦在那围绕量子力学观点的论战中孤立了一辈子,真是四面楚歌.要
是换上别人,恐怕早就该顺应潮流认输了.但他不但不认输,还要在临终前一个
月借母校百年校庆的机会撰文发泄他对物理学界现状的不满,在绝境中仍能以挑
战的口气重申自己的信念.支持这种信念的根据是什么?
    爱因斯坦要是生活在三百年以前,不是也会像伽里略那样遭到教会的审判和
流放异乡吗?伽里略逝世后隔了三百年,罗马教皇终于替他平了反.如果再过三
百年,物理学和哲学的联合法庭会不会对爱因斯坦的观点作出新的判决呢?
    与爱因斯坦相反,玻尔在那场论战中获得了举世公认的胜利者的桂冠,但他
在临终前一天还要重新推敲几十年前爱因斯坦提出的光子箱实验,这又是说明了
什么?人们都是以此来证明玻尔在治学态度方面的严肃性,并以此证明非决定论
是经过千捶百炼的.我却认为:这件事固然是体现了他的一丝不苟,但也正是他
心虚的表现.
    将心比心,就容易识破别人的心态.我在小学时代已承认“2+3=5”是
真理,此后几十年中再也没有推敲这个命题.我并不认为这是不严肃的表现,因
为我认为,任何一个有理智的人都不会愿意在绝对有把握的问题上浪费时间.所
以,玻尔晚年的表现使我产生出这样的疑问:如果他对自己观点的信任程度就像
相信“2+3=5”那样坚定,还会认为在推敲了几十年之后直到临终之时仍有
必要作最后一次斟酌吗?
    曾有人说:“写圣经的人离上帝最远.”当然,科学不是宗教,把此话用在
科学家身上并不妥当.但从认识论的一般规律上看,人们对任何事物的认识都需
要有个过程,因而在需要公开表态的时候总会有“绝对有把握”、“基本上有把
握”、“不太有把握”、“完全无把握”等种不同的背景.科学家们通常会得坚
持“绝对有把握”的判断,充实“基本上有把握”的判断,反复推敲“不太有把
握”的判断,决不在“完全无把握”的情况下作出不留余地的判断.任何一个在
别人眼中是神的人,在他自己心目中总是清醒地知道自己是凡人.这是常理.因
此我认为:玻尔本人对待自己提出的非决定论,并不像他的信徒们那样虔诚.
    上述情况表明:在非决定论已经取得统治地位之后的半个世纪里,在那些开
天辟地的伟大人物心目中,从来就没有认为量子力学已有定论.我心想:大人物
可以继续思考,为什么对小人物就只许旁听、不许插嘴呢?
    当然,我也可以仅从评论员的角度谈论上述问题.但我个人还有一个特殊的
在临终前一天还要重新推敲几十年前爱因斯坦提出的光子箱实验,这又是说明了
什么?人们都是以此来证明玻尔在治学态度方面的严肃性,并以此证明非决定论
是经过千捶百炼的.我却认为:这件事固然是体现了他的一丝不苟,但也正是他
心虚的表现.
    将心比心,就容易识破别人的心态.我在小学时代已承认“2+3=5”是
真理,此后几十年中再也没有推敲这个命题.我并不认为这是不严肃的表现,因
为我认为,任何一个有理智的人都不会愿意在绝对有把握的问题上浪费时间.所
以,玻尔晚年的表现使我产生出这样的疑问:如果他对自己观点的信任程度就像
相信“2+3=5”那样坚定,还会认为在推敲了几十年之后直到临终之时仍有
必要作最后一次斟酌吗?
    曾有人说:“写圣经的人离上帝最远.”当然,科学不是宗教,把此话用在
科学家身上并不妥当.但从认识论的一般规律上看,人们对任何事物的认识都需
要有个过程,因而在需要公开表态的时候总会有“绝对有把握”、“基本上有把
握”、“不太有把握”、“完全无把握”等种不同的背景.科学家们通常会得坚
持“绝对有把握”的判断,充实“基本上有把握”的判断,反复推敲“不太有把
握”的判断,决不在“完全无把握”的情况下作出不留余地的判断.任何一个在
别人眼中是神的人,在他自己心目中总是清醒地知道自己是凡人.这是常理.因
此我认为:玻尔本人对待自己提出的非决定论,并不像他的信徒们那样虔诚.
    上述情况表明:在非决定论已经取得统治地位之后的半个世纪里,在那些开
天辟地的伟大人物心目中,从来就没有认为量子力学已有定论.我心想:大人物
可以继续思考,为什么对小人物就只许旁听、不许插嘴呢?
    当然,我也可以仅从评论员的角度谈论上述问题.但我个人还有一个特殊的
背景,就是:我毕竟已在二十年前完成了狭义相对论意义下的统一理论,并且最
近从广西回来后又已意识到也能把热学和光学纳入狭义的引-电统一场论,也就
是说,基础物理学的五大分支已有四大分支能够统一起来,如今只剩下最后一个
    上述情况表明:在非决定论已经取得统治地位之后的半个世纪里,在那些开
天辟地的伟大人物心目中,从来就没有认为量子力学已有定论.我心想:大人物
可以继续思考,为什么对小人物就只许旁听、不许插嘴呢?
    当然,我也可以仅从评论员的角度谈论上述问题.但我个人还有一个特殊的
背景,就是:我毕竟已在二十年前完成了狭义相对论意义下的统一理论,并且最
近从广西回来后又已意识到也能把热学和光学纳入狭义的引-电统一场论,也就
是说,基础物理学的五大分支已有四大分支能够统一起来,如今只剩下最后一个
分支了,总觉得半途而废太可惜.虽说可以考虑先发表已统一的部分,但预料新
理论中的“负质量”、“虚质量”、“虚力”之类的概念肯定会受到传统观念的
强烈排斥,因而量子问题将会在全部工作中处于举足轻重的位置.正是因为有这
种特殊的背景,所以最终还是决定要啃量子力学这块硬骨头.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9.86]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82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