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sic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zjliu (秋天的萝卜), 信区: Physics
标 题: [转载] 我的物理哲学之路-潘根(23)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un May 11 15:05:11 2003) , 转信
二十二、对戴文赛思想的回忆
戴文赛先生早年留学英国剑桥,生前是我校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会长、天文
学系主任、《天文学报》主编、中国天文学会副理事长.他于1979年与世长
辞,如今天空中有一颗小行星叫做“戴文赛星”.
应当指出,我的工作与戴先生的支持是分不开的.不能说我的思想是来源于
他,实际情形是因为观点本来就相同才谈得非常投机.我的思想首先是来源于王
夫之的元气论,后来是把元气论同爱因斯坦的场本原论联系起来而形成自己的思
想体系,是戴先生的热情鼓励使我变得坚定不移.当年我在统一场论这个课题上
是因为举棋不定才决定请他帮我拿定主意,这才有后来发生的一切.我在宇宙学
方面得到了他的具体指导,因而非常了解他的宇宙无限论立场.
戴先生去世以后,他的宇宙观被人们颠倒了.这种颠倒虽是出于真情、善意
和误解.但是,如果死者有知,难道会乐意让自己的基本观点被人曲解吗?我虽
不是天文学界的人,但在同他讨论哲学和宇宙学问题方面,我大概应当算是他在
外系招收的惟一的学生.在我的宇宙学论文中已经吸收了他的一些思想,遗憾的
是,他本人未专门发表宇宙学论文.因此,我决定在本文中回忆他同我谈话的内
容,并公布他给我的亲笔信.算是对他有个交代,也是为了不给自己留下遗憾.
这里需要扼要地回顾一下历史.在宇宙学领域内,由于1965年发现了宇
宙背景辐射、并被说成是大爆炸宇宙论的决定性证据,从此,大爆炸宇宙论就逐
渐成为国际上的主流派.在中国,毛泽东在文化大革命后期提出:宇宙在大的方
面和小的方面都是无限的.从此,国内出现一边倒的宇宙无限论.实际上,人们
.48.
对自然之谜的认识完全相同是不可能的.诚如毛泽东所说:“党外有党,党内有
派;党内无派,千奇百怪.”其实,在自然科学方面也是如此.当时国际上的宇
宙无限论者和宇宙有限论者仍然在公开争论,中国清一色的宇宙无限论者实际上
有真心的宇宙无限论者和口头的宇宙无限论者之分.
1976年,毛泽东去世.1978年,开始拨乱反正.同年,诺贝尔物理
学奖颁奖仪式上宣布大爆炸宇宙论由假说晋级为科学,从此国内杂志上就见不到
宇宙无限论者的文章了,原先的口头宇宙无限论者也公开了地下工作者的身份.
1979年,戴文赛先生去世后不久,悼念文章里把他说成是捍卫宇宙有限
论的大无畏战士,说:即使是在宇宙无限论占统治地位的时代里,他仍然敢公开
宣布宇宙膨胀是不容否定的事实.悼文的作者们肯定是出于善意,总是希望死者
能够尽量多地戴上光环.从动机和感情角度看,是无可非议的.然而,对科学工
作者的评价总得尊重死者本人的观点和尊重史实,评价可以有伸缩性,史实不能
更改.不错,当今是宇宙有限论占上风,你赠给死者的算是光环;如果有朝一日
翻了案,你善意加给死者的光环不就会立即变成为暗环吗?
Ⅰ.关于“宇观”概念的提出
实际上,戴先生阐述自己的宇宙无限论的思想要比毛泽东早十多年,他从来
就不是口头宇宙无限论者.1962年,他与正陆 土炎教授联名撰文在哲学月刊
上提出了出“宇观”的概念.关于这个新概念,我比陆知道得更早.我书中提到
的1960年底的“一次私下谈话”(见《述评》 p.1),实际上就是指他同我本
人之间的一次谈话.当时是因为他欣赏我提出的“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应以综合
为主”的观点,建议撰文发表,托天文系的一位教师捎口信表示希望见见我.次
日见了面,这才使我结识了他.他得知天文学是我的业余爱好,便把话题转到宇
宙问题上,说:“宇宙是无限的,因而物质世界的层次也应当是无限的,微观以
内有超微观,宏观以外有超宏观……我想把超宏观的一个与宏观最接近的层次称
为宇观.”他希望我把“宇观”概念带到自然辩证法学习班上去讨论.所以,我
早在1960年就已经知道他是宇宙无限论者.
说到“宇观”概念,我想顺便提一提我的岛-洞宇宙模型的建立过程:
①在戴先生去世十多年后,我在思考宇宙射线的来源问题时,想起了他对物
质层次的看法,这才意识到“宇观”概念的重要性,由此萌生出“岛-洞宇宙模
型”的粗胚,提出“宇观岛”和“宇观洞”的概念.
②我注意到,何祚庥先生是同意大爆炸宇宙模型的,但他所说的宇宙大爆炸
与霍金等人所说的宇宙大爆炸不是一回事.他主张把“无中生有”改为“有中生
有”.如果承认“有中生有”,那就只涉及到“宇宙演化”,而谈不上“宇宙起
源”.在这种情况下,物质不灭原理仍然得到尊重.我意识到,这种有中生有式
的大爆炸模型在描绘宇宙的演化图像方面优于我
Ⅰ.关于“宇观”概念的提出
实际上,戴先生阐述自己的宇宙无限论的思想要比毛泽东早十多年,他从来
就不是口头宇宙无限论者.1962年,他与正陆 土炎教授联名撰文在哲学月刊
上提出了出“宇观”的概念.关于这个新概念,我比陆知道得更早.我书中提到
的1960年底的“一次私下谈话”(见《述评》 p.1),实际上就是指他同我本
人之间的一次谈话.当时是因为他欣赏我提出的“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应以综合
为主”的观点,建议撰文发表,托天文系的一位教师捎口信表示希望见见我.次
日见了面,这才使我结识了他.他得知天文学是我的业余爱好,便把话题转到宇
宙问题上,说:“宇宙是无限的,因而物质世界的层次也应当是无限的,微观以
内有超微观,宏观以外有超宏观……我想把超宏观的一个与宏观最接近的层次称
为宇观.”他希望我把“宇观”概念带到自然辩证法学习班上去讨论.所以,我
早在1960年就已经知道他是宇宙无限论者.
说到“宇观”概念,我想顺便提一提我的岛-洞宇宙模型的建立过程:
①在戴先生去世十多年后,我在思考宇宙射线的来源问题时,想起了他对物
质层次的看法,这才意识到“宇观”概念的重要性,由此萌生出“岛-洞宇宙模
型”的粗胚,提出“宇观岛”和“宇观洞”的概念.
②我注意到,何祚庥先生是同意大爆炸宇宙模型的,但他所说的宇宙大爆炸
与霍金等人所说的宇宙大爆炸不是一回事.他主张把“无中生有”改为“有中生
有”.如果承认“有中生有”,那就只涉及到“宇宙演化”,而谈不上“宇宙起
源”.在这种情况下,物质不灭原理仍然得到尊重.我意识到,这种有中生有式
的大爆炸模型在描绘宇宙的演化图像方面优于我的岛-洞模型.但又注意到:只
要大爆炸是指整个宇宙的总体爆炸,那就始终无法解释宇宙射线的来源.
③张邦固先生创立的恒星起源动力学提醒了我:如果恒星的母体物质比形成
超级恒星所需的物质还多得多,那么宇宙的局部大爆炸就会成为必然性.于是决
定保留大爆炸宇宙论中的合理成分,也就是说,在岛-洞模型中引入宇观级规模
的局部大爆炸.这样,岛-洞模型就不仅能同样令人满意地解释大爆炸模型所能
解释的一切,而且能以逻辑必然性的方式解释大爆炸宇宙模型所无法解释的宇宙
.49.
射线的来源来源问题,还为γ射线大爆发和超新星爆发提供了充足的能源,此外
还一劳永逸地消除了反物质的困扰.
此后,我努力试图推翻自己的模型,但想不出有什么新问题能够难住岛-洞
模型.
Ⅱ.关于“宇宙膨胀不容否定”问题
戴先生确实说过“宇宙膨胀不容否定”的话(见《述评》 p.5).我听到此话
不是在毛泽东在世之时,而是在1977年5月份的学校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成立
大会上和7月份的该研究会物理系分会成立大会上.当时他是学校自然辩证法研
究会的副会长,我是物理系分会的召集人,所以两次会议我都在场.他的报告的
主题是:哲学不能代替自然科学,但正确的哲学观点无疑能帮助人正确地分析问
题.对于同一个事实,由于哲学观点不同,就很可能作出相反的判断.为了阐述
这种观点,他便把“星系退行”作为例子提了出来,说星系退行的事实是不容否
定的.接着就指出:星系退行只能证明宇宙的局部在现阶段在膨胀;孤立地把局
部膨胀的事实外推到整个宇宙,这在哲学上是属于先验主义.他提出:对于宇宙
的研究,应当是根据观测资料发现新的物质层次,逐步深入.主张根据实际观测
到的尺度,把现阶段的宇宙学理论称为“宇观理论”.我很赞成这种观点,并正
是因为受到这种提法的提示,才在8月份为自己刚出世的孩子取名为“宇观”.
Ⅲ.反潮流的表态
就在大爆炸宇宙论由假说晋级为科学的那一年,即1978年,他在给我的
信中明确地说宇宙有限论是唯心主义.这封信至今还保留在我身边,全文如下:
“潘根同志:
我以极大的兴趣读了你的论文,希望这篇论文在修改和适当压缩以后能在某
刊物上发表出来.
㈠假设存在着宇观物质、宇子,这在哲学上是完全无误的,所需要的就是充
分的科学根据,以达到令人信服的程度.类似的想法已有一些人提出.例如苏联
L.E.Gurevich在Astrophysics and Space Science 38(1975)67-78页《论总星系
的起源》中认为存在着‘宇宙学场’,或叫Λ场(场方程Λgik项),即‘半真空’.
由它产生了重子,轻子,光子,介子.他也谈到‘负万有引力’.方励之近年来
研究的真空态,实质上也差不多.
㈡方励之等所推出的 r=k(z-0.19z2)只适用一小类的类星体,并不能
普遍适用于星系.你的文中,好些公式却是从它导出的,这些公式似乎不了阐述
这种观点,他便把“星系退行”作为例子提了出来,说星系退行的事实是不容否
定的.接着就指出:星系退行只能证明宇宙的局部在现阶段在膨胀;孤立地把局
部膨胀的事实外推到整个宇宙,这在哲学上是属于先验主义.他提出:对于宇宙
的研究,应当是根据观测资料发现新的物质层次,逐步深入.主张根据实际观测
到的尺度,把现阶段的宇宙学理论称为“宇观理论”.我很赞成这种观点,并正
是因为受到这种提法的提示,才在8月份为自己刚出世的孩子取名为“宇观”.
Ⅲ.反潮流的表态
就在大爆炸宇宙论由假说晋级为科学的那一年,即1978年,他在给我的
信中明确地说宇宙有限论是唯心主义.这封信至今还保留在我身边,全文如下:
“潘根同志:
我以极大的兴趣读了你的论文,希望这篇论文在修改和适当压缩以后能在某
刊物上发表出来.
㈠假设存在着宇观物质、宇子,这在哲学上是完全无误的,所需要的就是充
分的科学根据,以达到令人信服的程度.类似的想法已有一些人提出.例如苏联
L.E.Gurevich在Astrophysics and Space Science 38(1975)67-78页《论总星系
的起源》中认为存在着‘宇宙学场’,或叫Λ场(场方程Λgik项),即‘半真空’.
由它产生了重子,轻子,光子,介子.他也谈到‘负万有引力’.方励之近年来
研究的真空态,实质上也差不多.
㈡方励之等所推出的 r=k(z-0.19z2)只适用一小类的类星体,并不能
普遍适用于星系.你的文中,好些公式却是从它导出的,这些公式似乎不能说是
普遍适用的.
㈢国内许多人批判宇宙膨胀论并没有错,因为棍子只打在它的唯心主义部分
宇宙有限论,并未否认它的一些科学内容仍可采用,所以没有必要为它‘抱
不平’.
㈣11页.‘广义宇宙学原理’是否必要?我认为可以完全抛弃‘宇宙学原
理’.宇宙间物质具体如何分布,如何随着时间演化,这些都应当根据观测资料
逐步了解,而不应当先验地断言宇宙从大的方面是均匀的,各向同性的,稳定的.
㈤8页.Vr=cz=Hr 不能说此式是对大爆炸宇宙论的支持.事实上它
.50.
以及其他好几种宇宙模型,都考虑高次项(加速或减速).
㈥38页.天体一般的‘视向速度’(径向速率)并不是用哈勃公式Vr=Hr
表示的,此式只用于星系的宇宙学红移.
㈦39-40页.这两页的论述同今天的恒星演化理论和能源理论不符合.
要否定已被公认的理论,须举出足够的令人信服的理由.
㈧40页.恒星质量小于 1.3M⊙的最后演化为白矮星,质量在1.3和
3.0M⊙间的演化为中子星,质量大于3.0M⊙的先爆发为超新星,抛掉部分
物质,残核成为中子星.不是白矮星演化为中子星.
此致
敬礼
珍如、方励之等一批卓越的天体物理学家就是在那个时候露出锋芒的.当时他同
我谈过创立学派的重要性,说:“我从英国回来后,就感到人家的做法还是有可
取之处的,要洋为中用.学术研究固然要以埋头苦干为基础,但还需要交流、切
搓,要有学术气氛.以往那样不行,一篇文章发表了,既听不到附和声,又听不
到反对声,自生自灭,那就失去了学术研究的意义.达尔文的进化论如果没有赫
胥黎的大力宣传,那就很可能是长期无人理睬.五八年我就呼吁创立学派,没有
搞得起来.这次搞天体物理讨论班,就是希望中国有自己的学派.要让学术讨论
会制度化.做了工作才能提得出报告,有了报告,文章也就出来了.文章多了才
能造成声势,使学术气氛成为社会性的风气.剑桥大学的师生在喝茶、吃饭、散
步时常把学术问题当做话题,科学人才的成长也要靠气氛来熏陶.小小的丹麦有
世界一流的哥本哈根学派,德国有哥廷根学派,美国的普林斯顿研究院实际上也
.51.
是学派.苏联也有学派,但气氛不太好,莫斯科学派与基辅学派有对立情绪.我
们搞学派要容纳不同的学术观点,坚持和风细雨式的讨论.”
Ⅴ.主张改革审搞制度
校庆那天下午,他不顾癌病的折磨,坚持要亲自作关于小行星起源问题的报
告,劝阻不住.他说:“恐怕是最后一次了.把一些想法留给你们继续思考.”
珍如、方励之等一批卓越的天体物理学家就是在那个时候露出锋芒的.当时他同
我谈过创立学派的重要性,说:“我从英国回来后,就感到人家的做法还是有可
取之处的,要洋为中用.学术研究固然要以埋头苦干为基础,但还需要交流、切
搓,要有学术气氛.以往那样不行,一篇文章发表了,既听不到附和声,又听不
到反对声,自生自灭,那就失去了学术研究的意义.达尔文的进化论如果没有赫
胥黎的大力宣传,那就很可能是长期无人理睬.五八年我就呼吁创立学派,没有
搞得起来.这次搞天体物理讨论班,就是希望中国有自己的学派.要让学术讨论
会制度化.做了工作才能提得出报告,有了报告,文章也就出来了.文章多了才
能造成声势,使学术气氛成为社会性的风气.剑桥大学的师生在喝茶、吃饭、散
步时常把学术问题当做话题,科学人才的成长也要靠气氛来熏陶.小小的丹麦有
世界一流的哥本哈根学派,德国有哥廷根学派,美国的普林斯顿研究院实际上也
.51.
是学派.苏联也有学派,但气氛不太好,莫斯科学派与基辅学派有对立情绪.我
们搞学派要容纳不同的学术观点,坚持和风细雨式的讨论.”
Ⅴ.主张改革审搞制度
校庆那天下午,他不顾癌病的折磨,坚持要亲自作关于小行星起源问题的报
告,劝阻不住.他说:“恐怕是最后一次了.把一些想法留给你们继续思考.”
报告之后,许多人护送他回家.离开他家时,他的夫人追了出来,说:“文
赛有话要跟你说.”我便回到他的卧室.他说:“没有别的事,就是希望你那篇
论文赶快发表.要抓紧时间,同外国人争时间争速度.我是不行了,未来中国的
科学事业要靠你们这批敢想敢说的年轻人.文章有创见,可能会受到阻力.今后
可考虑争取上海台李珩台长的支持,他是热心人.”
接着就转了话题,说:“在英国,发表有创见的论文比较容易,因为人家有
规章:两个审稿人中只要有一个人主张发表,那就一定能发表.我国的做法正好
相反,只要有一个人不赞成发表,那就不能发表.因为国情不同,观念不同.既
无把握肯定又无把握否定的文章要不要发表?英国人主张发表,认为这是对科学
上的新思想持慎重的态度,中国人则认为这是与科学的严肃性不符的.我在主持
天文学报期间里,经常跟编委们讲这个问题.让人家发表不同的学术观点,并不
等于同意人家的观点.七审八审看起来好像很慎重,把时间耽误了,让外国人抢
先发表.学报本来就应当是发表各种学术观点的园地,你不同意他的观点,也可
以发表反驳文章嘛.毛主席主张在学术问题上要注意保护少数,这个思想是很重
要的.虽说道理是这样,做起来就不容易了.社会观念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看
来目前的审稿制度必须改革,否则会影响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速度.制度要靠人
来执行,所以,从根本上说,要改变社会观念.”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胸怀祖
国,放眼未来.
戴先生去世后不久,《天文?
校庆那天下午,他不顾癌病的折磨,坚持要亲自作关于小行星起源问题的报
告,劝阻不住.他说:“恐怕是最后一次了.把一些想法留给你们继续思考.”
报告之后,许多人护送他回家.离开他家时,他的夫人追了出来,说:“文
赛有话要跟你说.”我便回到他的卧室.他说:“没有别的事,就是希望你那篇
论文赶快发表.要抓紧时间,同外国人争时间争速度.我是不行了,未来中国的
科学事业要靠你们这批敢想敢说的年轻人.文章有创见,可能会受到阻力.今后
可考虑争取上海台李珩台长的支持,他是热心人.”
接着就转了话题,说:“在英国,发表有创见的论文比较容易,因为人家有
规章:两个审稿人中只要有一个人主张发表,那就一定能发表.我国的做法正好
相反,只要有一个人不赞成发表,那就不能发表.因为国情不同,观念不同.既
无把握肯定又无把握否定的文章要不要发表?英国人主张发表,认为这是对科学
上的新思想持慎重的态度,中国人则认为这是与科学的严肃性不符的.我在主持
天文学报期间里,经常跟编委们讲这个问题.让人家发表不同的学术观点,并不
等于同意人家的观点.七审八审看起来好像很慎重,把时间耽误了,让外国人抢
先发表.学报本来就应当是发表各种学术观点的园地,你不同意他的观点,也可
以发表反驳文章嘛.毛主席主张在学术问题上要注意保护少数,这个思想是很重
要的.虽说道理是这样,做起来就不容易了.社会观念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看
来目前的审稿制度必须改革,否则会影响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速度.制度要靠人
来执行,所以,从根本上说,要改变社会观念.”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胸怀祖
国,放眼未来.
戴先生去世后不久,《天文学报》的常务编委张守中先生说:“戴先生在世
时,几乎每次开会时都要讲:只要文章里没有明显的错误,逻辑上能够自圆,就
应当发表.学报是学术论坛,是供大家讨论学术问题的园地,要不折不扣执行百
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在中国科学界引起讨论.
一颗名叫“戴文赛”的小行星在太空里缓缓移动,它深情地俯视着自己的祖
国,并随时准备热烈欢迎来自祖国的宇宙飞船.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9.86]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0.67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