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uInfo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littlebird (小园子), 信区: EduInfo
标  题: 复旦大学校长王生洪谈“长江计划”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5月09日19:34:25 星期五), 站内信件


----------------------------------------------------------------------------
----
在高校实施最成功的人才计划之一
--复旦大学校长王生洪谈“长江计划”
撰文/王辟长
(文章摘自《神州学人》http://www.chisa.edu.cn)
 编者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自1998年实施以来 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已经成
为海内外学界公认的信誉度很高的人才计划品牌。本刊记者近期就“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3年多来的实施情况,陆续采访了部分专家及高校校长,并自今年第6期起陆续刊登这
些访谈文章。本期刊登的是复旦大学王生洪校长和浙江大学潘云鹤校长的访谈内容。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是近些年来高校实施的最成功的计划之一。它的影响非常大
,对高校发展的贡献也大。
  首先,“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既有岗位目标,又有合同制约,是引进海外优秀人才
的有效渠道。其次,它是高校人事制度的一项改革。“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改变了高校
相对封闭的人才状态,使高校人才队伍呈现出开放、流动的特点。另外,它还是高校队
伍建设的有力举措之一。更重要的是,该计划很好地体现了高校建设中“以人为本”的
精神。1998年,特聘教授每年能拿到10万元津贴,这在以前根本没有出现过。这就相当
于在社会上立了个标杆,说明知识分子的价值在社会上得到了体现,尽管他们每个人的
贡献都远远超过10万元。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实施3年来,对复旦大学各项改革的推动作用相当明显。目前
,复旦大学有特聘教授岗位28个,特聘教授21人、讲座教授1人。这些特聘(讲座)教授
来到复旦大学后,在科研、教学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有的推动了复旦大学学分制、用
英语授课的进程;有的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骨干;有的在国际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
有的在国家重点项目中挑大梁。如金晓峰教授,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骨干,提出并推进
了学校学分制、用英语授课的改革。杨玉良教授培养的学生撰写的论文,有2篇被评为“
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复旦大学在SCI和Nature上发表论文数量的突破,都是通过特聘(
讲座)教授实现的。金力教授以复旦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在Science上发表论文,从英国
回来的赵东元教授的科研成果出现在Nature的封面上。学校现有的5位“973”项目首席
科学家中,4位都是特聘教授。
  在复旦大学25个老学科、20个新兴学科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的过程中,特聘(讲座
)教授作为学术骨干或带头人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传统优势学科中,有基础数学领域的
李骏、李嘉禹教授,凝聚态物理领域的金晓峰、陈良尧教授,物理化学领域的贺鹤勇、
赵东元教授。在新增优势学科中,有高分子化学与物理领域的杨玉良教授,神经生物学
领域的孙凤艳、李葆明教授。
  当然,“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的改革思路,也大大促进了学校人事制度、师资制度
改革,促使学校加大了队伍建设与人才计划的工作力度。参照运用它的理念,结合复旦
大学的实际情况,学校成立了复旦大学“特聘教授”计划、“访问教授”计划、“世纪
之星”计划。为与“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相配套,学校在组织、政策、资金上也作出了
努力。1999年,学校成立了人才引进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专门设立人才引进 办
公室,具体负责实施有关人才引进、特聘教授的招聘选拔、服务管理、考核评估等各项
工作;相继出台了《关于引进杰出人才实施意见》、《关于海外优秀学者授课实施办法
》、《关于加速青年教师培养实施意见》等政策。近两年,学校投入专项经费9342万,
专门用于人才引进(引进了近100位教授,其中60%是从海外直接引进的),为“长江学
者奖励计划”特聘(讲座)教授和校特聘教授提供聘期内的购房补贴、岗位津贴、科研
启动经费。
  此外,学校还将聘期内特聘(讲座)教授的各项配套措施落到实处,为他们创造宽
松的工作与生活环境。目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可以有100-200万元科研
启动经费,20-100平方米单独使用的办公室,100-800平方米实验用房;可以在国内外
自主选聘科研助手,在全校自主选配行政助手。学校还帮助他们解决家属与子女的就业
、升学等困难,为他们提供购房款30万元。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应继续坚持下去,并拓宽学科范围,可以考虑扩大到人文、
社会科学领域。要加大科研经费的资助力度。并进一步完善计划中的讲座教授评选机制
,对于这些教授,如果单纯依靠现在的每年津贴10万元,力度远远不够。  
 
 

--
                           欢迎光临教育论坛!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9.29]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707毫秒