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sics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hailong (hi), 信区: Physics
标 题: 量子计算机专题(四)(转寄)(转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0年12月16日22:10:36 星期六), 转信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ailong 的信箱 】
【 原文由 duyan.bbs@smth.org 所发表 】
发信人: MythAge (神…如风…心), 信区: Science
标 题: 量子计算机专题(四)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Wed Dec 13 17:48:43 2000)
发信人: JPine (JPine), 信区: Physics
标 题: 量子计算机专题(四)
发信站: 武汉白云黄鹤站 (Sun Nov 26 11:06:21 2000), 转信
大学物理
COLLEGE PHYSICS
简要介绍了量子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及实验方案.
1936年,英国天才的数学家、计算机科学的先驱图灵(E.M.Turing)构想了具有信息
处理功能的理想机器,后人称之为图灵机.1945年6月,冯*诺伊曼(J. Von Neumann)完整
地提出了现代计算机的设计思想,称之为冯*诺伊曼机.第一台冯*诺伊曼机(即ENIAC)建
成于1946年,它由18 800个电子管和1 500多个继电器组成,重30余t,乘法速度仅为50
次/s.此后的半个世纪中,由于半导体工业的崛起,计算机的研制和生产飞速发展,计算
速度平均每2年翻1番,而电路元件的尺寸平均每2年缩小一半.如今计算速度已达百亿次
/s,光刻技术已使刻线的分辨率达到亚微米的量级,计算机的散热、冷却等技术问题日
益突出.特别是当元件和电路的尺寸小到一定程度时,单电子的量子行为将会使计算机无
法正常工作.目前,计算机电路的超大规模集成化己使电路单元的尺寸接近了这一极限,
在现有的计算机设计模式下,进一步缩小计算机的体积和提高运算速度已经极为困难.
我们目前使用的各类计算机广泛地应用了半导体器件,尽管这些半导体器件充分应
用了各种量子效应,但是我们仍然把它们称为经典机(classical machine),以区别于下
文的量子计算机(quantum machine).
经典机的最小信息单元称为位(bit),它有两个布尔逻辑态0和1,其计算过程严格遵
循二进制代数,在每一运行步骤结束之后,计算机具有可测量的态0或1.计算机的逻辑控
制主要由各种基本逻辑电路完成,对信息位进行基本逻辑操作的器件叫逻辑门.19世纪爱
尔兰逻辑学家布尔(G.Boole)证明了任何复杂的逻辑任务可以通过3种简单的操作组合来
完成,它们是与(and)、非(not)和复制(copy),实现这3种逻辑操作的逻辑元件分别称为
与门、非门和复制门.图1所示的是几例常见的基本逻辑门符号,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具有
2位输入和1位输出,这些逻辑门都是不可逆逻辑门[可逆逻辑门的输入和相应的输出是
通过可逆函数(invertible function)相联系的].
图1 几例常见的逻辑门
(a)与门(b)或门(c)或非门(d)异或门
在计算机发热问题的研究中,人们发现存在一些和具体物理材料或器件无关的限制
,这些限制来自物理学的基本原理:1) 为了使逻辑元件或存贮单元不致于在热涨落下误
动作,开关或读写所需的最低能量至少应在几倍的kT以上(室温下T~300 K,1kT~4×1
0-21J),这是对计算过程能耗的最基本限制;2) 信息熵与发热能耗.在图1所示的几例逻
辑门中,2位输入和1位输出使信息改变量为log2,对应的熵为klog2,相应的发热为kTl
og2[1].克服由于信息熵的改变造成的发热可以把不可逆逻辑门适当变化,成为可逆逻
辑门.例如可以把图1(d)的不可逆异或门(exclusive-or gate)改造为图2中的可逆异或门
,也叫量子测量门,它具有2位输入和2位输出.构想量子计算机的初衷是实现可逆操作以
建造所谓的“无能耗计算”,而量子逻辑门似乎是最容易实现的可逆逻辑门.
1982年,P.Benioff证明了一台计算机原则上可以用量子力学的方式运行,提出了量
子图灵机的模型[2].它的布尔逻辑态可以用自旋1/2粒子的物理系统实现,即用量子态
表示布尔逻辑态.但是,Benioff提出的量子图灵机模型中,量子系统仅仅处于2个本征态
|0〉和|1〉,并未考虑利用|0〉和|1〉的叠加态,即尚未考虑到量子系统的相干特
性,其实是用量子系统构筑的一个以经典方式运行的计算机.
量子系统服从态叠加原理,态随时间的演化是幺正演化,这2个经典系统所没有的特
征使得在经典计算机上实现量子系统演化过程的模拟十分困难.1982年,费曼(R.Feynma
n)指出:可以用量子计算机来实现量子现象的模拟[3].此后,曾经有不少研究家对量
子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进行过探索,对量子态的相干性及其时间演化的幺正性问题进行过
深入的讨论,然而由于这些理论工作距离实际的技术实现还很远,加之量子计算机存在
着纠错的困难,80年代后期有关量子计算机的研究和讨论曾经一度冷落.1992~1994年间
,由于量子复杂性理论研究的进展[4]以及大数分解的量子理论的发现[5],使人们
相信量子计算机的能力可以超过图灵机,重新激起了研制量子计算机的热情.同时,量子
光学、腔QED、量子点等理论和技术的迅速发展,鼓舞了一些研究组提出了建造量子计算
机的具体技术方案,近几年来,有关的研究更加活跃.
图2 2位量子测量门
1997年初,在美国西雅图举行的AAAS会议上,原始的量子计算机已向人们表演了一
些简单的计算.MIT-LOS ALAMOS研究小组把一杯液体置于磁场中,利用电磁脉冲控制液体
原子自旋磁矩的取向,成功地进行了1+1=2的运算[6].
量子计算机的构成要涉及量子位、量子逻辑门、量子导线、量子密码等诸多方面的
理论和技术问题,同时要涉及到态叠加原理、二能级系统(或称二态系统)、缠绕态、Be
ll基、EPR粒子、密度矩阵、信息熵等许多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以下仅就其中一部分问
题作简要介绍,从中可以发现量子计算机与经典机的重大差别.
1 量子位(qubit)
和经典机的最小信息单元“位”(bit)对应,量子计算机的最小信息单元称为量子位
.它可以是一个二能级原子,该原子的基态|0〉用来代表布尔逻辑态0,激发态|1〉代
表布尔逻辑态1;也可以是单个电子,用该电子的自旋本征态|↓〉和|↑〉分别代表逻
辑态0和1;或者是1个具有2种极化的光子.把以上这些量子系统统称为二能级系统或二态
系统(Two-level systems),通常称之为量子位.和经典位大不相同的是,1个二能级系统
存在着|0〉和|1〉的叠加态,例如
(1)
一般地说,1个量子位的状态可以用1个2维Hilbert空间的态矢表示为
(2)
n个量子位(n-qubit)的状态可以用2n维Hilbert空间的态矢
(3)
表示,|l〉=|l1,l2,l3,…, ln〉,li={0,1}.n个量子位的状态除了式(3)表示的
叠加态之外,还有可能是缠绕态(entangled state),例如2个量子位有可能处在类似于
2电子系统自旋单态的状态
(4)
2 量子逻辑门(quantum logic gates)
量子逻辑门要对量子位进行加工处理,它和经典逻辑门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很大不同
.一个n位的量子逻辑门要对n个量子位的输入态|ψn〉in进行处理,处理后得到n个量子
位的输出态|ψn〉out,量子逻辑门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幺正变换
(5)
从上式可以看出量子计算过程的两个本质特征:
1) |ψn〉可以是式(3)中的基矢|l〉,但在更为普遍的情况下,它是|l〉的相干
叠加.而经典计算机仅对基矢代表的状态进行操作;
2) 量子力学状态演化的幺正性意味着计算的可逆性.
某些量子逻辑操作是经典逻辑操作的推广.1位的非门可以用
(6)
表示,它使基矢(1/0)或(0/1)反转,2位的量子测量门对基矢的作用可以表示为
(7)
它的作用也可以用图2表示[7].图2中a称为控制位,b称为靶位,表示模为2的加法,或
者叫异或运算.当a和b处于不同的布尔逻辑态时,ab才相应于布尔逻辑态1,否则为0.量
子测量门是2位可逆异或门,也称为量子控制非门(quantum controlled-not gate).称其
为测量门的原因是如果低输入位b为0,那么高输出位便是对低输出位进行的无损精确测
量.该逻辑门对2位量子位进行相干操作,其作用还可以表示为
(8)
量子控制非门相当于作用于2态系统上的幺正算符Cab,|a〉、|b〉是2维空间H2中的正
交基{|0〉,|1〉}.
通用逻辑门(universal logic gates)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D.Deutsch曾经对它作
出过严格的定义[7].通俗些说,通用逻辑门指的是通过适当的组合能实现任何逻辑操
作的逻辑门.已经证明,可逆通用的经典逻辑门至少应用3个输入位和3个输出位.Toffol
i门和Fredkin门便属此例[8].而相对于全部的量子计算门的集合,3位量子逻辑门是可
逆的通用量子逻辑门.Deutsch和Lloyd还进一步证明,2位量子逻辑门也是通用的[9,1
0].式(8)中量子控制非门的操作Cab具有一些有趣的性质.可以用它来构造3位通用量子
门[11,12].T.Sleator等人则首先把量子测量门SM推广为2位通用门
并且进一步用S(τ/2)U,S(τ/2)-1U,SM构成3位通用逻辑门,见图3[13].
图3 3位通用量子逻辑门可以分解为2位量子门的网络
3 量子逻辑门的实验设想
制造量子计算机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在技术上如何实现SM门或S(τ)U门.实现SM门即实
现式(8)的运算,这归结为如何构造一个实际的量子系统,使它的一个子系统依赖于另一
个子系统的状态而相干演化.目前提出的实验方案主要有:利用原子和光腔的相互作用;
利用量子点技术;利用核磁共振技术.下面列举两个具体的技术方案.
1) Remsey原子干涉度量学方法
1个原子具有2个Rydberg状态,用它作为靶量子位.在1个高Q值的腔C中的量子化的电
磁场作为控制量子位,它的2个状态之一为|0〉,相应于电磁场的真空态;另一个为|
1〉,相应于只有一个光子的状态.腔C夹在2个辅助的微波腔R1和R2之间,R1和R2中的经
典电磁场可使该原子的Bloch矢量产生π/2的转动:
上式中的α对于R1和R2是不同的.在中央腔C中,原子同量子化的电磁场相互作用,会诱
导出一个相移,相移的大小取决于原子的状态|b〉和腔C中的光子数|a〉,该相互作用
并不改变腔C中的光子数:
θ为每个光子的相移,它与原子穿过腔C所用的时间以及原子与光子的脱耦情况有关.可
以通过调整θ和R1、R2相应的α的大小,实现式(8)的演化过程,即:
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4.
图4 Remsey原子干涉实验示意图
2) 利用量子点间的D-D相互作用
量子点可以近似地用一个方势阱中的电子描写[11,14],该量子点的基态为|0〉
,第一激发态为|1〉.当没有外电场时,电子无论处在|0〉态还是|1〉态,其电偶极
矩均为零.当外加一静电场E时,不论其处在|0〉态还是|1〉态,都将诱导出一个偶极
矩,而其方向相反[11],见图5.
(a) 无外加电场时, (b)外加电场时,
电偶极矩为零 诱导出电偶极矩
图5 量子阱中电荷密度分布
在半导体中设置2个量子点,相距为R,第1个量子点和第2个量子点互相给对方提供一个
电场而诱导出电偶极矩,利用诱导电偶极矩的相互作用可以实现式(8)的演化.其中第1个
量子点作为控制位而第2个量子点作为靶位,该系统的Hamiltonian为
无相互作用时的Hamiltonian ^H0=^H1+^H2的本征态为|a〉|b〉(|a〉、|b〉分别是
第1个量子点和第2个量子点的状态,a、b可取0或1).
而12在|a〉|b〉张成的4维空间中是对角的.
其中
d1、d2是2个量子点的诱导电偶极矩.由于2量子点间的D-D相互作用,每一个量子点的|
0〉、|1〉态之间的跃迁频率要依赖于相邻量子点所处的状态,如图6所示.当第1个量子
点分别处于|0〉和|1〉态时,第2个量子点的跃迁频率分别变为ω2-和ω2+.因此仅当
第1个量子点处于|1〉态时,一个频率为ω2+的π电磁脉冲可以使第2个量子点由|0〉
态跃迁到|1〉态(见图6),这正是第1个量子点作为控制位、第2个量子点作为靶位的控
制非门,即SM.
图6 (a) 两量子点的能级.左为无外电场情况,右为外加静电场.两量子点间存在诱导电
偶
极矩的相互作用.(b)两量子点的共振谱
除了上述2类技术方案之外,Lloyd还曾建议过对一个弱耦合的量子系统的阵列施加确定
频率和长度的电磁脉冲以实现量子计算[15].1995年12月,Monroe等人利用冷阱束缚铍
离子的方法成功地实现了2位控制非门[16].
量子计算机必然要涉及量子态的传输问题,因此必然要涉及量子导线、量子密码等
问题,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看有关文献[17~20].
量子计算机一旦能够制造出来,就将具有一些特殊的功能.处于|0〉和|1〉叠加态
的原子受到适当的外场作用时,以一定的概率出现|0〉态或|1〉态,即|0〉和|1〉
是随机出现的,二态原子是随机位.据此特点,量子计算机可以产生真随机数(我们在Mo
nte Carlo计算中使用的是伪随机数).其次,n个量子位(例如n个二态原子组成的量子系
统)可以等概率地产生2n个n位以内的二进制数.对这n个量子位可以同时进行所有可能的
运算,这称为“量子并行”运算,可以使运算速度大大加快,因此量子计算机具有极强
的大数分解能力.把一个100位的数分解为素数在经典机上是一个极耗费机时的问题,这
是因为经典机作大数分解只存在指数算法,而对于量子机,却可以化为多项式算法,使
大数分解变得十分容易.目前,诸如金融系统的经典计算机采用的公钥密码系统(public
-key encryption systems)是建立在经典机难以甚至不能完成大数分解的基础之上的.而
随着量子计算机研制的进展逐渐加快,防范量子计算机黑客(quantum-computer hakers
)的问题也成了金融电子系统的一项紧迫任务.前面提到的量子系统演化过程的模拟也可
以在量子计算机上实现.
当然,量子计算机也有许多显而易见的困难.首先是退相干问题.量子计算机和经典
机的最本质区别是前者利用了量子相干性实现量子并行运算,而处于叠加态或缠绕态的
量子系统,会因不可避免的噪声而退相干,使正常的相干演化遭受破坏,计算出错[20
].如何能使量子机“带病工作”如何纠错是量子计算机的一个重大研究课题[20~22]
.
目前,一些理论计算机专家和一些著名的实验室在量子计算机的设计、研制方面已
取得了初步成果,一些发达国家把这一研究领域放在相当重要的位置,我们期待着不久
之后,量子计算机的雏形能进行乘法运算,并且最终实现经典机向量子机的飞跃.
--
很多人说,现代物理学家在周一、周三、周五是量子物理学家,而在周二、
周四、周六又成了引力相对论者,星期天的时候,这个物理学家什么也不是,他
向他的上帝祈祷,祈祷有人,最好是他自己,能够找到这两种观点的一致性。
※ 来源:·BBS 水木清华站 smth.org·[FROM: 166.111.160.93]
--
※ 转寄:.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47.21]
--
※ 转载:.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47.21]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97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