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ss_Bridg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Aaron (野百合), 信区: Chess_Bridge
标  题: 发展与限制——五子棋棋理初探(6)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at Sep 11 16:45:01 1999), 转信

发信人: Lu (文), 信区: Renju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Mon Jul 12 17:33:28 1999)

  现在,我要具体地阐述反先。从表面看,反先有两种:直接反先与间接反先。下过围
棋、象棋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围棋讲究手筋,象棋讲究弃子攻杀。若是这样的话,那么
五子棋就讲究一个想象力。我称五子棋为“想象之花”。而“反先”本身就是一个极富想
象力的概念。它不仅同
时大大地丰富了发展与限制的内涵,并且是努力争先的典范。由于它的出现,众对五子棋
棋理的认识也更为深入、透彻,其技巧性、趣味性、艺术性也提高了许多。 
  反先的运用还与某些特殊的概念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主点、支架、延伸线、关节等
等)。在实战中,许多人较多地使用直接反先(例如“限二”)。由于它是比较直观的,所
以许多人在对方的延伸线上,抢在对方发展之前就予以直接限制,以取得最大的效果。而
间接反先则较为隐蔽。它
并不是以预先限制为目的,而是在对方发展的延伸线上预先打埋伏,巧借对方发展之力,
达到抢先的目的。注意,间接反先不是主动限制对方发展,而是期盼、促使对方发展后,
再予以巧妙限制。效果是双重的:既限制了对方,又抢到了先手。虽然围棋、象棋中也有
“借势发巧劲”的韵味
,但五子棋中的“借劲”则表现得更为充分、精彩!尤其是间接反先,它隐蔽性好,爆发
,常令对手猝不及防;即使对手觉察到了,也不敢轻举妄动。在布局阶段,因子力的量少
,而缺乏反先的支点;当子力分布达到一定程度时,反先则表现得淋漓尽致。“反先”是
一种高级理论及技巧,
其中蕴含着“四两拨千斤”的深刻哲理。这里,还需请大家仔细体会,反复验证。当然,
反先有假有真。反先的目的是:争到先手后,乘势发展,并一举奠定胜局。而没有发展后
劲的反先则是一种挣扎,我们并不需要。 
  在我刚才论及反先时,大家已注意到我使用了另一个概念:支点。支点有没有意义及
实战价值?关于支点的精确定义尚无,但它已包含了三层做含义:1)将要落下的子成为支
点;2)棋盘上原有的某一颗子将成为支点;3)在延伸线上的某一空点将成为支点(隐形支
点)。 
  (待续)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TJjerry.bbs@bbs.net.]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62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