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sics 版 (精华区)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Mon May 26 18:20:38 2003), 转信
二
黑洞的想法只在大师们的脑子里闪了几十年,然后就被彻底遗忘了。
这主要归功于一些顽固的认为光是一种波动的人,以及在那个没有牛顿的
时代里,美丽得让人无法争辩的实验事实(我认为雅致的杨式环绝对可以
胜任图腾膜拜)。最重要的是,在这个阵营里,有一位堪与牛顿比肩的人
物,麦克斯威。
小麦最让人难忘的贡献当然是他那惊为天人的一组方程。为了一窥上
帝之书,他19岁去了三一学院,陶瓷套到开尔文,霍普金斯等牛师,他们
都是可以用数学唱歌的那种人,而小麦碰巧也有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天才。
小麦24岁的时候发表了关于磁力线的第一个方程,论文的题目叫做
《法拉第的力线》。那个时候人们最喜爱的仍然是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
的超距作用,小麦给正处在襁褓中的场的概念带来了亟需的呵护。恰好这
的超距作用,小麦给正处在襁褓中的场的概念带来了亟需的呵护。恰好这
一年,法拉第决定退休了。
小麦28岁的时候,有一天风和日丽,像往常一样看了看黄历,“益
出行,访友”,于是他拜访了法拉第。
“你是唯一真正理解我的人,但你不该停留于用数学来解释我的观点,
应该突破它。”愉快地交换了一下物理学界的花边新闻之后,这位68岁的
科学巨匠如此道别。
不久,一篇《论物理的力线》在《哲学杂志》上被m,小麦完成了关
键的突破。其后,伟大的方程接连降生,和那位在海边捡贝壳小孩的信笔
涂鸦一起构筑了被我们成为经典物理的不朽神砥。
那个时代的物理学家对论文很虔诚,每一片都要被m。小麦提出光是
电磁波之前只写过两篇电磁学论文。据我所知,活在我们这个时代的甲虫
里,只有Wilson才有那样的心境了,他得诺贝尔奖的时候,一共有25篇文
章。
小麦在剑桥也属于卡文迪许实验室,卡文迪许留下的笔记上有这样的
纪录“狗毛磨擦放电要大于猫毛磨擦放电”,而小麦刚好有一只名叫托比
的小狗,和一群实验物理学家同事。。。。。。谨以此事告诫某人,养宠
物的事一定要三思,牛顿的小猫除了在他们家门上有自己的出入通道外,
也不得不忍受和主人一样废寝忘食的悲惨生活。
如果让牛顿研究地球在太阳系中的命运,月球多半要被忽略,而如果
让小麦来做,恐怕我们会得到无穷多个月球影响下千疮百孔的地球妈妈了。
小麦发展的这种方法,我们称为统计力学。关于这方面的一个精彩评述,
欢迎点击拙作甲虫故事的序言。
可惜的是,这位小麦在世的时候,没有多少人能理解他的思想。即使
是亥姆霍兹和波耳兹曼这样的一时泰斗也花了几年的力气去读小麦的《电
磁学通论》,虽然这本书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这情形颇有点像Weyl的《
群论和量子力学》,那也是一本在每个物理学家的书架上落了灰的书。
小麦的妻子晚年多病,他必须经常守在身旁,在最后的日子里,甚至
三四周都没有上床休息。爱人离去后,心力憔悴的麦克斯韦停止了48年的
沉思。某人。。。。。。不许偷懒,坚持每天锻炼!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52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