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ss_Bridge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oes (从头再来), 信区: Chess_Bridge
标 题: 常昊的黑白世界5
发信站: 紫 丁 香 (Wed May 17 17:04:29 2000) WWW-POST
(五)进国家少年队
1986年1月,第1届全国棋童杯邀请赛在上海少年宫开战,国内八名小棋手参赛,结果常
昊夺得冠军。
常昊、罗洗河是那次比赛的风头人物,人们仍然在反复观察、比较,二人到底谁更强。
北京来的有国家队的何晓任五段和北京队的杨晋华六段,刚到上海时,他们认为罗洗河
强于常昊,临走时他们说:“还是常昊好一些。”国家围棋队正在酝酿组建国家少年队,
何晓任是教练人选之一。在北京,常昊逐渐确立起了自己的“神童”现象。
且说常昊进体育馆一年多后,邱百瑞就把他介绍给了上海围棋队的谢裕国,他觉得常昊
棋力长的很快,慢慢的带不了他了。谢裕国比邱百瑞年轻十来岁,当年也在邱百瑞门下
学过几个月棋。
谢裕国对刘轶一更用心。刘轶一比常昊大两岁,二人棋力相当,问题是他父亲远在西安
工作,母亲一人带他,挺不容易的。谢裕国把刘轶一接到了长乐路自己的家里住下,并
为他转了学校。除了到体育馆学棋,每天回到谢裕国家,他还能得到特别辅导。常昊好
不羡慕!但谢裕国家里住不下两个孩子。
还是周樾园出面找谢裕国,希望常昊每个星期天能到他家学棋,周说:“他外婆就住在
淮海路,很近,我让他住在外婆家就行了。”这样,每个周末,常昊就住在外婆家,第
二天再去谢裕国家。每次能下两盘辅导棋,下完以后谢裕国就给他们复盘讲解。
那是常昊快乐、充实的日子。谢裕国毕竟是职业棋手,他经常对常昊讲的一句话是,“
胆子要大,眼光要大,要有气魄。”
他除了去体育馆,去谢裕国家,还去上海体育俱乐部里的上海棋社,认识了上海围棋队
的邱鑫教练。当时杨以伦六段刚从国家队回来,并带了两个小棋手,后来捎上了常昊,
一大一小玩得很投缘。
邱鑫对常昊说:“以后杨以伦不在,你也可以到我这里下棋。”他与常昊下的指导棋也
不少。
那段时间上海围棋出现了断层,好棋手都到北京去了,年轻的小棋手只有方捷、王辉等
几个,还没有衔接上来。经谢裕国、邱百瑞等人说服,围棋队又成立了集训队,邵炜刚
、刘轶一、常昊等小棋手被吸呐入队。
但常昊没能进成上海队。
但进上海市少年体校很早,年龄不到就破格进了。那是1984年,邱百瑞为了给他创造更
好的学棋条件,就对体校校长提出了这个问题。当时校长认为他的年龄太小,邱百瑞解
释说:“对他来说,进来的越早越好。”后来那位校长说:“好吧,只要你认准了就行。
”
进了体校,就等于是半专业选手了,还有训练、营养津贴呢。
而进了上海围棋队,就等于是正式的职业棋手了,不仅有各种津贴,还领薪水,是国家
正式职工。但刘轶一进了上海队,常昊还是没进去。
常昊听到这个消息很难过,而真正着急的是周樾园。她找谢裕国、邱鑫问了原因,他们
告诉她,常昊比刘轶一小两岁,还没有到进队的年龄,劝她不要着急,迟早要进的。
其实刘轶一也不满进队的年龄,再说他的棋力和常昊又不相上下,所以周樾园不能心悦
诚服地接受。她找了上海棋社,找了上海体委,仍然没用。
她想到了八一队的领队姚永礼,王群、华学明都在八一队,同时也是国家队的棋手。她
甚至想到了河南队,当时各地不少棋手都到河南队训练去了。她对上海队领导说:“如
果上海队不收常昊,那我就把他送进八一队了。”
彼此僵持时,更大的机遇正向常昊招手。国家少年围棋队通知常昊到北京报到。同时参
加集训的还有邵炜刚还刘轶一,但他们两个应该说只是集训,因为他们没被通知携带被
子褥子,到北京后临时住在国家队楼下的招待所里;而常昊已被列入了少年队的名单了
,只是当时他自己还不知道。
没进上海队,却进了国家少年队,喜讯突然从天上掉下来,常昊和父母喜不自禁,家里
象过节一样。
唯有他的奶奶不高兴,甚至发了脾气,她对常富森、周樾园说:“孩子才10岁,怎么能
出远门?”她甚至说:“还是好好读书吧,不下围棋了!”
奶奶一盆冷水泼下来,周樾园也难过起来,没少暗暗流泪。孩子实现了进国家队的梦想,
几年的心血没有白费,她又由衷地满足。当他真要离她而去时,她却依依不舍,心里一点
也个踏实。她不知道常昊今后的道路会是怎样的。
常昊也好像心事重重的,有次周樾园下班回家,见常昊躲在房间里哭。毕竟他才10岁。
但北京必须去。1986年12月,一家人到上海火车站为他送行。同路的还有刘轶一、邵炜
刚。常昊害怕看到周樾园掉泪,有意躲着她,和刘轶一、邵炜刚在车厢里嘻笑、打闹。
火车开动了。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4.198]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53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