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sic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zjliu (秋天的萝卜), 信区: Physics
标 题: [转载] 我的物理哲学之路-潘根(19)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un May 11 15:00:56 2003) , 转信
十九、德布罗意公式的导出
2000年5月10日.
在导出了视在超光速效应之后,我实际上已经完全有条件立即导出德布罗意
公式,而且只要有半个小时就足够了.但是,当初我对广义相对论问题的思考只
是为了教学,我头脑里惟一明确的是:“我手上正在编写的教材必须在进入21
世纪之前完成全部书稿.”因此,在全书未完稿之前,其它的一切都被抛到了脑
后,这就使推导德布罗意公式的工作推迟了四年.
2000年5月10日,《述评》原计划中的四篇全部完稿.直到此时才定
下心来思考德布罗意公式,并且非常意外地在半小时里就导出了.这是因为此时
的条件已是成熟到“一点就破”的程度,与此有关的条件是:
①1960年已经明确:万物由引力场和电磁场构成,波动是物质运动的惟
一基本形式.
②1982年排除了粒子的几何点模型,并利用波包模型揭示了不确定度关
系式的决定论本质.
③1984年的电子回旋模型已使我头脑里有了很直观的物理图像:粒子是
辐射场的驻波包.
④1996年6月利用平直空间里的黑体辐射腔导出了普朗克能量子公式.
⑤1996年8月虽未能导出德布罗意公式,但已经非常明确:在经典物理
学框架内导出德布罗意公式是不可能的,最终要依靠广义相对论来解决问题.
⑥1996年11月完成的广义相对论新论,对于解释德布罗意波的特点来
说,提供了直接用得上的理论工具.
⑦2000年1月以来,直到《述评》完稿之时为止,是编写量子物理,头
脑里除了量子还是量子,并已从原子物理领域走进核物理领域和粒子物理领域.
把上述条件联系起来,就不难发现德布罗意公式问题应当按以下步骤处理:
1.把黑洞理论应用于粒子,设想稳定的粒子是依靠自身引力作用构成的微
观黑洞.这样,波包模型的色散问题就自然不存在了.
2.微观黑洞内的物质是辐射场,它的视界相当于黑体腔的壁.如果观测者
.35.
是在这种微观黑洞内,那么就不必考虑引力效应了,因而可以直接把辐射场的普
朗克能量子公式搬过来.
3.对于微观黑洞外面的观测者来说,是隔着引力场观察,要考虑引力场的
效应,因而普朗克能量子公式的形式会不会变化还需要研究.但是,利用引力红
移公式很容易证明,引力势只是使辐射场的频率发生变化,完全不影响普朗克常
数的数值.这样,就获得了德布罗意波的能量公式(见《述评》 p.801).
4.四维空时中的傅里叶变换表明,波的相位实际上就是四维位矢与四维波
矢量的数性积,它是不变量.它乘上普朗克常数之后,与相对论中的动量-能量
守恒方程一对照,再将德布罗意波的能量公式代进去,就能得到德布罗意波的动
学框架内导出德布罗意公式是不可能的,最终要依靠广义相对论来解决问题.
⑥1996年11月完成的广义相对论新论,对于解释德布罗意波的特点来
说,提供了直接用得上的理论工具.
⑦2000年1月以来,直到《述评》完稿之时为止,是编写量子物理,头
脑里除了量子还是量子,并已从原子物理领域走进核物理领域和粒子物理领域.
把上述条件联系起来,就不难发现德布罗意公式问题应当按以下步骤处理:
1.把黑洞理论应用于粒子,设想稳定的粒子是依靠自身引力作用构成的微
观黑洞.这样,波包模型的色散问题就自然不存在了.
2.微观黑洞内的物质是辐射场,它的视界相当于黑体腔的壁.如果观测者
.35.
是在这种微观黑洞内,那么就不必考虑引力效应了,因而可以直接把辐射场的普
朗克能量子公式搬过来.
3.对于微观黑洞外面的观测者来说,是隔着引力场观察,要考虑引力场的
效应,因而普朗克能量子公式的形式会不会变化还需要研究.但是,利用引力红
移公式很容易证明,引力势只是使辐射场的频率发生变化,完全不影响普朗克常
数的数值.这样,就获得了德布罗意波的能量公式(见《述评》 p.801).
4.四维空时中的傅里叶变换表明,波的相位实际上就是四维位矢与四维波
矢量的数性积,它是不变量.它乘上普朗克常数之后,与相对论中的动量-能量
守恒方程一对照,再将德布罗意波的能量公式代进去,就能得到德布罗意波的动
效应,因而普朗克能量子公式的形式会不会变化还需要研究.但是,利用引力红
移公式很容易证明,引力势只是使辐射场的频率发生变化,完全不影响普朗克常
数的数值.这样,就获得了德布罗意波的能量公式(见《述评》 p.801).
4.四维空时中的傅里叶变换表明,波的相位实际上就是四维位矢与四维波
矢量的数性积,它是不变量.它乘上普朗克常数之后,与相对论中的动量-能量
守恒方程一对照,再将德布罗意波的能量公式代进去,就能得到德布罗意波的动
量公式(见《述评》 p.804).
5.粒子附近的引力场很强,利用引力场的效应很容易证明德布罗意波的相
速度的超光速现象是属于逻辑必然性(见《述评》 p.805).
至此,德布罗意波的全部特征就都得到严格的证明.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9.86]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28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