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sics 版 (精华区)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Tue May 27 08:54:02 2003), 转信
三
1900年,数学巨人希尔伯特提出长久不衰的23个问题。
1900年,开尔文勋爵向世人宣布“物理学的大厦已经建成......只是
远处的天空还飘着两朵让人不安的乌云。”
1900年,普朗克提出量子论的原型。
1900年,苏黎世综合技术学校一个普通的毕业生为了找工作而伤神。
他在五年后,让乌云变成倾盆大雨,彻底清洗了物理学。
(对比一下我们这一代人的千禧年,实在不值一提)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是一个孤独的思想者,他不关心试验,不关心
同事的进展,他所拥有的是对这个世界的一些最基本的信念,简洁,美丽。
同事的进展,他所拥有的是对这个世界的一些最基本的信念,简洁,美丽。
所以当大多数物理学家沉浸在牛顿——麦克斯威所建立的完美模型中修修
补补的时候,爱因斯坦却在抱怨麦克斯威方程在牛顿理论的参考系变换下
居然如此丑陋!他在1905年将一份《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寄给当时最
权威的《物理学年鉴》,按照他的习惯,这篇论文当然不只讲电动力学,
实际上,明眼人一下子就看得出来,爱因斯坦提出了新的时空观。
幸运的是论文通过了,发表了,尽管爱因斯坦没有提到任何实验证据
(其实他也不知道 )。他等待着想象中随之而来的批评和诘难,可是,等
到的只是难耐的寂静。几个月后,他收到一封信,署名马克斯。普朗克,
当时最著名的物理学家。
普朗克的垂青让其他一些物理学家开始擦擦眼镜,挠着头去理解这个
三级专利员的异想天开。爱因斯坦没猜错,批评和诘难如期而至,甚至到
了瑞典皇家科学院不敢再拖延他的诺贝尔奖的时候,都要在电报上加一句:
不是因为相对论。爱因斯坦没猜错,他的美感,和上帝不谋而合。
无论怎样,1905年五篇顶级水平的论文为他赢得了大师的声誉,尤其
是他那种理论家的终极形式的思考,让人不由得想起亚里士多德的雅典年
代,让习惯了培根归纳法的人们眼前一亮,原来物理可以这样做。可惜今
天我们不再有这样的领袖,每一个理论家都要不断得去关心最新的实验,
不断地和同行讨论,以免误入歧途。不再有人能质疑物理学是实验科学,
不再有人能自信而平静的说:“我相信,单纯的思考足以了解整个世界。”
1908年九月,爱因斯坦曾经的数学教授,把他亲切的称为“懒狗”的
闵可夫斯基(他现在已经是世界数学中心哥廷根的名师了)用这样的话宣
布了狭义相对论的最优美形势:
“我要摆在你们面前的空间和时间的观点,已经从实验物理学的土壤
中萌芽了,那里积蓄着它们的力量。他们是基本的。从今往后,空间和时
间本身都将注定在黑暗中消失,只有二者的一种结合能保持为一个独立的
实体。”
这是闵可夫斯基的绝唱,几个月后,他死于阑尾炎。
而此时的爱因斯坦,事业一帆风顺,刚刚晋升为二级专利员。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50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