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ss_Bridg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oes (从头再来), 信区: Chess_Bridge
标  题: 常昊的黑白世界3
发信站: 紫 丁 香 (Wed May 17 17:03:30 2000) WWW-POST


(三)风水宝地大上海 

我曾看过一本常昊在上海时的对局记录簿,有的是他自己当时记的,有的是父母记的。

让人惊讶的是,大约短短的三年时间里,不少知名棋手都跟他下过辅导棋。

国内的有陈祖德九段、吴淞笙九段、聂卫平九段、曹大元九段、王群八段、邱鑫五段、
杨以伦六段……其中陈祖德出差到上海时,就跟他下过三盘让子棋。

日本的有吴清源、安永一、加纳嘉德、石田芳夫、藤泽秀行。此外还有业余的高手,比
如中国象棋特级大师胡荣华,台湾名士沈君山。

这只是当时的一部分对局,这样的棋谱记录薄不止有一本。

常昊这批年轻棋手,我认识的不少,像他这样频繁地得到与高手切磋的机会,别的小棋
手不多。同在上海,邵伟刚在普陀区,就相对偏了,无法跟常昊相比。周鹤洋从河南洛
阳直接进了国家少年队,也没有这么好的机遇。至于刘菁、王磊,一个出自贵州安顺,
一个来自东北大兴安岭,更无条件跟名家学艺。相比之下罗洗河也许好一些,他5岁就
去了北京,住在罗建文家里,守着国家围棋队,各种辅导棋也下了不少,然而大体说来,

仍不如常昊。

幸运是常昊经历中的一大特色。这跟邱百瑞有关,他的名气很容易为他的学生们学棋创
作条件。曹大元、杨晖、王群等学生一回上海,肯定上门拜访邱百瑞,这时邱百瑞肯定
又要拉他们下一两局辅导棋。

还与上海有关。上海一直是围棋城市,自顾水如年代就是如此,不亚于北京。后来上海
棋手占了中国围棋的半壁江山,陈祖德、吴淞笙、华以刚等老国手是上海人,曹大元、
钱宇平、杨晖、芮乃伟等年轻国手也是上海人。可以说常昊的天地是开阔的,滋养也极
其丰厚。

曹大元、钱宇平在上海学棋时,连书刊资料都很少。到了常昊,不但一般的书刊资料,
连国内外的最新战局也能看到了,起点就不低。另外,和海大小棋战连年不断,一些日
本高手到了中国,第一站是北京,第二站就是上海。

再说常富森、周樾园厂里有个女同事,丈夫是上海京剧团的演员马凤良。而马凤良又和
国家围棋队的教练罗建文有多年的交情,马凤良是个棋迷,罗建文则是个京剧票友。那
个女同事听说常昊下围棋,就说起过罗建文。在她家里,常昊跟马凤良下过棋。

1983年6月,中日围棋对抗赛在上海举行,那次,罗建文认识了常昊。

比赛在上海南京路的体育俱乐部进行。邱百瑞对周樾园说:“如果明天你们有空,可以
去看看比赛。”这种机会周樾园不会错过,带着常昊去了。

有的棋手在比赛,没有比赛的棋手在研究室观战。在场的有马晓春、王群、杨晖等。邱
百瑞让杨晖跟常昊下了一局让七子棋,结果常昊赢了。

常昊的胜利引起了马晓春的兴趣。他嗔怪杨晖说:“怎么连一个孩子都下不过了,来看
我的。”他让常昊摆九子,很快,常昊就输了。

杨晖反击马晓春说:“原来他是什么棋力,你早看透了才下的。”

这样的对局可能增长不了棋艺,却能增添常昊的见识、经验。当时他学棋不过半年。

后来罗建文再到上海,约常昊到马凤良家下过让子棋。

时间过得很快,常昊的进步也很快。

第二年初,一天邱百瑞对常昊说,日本有个叫安永一的老棋手要来上海,准备一下,跟
他下一盘棋。

安永一是谁?常昊不是太清楚。他只有五段,但作为日本的围棋教育家、评论家,他的
名望比九段还大。当年吴清源、木谷实的“新布局法”,就是由他执笔写了一部《围棋
革命》而震动棋界的。他对中国围棋也魄颇为用情,从陈祖德那代棋手起,他就和中国
棋手结下了不解之缘,好几代棋手都或多或少受过他的提携。

之前,邱百瑞请来了《围棋》编辑部的曹志林,跟常昊下了一盘七子棋。

“安永一的让子棋可是非常厉害的。”曹志林说。1963年,安永一在上海跟曹志林、邱
鑫下过让子棋。1979年,又跟曹大元、华学明下过。后来又和钱宇平下过,虽然那局
棋钱宇平输了,但7岁的钱宇平一次长达40分钟的长考让安永一啧啧称奇。局后他说:
“这孩子将来大有前途。”

对局地点是国际饭店安永一的房间里。他已经84岁了,是和夫人一道随一个旅游团观光
来的。他腿脚不灵便,便对夫人说:“到了上海,你们不管我,我也能过得很好。”他找

上海队两个年轻棋手下了棋,这天轮到了常昊和同班的女棋手李晨硕。

“和钱宇平差不多大”,一见常昊他就说。

让七个子,一个回合下来,常昊的应对没有毛病。老人连连摇头:“让七个子,这棋还
怎么下啊。”

常昊落子很快,心想:“让这么多子,难道还能输?”安永一到底是位身经百战的老棋
手,一会儿实一会儿虚,欺着加上骗着,本该常昊赢下的棋,下成了一盘和棋。

“我看,他比钱宇平还厉害。”安永一对邱百瑞和曹志林说,“他比钱宇平下得快,快
也是优点。”

那次对局棋谱被曹志林拿了回去,加以评点,刊登在了《围棋》月刊上。后来贵阳有人
写信给《围棋》编辑部说,常昊被让七子下成和棋,没什么值得夸赞的,我们贵阳有个
叫刘鲲鹏的同龄小孩,专业棋手让他三子都输!

当时各地都有围棋“神童”出现的消息。棋界公认的,有上海的常昊、刘轶一;贵州有
刘鲲鹏;黑龙江有王志国;河南有周鹤洋;北京则有个出自湖南的罗洗河,传说吃能在
众神童之上。各地舆论对这些孩子格外推崇,不乏溢美之词。由于贵阳那封来信,《围
棋》编辑部也产生了疑团——到底谁更强?

而整个棋界也存在这种疑问。到了1986年1月,《围棋》月刊索性办了第1届棋童杯邀
请赛,常昊夺冠,人们才暂时平息了争论。不过那是后话。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4.198]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8.94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